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干旱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穆志新 郝晓鹏 +4 位作者 秦慧彬 李萌 王燕 畅建武 乔治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7-648,共12页
本研究对山西省干旱地区右玉县、阳曲县、隰县、临县、石楼县、繁峙县、灵丘县、五台县、浑源县、武乡县、五寨县和兴县12个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和数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12个县农作物种质资源... 本研究对山西省干旱地区右玉县、阳曲县、隰县、临县、石楼县、繁峙县、灵丘县、五台县、浑源县、武乡县、五寨县和兴县12个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了普查和数据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12个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的编制,分析了1981年到2010年30年来普查县气候及植被变化趋势,并阐述了普查县大宗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和大面积种植品种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结果为干旱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农作物 种质资源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甜荞品种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丽君 马名川 +1 位作者 刘龙龙 崔林 《中国种业》 2014年第6期42-45,共4页
《中国荞麦品种资源目录》保存有357份山西省荞麦资源,其中257份甜荞。山西省甜荞资源具有丰富的产量性状、子实品质,为荞麦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育种工作者可以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途径,选育出丰产、优... 《中国荞麦品种资源目录》保存有357份山西省荞麦资源,其中257份甜荞。山西省甜荞资源具有丰富的产量性状、子实品质,为荞麦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育种工作者可以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途径,选育出丰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农艺性状 品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重要黍稷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初步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纶 王星玉 +5 位作者 王海岗 陈凌 王君杰 曹晓宁 刘思辰 康国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9,共9页
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是组成黍稷种质子粒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是组成营养品质的主要成分,赖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是组成口感品质的主要成分。通过对山西省有代表性的90份黍稷种质的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和可溶性糖的测... 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是组成黍稷种质子粒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是组成营养品质的主要成分,赖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是组成口感品质的主要成分。通过对山西省有代表性的90份黍稷种质的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和可溶性糖的测定,评价了参试黍稷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结果表明,黍稷种质资源的粗蛋白平均含量为11.88%,粗脂肪平均含量为3.69%,赖氨酸平均含量为0.19%,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2.04%。鉴定筛选出7份粗蛋白含量13.00%、粗脂肪含量4.00%以上的高营养品质种质;15份赖氨酸含量0.20%以上、可溶性糖含量2.00%以上的口感品质优的种质;3份粗蛋白含量13.00%以上、粗脂肪含量4.00%以上、赖氨酸含量0.20%以上和可溶性糖含量2.00%以上的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均优的种质。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与不同类型种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稷的营养品质好于黍,黍的口感品质好于稷,红粒种质营养品质和口感品质最好,白、褐、复色的种质居中,黄粒的最差;粒形和营养品质及口感品质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为今后优质种质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稷 种质资源 营养品质 口感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山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海平 陈妍 +2 位作者 王志 王海岗 周建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分析山西野生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有助于了解山西野生大豆起源与进化,为野生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及资源高效利用等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52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于山西省9个地区32个县市的7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 分析山西野生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有助于了解山西野生大豆起源与进化,为野生大豆优异种质挖掘及资源高效利用等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52对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于山西省9个地区32个县市的7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扩增出45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7个等位基因,变幅为3~19。等位基因频率为0.185 7~0.885 7,平均0.421 0;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10 2~0.871 8,平均0.710 0;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01 9~0.858 4,平均0.679 7。将所有供试材料按地理来源分类,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中部野生大豆资源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北部次之,南部最低。而各组的平均主要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与之相反。基于遗传结构和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都可将试验材料分为3个类群,两种分类结果基本相同。第一类群主要包括山西中部部分资源,第二类群主要包括山西中部部分资源和山西北部资源,第三类群主要包括山西南部资源。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较为一致。山西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中部野生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北部资源次之,南部资源最低。推测山西中部和北部曾经发生过种质交流,导致中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高,该区域可能为山西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海平 吴书峰 +2 位作者 陈妍 王志 周建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6,共9页
