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北部地区舍饲犊牛大肠杆菌病主要病原的分离和耐药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甜甜 王仲兵 +3 位作者 雷宇平 史夏云 张仲萍 李宏全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2年第3期42-44,共3页
本试验采集临床诊断为犊牛大肠杆菌病的病犊粪便137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离出7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有13个血清型,分别为:O1、O2、O11、O55、O74、O75、O78、O86、O88、O138、O141、O142和O1... 本试验采集临床诊断为犊牛大肠杆菌病的病犊粪便137份,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离出7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有13个血清型,分别为:O1、O2、O11、O55、O74、O75、O78、O86、O88、O138、O141、O142和O158,其中O78、O138和O158毒力较强。药敏试验表明90%以上的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吩、环丙沙星、氟哌酸、恩诺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高敏,几乎所有分离菌株都对林可霉素和利福平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大肠杆菌病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高粱种植技术要点和产业发展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国华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第10期17-18,共2页
高粱是山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山西省高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技术得到不断创新。本文分析了高粱适宜生长条件,概括了山西省高粱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提出了山西省高粱种植产业发展策略,以期指导山西省高粱产业健康发展。... 高粱是山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山西省高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技术得到不断创新。本文分析了高粱适宜生长条件,概括了山西省高粱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提出了山西省高粱种植产业发展策略,以期指导山西省高粱产业健康发展。1高粱适宜生长条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技术要点 产业发展策略 高粱 主要粮食作物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优质专用菜用大豆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军 张海生 +2 位作者 李方舟 古晓红 杨婷婷 《大豆科技》 2020年第6期36-40,共5页
菜用大豆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属于绿色、低污染有机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山西种植大豆历史悠久,但在菜用大豆的种植上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品种老化单一。因此,培育适合山西当地种植的专用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显得十分迫切... 菜用大豆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属于绿色、低污染有机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山西种植大豆历史悠久,但在菜用大豆的种植上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品种老化单一。因此,培育适合山西当地种植的专用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显得十分迫切。山西农科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培育出四个适宜当地种植的专用菜用大豆新品种,将对山西菜用大豆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菜用大豆 品种特性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降水特征变化规律及未来趋势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卉 李智才 蒋云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9年第9期18-20,共3页
根据1960年—2008年山西省65个气象观测站记载的降水量资料,分别从趋势分析和小波变换两方面对山西省近49年的降水量进行分析,探索研究了山西省降水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降水量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和实现路径的思考 被引量:57
5
作者 马文奇 马林 +1 位作者 张建杰 张福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03-1112,共10页
