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见闻·感受·思索——访日本出版业
- 1
-
-
作者
卢昆
-
机构
山西省出版总社
-
出处
《编辑之友》
1987年第2期32-36,1,共6页
-
文摘
作者作为中国出版代表团成员出访日本,归来写下了《见闻·感触·思索》一文,记叙了感性的印象,也阐发了理性的思考,“书与花之日”、“德间军团”、“岩波的良心”……其间既有欢快的进行曲,也有忧伤的咏叹调,日本出版业的发展及现状,当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参考之处。
-
关键词
日本出版业
出版社
日本文化
图书市场
书店
出版物
咏叹调
系列书
系列化
感受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审读杂记(二)
- 2
-
-
作者
潘俊桐
-
机构
山西省出版总社
-
出处
《编辑之友》
1986年第4期58-60,共3页
-
文摘
谈谈选题的重要性出一本书先要有选题,这是同志们都清楚的,但选题的重要性却未必为所有同志所认识。笔者在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三十多年,深感选题工作的重要性。三十多年前,在大学上出版工作一课时,老师讲过选题是出版工作的基础,当时体会不到,经过多年的实践,对此才有了具体的感受,确信这话包含深刻的涵义。选题可以体现一个出版社的出书方向,可以反映编辑人员的学识和胆略,岂可等闲视之。一本书的好坏,首先视选题的质量。可以说,一本书的选题抓对了,这本书就有了百分之六十成功的希望。其余百分之四十决定于作者是否选择得当,书稿质量的高低,编辑审查加工的粗细。泛泛而论的选题,即可出可不出的选题,问世之后往往对读者缺乏吸引力。
-
关键词
选题
重要性
出版工作
科技出版社
编辑人员
编辑工作
书稿
加工的
读者
吸引力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把政治理论读物放在重要地位
- 3
-
-
作者
卢昆
-
机构
山西省出版总社
-
出处
《中国出版》
1986年第2期23-24,共2页
-
文摘
高度重视政治理论读物的编辑出版,是我们长期贯彻的一条工作方针。面对社会上一度出现、至今犹存的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以及“精神产品向钱看”的作法,我们怎么办?是坚持、发扬“老传统”,还是迎合、盲从“新潮流”?我们认为。
-
关键词
理论读物
编辑出版
思想政治工作
高度重视
工作方针
精神产品
新潮流
丛书
重要地位
编辑队伍
-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
-
题名审读杂记(三)
- 4
-
-
作者
潘俊桐
-
机构
山西省出版总社
-
出处
《编辑之友》
1987年第1期48-49,共2页
-
文摘
编辑人员要有政策观念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笔者认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由于其自身工作性质所决定,尤其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如果作者平时不注意政治学习,政策水平较低,那就难免不在书稿当中有所体现;假如编辑人员再缺乏政策观念,审稿时就会使某些不恰当或错误的提法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过去,从而使图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政治损失。下面不妨就笔者审稿当中遇到的几个实例,来看看编辑人员掌握政策的重要性。在一本中学语文知识读物中,编者选入鲁迅先生1930年写的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在分析此文时,编者挖苦和讽刺了三十年代的作家梁实秋先生。笔者以为,当时梁实秋先生发表了《答鲁迅先生》一文,暗射鲁迅先生领过共产党的津贴,鲁迅先生在上述文章中对梁实秋无情地予以抨击。这是完全必要的。
-
关键词
梁实秋
编辑人员
政策观念
工作性质
三十年代
中国现代文学史
毛泽东同志
鲁迅
编辑工作
政策水平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审读杂记(一)
- 5
-
-
作者
潘俊桐
-
机构
山西省出版总社
-
出处
《编辑之友》
1986年第3期22-23,共2页
-
文摘
如何对待书稿中的不同观点凡是从事过编辑工作的人,都会遇到书稿中作者表述不同的观点的问题,尤其社会科学领域更是屡见不鲜。如何处理方为合适?依我的看法,首先要视在何种书稿中出现,然后才能采取妥善的处理办法。对待普及的通俗读物是一种做法。有关中国封建社会的上限问题,亦即中国封建社会始于何时,这是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的重点,亦即分歧最大,争论最多的问题。
-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处理办法
问题讨论
中国古代史
通俗读物
不同观点
编辑工作
外交政策
社会科学领域
书稿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