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环境气象设备维护及运行管理研究
1
作者 施占军 杨世刚 +2 位作者 张逢生 秦雅娟 张昊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9期39-40,共2页
山西省气象部门已初步建成现代化的大气成分站网,站网的建成对仪器设备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山西省大气成分站技术特点,分析仪器维护管理的影响因素;按照“修、护、检”三大类进行维护管理,将厂家或基层技术人员日常维护管理和... 山西省气象部门已初步建成现代化的大气成分站网,站网的建成对仪器设备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山西省大气成分站技术特点,分析仪器维护管理的影响因素;按照“修、护、检”三大类进行维护管理,将厂家或基层技术人员日常维护管理和公司的高级专业化人员技术管理统一起来,达到仪器采样数据准确、及时、高效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大气成分站维护体系进行规划,提出大气成分站综合维护方案及运行机制。实践表明,大气成分站维护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率、可用率、及时率,减少运营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成分站 仪器设备 维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近50年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范晓辉 郝智文 王孟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5-609,共5页
根据山西省62个地面气象站50a(1959-2008)的月日照时数系列数据,对全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近50a山西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65.40h·(10a)-1),且最近26a减少更为明显。(2)春夏秋冬4季... 根据山西省62个地面气象站50a(1959-2008)的月日照时数系列数据,对全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近50a山西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65.40h·(10a)-1),且最近26a减少更为明显。(2)春夏秋冬4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夏秋冬3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尤以夏季和冬季减少最为突出(分别为-28.06h·(10a)-1和-23.45h·(10a)-1);(3)除4月日照时数略有增加之外,其余11个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7个月(即1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和12月)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且以6月减少最为突出(-14.40h·(10a)-1)。(4)在全省17个综合治理规划地区中,16个地区的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主要以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即第6、第7和第8地区)减少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单调趋势 突变趋势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气耦合模式的山西省夏季降水统计降尺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岳军 周静 +3 位作者 韩照宇 郝智文 李芬 李淑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3-332,共10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CGCM/NCC)预测产品和山西省50站夏季降水资料,利用典型因子回归的方法(CCA),建立了山西省夏季降水的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选取了CGCM/NCC模式夏季500 h 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 基于中国气象局国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CGCM/NCC)预测产品和山西省50站夏季降水资料,利用典型因子回归的方法(CCA),建立了山西省夏季降水的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选取了CGCM/NCC模式夏季500 h 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作为预测因子,分别选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热带中东太平洋作为预报关键区。统计降尺度模型对2007-2014年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回算较模式原始结果有显著提高,除2008年外,空间距平相似系数(ACC)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时间相关系数(TCC)在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都有显著提高,最大可达0.6,降水预测(PS)评分在70分以上。检验结果显示,基于CCA降尺度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山西省夏季降水模态预测的准确率较高且比较稳定,其预测效果远高于CGCM/NCC直接输出降水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山西 降水 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春季降水异常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振华 钱锦霞 +1 位作者 王雁 赵丽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3-217,共5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EOF)、旋转主成分分析(REOF)、小波分析方法,对山西省1960~2004年春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分区,并对春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春季降水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省... 采用主成分分析(EOF)、旋转主成分分析(REOF)、小波分析方法,对山西省1960~2004年春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分区,并对春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春季降水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省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这是山西省春季降水异常的主要特征。降水异常区域大致可划分为3个区,即北部区、中部区、南部区。各异常区春季降水都存在10a以上长周期和3—10a短周期振荡,但其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旋转主成分分析 小波分析 春季降水 时空分布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年山西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武永利 卢淑贤 +1 位作者 王云峰 李智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7-571,共5页
