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2007年夏季生态质量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1
作者 范永玲 段门喜 +2 位作者 王志伟 裴克莉 刘秀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800-13800,13845,共2页
分析山西省2007年6~8月的生态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各项指数比2006年同期略高,生物多样性一般,生态质量属一般水平。2007年夏季灾情较重是影响山西综合生态指数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生态质量 变化特征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急流与山西大暴雨的统计关系及流型配置 被引量:57
2
作者 苗爱梅 武捷 +1 位作者 赵海英 李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946,共8页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测站1957—2008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山西省区域性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的特征。结果表明:1957—2008年的192个暴雨日(...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个测站1957—2008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了低空急流与山西省区域性暴雨、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的特征。结果表明:1957—2008年的192个暴雨日(区域性暴雨)、118个大暴雨日、10个特大暴雨日,有偏南风(或偏东风)最大风轴相伴出现的分别有165,110和10次,分别占其总次数的86%,93.2%和100%,表明其预示性极强;当山西大暴雨中有台风介入时,台风一般沿25°N以南西行,在其北侧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强的东到东南风带,经鄂西北、豫西一带受西风槽或高原低值系统前部的偏南气流阻挡折向西北使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加强,形成中尺度低空西南急流;当无台风介入时,热带辐合区一般在17°N以南,高原低值系统活跃,副热带高压与高原低值系统之间形成的天气尺度西南低空急流常常伸向黄河中游,大暴雨的落区主要在太原以南地区;根据高、低空急流的位置以及有、无台风介入,归纳出的6种大暴雨预报模型基本涵盖了山西大暴雨的落区与中、低空急流的关系,但中、低空急流的类别、位置不同以及经、纬向副热带高压、500hPa急流、西风槽、高原槽和台风等的不同配置,可使大暴雨的落区和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暴雨 高空急流 低空急流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山西5次横切变暴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苗爱梅 贾利冬 +2 位作者 李苗 晋立军 范光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6-967,共12页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09年汛期山西境内出现的5次横切变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GPS/MET资料以及可预报性综合分析。发现:5次横切变暴雨过程中2009年7月7 8日的暴雨过程是暴雨范围最... 利用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针对2009年汛期山西境内出现的5次横切变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流型配置、物理量诊断、卫星、雷达、GPS/MET资料以及可预报性综合分析。发现:5次横切变暴雨过程中2009年7月7 8日的暴雨过程是暴雨范围最大、降水强度最强、系统配置最完整的一次;连阴雨过程中无论是暴雨日还是非暴雨日都具有湿度大、湿层厚的特征,这是与其他4次非连阴雨暴雨过程的最大区别;对流性或混合性暴雨,在暴雨发生前1 2小时500hPa及其以下都具有θ_■随高度的增高而减小、500hPa以上都具有θ_■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的特征,稳定性暴雨则具有θ_■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加的特征。5次暴雨过程500 hPa副高均为纬向型,700 hPa均有西南急流轴配合以及大陆小高压相伴,暴雨落区均位于气柱水汽总量梯度的大值区到大值区南(东)部0.5个经纬度的范围内。分析结果表明:小高压的位置不同导致了不同风向的辐合和不同走向的横切变线产生,急流头向北伸展的纬度不同导致了横切变线所处的纬度差异,直接影响暴雨的落区;低涡的强度不同使得降水量发生明显的差异;高低空系统配置越完整暴雨落区和量级的可预报性也越强;连阴雨过程中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风切变是提前24小时判断暴雨发生与否的敏感因子;水汽锋区走向与中低层切变线走向基本一致,在降水开始前,稳定性暴雨过程比强对流暴雨过程水汽锋区形成时间有更多的提前量,且对流越强烈水汽锋区形成的时间越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变 暴雨 流型配置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手机气象报》发展现状与远景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秀英 秦春英 +1 位作者 侯晓虹 张曼 《农技服务》 2008年第10期165-166,共2页
分析了气象信息发布现状,介绍了《新农村手机气象报》的制作内容、发布方式、服务特点,提出了《新农村手机气象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 新农村手机气象报 信息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东亚夏季风 被引量:50
5
作者 张国宏 李智才 +2 位作者 宋燕 武永利 王晓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42,共9页
利用NCEP/NCAR海平面气压场和中国站点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中国近47 a来的降水量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秋季降水的关系。1961-2007年中国年降水量减少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东部和华南西部,形成一个... 利用NCEP/NCAR海平面气压场和中国站点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中国近47 a来的降水量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及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秋季降水的关系。1961-2007年中国年降水量减少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东部和华南西部,形成一个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区域,其余大部为增加趋势,其中陕西北部和四川中南部减少趋势显著,增加趋势显著的地区主要在西部,特别是新疆西北部。冬季降水量中国大部分地区为增加趋势,只有华北和西南的少部分地区为减少趋势;春季降水量青藏高原东部显著增加,陕西南部显著减少;夏季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降水量为减少趋势,东南和西北大部为增加趋势,其中新疆北部和青海北部增加显著;秋季降水量中国的西部大部为增加趋势,东部大部为减少趋势,在甘肃南部和四川东部减少趋势显著。年降水量为增加趋势的区域面积大于减少趋势的区域面积;冬、春、夏季为增加趋势的面积显著地大于减少趋势的面积,其中冬季差异最大,只有秋季减少趋势的面积大于增加趋势的面积。年降水量相对变率低值区主要在西南和华南,高值区主要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盆地中有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次是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带。四个季节的降水量相对变率与年的分布类似。近61 a来东亚夏季风强度分别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减弱过程。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秋季的降水量相关明显。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可能是中国夏季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以及秋季东部地区降水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趋势 相对变率 东亚夏季风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一次暴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动力学诊断 被引量:19
