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QRS间期及其变化与远期全因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雅靖 田晶 +4 位作者 郭威 王磊 张蕾 张岩波 韩清华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期间QRS间期及其变化与远期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山西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诊断为慢性心衰的住院患者3580例...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期间QRS间期及其变化与远期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21年11月于山西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诊断为慢性心衰的住院患者3580例,记录患者入院及出院心电图的QRS间期,并计算住院期间QRS间期变化(ΔQRS)和ΔQRS比率(ΔQRS/入院QRS间期×100%)。根据ΔQRS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RS间期下降组(n=1364)、QRS间期稳定组(n=1248)和QRS间期进展组(n=968),于患者出院后第1、3、6、12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以远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截止时间为2023年5月1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评估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QRS间期相关指标与远期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71(56,92)个月期间,共502例(14.0%)患者死亡。QRS间期下降组和QRS间期稳定组的远期全因死亡率明显低于QRS间期进展组(13.9%vs.10.7%vs.18.6%,χ^(2)=28.607,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QRS间期(HR=1.005,95%CI:1.002~1.009,P=0.003)及住院期间ΔQRS比率(HR=2.071,95%CI:1.247~3.440,P=0.005)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当入院QRS间期>96.36 ms时,QRS间期越长,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越高;当入院QRS间期为89.32~96.36 ms时,QRS间期为慢性心衰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的保护性因素;当住院期间ΔQRS比率≥3.40%时,其数值越大,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越高。结论:入院QRS间期及住院期间ΔQRS比率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入院QRS间期>96.36 ms和住院期间ΔQRS比率≥3.40%时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QRS间期 QRS间期变化 影响因素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科住院患者冠心病发病风险与缺牙数目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团团 王冲 +4 位作者 张丽贞 王丙娜 刘欣 续彩霞 任秀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风险与牙齿缺失数目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11月因胸痛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住院的50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及口腔临床检查,记录基本信息、全身情况、口腔状况。依据纳入标准,最...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风险与牙齿缺失数目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11月因胸痛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住院的50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及口腔临床检查,记录基本信息、全身情况、口腔状况。依据纳入标准,最终纳入328例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非冠心病组(主要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程度<50%)、单支病变组、双支及以上病变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吸烟史,牙龈指数,缺牙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牙数目为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无缺牙相比,缺牙数目为1~5颗时,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83%(OR=1.825,95%CI=1.074-3.1),当缺牙数目超过5颗以上时,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1.65倍(OR=2.65,95%CI=1.471-4.956)。结论:对于本研究的心内科住院人群,缺牙数目可能是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指标,并且随着牙齿缺失数目的增多,风险随之升高;随着年龄增加,风险增加;男性的风险较女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缺牙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对心梗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叶 安健 +2 位作者 郭彦青 暴清波 李晓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2期1681-1685,1690,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ARNI)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梗组、缬沙坦组、ARNI组,每...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ARNI)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梗组、缬沙坦组、ARNI组,每组15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梗模型。缬沙坦组、ARNI组分别给予缬沙坦(34 mg·kg-1·d-1)及ARNI(68 mg·kg-1·d-1)治疗6周,对照组及心梗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行心脏彩超测量各组大鼠的LVIDd、LVIDs及EF值。6周后将大鼠处死,进行心脏称重并做心肌组织Masson染色,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梗组、缬沙坦组、ARNI组LVIDs明显增加,EF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与心梗组比较,ARNI组LVIDd、LVIDs明显下降,EF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梗组、缬沙坦组及ARNI组左室重量、右室重量、心房重量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梗组比较,缬沙坦组及ARNI组左室重量、右室重量、心房重量及CVF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缬沙坦组比较,ARNI组左室重量及CVF进一步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NI有逆转心梗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可以减小左室容积,提高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及纤维化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减轻老年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突触可塑性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慧 魏晓倩 +1 位作者 王丹琼 陈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减轻老年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老年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Sham+Dex组、I/R组、...