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16年度山西省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品质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程天灵 温辉芹 +3 位作者 裴自友 李雪 张立生 朱玫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133,共4页
为了解山西省小麦后备品种和高代品系的品质情况,对2015—2016年度山西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没有符合强筋标准的小麦品种,临旱5115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临研151、运丰198、中麦274和京麦5381等13个品种达到中筋小... 为了解山西省小麦后备品种和高代品系的品质情况,对2015—2016年度山西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没有符合强筋标准的小麦品种,临旱5115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临研151、运丰198、中麦274和京麦5381等13个品种达到中筋小麦标准;中筋和中强筋小麦仅占参试品种的19.2%,达标小麦在各区组中所占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南部旱地(27.8%)、南部水地(23.1%)、中部水地(18.8%)、中部旱地(0.0%)。各品质指标达到中筋以上(含中筋)小麦标准的品种比例依次为湿面筋含量(100%)>蛋白质含量(95.9%)>吸水率(91.78%)>容重(80.8%)>稳定时间(19.2%),达标小麦品种比例低的第一限制因素是稳定时间较低。探讨今后山西省小麦品质育种的技术路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冬小麦 区域试验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程天灵 温辉芹 +4 位作者 裴自友 李雪 张立生 朱玫 王宏兵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74-77,共4页
分析山西省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为提高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水平和品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以山西省小麦主栽品种和山西省2015—2017年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白粉病混合菌株,进行苗期和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品种... 分析山西省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为提高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水平和品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以山西省小麦主栽品种和山西省2015—2017年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白粉病混合菌株,进行苗期和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品种对白粉病表现感病,在28份主栽品种中仅运黑28、良星99、济麦22、鑫麦296和山农225个南部水地品种表现成株期抗病,占17.86%,中部水地、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品种中均没有发现成株期抗病品种。89份区域试验品种成株期对白粉病免疫、高抗、中抗、中感、高感品种分别占鉴定品种的1.12%、2.25%、19.10%、65.17%、12.36%,其中,运黑14207表现免疫,尧丰1000和伊麦1582个品种表现高抗,临6308、临Y8012、轮选149、圣麦116等17个品种表现中抗。117个品种中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病的有运黑28、圣麦104和舜麦1863个品种,仅占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品种 白粉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裴自友 程天灵 +4 位作者 温辉芹 李雪 王创云 张立生 朱玫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7,共5页
以24份山西省小麦主推品种和51份山西省2015—2016年度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单花滴注方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赤霉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病小穗率变幅在5.0%~100.0%之间。参试品种中没有高抗赤霉病的品种,... 以24份山西省小麦主推品种和51份山西省2015—2016年度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单花滴注方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赤霉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病小穗率变幅在5.0%~100.0%之间。参试品种中没有高抗赤霉病的品种,其中主栽品种仅长麦251表现中抗,占比为4.2%;区域试验品种中临麦7006、京麦1768和圣麦116等11个品种表现中抗,占21.6%,整体赤霉病抗性水平有待于改进。探讨了赤霉病鉴定方法和山西省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赤霉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生产时空变化分析——2005—2018年 被引量:6
4
作者 裴自友 程天灵 +3 位作者 温辉芹 李雪 王宏兵 张立生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5期8-11,共4页
分析小麦生产时空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对制定科学合理的小麦生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5—2018年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产量、各地市面积占比变化等数据,对山西省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化格局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比较分析,以了... 分析小麦生产时空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对制定科学合理的小麦生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5—2018年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产量、各地市面积占比变化等数据,对山西省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化格局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比较分析,以了解山西省小麦的种植区域现状及其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提出确保山西省小麦产业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生产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冬小麦品种(系)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温辉芹 程天灵 +3 位作者 裴自友 李雪 张立生 朱玫 《中国种业》 2018年第6期63-65,共3页
