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汾河灌区水拉引河法的实践
1
作者 郭培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5-96,共2页
在平川区河道上经常出现弯弯曲曲呈∽形的河床,洪水一来,就会冲农田、毁村庄、改河道,经济损失很大。根据实况,汾河三坝灌区利用汛期洪水实践了水拉引河法。利用水的挟沙能力,借助自然力对河道进行改造,对弯道进行了裁弯取直,改善了水... 在平川区河道上经常出现弯弯曲曲呈∽形的河床,洪水一来,就会冲农田、毁村庄、改河道,经济损失很大。根据实况,汾河三坝灌区利用汛期洪水实践了水拉引河法。利用水的挟沙能力,借助自然力对河道进行改造,对弯道进行了裁弯取直,改善了水力条件,消除了隐患,减轻了洪水对汾河两岸的威胁。这种方案具有省工省资、施工简单、时短节地的优点。这项工程的实践成功,对平川地区改善河道及引水冲淤都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 河道整治 水拉引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研究的回顾与建议 被引量:7
2
作者 范瑞瑜 王小平 +1 位作者 穆天亮 宋文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25-27,共3页
水土流失定位观测是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山西省近50年来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的简要回顾,进一步说明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定位观测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灌区土壤墒情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粟容前 康绍忠 +2 位作者 贾云茂 张宝忠 韦怡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2-95,共4页
依据山西省汾河灌区三站多年冬小麦与夏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实测资料及相应气象资料建立了土壤墒情预报的经验模型和消退指数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模型均能满足预报精度要求,但消退指数模型的精度比经验模... 依据山西省汾河灌区三站多年冬小麦与夏玉米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实测资料及相应气象资料建立了土壤墒情预报的经验模型和消退指数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模型均能满足预报精度要求,但消退指数模型的精度比经验模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墒情预报 经验模型 消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在水资源管理中研究进展与灌区应用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郑捷 李光永 +2 位作者 韩振中 孟国霞 邢黎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9-695,共7页
SWAT模型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它可以对大、中尺度的流域的水文物理过程进行长时段模拟。本文介绍了SWAT模型的特点,并通过对模型在反映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影响等方面研究的评述,总结了模型在自然流域水... SWAT模型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它可以对大、中尺度的流域的水文物理过程进行长时段模拟。本文介绍了SWAT模型的特点,并通过对模型在反映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影响等方面研究的评述,总结了模型在自然流域水资源管理应用的优势以及在人工干扰强烈的农业灌区应用还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SWAT模型在灌区的水分循环、节水改造等方面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为灌区水资源的优化管理与节水灌溉评价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水资源管理 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灌区农田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周良臣 康绍忠 贾云茂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利用山西汾河灌区1993~2002年各站点的土壤墒情实际观测资料,对该灌区主要作物生育期农田土壤墒情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阐明了农田土壤墒情的季节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相对稳定阶段、严重失墒阶段和蓄墒阶段;农田土壤墒情的垂... 利用山西汾河灌区1993~2002年各站点的土壤墒情实际观测资料,对该灌区主要作物生育期农田土壤墒情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阐明了农田土壤墒情的季节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相对稳定阶段、严重失墒阶段和蓄墒阶段;农田土壤墒情的垂直变化明显表现出表层急变层、中间活跃层和底部相对稳定层3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土壤墒情 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一坝灌区污水灌溉环境质量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开嘉 耿学栋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11,共4页
随着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加速发展,太原市水资源日趋匮乏,而污水排放量却逐年增加,污水已成了市郊农业的主要水源。土壤作物系统接受污水灌溉后水肥效应显著,而一定的负作用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
关键词 污水 灌溉 水质 农业 环境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治河理念在治理汾河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淑艳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6年第1期21-22,共2页
汾河从北向南穿越太原市,市区河段治理,既是防洪保安的需要,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在太白桥至森林公园段治河设计的实践中,以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为指导,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城市的河道治理设计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 河道治理 工程设计 人水和谐 汾河太原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灌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8
作者 尉宝龙 牛豪震 赵生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3,43,共4页
随着汾河水库调蓄能力的下降,加之工业挤占农业用水,汾河灌区灌溉水源日趋紧张。但汾河一坝灌区内的稻田仍采用传统的种植、灌溉模式,灌溉用水量最高达3万m3/hm2,浪费水现象很严重。而且还存在着水稻与小麦灌溉用水的矛盾。为此,... 随着汾河水库调蓄能力的下降,加之工业挤占农业用水,汾河灌区灌溉水源日趋紧张。但汾河一坝灌区内的稻田仍采用传统的种植、灌溉模式,灌溉用水量最高达3万m3/hm2,浪费水现象很严重。而且还存在着水稻与小麦灌溉用水的矛盾。为此,我们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栽培、灌溉技术旱育秧、旱整地、浅湿间歇灌溉比传统的水育秧、水整地、深水灌溉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旱育秧比水育秧多栽6.7倍的本田,折合到本田灌溉用水量减少90%以上,节约投资73%;旱整地比水整地节约泡田用水量37.8%,减少灌溉水量1362m3/hm2;本田生长期实行浅湿间歇灌溉的灌溉制度比深水淹灌每公顷可增产1056kg,增产率20.1%,田间耗水量减少6051m3/hm2,节水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灌溉 灌溉 汾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三坝蓄水灌溉效果与技术研究