农业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技术模式和系统工程,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但仍有许多理论和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与回答。本文阐述了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认为与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相比,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更注重... 农业绿色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技术模式和系统工程,将成为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但仍有许多理论和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与回答。本文阐述了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认为与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相比,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更注重绿色和发展的协同,强调以发展带动绿色、用绿色促进发展,因此农业绿色发展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本文提出农业绿色发展科学的10大要素,即着眼1个食物系统,坚持绿色和发展2个主题,牢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大支柱,聚焦资源、生产、消费、环境等之间4个界面,协调好政府、农民、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5个利益主体的关系,遵循投入控制、循环增效、综合挖潜、减排环保、融合增值、优膳减压、机制保障和区域落地8项原则,依据食物系统物质、能量、信息和价值等流动规律,通过绿色政策、资本、服务、技术、产品、知识、工程7种调控措施的创新,实施基于绿色阈值的生态环境管控机制、全产业链政策激励机制和技术落地、食物供应与需求结构优化与调控的"转绿、促发、协同"3条路径及9种途径,实现与农业相关的社会、经济、生产力、生态、环境、资源等6类目标协同提升,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建议国家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理论、技术和战略研究,尽快实施"创建一套基础数据库、创制一批技术装备、搭建一组科技平台、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和凝练一系列智库成果"等五个"一"的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工程,助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减排 生态环境 资源 实现路径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被引量:97
6
作者 裴英杰 郑家玲 +4 位作者 庾红 王金胜 丁起盛 郭栋生 郭春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1-35,共5页
通过对67个玉米品种幼苗叶片的水势、抗坏血酸、脯氨酸、电解质渗漏率和萎蔫分数在大田干旱条件下及室内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测定证明,各指标对干旱反应的灵敏度顺序为:抗坏血酸>电解质渗漏率>脯氨酸>萎蔫分数。室内结果可代替大... 通过对67个玉米品种幼苗叶片的水势、抗坏血酸、脯氨酸、电解质渗漏率和萎蔫分数在大田干旱条件下及室内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测定证明,各指标对干旱反应的灵敏度顺序为:抗坏血酸>电解质渗漏率>脯氨酸>萎蔫分数。室内结果可代替大田结果。室内幼苗上述各指标测定结果可用于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但是可否用于分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生理 生化 指标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胁迫对棉苗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尹晓斐 姜艳丽 +1 位作者 杨艳兵 王计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502-506,共5页
以早熟、中熟、晚熟3种不同熟性的5个棉花品种幼苗进行4°C冷胁迫处理,通过分析胁迫条件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棉花品种苗期抗冷性差异。结果表明,在4°C胁迫处理的... 以早熟、中熟、晚熟3种不同熟性的5个棉花品种幼苗进行4°C冷胁迫处理,通过分析胁迫条件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棉花品种苗期抗冷性差异。结果表明,在4°C胁迫处理的3天中,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冷处理第二天中熟品种N177的POD活性显著增强,为对照的239.9%;SOD活性在处理的3天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晚熟品种K-1活性变化最显著,为对照的162.4%;不同品种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早熟品种N52增加幅度最小,综合分析,5个棉花品种中,早熟品种N52抗冷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低温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丙二醛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枣园天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格局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彦清 赵爱玲 +2 位作者 王翠英 倪艳波 王海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913-18915,共3页
[目的]考察枣园的植被结构对枣园天敌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在田间选择5个样点调查枣园的天敌节肢动物。[结果]间作苜蓿草枣园天敌群落的优势度、丰盛度及个体数量明显大于常规枣园,两类枣园主要昆虫如草蛉科、... [目的]考察枣园的植被结构对枣园天敌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在田间选择5个样点调查枣园的天敌节肢动物。[结果]间作苜蓿草枣园天敌群落的优势度、丰盛度及个体数量明显大于常规枣园,两类枣园主要昆虫如草蛉科、食蚜蝇科、缘蝽科昆虫是本地优势物种,在数量上间作苜蓿草枣园是常规枣园的2倍;而间作苜蓿草枣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都小于常规枣园。枣园天敌群落结构指数随时间而变化,不同枣园中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在枣园中隔段间种某种或某类牧草,隔段保留适度杂草,可以增加天敌的多样性,培育主要害虫的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 天敌节肢动物 群落组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青云 席天元 《耕作与栽培》 2002年第5期15-16,共2页