了解山西省小麦推广品种和区域试验品系的耐热性,以期为今后的小麦抗逆育种提供依据。通过分期播种,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为指标,对62份山西省小麦推广品种和区域试验品系进行耐热性评价。结果表明,正常播期下,3种类型品种(系)平均千粒重依... 了解山西省小麦推广品种和区域试验品系的耐热性,以期为今后的小麦抗逆育种提供依据。通过分期播种,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为指标,对62份山西省小麦推广品种和区域试验品系进行耐热性评价。结果表明,正常播期下,3种类型品种(系)平均千粒重依次为热敏感型(43.5g)>中耐热型(40.6g)>耐热型(38.7g),而在热胁迫条件下(播期2),正好相反。不同基因型间的耐热性存在较大差异,千粒重热感指数变幅在0.03~2.56,变异系数为65.08%。晋麦47、鲁原502、汾4862等17个品种(系)属于耐热型品种,济麦22、晋太182、鑫麦296等18个品种(系)为中耐热型品种,冀麦325、冀麦585、晋麦79等27个品种(系)为热敏感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冬小麦 千粒重 热感指数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山羊草全基因组Aux/IAA基因家族的分离、染色体定位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乔麟轶 李欣 +6 位作者 畅志坚 张晓军 詹海仙 郭慧娟 李建波 常建忠 郑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59-2069,共11页
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激素之一,Aux/IAA家族基因是重要的生长素原初响应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全基因组中分离出28个Aux/IAA基因,其中20个粗山羊草Aux/IAA蛋白具有4个保守结构域;28个Aux/... 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激素之一,Aux/IAA家族基因是重要的生长素原初响应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全基因组中分离出28个Aux/IAA基因,其中20个粗山羊草Aux/IAA蛋白具有4个保守结构域;28个Aux/IAA基因分布于全部7对染色体上,5个基因分别具有位于同一位点的已知标记。粗山羊草IAA3、IAA11和IAA26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分别在雌蕊、种子和根中特异表达。系统发育显示,11对粗山羊草-乌拉尔图小麦Aux/IAA蛋白、5对粗山羊草-大麦Aux/IAA蛋白直系同源。共线性分析表明,粗山羊草Aux/IAA基因与短柄草、水稻中同源基因具有很好的共线性。本研究分离的相关基因不仅可用于小麦的遗传改良,也为深入研究小麦Aux/IAA基因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山羊草 生长素 Aux/IAA基因家族 染色体定位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7124的分子定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建波 乔麟轶 +5 位作者 李欣 张晓军 詹海仙 郭慧娟 任永康 畅志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6,共8页
小麦新种质CH7124由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晋麦33杂交后代衍生而来,在苗期对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表现免疫或高抗,抗病表现与TAI8335及其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基因组原位杂交未检测到CH7... 小麦新种质CH7124由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种晋麦33杂交后代衍生而来,在苗期对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表现免疫或高抗,抗病表现与TAI8335及其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基因组原位杂交未检测到CH7124含有外源染色体信号。利用CH7124与感病亲本SY95-71和绵阳11的杂交群体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证实,CH7124成株期对E09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 CH7124。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SY95-71/CH7124的F6群体进行SSR标记扫描,发现抗性基因Pm CH7124与5对SSR标记连锁,与两翼邻近标记Xgwm501和Xbarc10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7 c M和4.5 c M。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和双端体材料,将Pm CH7124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通过分析2BL上其他抗白粉病基因的抗谱、抗性来源、物理图谱位置以及连锁标记在Pm CH7124作图群体中的多态性,认为Pm CH7124不同于2BL上已知的抗白粉病基因Pm6、Pm33、Pm JM22、Ml Zec1、Ml AB10和Ml LX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 白粉病抗性 GISH SSR标记 连锁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TaABP1-D的表达与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欣 张晓军 +4 位作者 詹海仙 郭慧娟 李建波 畅志坚 乔麟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生长素影响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auxin binding protein)作为一种生长素受体,在质膜上生长素诱导的快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小麦中已经克隆获得了TaABP1-D,但其在细胞中的作用位置以及在染色体的定位情况仍不... 生长素影响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诸多过程。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auxin binding protein)作为一种生长素受体,在质膜上生长素诱导的快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小麦中已经克隆获得了TaABP1-D,但其在细胞中的作用位置以及在染色体的定位情况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系统对小麦生长素结合基因TaABP1-D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aABP1-D蛋白为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同时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材料和信息学方法,将TaABP1-D定位在小麦5D染色体长臂的近着丝粒位置上,距两侧EST标记BE490079和BE405060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1 c M和0.28 c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ABP1-D 亚细胞定位 信息学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赖草染色体对小麦农艺性状和抗病、耐热性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解睿 温辉芹 +5 位作者 裴自友 曹亚萍 程天灵 张立生 李雪 朱玫 《农学学报》 2015年第9期22-26,共5页