9
作者 郭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145,共3页
针对汾河三坝灌区春灌库水供应严重不足,而灌溉淡季河道弃水较多的现状,经过3年的典型试验和11年的大田应用,对蓄水灌溉技术与效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指出蓄水灌溉是解决北方灌区干旱缺水、农业减产、农民减收问题的有效途径。有一... 针对汾河三坝灌区春灌库水供应严重不足,而灌溉淡季河道弃水较多的现状,经过3年的典型试验和11年的大田应用,对蓄水灌溉技术与效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指出蓄水灌溉是解决北方灌区干旱缺水、农业减产、农民减收问题的有效途径。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灌溉 灌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10
作者 刘宏武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2年第4期40-41,共2页
汾河是山西省第一大河 ,汾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在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历史成因以及综合治理情况的基础上 。
关键词 汾河流域 水土流失 治理对策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提高核桃嫁接苗成活率的关键管理措施
11
作者 张祖帅 《山西果树》 2005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气候条件 核桃 育苗 嫁接成活率 接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主要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樊贵盛 贾宏骥 李海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8-94,共7页
以冻融期间大田自然冻融土壤入渗试验为依据,分析讨论了影响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冻融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不仅受非冻结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等)的影响,还受冻融土壤... 以冻融期间大田自然冻融土壤入渗试验为依据,分析讨论了影响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冻融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不仅受非冻结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等)的影响,还受冻融土壤的冻层厚度、冻层层位、冻层层数等特有因素的影响;在给定土壤质地条件下,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冻层厚度和冻层层位是其主导影响因素,冻层层数对土壤入渗能力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冻融土壤入渗特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可供季节性冻土区冬春灌溉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土壤 水分入渗 冻层层位 冻层厚度 土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中地区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形态指标、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战东 肖俊夫 +2 位作者 南纪琴 贾云茂 武朝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3-48,共6页
在晋中地区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植株形态指标、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玉米生长发育,充分供水处理(T2)具有较高的株高、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LAI);随灌水量减少,各个形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0次灌水处理(T6)降至最... 在晋中地区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春玉米植株形态指标、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玉米生长发育,充分供水处理(T2)具有较高的株高、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LAI);随灌水量减少,各个形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0次灌水处理(T6)降至最低;2次灌水且灌水量最高处理(T4)耗水量最高,但产量却低于T2处理;T6处理产量明显降低,耗水量最小;春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通过产量、耗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WUE)对比分析,认为生产上(2010年)适宜节水灌溉方案为拔节、抽雄期各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90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 形态指标 产量 耗水量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土壤冻融条件下入渗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樊贵盛 郑秀清 赵生义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37,共7页
以冬小麦田冬春季跟踪入渗试验为依据,揭示了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的基本特性;分析讨论了土壤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在土壤冻结和解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将薄层霜状冻层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其研究结论对于土壤水分入渗的... 以冬小麦田冬春季跟踪入渗试验为依据,揭示了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的基本特性;分析讨论了土壤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在土壤冻结和解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将薄层霜状冻层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其研究结论对于土壤水分入渗的研究和冬春灌溉灌水效果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对冬春灌溉的用水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土壤 累积入渗量 入渗试验 土壤水分 稳定入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墒情预报研究现状及不同预报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粟容前 康绍忠 贾云茂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4-199,共6页
土壤墒情预报是实施农田土壤水分有效调控的基础和前提。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土壤墒情预报研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几种预报模型进行了重点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和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量平衡 消退指数 墒情预报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地对间歇入渗减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樊贵盛 邢述彦 赵生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50-252,共3页
