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尹伟伦院士在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调研指导科技工作
1
作者 《山西林业》 2020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2020年12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在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调研指导林业草原科技工作并与科技人员座谈。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云龙、二级巡视员宋河山以及全省林业和草原十大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参加座谈。在省林业和草原科... 2020年12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在山西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调研指导林业草原科技工作并与科技人员座谈。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云龙、二级巡视员宋河山以及全省林业和草原十大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参加座谈。在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尹伟伦院士参观了沙棘重点实验室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和主要研究成果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创新团队 成果介绍 重点实验室 定位观测 森林生态系统 尹伟伦 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山西省宁武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茹 张先平 +3 位作者 张晓玲 张抗萍 郝凯婕 李晓迪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4-272,共9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动态研究对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价、生态修复空间的准确识别和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收集宁武县2000-2020年5期的土地覆被类型数据,应用价值当量因子法量化ESV,运用网格分析法、热点分析法研究其时空变...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时空动态研究对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价、生态修复空间的准确识别和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收集宁武县2000-2020年5期的土地覆被类型数据,应用价值当量因子法量化ESV,运用网格分析法、热点分析法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同时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ESV变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宁武县近20 a年均ESV为169032.41万元,2000-2020年ESV增加了5.80%;5期ESV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波动变化,2020年4个一级生态服务功能指标都有增加,比例为调节服务(20.23%)>文化服务(18.63%)>支持服务(18.36%)>供给服务(14.56%);(2)14个乡镇5期ESV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呈聚集型,高值集中分布在县域西部和东北部山区,低值分布在县域中间的汾河及恢河流域;(3)2000-2020年,ESV变化的冷点区和热点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10.14%和9.30%。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汾河流域和恢河流域中部,热点区分布在县域中部及东部,在生态修复中应予以重视。此外,热点区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表明各类生态修复项目的生态功能逐步提升;(4)相关性分析表明,针叶林、灌木、灌草和湿地这4类土地覆被类型对提升宁武县ESV有重要意义,自然因素中坡度、高程、降水与ESV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价值当量因子 网格分析法 热点分析法 宁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皂荚种实性状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优良种质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韩丽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8,共6页
为揭示皂荚果实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评估不同种质的优良程度,在山西省不同地区采集了42株皂荚的果实,测定了11个指标(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各类群的特征,利用... 为揭示皂荚果实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评估不同种质的优良程度,在山西省不同地区采集了42株皂荚的果实,测定了11个指标(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各类群的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皂荚果实种实性状变异系数为9.82%~58.18%,平均为25.28%;在不同种实性状中,出籽率、总皂苷比例、荚壳质量和荚果质量等的变异系数最大(>30%);荚果宽度、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和荚壳比等的变异系数最低(<15%)。42株皂荚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具有明显特征。纬度、年降水量、年均气温、速效钾质量分数和有效磷质量分数等是影响山西省皂荚种实性状变异的关键环境因子。样株S3、S4、S38、S40等4株皂荚得分最高,具有潜在的选育价值。因此,山西省皂荚种实性状变异大,遗传背景丰富,能适应各种环境,具有良好的选育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种实性状 变异 环境因子 种质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郭学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119,共9页
