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东南部2003、2004年谷子黑穗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斌 王招菊 靳鲲鹏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94-95,120,共3页
谷子黑穗病是我省谷子的一个主要病害,近年来有加重的迹象。针对谷子黑穗病的这种情况,我们对晋东南的十三个县区进行了两年的调查,通过研究分析,提出栽培措施和防治办法。
关键词 谷子 谷子黑穗病 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东南部玉米大斑病发生和防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斌 《农业科技通讯》 1998年第4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山西省抗旱保麦春管技术措施
3
作者 孙美荣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年第1期38-39,共2页
“十年九旱”是山西省的基本气候特征,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降雨异常稀少,旱情日趋加重。目前,全省小麦从南到北已陆续进入返青期,旱情持续发展将对小麦正常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旱情,根据当前的旱情、苗情和各地的生产... “十年九旱”是山西省的基本气候特征,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降雨异常稀少,旱情日趋加重。目前,全省小麦从南到北已陆续进入返青期,旱情持续发展将对小麦正常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旱情,根据当前的旱情、苗情和各地的生产实际,提出抗旱保麦春管技术措施要点,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因地制宜地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力争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旱造成的影响,为2011年小麦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 抗旱 技术 基本气候特征 持续发展 麦田管理 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多抗谷子新品种晋谷27号的选育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军 郭二虎 +4 位作者 王随保 郭鸿亮 范慧萍 程丽萍 王秀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2期23-26,共4页
晋谷27号系用长农10号作母本,张农15号、沁州黄、黎城黄等品种作父本混合授粉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生育期128天,属晚熟种,白谷,黄米。1990~1996年参加各类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抗旱、抗倒性强,... 晋谷27号系用长农10号作母本,张农15号、沁州黄、黎城黄等品种作父本混合授粉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生育期128天,属晚熟种,白谷,黄米。1990~1996年参加各类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抗旱、抗倒性强,适于在无霜期150天以上丘陵旱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品种 抗逆性 高产稳产 选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顶三叶形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会霞 王玉文 +1 位作者 田岗 史琴香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通过对谷子顶三叶形态的研究,发现现在的品种已经形成塔形结构的合理株型。今后顶三叶的选择方向是进一步缩短长度,而增加宽度。
关键词 谷子 顶三叶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新品种长生07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根全 王节之 +2 位作者 郝晓芬 王晓宇 王潞英 《陕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214-215,共2页
长生07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以长农35号变异株经过系选而获得的优质、高产、多抗谷子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了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生育期125天左右,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应性强,稳产性好,活秆成熟。该品种的配套栽培... 长生07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以长农35号变异株经过系选而获得的优质、高产、多抗谷子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了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生育期125天左右,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应性强,稳产性好,活秆成熟。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有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长生07 新品种选育 配套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长10A的选育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玉文 李会霞 +1 位作者 王高鸿 田岗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12期12-13,共2页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长10A是从品种长农10中发现的天然不育株与“长农24”测交、自交多代选育而成的育性稳定的不育系,不育率为100%,不育度为95%以上,绿苗,可选用紫苗品种为父本,以“两系法”生产杂交种。经大量测配...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长10A是从品种长农10中发现的天然不育株与“长农24”测交、自交多代选育而成的育性稳定的不育系,不育率为100%,不育度为95%以上,绿苗,可选用紫苗品种为父本,以“两系法”生产杂交种。经大量测配,长10AF1育性均恢复正常,且多数组合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高度雄性不育系 杂交优势 不育率 不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会霞 王玉文 +2 位作者 王高鸿 田岗 史琴香 《甘肃农业科技》 2002年第12期7-9,共3页
