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节水灌溉 提高用水效率——忻州市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邢淑梅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5,共2页
节水灌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也是忻州市实现农业增产的根本途径。本文论述了忻州市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出了忻州市发展节水灌溉的基本方针、目标任务和当前需要做好的
关键词 农田水利 节水灌溉 用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忻州市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思考
2
作者 杜旭光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2年第4期30-31,共2页
据统计,2010年忻州市有效灌溉面积为12.9万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7.3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56.6%,节水潜力还很大。在分析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对策措施。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水资源 忻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限制碳摄取对侧柏苗木非结构性碳、抗寒能力和后续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郝晓燕 李丁丁 +1 位作者 姚延梼 王林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360-365,共6页
[目的]碳限制会影响到树木生长和一系列生理功能,但目前我们还不了解碳限制植物解除碳摄取障碍后的恢复时间和恢复过程中的生长、碳素分配和抗旱能力的变化,这也限制我们对碳限制植物的恢复的全面理解。[方法]本研究以三年生侧柏苗为研... [目的]碳限制会影响到树木生长和一系列生理功能,但目前我们还不了解碳限制植物解除碳摄取障碍后的恢复时间和恢复过程中的生长、碳素分配和抗旱能力的变化,这也限制我们对碳限制植物的恢复的全面理解。[方法]本研究以三年生侧柏苗为研究对象,通过2个月的95%遮阴造成树木的碳限制,检测了处理结束后及第二年秋季的树高、基径、生物量分配及根和茎的非结构性碳浓度,同时检测了碳限制侧柏经历冬季后的叶枯尖比例。[结果]经过两个月的重度遮阴后,植物不同部位的生长均受到限制,尤其根系生物量较对照有较大程度的降低,根和茎木质部NSC显著降低,冬季叶尖干枯比例显著增加,到第二年秋季,植物的树高、基径、根茎叶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根NSC浓度显著低于对照,茎NSC浓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以上结果表明碳限制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尤其对根的生长影响更大,在经历一个生长季后,这种影响仍没有完全恢复,碳限制植物的恢复是一个超过一年的较长时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阴 抗寒 生长 非结构性碳 侧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土料高含水率地区土坝的施工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军 武锦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2-63,共2页
均质土坝填筑的关键因素是填筑土料的土质及含水量的高低。在高温多雨的广东深圳因降雨量大 ,土壤含水量偏高 ,再加上土质多为砾质粘性土 ,在保证土坝填筑质量的前提下 ,施工进度与合同工期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阐述了如何采用符合... 均质土坝填筑的关键因素是填筑土料的土质及含水量的高低。在高温多雨的广东深圳因降雨量大 ,土壤含水量偏高 ,再加上土质多为砾质粘性土 ,在保证土坝填筑质量的前提下 ,施工进度与合同工期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阐述了如何采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 ,有效降低土料含水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土坝 填筑 砾质粘性土 含水量 土料干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建设项目中植被自然恢复的水土保持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常彦平 聂兴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8-141,共4页
通过分析最新的水土保持监测所获得的实地植被调查样方资料,论述了植被自然恢复在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作用,并结合监测实践,探讨了植被自然恢对水土保持评价指标的影响。(1)在山西省雨量较为充沛的地区,如果重视保留表土并用之覆... 通过分析最新的水土保持监测所获得的实地植被调查样方资料,论述了植被自然恢复在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作用,并结合监测实践,探讨了植被自然恢对水土保持评价指标的影响。(1)在山西省雨量较为充沛的地区,如果重视保留表土并用之覆盖地表,就能使地面植被得到较大程度的自然恢复,其恢复面积占可绿化面积的比例约达25%。(2)在雨量较多地区的扰动地面,依靠植被自然恢复功能,可使植被盖度在1~2 a内达到50%以上,形成初级植被。(3)由于对乔灌木等深根性植物的破坏较为严重,因此,在1~2 a时间内,扰动地面上自然恢复所形成的植被一般为草本群落,并不能完全恢复当地的灌草植被、疏林灌草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自然恢复 植物群落 建群种 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结构调整与治理开发 被引量:1
6
作者 郝晓燕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5年第2期40-41,共2页
综合开发农业生态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加强黄土高原地区治理建设缺一不可的途径,同时也是黄土高原地区农业转型建设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农业生态结构 治理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水平衡计算在晋西北坡面造林整地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树林 张志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2年第6期12-14,共3页
在干旱的黄土高原,水分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在生产中,设计坡面工程时往往忽视水平衡分析,导致成林后干旱缺水,严重地影响了林分的后期生长。从林分水分供需平衡入手,分析计算山西忻州灌木造林所需补充的水量参数,计算结果为:在山西... 在干旱的黄土高原,水分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在生产中,设计坡面工程时往往忽视水平衡分析,导致成林后干旱缺水,严重地影响了林分的后期生长。从林分水分供需平衡入手,分析计算山西忻州灌木造林所需补充的水量参数,计算结果为:在山西忻州造灌木林,补充174.5 mm可满足林木生长要求,合理坡长为4.69 m。以水平阶为例进行示范设计,可为同类地区坡面造林整地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衡 坡面 整地工程 水平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