[目的]为揭示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沙棘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创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分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110个优良单株的10个表型... [目的]为揭示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沙棘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创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分布区为研究对象,调查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110个优良单株的10个表型性状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变异系数研究种群优树间的表型变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表型性状间及其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种群优树分类。[结果]中国沙棘10个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优树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23%~37.42%。中国沙棘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果形指数、结实密度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种子千粒质量与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果形指数、果柄长、当年枝长与纬度因子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百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当年枝长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高,五寨种群优树的综合得分最低。利用种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11个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分为4类,揭示了山西省中国沙棘优树表型性状未形成连续变异规律,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结论]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种群优树间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隰县种群优树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可参考作为中国沙棘优良种质资源收集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 优树 表型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黄松在山西不同立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5
作者 王建义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17-20,共4页
在山西省5个不同立地区进行西黄松造林试验,对不同立地条件对造林成活率、树高和地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黄松在山西不同立地区生长适应性比较强,生长量较大,无病虫害。在不同海拔梯度与降水量下,西黄松树高和地径年生长量并无... 在山西省5个不同立地区进行西黄松造林试验,对不同立地条件对造林成活率、树高和地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黄松在山西不同立地区生长适应性比较强,生长量较大,无病虫害。在不同海拔梯度与降水量下,西黄松树高和地径年生长量并无显著差异,在左云、静乐、阳城不同海拔条件下,可以初步认为西黄松适宜在山西省不同立地区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松 区域试验 海拔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不同起源油松林可燃物载量及其影响因子
6
作者 孙永明 王彬力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7,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起源的油松林中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森林可燃物的有效管理及林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各林区的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郁闭度(0.2~0.9)和林龄的林分内设置53块标准样地... 【目的】探究不同起源的油松林中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森林可燃物的有效管理及林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各林区的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郁闭度(0.2~0.9)和林龄的林分内设置53块标准样地,调查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及腐殖质层可燃物载量,并记录样地海拔(701~1739 m)和相关林分因子。通过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林分中可燃物载量的差异,比较不同郁闭度下各类可燃物及各龄级林分可燃物载量的差异,并拟合线性回归模型确定森林可燃物载量的关键因子。【结果】1)天然林不同林分的总可燃物载量范围为44.2~182.18 t·hm^(−2),人工林不同林分的总可燃物载量范围为19.28~214.06 t·hm^(−2)。2)多重分析表明:在各类油松天然林中,乔木层可燃物载量最高,其次是腐殖质层。除低郁闭度的幼龄林外,其他油松人工林也呈现相似的规律。3)在油松天然林中,乔木层、腐殖质层和细小可燃物的载量在不同郁闭度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幼龄林可燃物载量在不同郁闭度下有显著差异(P<0.05)。油松人工林中,只有乔木层可燃物载量在不同郁闭度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类型可燃物的载量在不同郁闭度下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幼龄林、近熟林和成过熟林可燃物载量均在不同郁闭度下有显著差异(P<0.05)。4)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油松天然林中的森林可燃物载量与林分郁闭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海拔显著负相关(P<0.05)。此外,油松人工林中森林可燃物载量与平均树高(P<0.05)和林分密度(P<0.05)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起源油松林的森林可燃物载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因此,在调控森林可燃物时,需要根据林分的具体性质制定有针对性措施,从而有效地降低林火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载量 林分类型 林分因子 乔木层可燃物 油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梁山西侧辽东栎天然林优势种群点格局分析
7
作者 武秀娟 奥小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3-801,共9页
【目的】探究山西主要森林类型辽东栎Quercusmongolica天然林的树种空间分布格局,掌握其生长发育现状,为该林分的合理经营和人工辽东栎林的改造提供参考。【方法】以吕梁山西侧城庄沟林场2021年调查的0.96hm^(2)辽东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山西主要森林类型辽东栎Quercusmongolica天然林的树种空间分布格局,掌握其生长发育现状,为该林分的合理经营和人工辽东栎林的改造提供参考。【方法】以吕梁山西侧城庄沟林场2021年调查的0.96hm^(2)辽东栎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并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优势种群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结果】在该林分中,辽东栎和茶条槭Acerginnala为主要优势种,其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为增长型,种群结构稳定、更新良好。在研究尺度内辽东栎种群呈聚集分布,茶条槭种群则表现为小尺度聚集分布,大尺度随机分布的格局。2个优势种群的小径级个体在小尺度上以聚集分布为主,大径级个体为随机分布格局。辽东栎种群种内关联性仅在中小径级林木间表现为正关联,且径级差距越小,正关联的程度和空间尺度范围越大,茶条槭种群仅在小尺度的Ⅰ级和Ⅱ级林木间表现为正关联。随尺度增加,优势种群间总体关联性由无关联转变为负关联再转变为无关联,不同径级种群间的空间关联性仅出现在中小径级林木间,且为负关联。【结论】该辽东栎天然林仍处于相对稳定的演替初级阶段,优势种群结构稳定,更新状态良好。为加快演替进程,可适当辅以人工干预,促进林分向顶级群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天然林 点格局分析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直国有林区行政执法相关问题研究