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减轻老年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突触可塑性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老年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Sham+Dex组、I/R组、I/R+Dex组,每组10只。再灌注第7天,采用八臂水迷宫、新物体识别评价小鼠认知功能,海马CA1区电生理记录体内长时程增强统计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FL、TrkB-T1蛋白表达,Golgi-Cox染色观察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突触生长素(synaptic growth factor,SY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e protein 95,PSD95)表达。结果 再灌注第7天,与Sham组、Sham+Dex组比较,I/R组、I/R+Dex组工作记忆错误(working memory error,WME)、参考记忆错误(reference memory error,RME)、总记忆错误(total error,TE)、血清cTnT、LDH、NT-proBNP水平、TrkB-T1蛋白表达升高,识别指数、fEPSP斜率、BDNF、TrkB-FL蛋白表达、突触棘密度、SYN、PSD95表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R+Dex组TrkB-T1蛋白表达降低(0.86±0.07 vs 1.51±0.18,P<0.05),BDNF蛋白表达(0.70±0.07 vs 0.39±0.06)、TrkB-FL蛋白表达(0.67±0.10 vs 0.45±0.08)、SYN表达(20.53±0.59 vs 16.50±1.05)、PSD95表达(17.73±0.52 vs 14.71±0.91)升高(P<0.05)。结论 Dex对老年小鼠心肌I/R诱发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保护性作用,具体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脏损伤,增加BDNF、SYN、PSD95表达,改善海马组织TrkB-FL与TrkB-T1比例失调,增强突触可塑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王敬萍 李慧芳 +6 位作者 董燕 安健 杨滨 王仲朝 阎莉 刘慧荣 李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2-312,共1页
免疫功能异常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有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受体)抗体;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抗AT1和α1受体抗体检出率显著增高。本研究通过检测高血压合并慢性... 免疫功能异常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有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受体)抗体;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抗AT1和α1受体抗体检出率显著增高。本研究通过检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抗AT1及α1受体抗体,探讨高血压合并CHF与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Α1肾上腺素能受体 高血压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 受体抗体 临床意义 检测 免疫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嗜铬粒蛋白A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与心脏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燕 史丽英 +1 位作者 王海雄 郭李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的水平变化与心肌重构及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65例(疾病组),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Ⅰ...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和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的水平变化与心肌重构及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65例(疾病组),其中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28例,Ⅱ级29例,Ⅲ级65例和Ⅳ级43例。收集同期本院健康志愿者80例(对照组)。检测2组入院血清CgA和HSF1水平,心肌重构和心肌损伤指标,用Pearson分析血清CgA和HSF1与心肌重构及心肌损伤的相关性。随访1年,失访6例,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51例和非MACE组108例。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gA和HSF1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疾病组血清CgA、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SF1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gA与LVEF呈负相关,与LVMI、LVESV、LVPWT、cTnI、CK-MB和NT-proBNP呈正相关(P<0.01);血清HSF1与LVEF呈正相关,与LVMI、LVESV、LVPWT、cTnI、CK-MB和NT-proBNP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gA、HSF1、LVEF、LVMI、LVESV、LVPWT和cTnI是老年CHF患者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gA截断值为387.55μg/L,敏感性为74.51%,特异性为71.30%,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51~0.855);血清HSF1截断值为2.34 ng/L,敏感性为74.51%,特异性为69.44%,曲线下面积为0.760(95%CI:0.707~0.812)。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CgA和HSF1水平与心肌重构及心肌损伤有密切关联,可作为预测MACE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嗜铬粒蛋白质A 热休克转录因子 心室重构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双向Transformer的伪CT图像生成方法
7
作者 肖宁 赵俊 +3 位作者 贾保平 强彦 赵涓涓 吕亚丽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4-1005,共12页
