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胡涛 吉宏明 +3 位作者 张汉伟 张世渊 陈胜利 张刚利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12例椎管内(胸段至骶段)肿瘤,包括脊膜瘤3例,神经鞘瘤7例,皮样囊肿2例(其中合并脊髓栓系1例),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12例肿瘤...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入路,神经内镜下手术切除12例椎管内(胸段至骶段)肿瘤,包括脊膜瘤3例,神经鞘瘤7例,皮样囊肿2例(其中合并脊髓栓系1例),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12例肿瘤术中均全切。其中1例伴有脊髓栓系者并进行栓系松解术。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1月-1.5年,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McCormick评级均达Ⅰ级或以上。复查MRI未见复发。伴发有脊髓栓系者,其神经源性膀胱术后改善不明显,残余尿量多,后行膀胱造瘘手术治疗。结论与传统显微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手术比较,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明显特点:疗效明确,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椎管肿瘤 半椎板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
作者 马倩茹 许娟 +2 位作者 任晋瑞 张雨薇 武妮妮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2,107,共5页
目的 探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UIA)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为临床制订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UIA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9月。... 目的 探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UIA)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为临床制订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UIA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9月。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40 582例患者。UIA患者焦虑及抑郁的总体估计发生率为44.2%[95%CI(25.7%,58.7%)]和34.6%[95%CI(24.7%,44.5%)]。亚组分析显示,女性、未接受干预、疾病认知水平低、随访时间短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更高(均P<0.05);而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的评估结果更接近总体估计发生率。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结果稳定。结论 UIA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均较高,临床护理人员可依据上述危险因素制订干预方案,以防止患者负性心理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焦虑 抑郁 发生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在颅内肿瘤锁孔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世渊 张汉伟 陶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意义及方法。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4 1例 (垂体腺瘤 17例、胆质瘤 16例、颅咽管瘤 3例、脑膜瘤 3例、颅内动脉瘤 2例 )。采用眶上锁孔入路 2 7例 ...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意义及方法。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4 1例 (垂体腺瘤 17例、胆质瘤 16例、颅咽管瘤 3例、脑膜瘤 3例、颅内动脉瘤 2例 )。采用眶上锁孔入路 2 7例 ,颞下锁孔入路 8例 ,枕下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4例 ,皮层 -脑室锁孔入路 1例 ,中线枕下入路 1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肿瘤部分 ,再用神经内镜辅助寻找残余肿瘤并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 34例 ,次全切除 5例 ,2例颅内动脉瘤成功夹闭。 2例垂体腺瘤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多尿 ,对症治疗后均于术后 1周恢复正常 ;1例胆质瘤病人术后发生了无菌性脑膜炎 ,经对症治疗 2周后痊愈。本组无 1例死亡 ,无脑出血、颈内动脉损伤和视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 ,减少手术创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颅内肿瘤 锁孔显微手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晓辉 林志国 +2 位作者 沈红 刘利 王立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对海马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小鼠海马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分成5μmol/L(A组)、25μmol/L(B组)浓度的谷氨酸和5μmol/L(C组)、25μmol/L(D组)浓度的γ-氨基丁酸4个组及空白对照组(E组)... 目的探讨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对海马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Wistar小鼠海马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分成5μmol/L(A组)、25μmol/L(B组)浓度的谷氨酸和5μmol/L(C组)、25μmol/L(D组)浓度的γ-氨基丁酸4个组及空白对照组(E组),分别对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于分化的第7和14天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结果在分化的第7天,免疫荧光显示,A、B、C、D组神经元比例即微管相关蛋白2ab(MAP2ab)阳性率均高于E组(P<0.05)。且B、D两组神经元比例即MAP2ab阳性率均分别高于A、C组(P<0.05)。而分化的第14天,神经元比例明显降低,但仍高于E组(P<0.05),而神经胶质细胞增多,且A、C两组神经元比例即MAP2ab阳性率均分别高于B、D组(P<0.05)。结论谷氨酸、γ-氨基丁酸均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但最佳浓度可能随分化时间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海马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神经导航仪辅助下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与小骨孔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郝旭东 赵建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9期233-234,共2页