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2n=4x=28,Ns Ns Xm Xm)具有大穗、多花、抗旱和抗多种病害等优良特性,是小麦改良的重要亲缘物种。前人已经通过染色体工程育成一批小麦-大赖草异染色体系,但是大赖草染色体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和耐热性... 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2n=4x=28,Ns Ns Xm Xm)具有大穗、多花、抗旱和抗多种病害等优良特性,是小麦改良的重要亲缘物种。前人已经通过染色体工程育成一批小麦-大赖草异染色体系,但是大赖草染色体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和耐热性的效应分析尚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或自然发病抗性鉴定,以分期播种模拟高温胁迫环境并通过千粒重变化评价耐热性,收获后调查主要农艺性状和再生习性,对10个小麦-大赖草异染色体系和小麦亲本‘中国春’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表明,10个异染色体系在苗期对白粉病均表现高感,成株期抗性较‘中国春’有所改善,但未发现高抗白粉病材料;对条锈病抗性均优于‘中国春’。研究还发现,大赖草H染色体有增加穗长、小穗数、提早抽穗期和增加黄矮病抗性的效应,H、A染色体具有增加耐热性的效应,J染色体对粒长、粒宽和粒厚均有正向效应,A、L染色体含有控制芒的基因,F染色体具有再生性和复小穗基因。综合上述研究表明,小麦-大赖草异附加系DALr#A、DALr#F、DALr#H、DALr#J可用于小麦农艺性状、黄矮病、条锈病和耐热性的抗性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赖草 异染色体系 农艺性状 抗病性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赖草染色体对小麦耐旱和耐盐性的效应研究
10
作者 朱玫 温辉芹 +3 位作者 裴自友 程天灵 李雪 张立生 《北方农业学报》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了解大赖草染色体对小麦耐旱和耐盐性的效应,为进一步利用大赖草有益基因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PEG6000溶液和不同浓度Na Cl溶液对10份小麦-大赖草二体附加系、代换系和亲本中国春进行干旱和盐胁迫处理,调查萌发期相对芽长、盐害指数。... 了解大赖草染色体对小麦耐旱和耐盐性的效应,为进一步利用大赖草有益基因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PEG6000溶液和不同浓度Na Cl溶液对10份小麦-大赖草二体附加系、代换系和亲本中国春进行干旱和盐胁迫处理,调查萌发期相对芽长、盐害指数。结果表明:大赖草的耐旱和耐盐性受多条染色体控制。大赖草F、J、L和N染色体附加具有增加萌发期耐旱性的正向效应,依次为N>J>F>L,E染色体对干旱最敏感。大赖草E、F、I、J和N等5条染色体附加具有增加耐盐性的正向效应,250 mmol/L下I染色体附加正向效应最大。上述大赖草染色体附加系可用于小麦耐旱、耐盐性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赖草 异染色体系 萌发期 耐旱性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中间偃麦草隐形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83分子定位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翠花 侯丽媛 +5 位作者 郭慧娟 张晓军 贾举庆 李欣 詹海仙 畅志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07-2114,共8页
小麦新种质CH09W83为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与高感小麦品种晋太170杂交、回交后代衍生而来的高代选系,在苗期免疫或高抗我国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为定位CH09W83中的抗病基因,将CH09W83与感病亲本杂交和回交,通过... 小麦新种质CH09W83为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与高感小麦品种晋太170杂交、回交后代衍生而来的高代选系,在苗期免疫或高抗我国白粉病菌株E09、E20、E21、E23、E26、Bg1和Bg2。为定位CH09W83中的抗病基因,将CH09W83与感病亲本杂交和回交,通过对F1、F2、F2:3和BC1代的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证实CH09W83成株期对E09的抗性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CH83。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以658对SSR标记对台长29(感病)×CH09W83的F2群体分析发现,抗性基因pmCH83与SSR标记Xgpw7272、Xwmc652、Xgwm251、Xgwm193连锁,与两翼邻近标记Xwmc652和Xgwm25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8 cM和4.3 cM。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双端体将pmCH83及其连锁标记定位在4BL染色体上。原位杂交、染色体配对及连锁标记分析结果表明,CH09W83可能是一个小麦与中间偃麦草的隐形异源渗入系。系谱和图谱位置分析表明,pmCH83很可能是来自中间偃麦草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异源渗入 白粉病抗性 连锁图谱 分子标记 G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抗白粉、条锈病小偃麦渗入系CH7124抗性遗传及细胞学鉴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欣 张晓军 +3 位作者 张丛卓 詹海仙 杨足君 畅志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77-582,588,共7页