利用山西省108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逐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i模型估算了山西省气候生产潜力(TSPV),探讨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产量的关系,分析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结果... 利用山西省108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逐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i模型估算了山西省气候生产潜力(TSPV),探讨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产量的关系,分析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农业生产实际;生产潜力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纬向递减特征,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近45a变化趋势并不显著,北部和晋东南中部增加趋势,晋中以及晋南为递减趋势;境内各地热量条件充足,降水是作物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降水增减1mm,气候生产潜力增减0.4738~1.138之间,变率空间差异明显,表现出以东西-西南方向为斜轴向两侧递减的趋势,为全省受降水限制最显著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潜力 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郝智文 范晓辉 +2 位作者 朱小琪 马建平 王孟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07-1811,共5页
根据山西省近50a(1959—2008年)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年日照时数系列数据,采用参数线性回归检验(LR)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MK)两种方法,从观测站、全省和综合治理规划地区3个角度,对山西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基本特点进行了研究。... 根据山西省近50a(1959—2008年)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年日照时数系列数据,采用参数线性回归检验(LR)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MK)两种方法,从观测站、全省和综合治理规划地区3个角度,对山西省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基本特点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显示,近50a山西省各个观测站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70.80~2973.67h之间。MK结果表明,(1)108个观测站,100个站的日照时数分别呈显著减少(79个站)和非显著减少(21个站)趋势;8个站的日照时数分别呈显著增加(2个站)和非显著增加(6个站)趋势。(2)山西省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在总体上呈显著减少趋势(-67.27h/10a),近50a减少了336.35h。(3)在17个综合治理规划地区中,16个地区的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尤以省境中心各综合治理规划地区为突出。对比分析表明,LR所得结果与MK的一致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线性回归检验 MANN-KENDALL检验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气象相关实验估算秦山三期核电工程年均大气扩散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二邦 高占荣 +1 位作者 张茂栓 张怀德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9-259,共11页
本文介绍在一址多堆的秦山核电厂址,通过气象相关实验,应用已有的秦山一期(或二期)厂址的整年逐时气象观测数据来估算待建厂(秦山三期)正常工况下的年均大气扩散因子的实验研究方法与结果。1995年9~10月在秦山一期、二期... 本文介绍在一址多堆的秦山核电厂址,通过气象相关实验,应用已有的秦山一期(或二期)厂址的整年逐时气象观测数据来估算待建厂(秦山三期)正常工况下的年均大气扩散因子的实验研究方法与结果。1995年9~10月在秦山一期、二期、三期3个厂址同步进行为期21d的低空风观测实验,建立了风向、风速相关矩阵。提出了应用相关实验结果估算三维联合频率及混合释放情况下的年均大气扩散因子的计算公式及各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与此同时进行了平衡球飞行试验、风洞模拟试验及低探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相关实验 大气扩散因子 核电 放射性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近50年地表干燥度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郝振荣 郭伟 +2 位作者 贺洁颖 赵丽平 宋宇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4-249,共6页
利用山西省39个气象站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地形特征,将山西省分为6个气候敏感区,采用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的比值来计算干燥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IDW插值法生成山西省干燥度的分布图,并分析了近50 a山西省地表干燥度变化趋势。... 利用山西省39个气象站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地形特征,将山西省分为6个气候敏感区,采用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的比值来计算干燥度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IDW插值法生成山西省干燥度的分布图,并分析了近50 a山西省地表干燥度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山西省多年平均干燥度指数为2.21,属于半干旱区;干燥度空间分布与气候、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南北差异显著。整体上山西省中北部地区较为干旱,干燥度指数为2.36,东部南部则较为湿润,干燥度指数为1.93;由于降水和蒸散都呈下降趋势,因此,近50 a山西省干燥度指数虽有所上升,但变化幅度仅为0.04·10a-1,干旱化趋势并不显著;(2)近50 a来,除山西省北部地区干旱状况有所缓解外,其它地区干旱状况均呈增加趋势;(3)干燥度季节性差异显著,冬春干燥异常,夏秋则较为湿润。总体而言,气候变暖虽未加剧山西省的干燥程度,但暖干化趋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度指数 潜在蒸散量 降水量 IDW插值法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的山西省1972—2012年春夏干旱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郭伟 李莹 杜莉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0-236,265,共8页