目的 :对比分析用神经导航仪辅助下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与小骨孔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70例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 目的 :对比分析用神经导航仪辅助下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与小骨孔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70例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骨孔开颅术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在神经导航仪(美国Medtronic手术导航系统)的精确定位下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术毕至拔除导管的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NIHSS的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采用小骨孔开颅术相比,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确切,创伤性较小,患者在术后恢复的速度较快,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导航 微创穿刺疗法 小骨孔开颅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22例临床研究
6
作者 贺宇波 吉宏明 +3 位作者 赵建伟 陈胜利 张刚利 李荔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对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影响。方法使用英国牛津公司Medelec神经生理术中监测仪,对22例听神经瘤术中进行面神经自发面肌电图及电刺激诱发面肌电图监测。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肌电图结合电刺激诱发肌电图可以精确... 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对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影响。方法使用英国牛津公司Medelec神经生理术中监测仪,对22例听神经瘤术中进行面神经自发面肌电图及电刺激诱发面肌电图监测。结果通过术中监测自发肌电图结合电刺激诱发肌电图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本组22例大中型听神经瘤,术后6月面神经H-B分级Ⅰ-Ⅱ级13例,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1例,Ⅵ级5例。结论术中肌电图监测可以提示面神经的位置和走行,为手术时避免损伤神经提供依据;肿瘤切除后可帮助确认面神经结构是否完整;全切肿瘤后引出肌电图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与面神经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监测 听神经瘤 面神经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抑制p53表达改善过氧化氢诱导的神经细胞死亡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梦如 张稳稳 +7 位作者 牛晓辰 马明霞 周秀雅 龙瑶琳 李晨 赵亚平 王丽 郝海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52-962,共11页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过氧化氢(H_(2)O_(2))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的潜在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为模拟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出现的缺氧损伤,使用不同浓度的H_(2)O_(2)(0,100,200,300,400,500,600,700μmol/L)对SH-SY5Y细胞进行干预8 h,采用CCK-...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过氧化氢(H_(2)O_(2))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的潜在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为模拟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出现的缺氧损伤,使用不同浓度的H_(2)O_(2)(0,100,200,300,400,500,600,700μmol/L)对SH-SY5Y细胞进行干预8 h,采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结合显微镜下观察,摸索H_(2)O_(2)造模的最佳浓度。使用不同浓度(10,25,50,100,200μmol/L)的槲皮素(quercetin,QUE)对SH-SY5Y细胞进行预处理4 h,再予以H_(2)O_(2)造模处理,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使用生物信息技术预测槲皮素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可能作用靶点,首先在TCMSP数据库中筛选槲皮素的作用靶点,同时在5个疾病相关数据库检索与脊髓损伤相关靶点基因,筛选获得槲皮素和脊髓损伤的共同靶点,对靶点蛋白进行PPI蛋白互作分析,并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NCA进行关键靶点的筛选。为进一步验证预测的靶点是否参与槲皮素对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的改善作用,将SH-SY5Y细胞分为control组、H_(2)O_(2)组(400μmol/L H_(2)O_(2)作用8 h)以及QUE组(100μmol/L QUE预处理4 h后再予以H_(2)O_(2)干预),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分组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为验证p53蛋白在槲皮素干预H_(2)O_(2)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使用慢病毒感染SH-SY5Y细胞以构建p53蛋白敲低的细胞稳转株以及病毒空白载体对照(shRNA-NC),将携带慢病毒的SH-SY5Y细胞分为shRNA-NC组、shRNA+H_(2)O_(2)组和shTP53+H_(2)O_(2)组,shRNA+H_(2)O_(2)组在感染病毒空载的基础上予以H_(2)O_(2)干预,shTP53+H_(2)O_(2)组在成功感染p53敲低慢病毒的基础上再给予H_(2)O_(2)处理8 h,利用CCK-8检测不同分组细胞的存活率变化。