6
作者 苗爱梅 安炜 +2 位作者 刘月丽 胡志群 李清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61,I0002,共6页
利用太原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06年4月11日发生在山西省的一次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应用改进的EVAD技术,定量计算垂直高度层的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并分析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随时间和高度... 利用太原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自动雨量站资料,对2006年4月11日发生在山西省的一次区域性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应用改进的EVAD技术,定量计算垂直高度层的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并分析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以及与降雪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2.5km以下始终维持一个较强的上升气流,是强降雪维持的基本动力条件;整层出现辐合上升运动,且强上升速度中心的高度随时间的演变逐渐下降,同时中高层出现强辐散下沉气流与之配合时,未来2小时将出现强降雪;降雪的强度与雷达探测范围内各高度层的辐合、辐散有着密切的关系,且辐合、辐散的增强与减弱时间早于降雪强度的增大和减小时间,这对预报降雪的生消、雪强的增大与减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过程 多普勒雷达 EVAD技术 动力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近半个世纪的雨涝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志伟 翟盘茂 +1 位作者 唐红玉 李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60,共5页
根据1950-2000年我国629个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计算了雨涝发生的范围,诊断了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广大南方地区雨涝发生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研究发现,该地区雨涝覆盖范围有轻微的下降趋势,51年来最为严重的雨涝... 根据1950-2000年我国629个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计算了雨涝发生的范围,诊断了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广大南方地区雨涝发生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研究发现,该地区雨涝覆盖范围有轻微的下降趋势,51年来最为严重的雨涝年是1954年,其次1983,1998和1961年也都比较严重;冬半年除11,12月份外,雨涝覆盖范围有较强的增长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更为强烈,尤其是1月和3月的雨涝范围扩大迅速,冬半年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雨涝范围有明显的5~7年的振荡周期,而且这种振荡周期在逐渐缩短;夏半年雨涝范围趋于减小,呈下降态势,夏半年主要是4,5,9三个月的雨涝范围在减少,6,7,8月的雨涝范围在扩大;同时发现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夏半年雨涝范围在大多数时间里有2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雨涝范围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华南雨涝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志伟 唐红玉 李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2,共6页
根据1950~2000年50多年的降水资料,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把雨涝情况划分成4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雨涝发生的范围.通过研究雨涝范围覆率变化趋势和特征,诊断我国华南雨涝发生发展趋化程度.研究发现我国华南地区近50年来雨... 根据1950~2000年50多年的降水资料,用Z指数作为旱涝等级划分标准,把雨涝情况划分成4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雨涝发生的范围.通过研究雨涝范围覆率变化趋势和特征,诊断我国华南雨涝发生发展趋化程度.研究发现我国华南地区近50年来雨涝覆盖范围有轻微的下降趋势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冬半年雨涝覆盖范围有较大的增长趋势,特1990年代以来这种趋势更强烈;夏半年雨涝范围趋于减少,呈下降态势,但夏季的雨涝范围在扩大,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夏季雨涝范围扩大的趋势较为明显;前汛期雨涝范围有减少的趋势,而后汛期雨涝范围有明显的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华南 雨涝范围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Lj20发酵液杀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范永玲 史赟 +3 位作者 刘秀英 张喜娃 马林 韩巨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5938-5939,共2页
[目的]为抗生素类药剂的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辣椒根部分离得到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研究其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朱砂叶螨成螨及产卵的杀虫活性。[结果]处理24 h后,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发酵原液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率... [目的]为抗生素类药剂的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辣椒根部分离得到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研究其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朱砂叶螨成螨及产卵的杀虫活性。[结果]处理24 h后,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发酵原液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拒食率、非选择性拒食率分别为95.45%9、7.84%,处理48 h后分别为81.55%、96.51%;对朱砂叶螨成螨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为54.51%,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校正死亡率逐渐降低。发酵原液和不同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朱砂叶螨都具有较强的产卵忌避活性,处理24 h后原液的产卵忌避率高达90.24%。[结论]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的发酵液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产卵忌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放线菌Lj20 发酵液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水害临界雨量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秀英 范永玲 +2 位作者 张喜娃 朱金花 秘瑞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0期56-57,共2页
暴雨严重危及铁路运输的安全。利用统计的方法推出了在铁路的地形地质等条件基本相同的区段内,发生水害的机率与降雨量值的多少成正相关的结论;从铁路线路的地形地质、设计标准、施工质量等方面探讨并确定了铁路水害临界雨量值。