利用山西省50个气象站1972—2012年春季和夏季降水量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从山西省整体干旱趋势、干旱面积变化趋势、干旱强度变化趋势、干旱持续时间特征和干旱空间变化等方面,研究了山西省近40年的春季夏季干旱特征,同时结合... 利用山西省50个气象站1972—2012年春季和夏季降水量资料,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从山西省整体干旱趋势、干旱面积变化趋势、干旱强度变化趋势、干旱持续时间特征和干旱空间变化等方面,研究了山西省近40年的春季夏季干旱特征,同时结合玉米产量资料,揭示了SPI指数表征干旱特征的优势。结果表明,春季SPI呈增大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5·10a^(-1),有湿润的倾向,干旱强度和干旱面积均呈下降趋势,1972—1981年山西省春季平均干旱面积为42%,而近10年为26%,表明山西省春季干旱程度有减轻趋向,但区域性或持续性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因此,春季的干旱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夏季SPI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4·10a^(-1),有干旱的倾向,但干旱强度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55·10a^(-1);1972—1981年夏季平均干旱面积为11%,而近10年上升到14%,但较少出现区域性或持续性干旱事件。夏季干旱特别是中等以上强度的干旱显著影响玉米产量,而春季干旱对产量影响较小。SPI值与玉米产量的相关系数要高于降水量,表明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标的干旱分析在农业生产方面更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 干旱特征 干旱面积 干旱强度 玉米产量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模式微物理方案对山西省一次强降雨过程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少济 孙科 +2 位作者 张华 张学礼 郝智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1,共4页
应用新一代中尺度非静力模式WRF,采用单向两重嵌套方案,水平分辨率分别为27 km和9 km,对我国山西省2009年7月7日~8日一次典型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不同微物理方案的模拟,得到了降水的数量特征、时空分布变化以及雨区范围和移动过程等方... 应用新一代中尺度非静力模式WRF,采用单向两重嵌套方案,水平分辨率分别为27 km和9 km,对我国山西省2009年7月7日~8日一次典型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不同微物理方案的模拟,得到了降水的数量特征、时空分布变化以及雨区范围和移动过程等方面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临县测站和方山测站的降雨模拟效果,结果表明:WSM6方案和M2M方案对降水过程的模拟较好,可作为降水模拟的备选微物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微物理过程 累积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7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 被引量:5
11
作者 岳江 王红霞 +2 位作者 王馨茹 王小兰 郭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5-1248,共14页
为科学研判山西省7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现状和存在问题,有效提升河流水生态承载力,构建7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级评估7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使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 为科学研判山西省7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现状和存在问题,有效提升河流水生态承载力,构建7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级评估7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使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对比预测水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1—2021年,7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总体为一般超载等级。其中,汾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呈基本承载,其他流域为一般超载,水环境指数和水资源指数对7条河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影响较大。ARIMA-LSTM模型预测表明:2022—2031年汾河水生态承载力变化呈上升趋势,涑水河、沁(丹)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未来趋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其他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呈不同幅度波动趋势;2031年左右,各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将得到提升。建议通过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加强7条河的流域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来推进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LSTM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 水生态承载力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中部太阳辐射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锦霞 姚彩霞 王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820-12822,共3页
利用辐射观测站太原站1960-2003年的辐射资料和气象资料序列,探讨了计算山西中部太阳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方法,并对太阳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日照百分率建立的经验公式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山... 利用辐射观测站太原站1960-2003年的辐射资料和气象资料序列,探讨了计算山西中部太阳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方法,并对太阳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日照百分率建立的经验公式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山西中部的太阳辐射,其相对误差除冬、夏个别月份大于1%外,其他月份均小于1%;在3种计算方法中,选出了符合山西实际的光合有效辐射计算方法,效果较好。山西中部太阳辐射年内差异明显,呈现单峰型,5月是太阳能利用的最佳时段;从太阳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空间分布看,盆地较少,丘陵和山区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计算 分布 山西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精准扶贫工作思考——以山西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芬 张祎玮 +2 位作者 刘宇庆 郝建平 贾素贞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1-95,共5页