以室内不同质地土壤连续和间歇入渗对比试验为依据,以土壤粒径小于0.002mm的粘粒含量的质量百分数为反映土壤质地的物理量,分析讨论了土壤质地对间歇入渗减渗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间歇入渗减渗效果的... 以室内不同质地土壤连续和间歇入渗对比试验为依据,以土壤粒径小于0.002mm的粘粒含量的质量百分数为反映土壤质地的物理量,分析讨论了土壤质地对间歇入渗减渗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间歇入渗减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土壤间歇入渗相对减渗率增加;绝对减渗量以土壤粘粒含量为13%时为最大;当土壤粘粒含量小于13%时,随着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绝对减渗量增加;当土壤粘粒含量大于13%时,随着土壤粘粒含量的增加,绝对减渗量急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涌灌溉 间歇入渗 土壤质地 减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对冬麦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巴比江 郑大玮 +2 位作者 贾云茂 武朝宝 任罡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共5页
通过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和对照(自然地下水位)冬小麦试验,探讨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冬麦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和垂直变化规律、地下水-土壤水界面水分转化量变化过程以及对冬麦田田间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冬麦田0... 通过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和对照(自然地下水位)冬小麦试验,探讨了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冬麦田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规律和垂直变化规律、地下水-土壤水界面水分转化量变化过程以及对冬麦田田间土壤水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冬麦田0~60cm土壤水分动态有着明显的影响。地下水埋深越浅,麦田表层和主要根层土壤储水量季节变化越强烈,地下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量越大,冬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也随着增加;土壤排水量大小与灌溉量和降雨量大小有关。地下水位埋深越深,灌溉和降水后的土壤开始排水日期越滞后;无论地下水埋深深浅,冬麦田累计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即稳定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趋于稳定期;地下水埋深1.5m时冬小麦产量最高,地下水位太深或太浅产量均下降。水分利用率最高值出现在地下水埋深1.0m的处理。地下水位在1.0m以下时,水分利用效率随地下水深度加深和灌水量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冬麦田 土壤水分动态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巴比江 郑大玮 +3 位作者 卡热玛.哈木提 孟羽中 王占生 邱江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60,65,共5页
通过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和对照春玉米试验,探讨了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0~100cm层次土壤水分的影响较大。地下水位越浅这种影响显得越明显;无论地下水埋深深浅,... 通过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和对照春玉米试验,探讨了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0~100cm层次土壤水分的影响较大。地下水位越浅这种影响显得越明显;无论地下水埋深深浅,田间累计地下水补给量变化规律可分为4个阶段,即稳定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趋于稳定期。地下水位越高,累计地下水补给量越大,土壤排水量越大。较大降雨后土壤开始排水日期随着地下水埋深加深而滞后;地下水埋深1.0m时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最高。地下水位在1.0m以下时,水分利用效率随地下水位加深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春玉米田 土壤水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战东 肖俊夫 +1 位作者 牛豪震 贾云茂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利用排水式蒸渗仪,通过设置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0.5、1.0、1.5、2.0、2.5 m和3.0 m)试验,探讨了太原盆地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生长指标、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生产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地... 利用排水式蒸渗仪,通过设置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0.5、1.0、1.5、2.0、2.5 m和3.0 m)试验,探讨了太原盆地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生长指标、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生产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和春玉米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冬小麦干物质重影响显著(P=0.05);地下水埋深超过1 m后,冬小麦基本苗、分蘖数、穗数、穗粒数明显增加,春玉米株高、穗位高度、单株穗重明显增加。通过连续多年试验分析(2002-2006年),冬小麦产量和WUE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地下水埋深H=0.5 m时,春玉米产量最高(8 262.0 kg/hm^2),而WUE最低(0.97 kg/mm);H=1.5 m时,春玉米WUE最高(1.44kg/mm),产量(7 221.0 kg/hm2)低于最高产量。在山西汾河灌区,从提高作物产量和WUE的双重目标出发,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内的地下水适宜埋深应分别控制在1.5 m和1.0 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产量 水分生产效率 冬小麦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方法在土壤墒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周良臣 康绍忠 贾云茂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8-102,共5页
利用多年实测土壤水分资料和气象资料,建立了考虑多个因素如:外界气象因素及土壤特性、作物生长等对土壤墒情影响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土壤墒情预测模型的方法是可... 利用多年实测土壤水分资料和气象资料,建立了考虑多个因素如:外界气象因素及土壤特性、作物生长等对土壤墒情影响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土壤墒情预测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墒情 BP神经网络 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