以山西省100份野生大豆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10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聚类分析,为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变异丰富,9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H... 以山西省100份野生大豆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10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聚类分析,为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变异丰富,9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H)都大于1.8。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野生大豆可分为2大组群,第一组群主要为山西中部和北部资源,品种生育期短,株高较矮,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少,百粒重和单株粒重低,第二组群为山西中部和南部资源,品种生育期长,株高较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明显高于第一组群。本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野生大豆资源变异类型丰富,遗传多样性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黍稷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创新与共享利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纶 王星玉 +2 位作者 乔治军 温琪汾 康国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2-427,共6页
项目实施13年。收集、保护了一批濒临灭绝的黍稷种质;对国家长期库黍稷种质进行了繁殖更新与补充鉴定;研究制定了黍稷种质资源繁种更新与鉴定评价技术规范;为国家长期种质库提供了黍稷新的种质资源、数据资源;建立国家黍稷种质中期保存... 项目实施13年。收集、保护了一批濒临灭绝的黍稷种质;对国家长期库黍稷种质进行了繁殖更新与补充鉴定;研究制定了黍稷种质资源繁种更新与鉴定评价技术规范;为国家长期种质库提供了黍稷新的种质资源、数据资源;建立国家黍稷种质中期保存库;评价创新了一批黍稷种质资源,为生产、育种、加工提供了优异种质(品种),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稷 种质资源 收集 保护 创新 共享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初选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海岗 温琪汾 +1 位作者 乔治军 穆志新 《农学学报》 2019年第4期26-31,共6页
为了构建山西谷子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后随机取样,构建的初选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11.34%的遗传资源。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表型性状均值差异百分率为5.9%,极差符合率为87.4%... 为了构建山西谷子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系统聚类后随机取样,构建的初选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11.34%的遗传资源。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表型性状均值差异百分率为5.9%,极差符合率为87.4%,方差差异百分率为35.3%,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02.0%;经多样性指数t检验,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谷子 地方品种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甘肃黍稷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薛延桃 陆平 +3 位作者 史梦莎 孙昊月 刘敏轩 王瑞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11-1521,共11页
新疆、甘肃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黍稷的主要种植区。研究该地区黍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对于开展黍稷起源进化研究,明确黍稷传播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103对SSR标记对来自新疆、甘肃的216份... 新疆、甘肃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黍稷的主要种植区。研究该地区黍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对于开展黍稷起源进化研究,明确黍稷传播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103对SSR标记对来自新疆、甘肃的216份黍稷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9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产生2.9个等位基因,平均Shannon’s指数为0.7360,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29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497,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为0.0688~0.7786,均值0.4714,具有中度多态性。216份黍稷资源的近交系数为0.5870,遗传分化系数为0.0383,遗传分化程度很小。甘肃资源的等位基因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Nei’s期望杂合度和PIC值分别为2.8252、0.7347、0.4501和0.4674,其遗传参数值均大于新疆资源,表明甘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新疆更丰富。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将216份黍稷资源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Ⅳ共包含7份黍稷资源,与别的资源遗传关系较远;96%的资源集中于类群Ⅴ,在遗传距离为0.38处,类群Ⅴ又分为4个亚群,亚群A和亚群D主要包含甘肃资源,亚群B和亚群C主要包含新疆资源,表明新疆与甘肃资源有明显分离和相互渗透现象。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相似,均与生态地理分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稷 新疆 甘肃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艺性状的山西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9
9
作者 郝晓鹏 王燕 +2 位作者 田翔 郜欣 畅建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5-823,共9页
利用663份山西省普通菜豆资源基于14个农艺性状,采用比较不同分组原则、取样比例和总体取样量不同组合的取样方法,确定了"地理来源+平方根比例+20%总体取样量"为山西省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对663份资源中... 利用663份山西省普通菜豆资源基于14个农艺性状,采用比较不同分组原则、取样比例和总体取样量不同组合的取样方法,确定了"地理来源+平方根比例+20%总体取样量"为山西省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对663份资源中一些具有极端性状的资源进行选择,最终确定152份普通菜豆可作为山西省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通过总体与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数量性状均值比较,数量性状极值、变幅和标准差比较,性状多样性的差异性分析和各性状总体分布的χ2检验,最终得出:152份普通菜豆资源能够代表山西省普通菜豆资源的总体,可作为山西省普通菜豆评价和创新利用的优先样品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菜豆 初级核心种质 农艺性状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现状与建议
10
作者 胡奋山 张志力 +1 位作者 任元 孙贵臣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12期57-58,共2页
山西也是旱作农业大省,丘陵旱地占耕地面积的75%以上,水资源短缺与气候干旱是农业生产主要制约因素,推广应用保墒集雨的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对提升旱地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脱贫增收意义重大。