通过对山西省气象局在广灵县多年扶贫工作的调研,认为要搞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气象部门的主动积极参与,找准气象服务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加强气象为精准扶贫服务能力的建设,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本文介绍了该贫困... 通过对山西省气象局在广灵县多年扶贫工作的调研,认为要搞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气象部门的主动积极参与,找准气象服务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结合点,加强气象为精准扶贫服务能力的建设,将气象服务主动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本文介绍了该贫困区的总体情况,总结了近年来山西省气象局结对扶贫工作的亮点,分析了影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因素,提出了精准扶贫实践给气象部门带来的启示。建议气象服务精准扶贫应从开展贫困群众气象服务需求调研入手、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提高贫困人群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开展工作;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基础业务工作,细化气候区划,开展特色气象服务,保持技术人员的稳定和培养,为气象服务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精准扶贫 调研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春旱趋势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钱锦霞 王振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利用山西省53个气象站1956-2005年的春季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计算了春季大气干旱指数序列,分析了山西省春季干旱化趋势。结果表明,山西省春季明显向干旱化发展;在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中,气温的升高对干旱化的作用更大;春季干旱化... 利用山西省53个气象站1956-2005年的春季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计算了春季大气干旱指数序列,分析了山西省春季干旱化趋势。结果表明,山西省春季明显向干旱化发展;在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中,气温的升高对干旱化的作用更大;春季干旱化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对这种形势应予以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旱 干旱指数 干旱趋势 影响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村地区燃煤采暖情况入户调查及排污量估算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卧龙 张怀德 +2 位作者 刘鑫 苏艳霞 崔艳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2-647,共6页
目前对北方农村地区燃煤采暖情况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尚缺少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经济水平下的更大范围的样本.为了系统掌握山西全省的农村燃煤采暖情况,并为北方同类地区提供参考,考虑不同地区冬季气温及年采暖期的差... 目前对北方农村地区燃煤采暖情况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尚缺少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经济水平下的更大范围的样本.为了系统掌握山西全省的农村燃煤采暖情况,并为北方同类地区提供参考,考虑不同地区冬季气温及年采暖期的差异,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山西省农村地区2015年燃煤采暖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全省燃煤采暖的燃煤量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估算.调查共在8市10县获得有效样本394个.结果显示:山西省燃煤采暖的农户约占89.3%,户均采暖燃煤量3.4 t/a;冬季气温对户均采暖燃煤量有显著影响,晋北严寒地区户均采暖燃煤量可达4.4 t/a,而在晋南等相对温暖地区户均采暖燃煤量仅是其57%.在同一地区,家庭经济条件会影响所选择的采暖器具,进而影响采暖燃煤量,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选择土暖气,户均燃煤量是选择暖炕加小煤炉采暖家庭的2.3倍.估算2014—2015年采暖期山西省农村采暖燃煤约1 297.8×104t,PM、PM2.5、SO2、NOx、BC、OC、CO约分别排放13.0×10~4、9.1×10~4、19.9×10~4、2.1×10~4、4.1×10~4、5.6×10~4、123.3×104t.研究显示,山西省单位面积采暖燃煤量约是北京、河北等同类地区的1/3,考虑到山西省经济条件较差,建议对城中村、城边村采暖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其他地区则主要通过增强建筑的保温性,使用低硫煤等措施减少农村采暖燃煤排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农村 采暖燃煤量 抽样调查 排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雁 郭伟 +1 位作者 闫世明 李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0-907,共8页