对旱地小麦地膜覆盖土壤学效应研究表明,地膜覆盖土壤改良效应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提高土层温度;(2)增加土壤含水量(0~20cm);(3)提高土壤水分利用;(4)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容重;(5)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地膜覆盖 土壤改良 土层温度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起垄覆膜微集水种植技术的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白秀梅 卫正新 +1 位作者 郭汉清 白迎平 《耕作与栽培》 2006年第1期8-9,48,共3页
起垄覆膜微集水种植技术能有效的改善旱田生态环境。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微集水技术在0~60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分别较平铺膜和无膜常规种植法提高了0.64%~0.87%、1.81%~2.12%,具有明正的集雨增墒效... 起垄覆膜微集水种植技术能有效的改善旱田生态环境。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起垄覆膜微集水技术在0~60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分别较平铺膜和无膜常规种植法提高了0.64%~0.87%、1.81%~2.12%,具有明正的集雨增墒效应;该技术还有较好的增温、保温效应,能有效的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加速有效养分的转化,为玉米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玉米 起垄覆膜 微集水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硒对‘晋苦荞5号’光合特性、籽粒硒积累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昌林 吕慧卿 +1 位作者 郝志萍 高翔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7-213,共7页
通过叶面喷施的手段研究了不同喷施时期和不同喷施浓度硒对‘晋苦荞5号’光合特性、籽粒硒积累、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硒显著促进植株生长,高浓度硒则抑制其生长。当硒浓度≤1 mg·L^(-1)时,随硒浓度的增加,除籽粒总... 通过叶面喷施的手段研究了不同喷施时期和不同喷施浓度硒对‘晋苦荞5号’光合特性、籽粒硒积累、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硒显著促进植株生长,高浓度硒则抑制其生长。当硒浓度≤1 mg·L^(-1)时,随硒浓度的增加,除籽粒总黄酮外的各项指标均显著提高,并以0.5 mg·L^(-1)的浓度为最佳,同T0相比,T0.5处理SPAD值可提高1.9%~2.2%;净光合速率提高3.2%~5.0%;干物质积累提高1.2%~2.0%;籽粒硒含量可提高1.5~17.7倍;蛋白质含量可提高1.1%~1.6%;脂肪含量可提高2.5%~2.6%;籽粒总黄酮含量则降低2.2%~4.5%;籽粒千粒重可提高3.0%~3.7%;产量可提高9.9%~12.4%。总之,叶面喷施硒可明显提高‘晋苦荞5号’植株光合作用、籽粒硒含量,明显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但不利于籽粒总黄酮的积累,其中以现蕾期喷施0.5 mg·L^(-1)的硒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籽粒硒积累 光合特性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阶段性增温对小麦抗晚霜冻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席凯鹏 席吉龙 +5 位作者 杨娜 王珂 张建诚 姚景珍 席天元 李永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2-639,共8页
为揭示气候变暖下春季升温对小麦抗晚霜冻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以黄淮海北片广适主栽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28为试验材料,在返青-拔节期以塑料温棚日均增温0.86~0.9℃,连续增温28 d左右,至穗分化为药隔期前揭棚,研究不同气候年型... 为揭示气候变暖下春季升温对小麦抗晚霜冻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以黄淮海北片广适主栽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28为试验材料,在返青-拔节期以塑料温棚日均增温0.86~0.9℃,连续增温28 d左右,至穗分化为药隔期前揭棚,研究不同气候年型下小麦产量对晚霜冻的响应,并以小麦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净光合速率指标综合评价抗冻性。结果表明,春季增温后小麦幼穗发育加快,抽穗提前3~5 d,生育期缩短2~3 d,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8.97%~23.50%,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效率以及株高均显著增加。在霜冻发生年(于4月6日晚霜冻,温度为-2.6~-1.1℃,持续时间5h),增温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SOD和POD活性及光合速率显著下降,穗粒数和经济系数显著降低,减产6.8%~8.2%;在正常年份,增温处理的穗粒数和经济系数显著增加,产量提高10.5%~11.3%。这说明春季增温会导致小麦抗晚霜冻能力降低;春季适度增温到药隔期,利用自然低温霜冻或人工霜箱低温胁迫可对小麦抗晚霜冻性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阶段性增温 晚霜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叶片表面自由能及喷雾助剂对农药药液在5种作物叶片上润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封云涛 郭晓君 +3 位作者 李娅 李光玉 庾琴 张润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6-1472,共7页
