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疆的调查与思考--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雷锦霞 闫玄梅 +1 位作者 任红燕 张蕾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232-234,共3页
本文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疆的历程与特征,总结了科技援疆典型做法,并深入剖析了科技援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援疆目标、精准援疆项目、筑牢援疆保障、拓展援疆领域、完善运作机制、增加援疆资金、加强项... 本文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疆的历程与特征,总结了科技援疆典型做法,并深入剖析了科技援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援疆目标、精准援疆项目、筑牢援疆保障、拓展援疆领域、完善运作机制、增加援疆资金、加强项目管理等进一步强化科技援疆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科技援疆 问题 建议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2
作者 闫玄梅 张晓玲 雷锦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期283-284,286,共3页
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农业的生产方式。基于山西省光热水土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维度特征,对山西省农业资源利用的困境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构建以高效种养技术、减量化技术和资源化技术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农业的生产方式。基于山西省光热水土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维度特征,对山西省农业资源利用的困境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构建以高效种养技术、减量化技术和资源化技术为核心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以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大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高效利用 困境 技术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太谷县农业水环境地域划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刚 李晋陵 +1 位作者 牛俊杰 阎永康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74-78,共5页
采用D8算法的典型方法,使用ArcGIS对DEM进行一系列数据分析,对太谷县水环境地域划分进行了研究。首先科学判断并纠正DEM数据,其次计算无洼地水流流向、汇流累积量,再次提取河网和分析特征。结果得出了太谷县29类集水区,并划分了7类农业... 采用D8算法的典型方法,使用ArcGIS对DEM进行一系列数据分析,对太谷县水环境地域划分进行了研究。首先科学判断并纠正DEM数据,其次计算无洼地水流流向、汇流累积量,再次提取河网和分析特征。结果得出了太谷县29类集水区,并划分了7类农业水环境地域分布区:高集水区、较高集水区、一般集水区、较低集水区、低集水区、空集水区、非集水区,进而可划分出太谷县五大特色农业地域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太谷县 农业 集水区 水环境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孟志兴 秦作霞 +1 位作者 殷海善 石莎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642-645,共4页
基于对山西农村和农业整体发展情况的详细分析,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5项主体指标和18项个体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及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对山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 基于对山西农村和农业整体发展情况的详细分析,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5项主体指标和18项个体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及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对山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为53.09,比照农业现代化进程阶段的有关划分标准可以判断,目前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初步实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农业现代化 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沂 马慧敏 +3 位作者 石莎 任庆亚 徐芳 冯婉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9期297-299,共3页
农业信息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与服务"三农"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山西省各地面向"三农"实际,深入推进信息... 农业信息化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与服务"三农"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山西省各地面向"三农"实际,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总结了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资源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绿色农业的发展潜力与动能分析——以食用菌产业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康敏 申潞玲 和亮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260-262,276,共4页
基于食用菌生产经营的实证调研,从技术贡献、绿色节能、产业发展效应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绿色农业的发展潜力和动能。调查分析发现,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在技术创新、能源利用、带动农业结构绿色转型等方面具有优势,是产业绿色发展的潜力和... 基于食用菌生产经营的实证调研,从技术贡献、绿色节能、产业发展效应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绿色农业的发展潜力和动能。调查分析发现,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在技术创新、能源利用、带动农业结构绿色转型等方面具有优势,是产业绿色发展的潜力和动能来源。并针对性提出了发展建议:发展绿色农业要与特色农业相结合,才能在全国农业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才能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持续的牵引力;要深入发掘绿色农业的功能性,增加农业的辐射广度,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推动绿色农业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发展动能 食用菌产业 实证调研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枣产业的经济特征与发展思路研究——以山西省临猗县设施鲜食枣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石莎 殷海善 +1 位作者 秦作霞 李惠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10-13,17,共5页
鲜食枣产业是我国红枣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制干枣向鲜食枣转型是我国红枣产区摆脱危机的途径之一。文章以山西临猗鲜食枣的发展为例,采用逻辑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其研究。结果表明,优势光热资源和良好的立地条件是鲜食枣发展的基... 鲜食枣产业是我国红枣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制干枣向鲜食枣转型是我国红枣产区摆脱危机的途径之一。文章以山西临猗鲜食枣的发展为例,采用逻辑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其研究。结果表明,优势光热资源和良好的立地条件是鲜食枣发展的基本前提;鲜食枣产业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鲜食枣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精耕细作劳动密集型产业;鲜食枣产业是一个典型的市场高效率型产业。最后,提出鲜食枣产业发展的建议:适度规模发展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品质管理是产业健康发展的生命;提高设施大棚的机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和增强鲜食枣产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经济学 经济特征 鲜食枣产业 现状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薛燕琴 邢虹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3期42-43,共2页