关键词 顶凌覆膜 全膜双垄沟播 特早熟区 中早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核心种质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128
11
作者 王海岗 贾冠清 +9 位作者 智慧 温琪汾 董俊丽 陈凌 王君杰 曹晓宁 刘思辰 王纶 乔治军 刁现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30,共12页
通过遗传种质的多样性评估,可以指导深入研究资源和育种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进而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78份谷子核心种质通过15个表型性状的综合鉴定,评估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异种质... 通过遗传种质的多样性评估,可以指导深入研究资源和育种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进而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878份谷子核心种质通过15个表型性状的综合鉴定,评估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我国谷子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单穗粒重、穗长、穗粗、株高、茎节数和生育期均表现了丰富的变异;谷子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相比农家品种下降明显,育种的遗传增益主要体现在株高和穗长的适度减低,以及茎粗、茎节数、穗粗、单穗粒重、单穗重及生育期的适度增加;(2)系统聚类分析将谷子资源分成3类,第Ⅰ类以来源为东北欧国家的品种为主,第Ⅱ类以北美和非洲的品种为主,第Ⅲ类以东亚、南亚的品种为主;我国种质可划分为春播型、春夏兼播型和南方型3类型;(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判表明,叶鞘色、刚毛长度、粒色、米色、株高、穗长、茎粗和单穗粒重8个性状可作为谷子表型鉴定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粒苋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51
12
作者 冯瑞云 梅超 +3 位作者 王慧杰 雷梦林 田翔 侯雅静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5,共8页
对筛选出的47条籽粒苋叶绿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偏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籽粒苋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碱基GC的含量较低,为27.31%,即第3位密码子富含A和U;有效密码子数(ENC)值在35.25~61.00之间,基因组中多数蛋白编码... 对筛选出的47条籽粒苋叶绿体基因组蛋白编码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偏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籽粒苋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第3位碱基GC的含量较低,为27.31%,即第3位密码子富含A和U;有效密码子数(ENC)值在35.25~61.00之间,基因组中多数蛋白编码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偏弱。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分析表明,有29个密码子的RSCU>1,其中密码子第3位碱基以A、U结尾有24个,表明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使用偏好于A和U。中性分析发现,GC3与GC12相关性显著,回归曲线斜率为0.403,表明突变对密码子偏性有极大影响;ENC-plot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落在标准曲线及其附近,表明自然选择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密码子偏性。进一步的对应性分析发现,第一轴显示了22.98%的差异,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与ENC值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但与GC3、CBI、GCall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突变是影响籽粒苋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但其他因素也可能有一定影响;UUU、UUA、UCU等24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叶绿体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窄颖花突变体sins1的表型分析和突变基因定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浩 汤沙 +5 位作者 李迎涛 智慧 贾冠清 张伟 乔治军 刁现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8-545,共8页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 methyl sulfonate)诱变剂处理野生型Yugu1(豫谷1号),在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可以稳定遗传的颖花明显变窄的突变体,将其命名为sins1。与Yugu1相比,突变体sins1的株高显著降低了3.89%,穗长和穗粗分别显著降低了17....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 methyl sulfonate)诱变剂处理野生型Yugu1(豫谷1号),在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可以稳定遗传的颖花明显变窄的突变体,将其命名为sins1。与Yugu1相比,突变体sins1的株高显著降低了3.89%,穗长和穗粗分别显著降低了17.42%和21.62%,旗叶叶长和叶宽分别显著降低了15.09%和25.78%,千粒重显著降低了40.96%,谷码数显著降低了25%,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利用突变体sins1为母本、SSR41为父本构建F_2定位群体,F_2正常颖花与窄颖花植株数目的分离比例为3∶1,表明该突变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F_2群体隐性单株,最终将突变基因定位在3号染色体上SSR标记3-2658与CAAS3031间约7.709 Mb的距离内,为下一步精细定位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促进禾本科作物颖花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颖花 表型分析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雄性不育新种质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龙龙 张丽君 +2 位作者 范银燕 周建萍 崔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9-192,共4页
对燕麦CA雄性不育材料的特征与遗传表现的研究表明,该不育性状是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对原CA雄性不育材料进行改造,设计出培育不同类型不育材料的选育程序,并转育出性状独特、不育株分离比例较高的新种质。提出了利用不育新种质改进... 对燕麦CA雄性不育材料的特征与遗传表现的研究表明,该不育性状是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对原CA雄性不育材料进行改造,设计出培育不同类型不育材料的选育程序,并转育出性状独特、不育株分离比例较高的新种质。提出了利用不育新种质改进燕麦杂交技术的方法,采用改进的杂交技术建成具有高千粒重、高蛋白质、低脂肪、丰产、抗病等性状的,遗传基础丰富的后代选择群体供育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雄性不育 新种质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SSR标记筛选及优异种质鉴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海平 陈妍 闫凯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共11页