CH7124是通过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感病小麦杂交、回交育成的兼抗白粉病、条锈病的小偃麦种质系。利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CH7124的抗性来源、遗传方式及细胞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 CH7124是通过八倍体小偃麦TAI8335与感病小麦杂交、回交育成的兼抗白粉病、条锈病的小偃麦种质系。利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CH7124的抗性来源、遗传方式及细胞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CH7124在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菌系CYR29、CYR31、CYR32、CYR33和白粉菌系E09、E20、E21、E26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其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CH7124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绝大多数细胞内可观察到21个二价体,平均配对构型为2n=0.30 I+20.79 II+0.04 III;与普通小麦中国春、绵阳11的杂种F1中,有80%以上的花粉母细胞可观察到2n=21Ⅱ的染色体构型,其平均配对构型均为2n=21II。说明CH7124具有与普通小麦相似的染色体结构和规则的配对构型。由于利用以中间偃麦草总DNA为标记探针的原位杂交未观察到可见的外源DNA杂交信号,进一步证明CH7124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的隐形异源渗入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抗病异源渗入系 白粉病 条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性评价及细胞学鉴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慧娟 张丛卓 +5 位作者 张晓军 杨足君 李欣 詹海仙 乔麟轶 畅志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1-377,共7页
为将中间偃麦草的抗条锈病基因导入小麦,以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结合细胞学鉴定选育抗条锈病小麦-异源渗入系;并通过人工接种在温室和田间病圃对育成的82份渗入系进行了连续2年的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 为将中间偃麦草的抗条锈病基因导入小麦,以八倍体小偃麦TAI7047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结合细胞学鉴定选育抗条锈病小麦-异源渗入系;并通过人工接种在温室和田间病圃对育成的82份渗入系进行了连续2年的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筛选。筛选到38份免疫我国优势小种CYR32、CYR33和新小种v26;45份免疫CYR32、CYR33小种;51份免疫CYR32;48份免疫CYR33;52份免疫v26。且它们的抗性均来自中间偃麦草。对随机选取的3份抗病渗入系及其与中国春小麦的杂交F1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配对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且3个测试材料及其与中国春杂种F1的平均配对构型分别为2n=0.26I+20.79II+0.05III和2n=0.37I+20.68II+0.09III。说明小偃麦抗病渗入系具有与普通小麦相似的染色体结构和规则的配对构型,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异源渗入系 抗性导入 条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播量对晋中盆地冬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立生 温辉芹 +6 位作者 裴自友 王宏兵 程天灵 李雪 朱玫 车丽 郝雅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51-54,共4页
为了探究播期和播量对山西省晋中盆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以晋太18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播期、播量)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 为了探究播期和播量对山西省晋中盆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以晋太18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播期、播量)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二因素互作对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成穗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增大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穗数表现为增大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降低趋势。适宜播期为9月24—29日,适宜播量为375万~450万粒/hm^2;最佳播期为9月24日,与其相应的最佳播量为375万粒/hm^2。9月19日至10月14日期间,播期比9月24日每提前或推后1 d,对应的播量减少或增加15万粒/hm^2。以播期定播量,通过协调产量三要素,形成较高的成穗数和适当的穗粒数及千粒质量,是晋中盆地冬小麦高产的有效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播量 冬小麦 产量 产量构成要素 晋中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贮藏时间对谷子发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建珍 独俊娥 +2 位作者 马建萍 赵凯 王海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52,共5页
为了解谷子种子自然贮藏条件下的最佳贮藏时间,测定了2011—2015年参加全国谷子西北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当年收获的65份谷子品种的发芽率,分析谷子种子自然贮藏2~6 a发芽率的变化趋势,并对年际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分析及多重比较;同时对不... 为了解谷子种子自然贮藏条件下的最佳贮藏时间,测定了2011—2015年参加全国谷子西北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当年收获的65份谷子品种的发芽率,分析谷子种子自然贮藏2~6 a发芽率的变化趋势,并对年际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分析及多重比较;同时对不同品种在相同年度区间的发芽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贮藏4 a是一个关键的拐点,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差异较大,贮藏4 a,朝201058的发芽率仅为10.5%,而长农35号的发芽率高达92.5%;连续参加2 a区域试验(2012—2013年)的品种中,7个品种发芽率变幅最大,为10.5%~67.5%;当种子贮藏5 a后,发芽率全部降低至21.0%以下;贮藏6 a后降低至15.5%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种子 发芽率 贮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晋稻1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晓慧 李广信 +2 位作者 王广元 梅青 王国鹏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1期10-14,共5页
