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原盆地田庄断裂活动性分段及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龙飞 董斌 +1 位作者 史双双 韩晓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为厘定太原盆地中部潜在的发震断层情况,对田庄断裂实施了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1)田庄断裂可分为3个区段,各区段内均发育北、南支断裂,其中北支断裂为主断裂;2)除断裂西端及中-东段转折部位断面呈近似“N”形结构外,其余断面均呈“Y”... 为厘定太原盆地中部潜在的发震断层情况,对田庄断裂实施了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1)田庄断裂可分为3个区段,各区段内均发育北、南支断裂,其中北支断裂为主断裂;2)除断裂西端及中-东段转折部位断面呈近似“N”形结构外,其余断面均呈“Y”形;3)西段断裂带宽度最小,东段断裂带宽度最大。利用年代学测试方法结合钻孔剖面确定断裂的活动年代及滑动速率,断裂中段的活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上断点最小埋深为39.3 m,晚更新世以来最大断距为2.9 m,最大滑动速率为0.0415 mm/a;断裂西段及东段的活动年代为中更新世,中-东段转折部位上断点最小埋深为37.4 m,晚更新世以来最大断距为2.7 m,最大滑动速率为0.0461 mm/a。基于浅层地震揭示的基岩破裂长度,采用地震矩方法对田庄断裂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确定断裂的最大潜在震级及发震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庄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活动性分段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城市中心城区地震火灾灾害预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韩晓飞 曾金艳 +3 位作者 李自红 董斌 史双双 薛晓东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9-302,共4页
搜集整理了运城中心城区次生灾害火灾源、爆炸危险源分布区域。依据资料对运城市中心城区建筑物进行地震次生火灾的预测,得出地震次生火灾出火件数的预测结果,再依据不同的地震烈度计算了建筑物的着火概率,计算出城市火灾的高危险区分布... 搜集整理了运城中心城区次生灾害火灾源、爆炸危险源分布区域。依据资料对运城市中心城区建筑物进行地震次生火灾的预测,得出地震次生火灾出火件数的预测结果,再依据不同的地震烈度计算了建筑物的着火概率,计算出城市火灾的高危险区分布区;分析危险仓储点及民用和公用加油、气站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爆炸危险程度。政府管理部门应根据火灾次生危险源的情况分别采取防护和消除危害的措施,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火灾 爆炸 次生灾害 灾害分布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地质特征分析的大同盆地VS30预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龙飞 董斌 史琳娜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土体剪切波速是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动力学参数,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质地貌分析,将大同盆地划分为5类典型地质单元。对盆地1429个钻孔剪切波速资料进行分析,探讨VS30与VS20的相关性,研究土体埋深、岩性、地质... 土体剪切波速是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动力学参数,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质地貌分析,将大同盆地划分为5类典型地质单元。对盆地1429个钻孔剪切波速资料进行分析,探讨VS30与VS20的相关性,研究土体埋深、岩性、地质单元、标贯击数及密实度等地质特征对VS的影响,并基于地质单元、剪切波速比、密实度系数及第四系上部覆盖层厚度相关性分析给出土体VS30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典型地质特征的VS30预测模型拟合优度R2>0.90,预测精度很高,对于离散性较大、直接拟合估算较差及无剪切波速场地来说,以区分地质单元及土体类型的方式进行VS30分解预测是良好的研究思路。首次在区分地质单元及土体类型的前提下提出剪切波速比及密实度系数,并将其与第四系上部覆盖层厚度综合应用于VS30预测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大同盆地城市防震减灾规划、震害预测、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盆地 等效剪切波速 地质特征 标贯击数 剪切波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30及PGA放大效应的大同盆地土地防震减灾适宜性规划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龙飞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6-223,共8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表明,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防灾效率,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针对当前城市建设面临的防震减灾薄弱、基础设施薄弱、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表明,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防灾效率,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针对当前城市建设面临的防震减灾薄弱、基础设施薄弱、土地规划不合理等典型问题,将地震灾害风险分析与国土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规划相结合,以大同盆地为研究对象,在钻孔剪切波速测试和区域场地地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插值方法,给出了大同盆地场地地震动的等效剪切波速Vse和放大效应分布。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断层活动性分析、场地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地震放大效应分析和地震地质灾害判定结果,基于系统聚类方法,建立了大同盆地土地资源防震减灾适宜性规划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震减灾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可有效降低灾害风险对目标城市的影响,增强大同盆地城市群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盆地 地震风险 Vse分布特征 PGA放大效应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