8
作者 常茂林 《山西林业》 2023年第S01期4-5,共2页
山西省森林公安机关从林业部门转隶公安机关后,目前山西省直国有林区尚未组建专门的执法队伍。分析了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执法的法律依据,并提出了具体的执法建议。
关键词 山西省直国有林区 行政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核桃‘礼品2号’采收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魏琴 常月梅 +2 位作者 高俊仙 李永琛 郝燕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2-1185,共14页
【目的】针对鲜食核桃早采品质低下造成资源浪费问题。探究鲜核桃果实不同生育期各项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对综合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可明确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提出适宜的鲜食采收期,为鲜食核桃适时采收及资源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方... 【目的】针对鲜食核桃早采品质低下造成资源浪费问题。探究鲜核桃果实不同生育期各项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对综合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可明确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提出适宜的鲜食采收期,为鲜食核桃适时采收及资源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以山西翼城县的‘礼品2号’鲜食核桃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花后82,92,102,112,123,133 d时采样,共计6次。采后果实品质指标含量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凯氏定氮仪法、索氏抽提法、气相色谱法、氨基酸分析仪法等。利用LSD多重比较法检验不同生育期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生育期核桃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果实的生长发育,外观品质中,青果三径均值、坚果三径均值、青果鲜重、坚果鲜重、坚果干重、核仁鲜重、核仁干重和径仁率均呈先升后趋于相对平稳的变化趋势。花后112 d外观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相对较高水平,果实大小和质量基本稳定;感官品质中,取仁难易程度、种皮颜色和种皮剥离难易程度的评价得分均逐渐下降,核仁饱满度得分逐渐上升,核仁香气和风味得分先升后降。感官品质综合得分(2.8~4.5分)表现为先升后降,花后112 d得分最高为4.5分,感官品质最佳;营养品质中,出仁率、脂肪、蛋白质、硬脂酸和油酸等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含水率、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果糖、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甜味、苦味和芳香族类)4类呈味氨基酸、P、Zn和Ca元素等含量先减后增,单宁含量呈增-减-增、Mg和Fe元素含量呈减-增-减的变化趋势。花后112 d时,部分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可溶性糖、果糖、亚油酸、P、Mg和Zn元素等含量迅速积累,达到较高水平。鲜核桃不同生育期综合品质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花后112 d时得分为0.53,与133 d时的最高分0.57较为接近,表明综合品质已达到较高。【结论】花后112 d为‘礼品2号’鲜食核桃的适宜采收期,直观指标为核壳内褶壁和隔膜颜色由白色发育为黄褐色,可为果农采收鲜食核桃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核桃 品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天牛科昆虫新纪录
10
作者 崔亚琴 王晴晴 +3 位作者 陈佳玲 王平 谢广林 徐茂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9,共7页
本文记述山西省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新纪录39种,分别隶属于花天牛亚科、天牛亚科和沟胫天牛亚科3个亚科,其中花天牛亚科Lepturinae 11种,天牛亚科Cerambycinae 21种,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 7种。每种昆虫均给出成虫背面观照片(可显示... 本文记述山西省天牛科Cerambycidae昆虫新纪录39种,分别隶属于花天牛亚科、天牛亚科和沟胫天牛亚科3个亚科,其中花天牛亚科Lepturinae 11种,天牛亚科Cerambycinae 21种,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 7种。每种昆虫均给出成虫背面观照片(可显示昆虫的分类特征)及其分布,以及山西省内发生地。天牛科昆虫的幼虫为蛀干害虫,该研究可为山西省农林草害虫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天牛科 新纪录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条件下竹柳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育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87-89,共3页
以竹柳盆栽苗木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不同盐分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竹柳在对照与轻度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双峰型;在中度和重度胁迫条件下... 以竹柳盆栽苗木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在不同盐分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竹柳在对照与轻度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双峰型;在中度和重度胁迫条件下,为单峰型曲线,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气孔导度在对照与轻度胁迫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双峰型;在中度和重度胁迫条件下为单峰型曲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蒸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与气孔导度类似。