结果 300,400,500,600,700μmol/L H_(2)O_(2)对SH-SY5Y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细胞存活率随着H_(2)O_(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浓度为400μmol/L的H_(2)O_(2)持续作用8 h能够造成SH-SY5Y细胞近半数死亡(P<0.001),此时镜下观察显示:部分细胞形态严重损伤并有少量细胞碎片。使用50,100,200μmol/L槲皮素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可减少H_(2)O_(2)诱导的神经细胞死亡,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分析获取槲皮素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靶点有91个,使用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NCA筛选槲皮素作用的关键靶点为p5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H_(2)O_(2)组p5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与H_(2)O_(2)组相比,QUE组p53蛋白表达则明显下降(P<0.001)。CCK-8结果显示,与shRNA-NC组相比,shRNA+H_(2)O_(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01);而与shRNA+H_(2)O_(2)组相比,shTP53+H_(2)O_(2)组的细胞存活率则明显升高(P<0.001)。结论 槲皮素通过抑制p53蛋白的表达减少H_(2)O_(2)诱导的神经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脊髓损伤 神经细胞 P53 生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西汉族人群rs5888及rs120756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
8
作者 赵辰生 西颖 +7 位作者 潘阿晓 刘玉婷 程娜 王智云 柴秀琴 杨阳 安丽荣 胡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226-1236,共11页
目的研究中国山西汉族人群SCARB1基因rs5888位点及Klotho基因rs120756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分析SCARB1和Klotho基因及蛋白... 目的研究中国山西汉族人群SCARB1基因rs5888位点及Klotho基因rs120756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为脑梗死发病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分析SCARB1和Klotho基因及蛋白质组学信息。选择49例被确诊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52例被确诊为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及39例被确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33例无脑梗死和糖尿病的受试者为对照组。经测序分析确定各组受试者的SCARB1基因rs5888位点及Klotho基因rs1207568位点的基因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CARB1及Klotho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和文献报道的蛋白性质一致。测序结果表明SCARB1基因及Klotho基因分别存在rs5888及rs1207568位点上的基因多态性。Klotho rs1207568不同基因型间临床参数比较,除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尿酸(UA)和单纯性糖尿病组甘油三酯(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临床参数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CARB1 rs5888 CC和CT/TT基因型病例的临床参数间比较,只有单纯性糖尿病组两种基因型的病例之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参数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组SCARB1 rs5888的CT/TT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CC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在Klotho rs1207568中的CT/TT和CC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ARB1基因rs5888及Klotho基因rs1207568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是评估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易感性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SCARB1基因 KLOTHO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钧豪 韩玲燕 +3 位作者 苏一飞 成睿 吉宏明 王春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74-778,共5页
胶质瘤微血管生成的病理学基础及其在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广受关注。磁共振灌注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手段,通过反映组织内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已应用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分子诊断、肿瘤鉴别和预后分析。对磁共振成像数据的... 胶质瘤微血管生成的病理学基础及其在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广受关注。磁共振灌注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手段,通过反映组织内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已应用于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分子诊断、肿瘤鉴别和预后分析。对磁共振成像数据的分析可实现胶质瘤的精准分类,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能够为胶质瘤的分子亚型分类提供依据,指导更精准的治疗策略,并用于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本文综述了胶质瘤微血管灌注的生物学机制和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胶质瘤 磁共振灌注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动态磁敏感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刚利 吉宏明 +2 位作者 张世渊 贾贵军 