为了解不同作物叶片表面润湿性能,科学选用助剂提高化学防治水平,采用光学视频接触角测量仪分别测定了小麦、玉米、辣椒、大豆和苹果5种作物叶片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进一步测定了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20%阿维•杀虫单微乳... 为了解不同作物叶片表面润湿性能,科学选用助剂提高化学防治水平,采用光学视频接触角测量仪分别测定了小麦、玉米、辣椒、大豆和苹果5种作物叶片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进一步测定了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20%阿维•杀虫单微乳剂两种药液液滴在添加Silwet 408和GY-Spry两种喷雾助剂后其在5种作物叶片上的接触角。结果表明:5种作物叶片正反面表面自由能差异较大,表面自由能最大和最小的分别为辣椒叶片(54.12、45.08 mJ/m^(2))和小麦叶片(3.76、6.42 mJ/m^(2));同种作物叶片正反面表面自由能均有差异,其中辣椒叶片正反面和大豆叶片正面自由能以极性分量占主导,表现出亲水性,小麦、玉米、苹果叶片正反面及大豆叶片反面自由能以色散分量占主导,表现出疏水性。在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000倍液和20%阿维•杀虫单微乳剂750倍液中分别添加两种助剂后,药液液滴在5种作物叶片上的接触角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添加Silwet 408后两种药液接触角分别降低82.63%~100%和85.07%~100%,添加GY-Spry后分别降低0~57.54%和10.96%~59.13%,说明添加Silwet 408比GY-Spry使接触角降低得更为显著;加入助剂的两钟药剂在5种作物叶面上接触角下降趋势一致,0~30 s内接触角下降程度明显高于30~60 s。本研究表明,喷雾助剂Silwet 408和GY-Spry能提高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20%阿维•杀虫单微乳剂对5种靶标的润湿性,效果上Silwet 408好于GY-Sp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叶片 表面自由能 喷雾助剂 接触角 微乳剂 表面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苗期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与抗冷性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月仙 潘登魁 +1 位作者 冀满祥 郭定成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3-15,共3页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中心。某些线粒体膜结合酶的构象及其相应的活性,与膜的物理相态密切相关。线粒体对环境温度的改变是敏感的,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常引起线粒体膜结合酶活化能的突变。
关键词 抗冷性 棉花苗期 细胞色素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播期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珂 杨娜 +3 位作者 席吉龙 杨志国 王健 张建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98-1407,共10页
为比较分析Logistic、Richards和三次多项式(Cubic)3种小麦籽粒灌浆模型的特点,用其分别对4个小麦品种(济麦44、品育8012、周麦36和晋麦84)在4个播期下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用三种模型均可拟合,... 为比较分析Logistic、Richards和三次多项式(Cubic)3种小麦籽粒灌浆模型的特点,用其分别对4个小麦品种(济麦44、品育8012、周麦36和晋麦84)在4个播期下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用三种模型均可拟合,各模型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在0.98以上,且达极显著水平,Cubic和Richards模型拟合效果优于Logistic模型;通过Cubic模型模拟的灌浆起始期较观测值晚0.58~6.65d,10月12日播期起始灌浆日期模拟值与观测值最接近;在本试验条件下,Logistic模型可以假定粒重达理论最大粒重的2.76%左右时为灌浆起始期(开花期);Richard模型中,播期对起始粒重比例(灌浆起始期粒重/理论最大粒重)有显著影响,第一、第二播期(10月12日、10月20日)的超始粒重比例显著低于第三、第四播期(10月28日、11月5日);三种模型理论最大粒重在品种和播期间的规律与灌浆终止粒重一致;Cubic模型模拟的理论最大粒重与灌浆终止粒重最接近,终止粒重比例(灌浆终止粒重/理论最大粒重)平均值达97.84%;Logistic与Richards模型中,终止粒重比例随播期的推迟呈增加趋势,Richards模型终止粒重比例在播期间的变异系数大于Logistic和Cubic模型。小麦快增期灌浆参数T_(2)(快增期持续时间)、T_(max)(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V_(2)(快增期平均灌浆速率)、V_(max)(最大灌浆速率)在三种模型间存在差异,Richards模型在播期间差异最大(T_(2)、T_(max)、V_(2)、V_(max)变异系数分别为35.25%、20.43%、11.94%、10.8%),Logistic模型在播期间差异最小(T_(2)、T_(max)、V_(2)、V_(max)变异系数分别为8.79%、7.59%、3.30%、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灌浆 播期 LOGISTIC方程 RICHARDS方程 三次多项式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特用大豆新品种晋青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军 张海生 +2 位作者 李方舟 古晓红 杨婷婷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晋青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山西豆冠种业有限公司合作于2000年以晋豆19为母本,以冀青1号为父本,经过常规人工杂交育种所选出的新品种。在2015—2018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大豆品种鉴定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区... 