利用山西省109个气象台站1981—2016年地面能见度、水汽压和气象资料,反演并分析了山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时空分布及长期变化特征,结合气温资料,揭示了AOD在山西省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研究显示,山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多年平均值为0.... 利用山西省109个气象台站1981—2016年地面能见度、水汽压和气象资料,反演并分析了山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时空分布及长期变化特征,结合气温资料,揭示了AOD在山西省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研究显示,山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多年平均值为0.23,大体呈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由中部盆地向两侧山地逐渐减小的特征。山西省AOD上升特征明显,平均每10年上升0.01,然而上升趋势并不完全呈线性,在2008—2013年出现了明显的低谷。冬季、夏季和秋季AOD都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以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山西72%的地区AOD呈上升趋势,多集中在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和长治盆地。近年来,山西省气温存在1个显著升温过程(1981—1998)和1个升温停滞过程(1999—2016),气溶胶对山西省1981—1998年间的气候变暖有一定的减缓作用,尤其对冬季增温有显著减缓作用,即山西省AOD越大的地区,冬季气温增速越慢,冬季AOD每增加0.1,平均气温增速减小0.019℃·a^(-1),最高气温增速减少0.020℃·a^(-1)。此外,山西省AOD与气温日较差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AOD的增加,山西省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冬、夏季AOD与气温日较差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时空变化 气候效应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冬小麦地膜复盖的农业气象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裴步祥 毛飞 +3 位作者 李德广 赵同应 刘占贞 胡良温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69-573,共5页
地膜复盖是60年代国外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地段的土壤水分和热量状况,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利用山西省两试验点,在1987—1988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复... 地膜复盖是60年代国外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地段的土壤水分和热量状况,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在我国逐步推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本文利用山西省两试验点,在1987—1988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复膜试验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其农业气象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高海拔地区复膜栽培冬小麦是提高其产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小麦 地膜 复盖 气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传统抗旱技术的气象学基础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南声 《山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1期42-46,共5页
使用气象产量指数(IDw)评价了气候条件对山西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同时注意到山西省天然降雨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及地处全国气候过渡带东沿等事实。分析认为山西省无人工灌溉条件的山区,只要充分利用天然降雨,... 使用气象产量指数(IDw)评价了气候条件对山西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同时注意到山西省天然降雨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及地处全国气候过渡带东沿等事实。分析认为山西省无人工灌溉条件的山区,只要充分利用天然降雨,辅以相应措施,就可自我调节与缓解干旱为害。山西省传统抗旱技术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中心,适应了这一要求。因此,这一技术出现于山西省,特别是山西省东部,具有较好效果,并能长久流传下来有其气象学原因和深层次的科学内涵,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干旱 粮食生产 旱地农业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秋季降水区划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振华 钱锦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12353-12355,12357,共4页
采用主成分(EOF)、旋转主成分分析(REOF)、小波分析方法,对山西省1960~2004年秋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分区,并对秋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秋季降水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省一致的... 采用主成分(EOF)、旋转主成分分析(REOF)、小波分析方法,对山西省1960~2004年秋季降水标准化距平场进行分区,并对秋季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秋季降水的主要空间异常型表现为全省一致的多雨或少雨型,这是山西省秋季降水异常的主要特征。降水异常区域大致可划分为3个区,即北部区、中部区、南部区。各异常区秋季降水都存在10年以上长周期和3~9年短周期振荡,但其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F REOF 小波分析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临汾市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分析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戴有学 王振华 +1 位作者 戴临栋 曹巧莲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7-206,共10页
本文利用临汾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3年的雨量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进行雨样取样选取处理,通过对皮尔逊Ⅲ型和耿贝尔型分布函数曲线进行拟合试验,根据绝对误差和适线图结果,优选出误差最小的皮尔逊-Ⅲ型理论分布并推求出其雨强-历时-重... 本文利用临汾国家基本气象站1981-2013年的雨量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进行雨样取样选取处理,通过对皮尔逊Ⅲ型和耿贝尔型分布函数曲线进行拟合试验,根据绝对误差和适线图结果,优选出误差最小的皮尔逊-Ⅲ型理论分布并推求出其雨强-历时-重现期(i^t~P)关系表。根据i^t~P表,由最小平方法得到暴雨强度公式中参数值,从而得到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公式拟合精度检验表明,重现期在2~100年间,绝对误差为0.026 mm/min,重现期在2~20年间绝对误差为0.024mm/min,其结果小于现行规范所规定的0.05 mm/min的绝对误差要求。新旧暴雨强度公式对比表明,除了低重现期短历时外,新暴雨强度公式雨强值比旧暴雨强度公式得到的雨强值大,且随着重现期增大,雨强值增加的幅度也增大。新暴雨强度公式可作为临汾市城区计算雨水排水设计流量、城市排水管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最大值法 皮尔逊Ⅲ型曲线 最小平方法 暴雨强度公式 拟合精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