大豆抗胞囊线虫的表型鉴定工作量较大,鉴定结果易受环境影响,是抗源筛选和抗病品种选育的限制因素之一。不受时间、环境限制的分子标记鉴定为抗病鉴定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准确简单的鉴定方法。为筛选可用于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分... 大豆抗胞囊线虫的表型鉴定工作量较大,鉴定结果易受环境影响,是抗源筛选和抗病品种选育的限制因素之一。不受时间、环境限制的分子标记鉴定为抗病鉴定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准确简单的鉴定方法。为筛选可用于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分子标记引物,本研究采用基因型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193份大豆资源的大豆胞囊线豆抗性。以部分高抗大豆资源和高感资源为材料,对1000对SSR引物进行初筛,用初筛获得的引物扩增193份抗、感大豆资源,筛选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SCN 4)SSR标记引物,用于大豆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4个与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相关的SSR标记,分别为Satt400、Satt680、Satt533和Satt504。Satt400、Satt680、Satt533和Satt504对感病资源的检出率均为100%,对抗病资源的检出率分别为70.58%、63.15%、92.3%和57.14%。结合人工接种鉴定结果显示,4个标记组合鉴定可提高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达100%。经人工接种鉴定,从193份资源中筛选出12份抗病资源,其中10份资源为高抗,2份资源为中抗。这12份抗源的4个SSR标记带型均为抗病带型,其余感病和高感资源的4个SSR标记带型则至少有一个为感病带型。因此,利用分子标记评价抗感特性的标准为被1个或1个以上的感病带型检出的资源为感病资源,当4个标记均为抗病带型,该资源为抗病资源。利用该引物组合对山西省种质库提供的100份资源进行鉴定。筛选出4份抗源,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黑豆、小颗黑和晋1265(茶)3份资源抗性级别为高抗,大黑豆抗性级别为中抗。因此,该引物组合可有效辅助鉴定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 SSR标记 抗病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大豆新品种晋豆48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卫保国 卫一超 +3 位作者 白志元 雷梦林 张海平 张瑞军 《中国种业》 2015年第9期65-66,共2页
晋豆4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杂交大豆课题组于2011年以不育系PZMS-1-1为母本、恢复系ZH-21-B-5为父本,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是山西农科院通过审定的第1个杂交种,也是山西省第1个通过审定的杂交种。该品... 晋豆4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杂交大豆课题组于2011年以不育系PZMS-1-1为母本、恢复系ZH-21-B-5为父本,利用"三系"法选育的大豆杂交种,是山西农科院通过审定的第1个杂交种,也是山西省第1个通过审定的杂交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豆2014005,适于山西省中晚热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大豆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新品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制种技术 选育 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杂交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芸豆品种品金芸3号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郝晓鹏 王燕 +1 位作者 赵建栋 畅建武 《中国种业》 2019年第4期76-77,共2页
品金芸3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对英国红芸豆种子经60Co辐射诱变处理,从后代优良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特点,是山西省选育的第一个大粒红芸豆品种,目前该品种及配套技术... 品金芸3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对英国红芸豆种子经60Co辐射诱变处理,从后代优良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特点,是山西省选育的第一个大粒红芸豆品种,目前该品种及配套技术已在晋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芸豆 品金芸3号 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大豆新品种晋豆48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瑞军 卫一超 +3 位作者 白志元 雷梦林 张海平 卫保国 《中国种业》 2016年第5期59-60,共2页
晋豆4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育成,并于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的山西省第1个大豆杂交种,审定编号:晋审豆2014005。晋豆48号杂交种增产优势明显,苗壮,肥料利用率高,植株个体较大、用种量少,茎秆粗壮... 晋豆4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育成,并于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的山西省第1个大豆杂交种,审定编号:晋审豆2014005。晋豆48号杂交种增产优势明显,苗壮,肥料利用率高,植株个体较大、用种量少,茎秆粗壮,抗倒伏,抗旱性强,2013年山西省大豆中晚熟区生产试验比对照晋豆19增产15.2%,适合山西大豆中晚熟区晋中及晋中以南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新品种 中晚熟区 增产优势 栽培技术 抗旱性 品种资源研究 植株个体 主茎节数 鼓粒期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黍稷新品种品黍2号及种子繁育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纶 王星玉 +1 位作者 温琪汾 王海岗 《中国种业》 2013年第7期90-91,共2页
针对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地区黍稷生产中优良品种短缺的现状,急需选育出抗旱性强、适应性广、抗落粒性强、抗倒性和适口性好、制米品质优良的黍稷新品种,使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由山西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 针对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地区黍稷生产中优良品种短缺的现状,急需选育出抗旱性强、适应性广、抗落粒性强、抗倒性和适口性好、制米品质优良的黍稷新品种,使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2003年由山西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对从众多黍稷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国家优异种质软黍,以等离子6×10MAr+/cm。剂量诱变处理后,对穗大、粒大、抗逆性强的变异株进行逐年穗行圃选择,从中选出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品系参加山西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10年通过田间鉴定,2011年5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晋审黍(认)2011002,并正式命名为品黍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繁育技术 新品种 黍稷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山西省农科院 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品种区域试验 生产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丰产谷子品种晋品谷2号及栽培技术
20
作者 温琪汾 王海岗 +2 位作者 王纶 乔治军 曹利萍 《中国种业》 2015年第2期67-68,共2页
晋品谷2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生长整齐、适应性广、品质优、适口性好等特点。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审定编号:晋审谷(认)2010004,适合在山西省太原、... 晋品谷2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生长整齐、适应性广、品质优、适口性好等特点。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审定编号:晋审谷(认)2010004,适合在山西省太原、晋中、吕梁、临汾、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优质丰产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技术 栽培 谷子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