磁共振成像引导的放射治疗可以根据肿瘤和对器官的威胁情况实时调整治疗计划,依靠使用磁共振成像生成伪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放射治疗.目前,伪层析成像的生成技术基于对抗性网络的生成方法,但它在训练过程中使用像素级损失更新网络参数,... 磁共振成像引导的放射治疗可以根据肿瘤和对器官的威胁情况实时调整治疗计划,依靠使用磁共振成像生成伪计算机断层扫描进行放射治疗.目前,伪层析成像的生成技术基于对抗性网络的生成方法,但它在训练过程中使用像素级损失更新网络参数,很容易导致模式崩溃,生成不稳定的伪计算机断层扫描.为了精准地实现基于磁共振图像的伪计算机断层扫描生成,利用视觉Transformer的上下文敏感性以及卷积算子的归纳偏置,提出一种循环双向Transformer医学图像合成方法.在编码预测阶段,循环双向Transformer利用U-Net编码得到的码本表示图像,并使用非自回归编码与向量量化方式缩短生成码本的长度,生成局部真实并且全局一致的图像;使用归一化互信息作为损失函数,并加入了循环一致性损失解决数据不匹配的问题.在颅脑磁共振成像数据集TCGA-GBM与CPTAC-GBM上进行一系列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图像生成任务上的有效性;该方法的MAE, PSNR和SSIM分别达到86.3, 25.96 dB和0.897;与对比方法相比,该方法也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Transformer 伪计算机断层扫描 循环一致性 颅脑磁共振成像 U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朝 安健 +1 位作者 李晓红 杜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01-404,409,共5页
目的:分析原位缺血后适应与远端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原位缺血后适应(local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LIPC)... 目的:分析原位缺血后适应与远端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原位缺血后适应(local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LIPC)组、远端肢体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C)组,恢复再灌注3 h后留取血清标本化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ine kinase,MB isoenzyme,CKMB)、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估测心肌梗死面积,行心脏超声评估大鼠心功能。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LIPC组、RIPC组SOD明显减小,XOD、MPO、TNF-α明显增大(P<0.05);与I/R组相比,LIPC组TNF-α明显减小(P<0.05),其余氧化应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与I/R组相比,RIPC组MPO、TNF-α值明显减小(P<0.05),SOD、XOD无统计学差异;与LIPC组相比,RIPC组MPO明显减小(P<0.05),余各氧化应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与Sham组相比,LIPC组、RIPC组、I/R组心梗面积、CK-MB、LVIDs明显增大,EF明显减小(P<0.05),TTC染色有差异;与I/R组相比,LIPC组、RIPC组心梗面积、CK-MB有减小趋势,LVIDd、LVIDs、EF无统计学差异,TTC染色无明显差异;LIPC组与RIP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原位缺血后适应与远端肢体缺血后适应虽然没有明显改善心功能,但有减小心肌损伤的趋势,这种作用可能与他们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缺血后适应 氧化应激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锋剑 李保 王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对象包括ACS组患者50例:经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对象包括ACS组患者50例:经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13例;对照组患者30例:同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且排除了冠心病诊断。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MCP-1的表达。结果 AMI、UA、SA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的表达分别为76.56%±6.32%、73.70%±7.67%、63.20%±6.86%和54.20%±9.34%,ACS组显著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而SA组又高于对照组(P<0.05);AMI、UA、SA组和对照组血清中MCP-1的表达分别为(161.52±40.30)ng/L、(156.63±34.10)ng/L、(141.32±29.26)ng/L和(125.20±20.75)ng/L,ACS组显著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而SA组又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4表达与血清MCP-1水平呈正相关(r=0.876,P<0.01)。结论 TLR4介导的免疫炎症机制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推测TLR4和MCP-1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TOLL样受体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网膜素-1、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馨 张琳 +1 位作者 张晓东 安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网膜素-1(Omentin-1)、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05至2013-09在本院确诊为ACS的100例患者为ACS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另选同期住院行冠状动脉...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网膜素-1(Omentin-1)、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05至2013-09在本院确诊为ACS的100例患者为ACS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另选同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的8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47例,女性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冠心病组及对照组的Omentin-1、Vaspin浓度。结果:ACS组患者血浆Omentin-1水平低于对照组(t=2.718,P<0.05)、Vaspin水平低于对照组(t=2.416,P<0.05);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Omentin-1水平与总胆固醇(r=-0.702,P<0.05)、C反应蛋白(r=-0.714,P<0.05)等呈负相关;Vaspin水平与总胆固醇(r=-0.655,P<0.05)、C反应蛋白(r=-0.587,P<0.05)等呈负相关关系;Omentin-1水平与Vaspin水平呈正相关(r=0.643,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Omentin-1、Vaspin均可能受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结论:ACS患者存在Omentin-1水平及Vaspin水平的降低,此外,Omentin-1与Vaspin可能与脂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浆网膜素-1 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