各胁迫处理胞间CO_(2)浓度均较对照高,且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胞间CO_(2)浓度也随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柳 盐胁迫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胞间CO_(2)浓度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树不同育苗方式对比及穴盘苗育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佳琳 郭斌 赵育鹏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为提高阔叶树种造林成活率,对栓皮栎、榆树、辽东栎等树种开展了不同穴盘规格、育苗基质、育苗方式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duncan)等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8孔穴盘苗木生长及根系发育情况最优,32孔次之,50孔最差,且2... 为提高阔叶树种造林成活率,对栓皮栎、榆树、辽东栎等树种开展了不同穴盘规格、育苗基质、育苗方式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duncan)等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8孔穴盘苗木生长及根系发育情况最优,32孔次之,50孔最差,且28孔与32孔之间差异不显著,考虑育苗成本,建议采用32孔穴盘育苗;(2)最适的穴盘育苗基质配比为草炭土∶珍珠岩∶蛭石=2∶1∶1(体积比);(3)3种育苗方法,在侧根量和须根量方面,穴盘苗>容器苗>裸根苗,因此,选用穴盘培育的种苗,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 穴盘育苗 容器育苗 穴盘规格 育苗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林草防火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祁军 李好男 《森林防火》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在分析太行国有林管理局森林草原防火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全局未来森林草原防火的总体思路和任务,通过预警指挥、阻隔防控、队伍提升、风险普查、宣传教育和机制落实等六大重点建设任务,逐步提高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林草火... 在分析太行国有林管理局森林草原防火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全局未来森林草原防火的总体思路和任务,通过预警指挥、阻隔防控、队伍提升、风险普查、宣传教育和机制落实等六大重点建设任务,逐步提高太行山国有林管理局林草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为今后林草防火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防火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预防控制 机制落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与美国黄松在山西的生长比较研究
14
作者 王建义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9期151-155,共5页
在山西省5个不同立地区进行美国黄松造林试验,对不同立地条件对造林成活率、树高和地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黄松在山西不同立地区生长适应性比较强,生长量较大,无病虫害。在不同海拔梯度下美国黄松树高和地径年生长量并无显... 在山西省5个不同立地区进行美国黄松造林试验,对不同立地条件对造林成活率、树高和地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黄松在山西不同立地区生长适应性比较强,生长量较大,无病虫害。在不同海拔梯度下美国黄松树高和地径年生长量并无显著差异,在左云、静乐、阳城不同海拔条件下,美国黄松与油松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生长量表现不亚于油松,为此,可以初步认为:美国黄松适宜在山西省不同立地区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美国黄松 区域试验 海拔 降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城市林业种质资源普查概况与档案管理改进建议
15
作者 李荣林 王会周 +1 位作者 武静 王会宁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4期148-149,152,共3页
阐述了开展林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意义及实施方案,分析了诸城林业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并就提高诸城市林业种质资源档案管理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诸城市林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高质量完成。
关键词 诸城 种质资源 档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白杨派杂种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及抗虫性比较
16
作者 宋佳力 齐婉芯 +2 位作者 郭斌 毛建丰 安新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4,共10页
综合比较白杨派不同杂种无性系的生长性状与抗虫特性,以选育速生且抗虫性较强的优良无性系。以具有共同亲本的153、158、175、190、626、77共6个白杨派杂交无性系为材料,开展3年生多点(山西平遥、屯留、襄汾)对比试验林,以LM50为对照(... 综合比较白杨派不同杂种无性系的生长性状与抗虫特性,以选育速生且抗虫性较强的优良无性系。以具有共同亲本的153、158、175、190、626、77共6个白杨派杂交无性系为材料,开展3年生多点(山西平遥、屯留、襄汾)对比试验林,以LM50为对照(直接繁育),对不同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及二龄和四龄美国白蛾抗虫性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生长性状与抗虫性进行综合评价,初步选育兼具高产和抗虫能力的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平遥试验林平均树高最高,为(8.5±0.1)m;平遥试验林无性系626胸径最大(9.8 cm),屯留试验林无性系175胸径最大(6.1 cm),襄汾试验林无性系158胸径最大(10.6 cm)。美国白蛾幼虫对无性系175和190的取食叶质量与叶面积均小于LM50;饲喂无性系77叶片的四龄美国白蛾幼虫虫体增长量与相对生长率最低。方差分析表明,环境因素对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多地试验林各无性系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各无性系生长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性状与幼虫取食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同虫龄幼虫在不同时间点的取食量呈现正相关。无性系的生长性状与抗虫性综合排序为175>190>158>77>LM50>626>153,初步筛选的优良无性系为175、190、158和77,其生长性状优于对照,且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这为未来通过分子育种手段选育高抗虫性白杨新品种提供了优异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派 杂交无性系 生长性状 美国白蛾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天然林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17
作者 武秀娟 奥小平 +1 位作者 刘欣 姚丽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7-35,共9页