为给‘晋稻12号’在山西水稻生产中更好地推广提供依据,根据2007—2008年山西省水稻中晚熟组区试资料,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它进行了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晋稻12号’2年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950... 为给‘晋稻12号’在山西水稻生产中更好地推广提供依据,根据2007—2008年山西省水稻中晚熟组区试资料,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中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它进行了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晋稻12号’2年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9507 kg/hm2和9604.5 kg/hm2,分别比对照‘晋稻8号’增产6%和9.8%。‘晋稻12号’2年主效应分别为0.78和0.71,说明该品种丰产性好;回归系数分别为1.06和0.87,说明对环境反应不敏感;高稳系数2年分别为13.85%和10.15%,说明该品种稳产性较好。穗粒数、结实率、穗长的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由此得出,‘晋稻1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强的中晚熟水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米质优良,在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好的地方种植产量潜力更大,适宜进行产业化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晋稻12号’ 丰产性稳产性 广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簇毛麦T6VS·6AL易位染色体的品质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裴自友 温辉芹 +3 位作者 程天灵 李雪 张立生 朱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6期41-43,共3页
[目的]了解小麦-簇毛麦T6VS·6AL易位染色体对衍生高代品系的品质效应,为山西中部麦区培育含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PA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分析了70个含纯合6VS·6AL易位染色体的... [目的]了解小麦-簇毛麦T6VS·6AL易位染色体对衍生高代品系的品质效应,为山西中部麦区培育含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PA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分析了70个含纯合6VS·6AL易位染色体的小麦高代品系及8个相应亲本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结果]绝大多数高代品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低于双亲,说明T6VS·6AL易位染色体对上述3个品质性状有一定的负向效应。参试T6VS·6AL高代品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在不同组合间表现趋势不一致,而且同一组合的不同品系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别。[结论]在组合配置时要考虑亲本的影响,同时注重对品质性状的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6VS·6AL易位染色体 近红外光谱技术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晋太14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雪 程天灵 +3 位作者 温辉芹 裴自友 张立生 朱玫 《中国种业》 2018年第4期65-66,共2页
晋太14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优质小麦课题组以4725为母本、01G140为父本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旱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优质、高产、抗旱,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小麦 晋太141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品种晋谷59号的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建珍 马建萍 +2 位作者 独俊娥 赵凯 刘晓东 《中国种业》 2017年第8期65-67,共3页
晋谷59号(太选15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晋谷30号×晋谷36号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质谷子品种,2015年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并定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和抗谷子主要病害等特点,为国家一级优质米... 晋谷59号(太选15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晋谷30号×晋谷36号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质谷子品种,2015年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并定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和抗谷子主要病害等特点,为国家一级优质米。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无霜期150d以上的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晋谷59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谷子品种晋谷6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吕建珍 马建萍 +1 位作者 独俊娥 赵凯 《中国种业》 2019年第6期70-72,共3页
晋谷62号(太选1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02-68×晋谷36号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质谷子品种,2015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优质米,2016年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并定名,2018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具有高产... 晋谷62号(太选1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02-68×晋谷36号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质谷子品种,2015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优质米,2016年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并定名,2018年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和抗谷子主要病害等特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无霜期150d以上的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晋谷62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