有机旱作方式是山西农业的一种带有传统性技术特色的方法。在目前的新发展形势之下,对于山西旱作农业需要去进一步的升级成为包含着绿色的、健康的、生态性模式,能够形成可以持续发展新型企业的有机旱作农业。本文阐述了山西省有机旱作... 有机旱作方式是山西农业的一种带有传统性技术特色的方法。在目前的新发展形势之下,对于山西旱作农业需要去进一步的升级成为包含着绿色的、健康的、生态性模式,能够形成可以持续发展新型企业的有机旱作农业。本文阐述了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为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旱作农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吕薇 金辉 +2 位作者 郭军玲 武文丽 杨斌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1319-1322,1348,共5页
为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收入翻番,山西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近年来,随着专业村数量大幅度增加,山西"一村一品"发展已步入快速阶段,呈现出一批具有区域规模和专业化程度高、特色鲜明、类型... 为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和农民收入翻番,山西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近年来,随着专业村数量大幅度增加,山西"一村一品"发展已步入快速阶段,呈现出一批具有区域规模和专业化程度高、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带动力强的专业村,已形成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但专业村发展规划的定位不准确、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土地流转困难限制产业发展等问题突出,急需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专业村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村一品” 专业村 发展现状 政策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莎 李晋陵 +1 位作者 申潞玲 秦作霞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8期896-898,916,共4页
围绕目前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4种典型模式进行案例介绍、深入剖析和研究,总结了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的模式多样化、规模领域扩大化、联结紧密化、服务多样化、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并提出了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坚持的... 围绕目前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4种典型模式进行案例介绍、深入剖析和研究,总结了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的模式多样化、规模领域扩大化、联结紧密化、服务多样化、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并提出了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坚持的原则、途径和保障措施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农民专业合作社 典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动研究导向下的农业技术扩散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军亮 高启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6-60,共5页
对农民认知存在偏差、农民自身原因以及社区内技术扩散渠道不畅,是常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阻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有效应用。在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中,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进行全过程的合作试验、示范,技术人... 对农民认知存在偏差、农民自身原因以及社区内技术扩散渠道不畅,是常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阻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有效应用。在以行动研究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中,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进行全过程的合作试验、示范,技术人员的固有认知、态度和沟通等方面均有显著变化;农民在土地增产、收入增加的同时,识别问题、选择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得到提高,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基于农民在试验过程中的彼此合作,社区内技术扩散通道更加顺畅,扩散环境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研究导向 农业技术 技术扩散模式 合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向娟 申潞玲 任红燕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3228-3233,共6页
以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为切入点,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对1978-2014年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山西省城镇化率之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城镇化发展... 以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为切入点,运用基于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对1978-2014年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山西省城镇化率之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交互影响,但由于城镇化工作的开展与农民快速融入城镇化有一定的偏差,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增收 实证分析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俊华 刘瑞宇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22,共5页
果树产业是山西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生产规模、树种结构、区域布局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山西省果树产业现状,并运用SWOT方法总结归纳出山西省果树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夯实基础设施、加强品... 果树产业是山西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生产规模、树种结构、区域布局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山西省果树产业现状,并运用SWOT方法总结归纳出山西省果树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夯实基础设施、加强品牌建设、强化产后设施建设、适度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政策性保险工作等发展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山西 产业现状 SWOT分析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集中贫困地区基于资源禀赋的脱贫路径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眉生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891-1895,共5页
在全面系统分析山西省58个贫困县农业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依据各县的特点,采用相近归类的办法,归纳出3种不同的贫困类型并提出相应的脱贫途径。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相对充足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 在全面系统分析山西省58个贫困县农业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依据各县的特点,采用相近归类的办法,归纳出3种不同的贫困类型并提出相应的脱贫途径。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相对充足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通过增加农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相对较差型: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加农业生产稳定性的基础上,加大对区域内农、林、牧、副、渔多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的多种经营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人均农业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型:农业资源不足以承载区域人口,农业产出严重不足,农业生产条件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需要通过移民搬迁、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生态补偿、光伏扶贫等措施,依靠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益和工资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业资源 贫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郊农业观光园的设计与建设研究