对 4个谷子雄性不育系 SMPA 1、SMPA2、SMPA3、SMPA4与 10个谷子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的 40个杂交组合的株高、穗长、穗粗、穗重、结实率 6个性状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 ,SMPA3测配的杂交组合产量性状表现正优势 ,杂交种的结实率... 对 4个谷子雄性不育系 SMPA 1、SMPA2、SMPA3、SMPA4与 10个谷子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获得的 40个杂交组合的株高、穗长、穗粗、穗重、结实率 6个性状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 ,SMPA3测配的杂交组合产量性状表现正优势 ,杂交种的结实率、穗粒重的优势分别为 115 .6 %和 116 .9% ,而且 SMPA3的一般配合力也高于其它不育系 ,用其做的组合获得高产组合的几率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雄性不育系 杂种优势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新品种晋谷22号选育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郭二虎 郭义堂 +2 位作者 范惠萍 王秀清 程丽萍 《甘肃农业科技》 1997年第1期11-12,共2页
晋谷22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用朝谷6号作母本、71变19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30d,属晚熟种;黄谷,黄米。1986~1990年参加各类产量试验,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其最大特点... 晋谷22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用朝谷6号作母本、71变19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130d,属晚熟种;黄谷,黄米。1986~1990年参加各类产量试验,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其最大特点是抗旱性强,抗病、抗倒,成熟时植株呈绿叶黄谷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品种 抗逆性 晋谷22号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岗 王玉文 +1 位作者 李会霞 史琴香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2期12-13,共2页
利用81—16选育出了高117、高146、高229、高236等高度雄性不育系;通过测配鉴定初步选育出高229×k172、高117×k164等优势组合,形成了完整的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模式,为谷子品种改良由常规品种向杂交种选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谷子 高度雄性不育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收获机械现状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喜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年第20期32-34,共3页
一、谷子产区主要分布 谷子产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即西北区、华北区、东北区3个地方,全国谷子常年播种面积大概在100万hm^2左右,总产量大概是210万t。谷子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河北、辽宁、陕西等省区。
关键词 谷子 收获机械 主产区 播种面积 华北区 东北区 总产量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概率及灰色关联法应用于谷子品种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二虎 王军 +3 位作者 郭鸿亮 范慧萍 王秀清 程丽萍 《甘肃农业科技》 1998年第9期13-15,共3页
运用模糊概率及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了北方7省(区)市春播晚熟组7个谷子品种1995~1997年3a大区区域试验的资料(其中含统一对照品种晋谷16),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优劣次序为:晋汾35、生谷25、铁谷7号、晋谷1... 运用模糊概率及灰色关联法综合评价了北方7省(区)市春播晚熟组7个谷子品种1995~1997年3a大区区域试验的资料(其中含统一对照品种晋谷16),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优劣次序为:晋汾35、生谷25、铁谷7号、晋谷16、延9311、遗474、长94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概率 灰色关联法 谷子品种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新品种晋谷32号选育报告
13
作者 王玉文 田岗 +2 位作者 李会霞 王高宏 史琴香 《陕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1期61-62,共2页
晋谷 3 2号系由“谷子动态基因库育种法”选育出的综合种。该品种生育期 1 2 0 d左右 ,属中晚熟种 ,黄谷黄米。 1 996~ 2 0 0 0年参加各类生产试验 ,表现高产、稳产 ,适应性强 ,抗旱、抗倒性强等性状特点 ,适合在无霜期 1 5 0 d以上的... 晋谷 3 2号系由“谷子动态基因库育种法”选育出的综合种。该品种生育期 1 2 0 d左右 ,属中晚熟种 ,黄谷黄米。 1 996~ 2 0 0 0年参加各类生产试验 ,表现高产、稳产 ,适应性强 ,抗旱、抗倒性强等性状特点 ,适合在无霜期 1 5 0 d以上的中晚熟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选育 晋谷32品种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新品种——晋谷35号
14
作者 张文兴 李平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1,共2页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于1994年用晋谷14号与晋谷21号杂交配组,F1后代用钴-60γ射线(10.32×10-4c/kg照射量)处理种子,从后代中选择优异单株,经南繁北育,定向选择,于1998年(F4)秋,获得基本稳定的株系.2000~2001年参加山西省谷子... 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于1994年用晋谷14号与晋谷21号杂交配组,F1后代用钴-60γ射线(10.32×10-4c/kg照射量)处理种子,从后代中选择优异单株,经南繁北育,定向选择,于1998年(F4)秋,获得基本稳定的株系.2000~2001年参加山西省谷子新品种(系)区域试验,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和示范,2002年4月经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本省最新选育出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春谷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新品种 晋谷35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谷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量:25