以吕梁山西侧城庄沟林场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油松天然林的物种组成和林分径级结构,使用点格局方法分析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油松、辽东栎(Quercus mongolica)、白桦(Be... 以吕梁山西侧城庄沟林场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油松天然林的物种组成和林分径级结构,使用点格局方法分析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油松、辽东栎(Quercus mongol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油松的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其余3种林分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优势种在小尺度上均存在聚集分布的特征,种内空间关联性表现为龄级相近的林木呈正关联或无关联,随龄级间差距的增大,空间关联性变为负关联,油松与幼龄辽东栎种间关联性以小尺度正关联为主,与中龄辽东栎以负关联为主;中、老龄油松与白桦、山杨的种间关联性以负关联为主;幼龄油松与白桦无关联,而与山杨正关联;辽东栎与白桦和山杨的空间关联性仅出现在与中龄白桦和山杨,且幼龄辽东栎与中龄白桦和山杨的空间关联性相反;中、幼龄白桦和山杨林之间以正关联为主,老龄白桦与中、幼龄山杨林之间的空间关联性相反。油松天然林优势种间未形成特定关系,仍处于演替初期阶段,随着群落的演替发展,各种群的分布格局与种间关系也将发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天然林 点格局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 空间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三种栎类光合系统高温适应性对其分布的影响
18
作者 王丽敏 周帅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5-1474,共10页
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温带森林光合作用及其地理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栎类树种是温带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升温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表现和分布格局变化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该文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猩红栎(Q.coccin... 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温带森林光合作用及其地理分布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栎类树种是温带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升温条件下的光合作用表现和分布格局变化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该文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猩红栎(Q.coccinea)和北美红栎(Q.rubra)为研究对象,结合冠层和叶片2个层面,探讨了它们的光合系统高温适应性,以及其对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栎类光合系统高温适应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直接影响其地理分布格局。(2)冠层层面,辽东栎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其光合系统高温适应性较强。(3)叶片层面,高温下辽东栎的光系统Ⅱ(photosystemⅡ,PS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尤其是PSⅡ至光系统Ⅰ(photosystemⅠ,PSⅠ)的电子传递链。相比之下,猩红栎和北美红栎光合系统高温适应性较弱,极端高温出现时,其光化学活性显著下降。综上认为,3种栎类光合系统的高温响应机制决定了它们的温度适应性,从而影响了地理分布格局。该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栎类树种分布格局变化的预测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光合作用在树种适应性中的关键作用,对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变和森林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猩红栎 北美红栎 气候变化 光合系统 高温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杨DREB1D基因的克隆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
19
作者 王建义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5期12-16,共5页
为充分挖掘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的抗逆优良特性,对小叶杨DREB1D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对其基因序列和连锁不平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叶杨DREB1D基因没有内含子,DREB1D基因长度为800 bp,该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能够... 为充分挖掘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的抗逆优良特性,对小叶杨DREB1D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对其基因序列和连锁不平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叶杨DREB1D基因没有内含子,DREB1D基因长度为800 bp,该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能够编码一个长度为24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33 kDa,等电点为4.85,小叶杨与毛果杨的DREB1D序列同源性高达90%。该基因中的SNP频率为0.04375,存在5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0个稀有SNP,24个错义突变和11个无义突变。连锁不平衡在小叶杨DREB1D基因中已被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杨 DREB1D基因 转录因子 SNP 连锁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林地土壤铵态氮运移规律及对生长量的影响
20
作者 赵娟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文章基于T1:50±20 mg/kg、T2:100±20 mg/kg、T3:200±30 mg/kg、T4:300±30 mg/kg 4个铵态氮含量梯度,分析毛白杨林地20~100 cm处土壤铵态氮含量运移规律及对生长量的影响。研究发现:4个梯度的铵态氮含量均呈现随时... 文章基于T1:50±20 mg/kg、T2:100±20 mg/kg、T3:200±30 mg/kg、T4:300±30 mg/kg 4个铵态氮含量梯度,分析毛白杨林地20~100 cm处土壤铵态氮含量运移规律及对生长量的影响。研究发现:4个梯度的铵态氮含量均呈现随时间减少的趋势。在40 cm土层处,铵态氮积累量达到最大,大致为200~300 mg/kg;毛白杨胸径生长量随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铵态氮含量为200±30 mg/kg时胸径增长量最大。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探索毛白杨林地氮肥的合理施用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铵态氮 运移规律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