关键词 铁路 临界水害雨量值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半球陆面过程对全球变暖响应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姚洁 陈海山 朱伟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利用NCAR气候系统模式CCSM3.0 IPCC AR420世纪气候(20C3M)和21世纪SRES A1B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着重分析了未来北半球陆面情况对全球变暖的总体响应特征。对比分析模式对20世纪和21世纪SRES A1B情景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北半球陆面的水... 利用NCAR气候系统模式CCSM3.0 IPCC AR420世纪气候(20C3M)和21世纪SRES A1B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着重分析了未来北半球陆面情况对全球变暖的总体响应特征。对比分析模式对20世纪和21世纪SRES A1B情景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北半球陆面的水、热过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将发生显著的变化。伴随全球地面温度的持续升高,北半球陆面的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潜热通量的增幅明显高于感热通量;伴随着全球变暖,地表的水循环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北半球降水持续增多,陆面蒸发明显增加,地表径流也呈现出总体增加的趋势,但土壤含水量则表现出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水热响应 全球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灾减灾信息自动语音传输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永玲 张喜娃 +2 位作者 王志宏 李强 李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57-1859,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各种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逐渐增多,社会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对气象防灾减灾各种气象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广泛和具体。目前,气象信息传统的发布手段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已经很难满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各种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逐渐增多,社会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对气象防灾减灾各种气象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广泛和具体。目前,气象信息传统的发布手段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已经很难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百姓了解把握气象防灾减灾信息的要求,也远远无法适应全省广大农村和农民朋友对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日益增长、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此,我们利用现代化的传输手段和先进的电子技术,针对我省农村信息传递的主要问题,研究与开发更为快速便捷的防灾减灾信息自动语音传输系统,具有准确、便捷、迅速、经济、不留死角等特点。通过在太原、晋中、临汾所属乡镇试点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 减灾 气象信息 传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清徐县土壤养分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秀英 张爱芝 +2 位作者 朱金花 张喜娃 张素瑛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9期73-75,共3页
对清徐县1995~2005年土壤养分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全县土壤养分的变化状况呈上升趋势,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有机质,全氮上升幅度较大,速效磷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潮土速效磷有下降趋势,上升幅度最小的是速效钾。通过监测分析,提出了... 对清徐县1995~2005年土壤养分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全县土壤养分的变化状况呈上升趋势,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有机质,全氮上升幅度较大,速效磷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潮土速效磷有下降趋势,上升幅度最小的是速效钾。通过监测分析,提出了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土壤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中南北半球海冰变化的差异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晓娜 方之芳 +1 位作者 黄勇勇 刘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6,共10页
应用海冰面积资料,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下,南北半球海冰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季南半球海冰面积为北半球的1.13倍,而夏季仅为北半球的2/ 5,南半球海冰的季节变化比北半球更为显著,其季节振幅为北半球的1.6倍。1979—2006年,... 应用海冰面积资料,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下,南北半球海冰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冬季南半球海冰面积为北半球的1.13倍,而夏季仅为北半球的2/ 5,南半球海冰的季节变化比北半球更为显著,其季节振幅为北半球的1.6倍。1979—2006年,北半球海冰总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夏秋季最快,特别在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减少尤为迅速;夏秋季,整个区域海冰为均一的减少趋势,北冰洋靠近北太平洋的近海变化最为迅速,冬春季,主要发生在北太平洋海域。南半球海冰自1980年代初以来有所增多,四季整个区域海冰并未呈均一的减少趋势,而是有一显著减少中心,位于南极半岛附近,两个增多中心,分别位于罗斯海外围和西南印度洋一带。随夏—秋—冬—春的季节转换,3个中心区域位置存在东移和返回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南极海冰 北极海冰 季节变化 趋势变化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武丕武 侯润兰 麻耀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5期35-37,共3页
本文从山西芹菜农药残留监测数据,总结了芹菜的超标规律,研究了芹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根据其超标特点和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对治理芹菜农药超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芹菜 农药超标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农田保护性耕作对碳减排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志辉 张爱芝 刘玲仙 《当代农机》 2009年第9期78-79,共2页
从土壤中碳的贮存与排放入手,通过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就土壤水蚀、风蚀,降低土壤扰动、植物体还田、避免秸秆焚烧,减少燃油消耗和粮食增产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保护性耕作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力巨大。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碳减排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