15
作者 郭晋襄 李志华 +2 位作者 李会霞 田岗 刘鑫 《中国种业》 2014年第3期16-18,共3页
通过对我国谷子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未来我国谷子生产的发展要从谷子育种、谷子简化栽培技术、谷子深加工方面着手。
关键词 谷子 发展方向 育种 栽培技术 深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杂粮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申瑞玲 杨媚 +1 位作者 杜文娟 姜龙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113,118,共7页
在研究小米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的基础上,用燕麦粉、苦荞粉、高粱粉分别与小米粉复配成35%的杂粮粉添加到小麦粉中,用粉质仪和拉伸仪研究分析燕麦粉、苦荞粉、高粱粉分别与小米粉复配的混合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与添加35%小... 在研究小米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的基础上,用燕麦粉、苦荞粉、高粱粉分别与小米粉复配成35%的杂粮粉添加到小麦粉中,用粉质仪和拉伸仪研究分析燕麦粉、苦荞粉、高粱粉分别与小米粉复配的混合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与添加35%小米粉单一杂粮粉的面团粉质特性相比较,燕麦和小米复配粉、苦荞和小米复配粉、高粱和小米复配粉的混合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更高,综合粉质特性五项指标得出:添加燕麦和小米、苦荞和小米、高粱和小米复配粉的混合面团的粉质特性要比单一添加小米粉好。与添加小米粉单一杂粮粉的面团的拉伸参数比较,苦荞小米复配粉的拉伸特性更好,燕麦小米复配粉的拉伸特性较差,而高粱粉添加量达到20%以上,拉伸特性很差,无法进行拉伸实验。建议制作杂粮面制品时,应根据产品需求及混和粉流变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杂粮和添加量进行复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粉 燕麦粉 苦荞粉 高粱粉 粉质特性 拉伸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个小麦品种资源的籽粒品质与面团质构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清 杨珍平 +5 位作者 刘俊峰 王宝青 孙敏 高志强 张东旭 潘辛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0-426,共7页
为了拓宽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选用分别来自黄淮冬麦区、北方晚熟冬麦区、北方冬麦区的33个优质小麦品种,于2011年9月25日在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农场种植,收获后,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籽粒品质和面团质构分析。结果表明,三分之二的品种蛋白... 为了拓宽山西优质小麦品种资源,选用分别来自黄淮冬麦区、北方晚熟冬麦区、北方冬麦区的33个优质小麦品种,于2011年9月25日在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农场种植,收获后,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籽粒品质和面团质构分析。结果表明,三分之二的品种蛋白质达到强筋标准(14%以上);近三分之一的品种湿面筋含量亦达到强筋标准(32%以上),半数品种的湿面筋含量达到中筋标准(28%~32%),仅有4个品种符合弱筋标准(〈28%);而面团形成时间和沉降值普遍不足4min和35mL。筛选出适合晋中麦区的专用型强筋饺子小麦品种3个(临优6148,舜麦1718D,黑芒麦),优质专用型面条小品种麦4个(舜麦1718D,黑芒麦,040358,临旱538)。在晋中麦区品质育种中,应重点发展中强筋品种;而在育种手段上,重在攻克面团形成时间和沉降值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中麦区 小麦品种资源 籽粒品质 面团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田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为害与防治 被引量:14
18
作者 程宏祚 李雪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1-22,共2页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是山西长治地区谷田后期常见害虫,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但是对此虫研究报道甚少,现将我们对该虫的发生为害及防治的初步研究结果介绍如下: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5—4.5毫... 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是山西长治地区谷田后期常见害虫,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但是对此虫研究报道甚少,现将我们对该虫的发生为害及防治的初步研究结果介绍如下: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3.5—4.5毫米,棕黄色有光泽。触角11节丝状,端部黑色。鞘翅色略浅,密被点刻,基部1/3有一近圆形淡色斑,周缘黑色在后外侧处留有缺口。静止时两翅外缘相接呈圆形,腹端外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萤叶甲 谷田害虫 形态特征 为害 生活习性 生活史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晋麦63号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俊灵 孙美荣 +1 位作者 李岩华 申书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小麦 新品种 晋麦63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子的营养生理功能特性及产品开发现状 被引量:23
20
作者 申瑞玲 马玉玲 +1 位作者 杜文娟 姜龙波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2,共4页
综述了糜子的营养特性、生理功能特性、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展望,旨在为未来糜子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糜子 营养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