15
作者 韩伟宏 高洋 金辉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4期13-14,共2页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农业方面也逐渐与科技相结合,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农业中高新科技的应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大量的结合自身农业特征、自然资源以及文化遗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观光园,不但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农业方面也逐渐与科技相结合,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农业中高新科技的应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大量的结合自身农业特征、自然资源以及文化遗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观光园,不但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有利举措。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城郊农业观光园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目前的城郊农业观光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城郊农业观光园的设计与建设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生态发展,以实现城郊农业观光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农业观光园 设计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红枣产业的收益与比较收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丹 殷海善 +1 位作者 贺润平 孟志兴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651-655,共5页
经济效益是红枣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太谷县壶瓶枣、临县山地木枣和临猗县春秋棚冬枣为例,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山西境内红枣的3种典型栽培模式的收益和与相关作物种植的比较收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城冬枣种植收益最高,晋中壶瓶枣种... 经济效益是红枣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太谷县壶瓶枣、临县山地木枣和临猗县春秋棚冬枣为例,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山西境内红枣的3种典型栽培模式的收益和与相关作物种植的比较收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城冬枣种植收益最高,晋中壶瓶枣种植的收益次之,吕梁丘陵区山地木枣最低;分别将3种栽培模式的收益与临猗县富士苹果、太谷县红星苹果、临县山地核桃的种植收益比较后发现,运城冬枣比较收益最高,晋中壶瓶枣的比较收益次之,吕梁丘陵区山地木枣的比较收益最低。研究表明,运城冬枣具有比较大的发展前景,晋中壶瓶枣和吕梁山地木枣发展前景堪忧,且吕梁山地木枣的发展方向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经济学 红枣产业 经济效益 比较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日光温室的家庭经营与企业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志远 殷海善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1377-1380,共4页
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借鉴家庭经营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的比较,从管理角度考察了2种模式的管理、投入、产出、效益,家庭经营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各有优势;提出了设施蔬菜基地管理自我完善的途径:2种模式融合... 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借鉴家庭经营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的比较,从管理角度考察了2种模式的管理、投入、产出、效益,家庭经营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各有优势;提出了设施蔬菜基地管理自我完善的途径:2种模式融合是完善设施蔬菜基地管理的出路;根据资源禀赋差异选择资源比较优势的技术策略;财政补贴政策应该兼顾到家庭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经营模式 企业经营 家庭经营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临县红枣产业竞争战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惠 殷海善 +1 位作者 秦作霞 石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3期256-257,276,共3页
临县是山西省吕梁山沿黄红枣产业带的重点县份,由于外部竞争关系和自身发展局限,近年来临县红枣产业面临着巨大发展困境。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从5个层面分析了临县红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根据“三大战略”原理提出适合该... 临县是山西省吕梁山沿黄红枣产业带的重点县份,由于外部竞争关系和自身发展局限,近年来临县红枣产业面临着巨大发展困境。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从5个层面分析了临县红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根据“三大战略”原理提出适合该县红枣产业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产业 竞争战略 吕梁红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禀赋、社会声望与农户参与生产托管行为的研究
19
作者 闫宇晋 程少华 +2 位作者 邵林生 杨燕 刘庞芳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6期122-128,共7页
农业生产托管是推动粮农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衔接的新型发展路径。基于山西省360位农户调研数据,根据农户理性选择理论,通过构建Logit模型,并进行基准回归检验、稳健性检验、中介效应分析,以探究土地禀赋、社会声... 农业生产托管是推动粮农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衔接的新型发展路径。基于山西省360位农户调研数据,根据农户理性选择理论,通过构建Logit模型,并进行基准回归检验、稳健性检验、中介效应分析,以探究土地禀赋、社会声望如何影响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行为。结果表明:土地禀赋显著强化了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行为;而社会声望在土地禀赋影响农户参与生产托管行为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支持,助力农户财富资本积累,以及稳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等措施来增加农户的声望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禀赋 社会声望 托管行为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的诱因及其农户福利效应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振宇 李建军 +2 位作者 赵劲松 王瑞 李兆斌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5期162-165,共4页
本文通过对忻州市农村调查数据及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诱因以及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的主要起因是农业收入太低、农户户主年龄较大或家庭成员有疾病;非农收入比重、村... 本文通过对忻州市农村调查数据及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诱因以及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的主要起因是农业收入太低、农户户主年龄较大或家庭成员有疾病;非农收入比重、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家庭成员是否有党员对农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拥有土地价值、农业机械价值、是否困难户与到县城时间对农地流转有显著负向影响。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水平总体有所改善,但仍有工作稳定、劳动力健康、强关系、失业保障等方面的福利水平是降低的。基于此,对于促进农地流转有序开展及农地流转助推农户福利改善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户福利 健康 环境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