晋青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山西豆冠种业有限公司合作于2000年以晋豆19为母本,以冀青1号为父本,经过常规人工杂交育种所选出的新品种。在2015—2018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大豆品种鉴定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增产5.68%,在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增产0.8%,同时该品种在试验中表现出高产、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强等特点,202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和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用大豆 晋青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麦长管蚜对杀虫剂的抗药性与相关解毒酶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武银玉 曹亚萍 +2 位作者 范绍强 赵飞 邢鲲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5期74-78,共5页
为探讨麦长管蚜的抗性机理,为麦蚜的区域化治理和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山西省南部麦区3个不同地理种群麦长管蚜对5种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并分析麦长管蚜对供试药剂的抗药性水平与不同解毒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 为探讨麦长管蚜的抗性机理,为麦蚜的区域化治理和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山西省南部麦区3个不同地理种群麦长管蚜对5种不同杀虫剂的抗药性,并分析麦长管蚜对供试药剂的抗药性水平与不同解毒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西省南部麦区麦长管蚜种群对抗蚜威、毒死蜱抗性呈低至中抗,对吡虫啉的抗性水平处于敏感或敏感性下降阶段,对啶虫咪和高效氯氰菊酯无抗性或仅处于敏感水平;韩村、张礼种群麦长管蚜3种解毒酶活性相比室内敏感种群均有显著提高,洪堡种群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有显著提高;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3种解毒酶共同作用可降解吡虫啉对麦长管蚜的毒性,其中,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起正向效应,谷胱甘肽-S-转移酶起间接效应;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对抗蚜威抗药性起主要作用;羧酸酯酶对毒死蜱抗性呈现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抗药性 解毒酶活性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考星的研究新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晓萍 赵恒寿 《四川畜牧兽医》 2008年第4期33-34,37,共3页
替米考星是一种动物专用的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主要应用于牛、猪、鸡、绵羊、山羊、兔等动物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用于畜禽呼吸道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该药具有抗菌活性强、药代动力学特征优良、用量少、毒性小等特点。临床应用表明... 替米考星是一种动物专用的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主要应用于牛、猪、鸡、绵羊、山羊、兔等动物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用于畜禽呼吸道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该药具有抗菌活性强、药代动力学特征优良、用量少、毒性小等特点。临床应用表明:替米考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兽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考星 抗茵活性 药代动力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扦插生根的环境因素及调控措施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承禹 杜俊杰 《山西果树》 2008年第4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扦插生根 环境因素 调控措施 影响因子 无性繁殖 繁殖系数 扦插基质 气体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子品种在晋北地区的引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翔宇 李海 +2 位作者 梁海燕 宋晓强 邓亚蕊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7期1-2,共2页
为了选择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糜黍优良新品种,2019年对5个糜子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经过试验示范了解参试的5个糜子品种在晋北地区生长生育特征特性的综合表现,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晋北地区栽培的优良糜子品种,为当地糜黍生产提供有科学价... 为了选择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糜黍优良新品种,2019年对5个糜子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经过试验示范了解参试的5个糜子品种在晋北地区生长生育特征特性的综合表现,以期筛选出适宜在晋北地区栽培的优良糜子品种,为当地糜黍生产提供有科学价值的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陇糜15号”、“宁糜10号”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晋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引种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