张汉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切除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应用眶上和翼点锁孔手术切除25例肿瘤,并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21例(21/25),近全切除4例(21/25),无手术死亡,3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切除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应用眶上和翼点锁孔手术切除25例肿瘤,并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21例(21/25),近全切除4例(21/25),无手术死亡,3例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锁孔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对中小型鞍结节脑膜瘤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鞍结节 锁孔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体会和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新民 姚晓辉 吉宏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1年显微手术治疗的6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根据肿瘤大小、主体生长方向、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等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结果51例鞍结节脑膜瘤经...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1年显微手术治疗的6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根据肿瘤大小、主体生长方向、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等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结果51例鞍结节脑膜瘤经翼点入路,6例经额下入路,5例经额下翼点联合入路。SimpsonⅠ-Ⅱ级切除肿瘤55例(88.7%),SimpsonⅢ级切除7例(11.3%)。术后恢复良好者51例,优良率为82.2%;中度残疾6例(9.7%);重度残废2例(3.2%);死亡3例(4.8%)。结论详细的术前准备和个体化的手术入路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巧,充分囊内切除肿瘤,术中注意视神经及重要血管的保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和减少并发症,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外科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囊性颅咽管瘤的瘤内化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延鹏翔 张汉伟 +3 位作者 孙胜平 王树荚 刘兰培 唐笑先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总结采用经Ommaya化疗囊行瘤内化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经验。结果  10例病人经初次置管抽液后视力、视野和高颅压症状很快改善 ,其他症状渐进性好转。置管后第 5dOmmaya化疗囊行造影检查 ... 目的 探讨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总结采用经Ommaya化疗囊行瘤内化疗治疗囊性颅咽管瘤的经验。结果  10例病人经初次置管抽液后视力、视野和高颅压症状很快改善 ,其他症状渐进性好转。置管后第 5dOmmaya化疗囊行造影检查 ,显示肿瘤囊壁完整 ,无造影剂外溢 ,开始行瘤内化疗 ,注射平阳霉素 8mg ,共 4~ 9次 ,平均 5次。出院时 6例复查CT ,显示囊肿消失 ,钙化部分吸收。无手术死亡率 ,无严重并发症 ,随防 3~ 49个月 ,结果满意。结论 经Ommaya化疗囊行瘤内化疗是治疗囊行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博来霉素类 平阳霉素 儿童 治疗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垂体腺瘤经颅显微切除术3种手术入路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世渊 张汉伟 王志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65-167,共3页
对189例大型垂体瘤分别采用经额底入路、翼点入路和额叶前部纵裂入路进行经颅显微切除术,在显微镜下将肿瘤于被膜外分离切除。对3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额叶前部纵裂入路汇集了额底入路和翼点入路的优点,手术... 对189例大型垂体瘤分别采用经额底入路、翼点入路和额叶前部纵裂入路进行经颅显微切除术,在显微镜下将肿瘤于被膜外分离切除。对3种手术入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额叶前部纵裂入路汇集了额底入路和翼点入路的优点,手术切除肿瘤角度好,路径短,鞍区术野暴露充分,解剖清晰全面,便于术者在显微镜下分离和全切除肿瘤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结合窥镜切除复杂性垂体腺瘤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胜利 张汉伟 雷霆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结合窥镜切除复杂性垂体腺瘤的外科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蝶显微镜结合窥镜切除垂体腺瘤85例临床资料,就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与技巧及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全切除肿瘤62例,次全切除14例,部分切除...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结合窥镜切除复杂性垂体腺瘤的外科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蝶显微镜结合窥镜切除垂体腺瘤85例临床资料,就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与技巧及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全切除肿瘤62例,次全切除14例,部分切除9例。手术后有27例出现短暂性尿崩,有7例出现鼻腔一过性渗漏脑脊液。术后随访3-48个月,全切除率为复查病例总数的72.9%(62/85)。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结合窥镜切除复杂性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显微外科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脑池动态显像诊断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延鹏翔 张子屏 +4 位作者 孙胜平 张汉伟 王树荚 冯贵生 刘桂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核素脑池动态显像在脑脊液鼻漏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5例脑脊鼻漏的临床资料 ,尤其是核素脑池动态扫描的结果。结果  15例病人中 14例核素脑池动态扫描有核素异常分布 ,且鼻漏出液放射性测定有核素显... 目的 探讨核素脑池动态显像在脑脊液鼻漏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5例脑脊鼻漏的临床资料 ,尤其是核素脑池动态扫描的结果。结果  15例病人中 14例核素脑池动态扫描有核素异常分布 ,且鼻漏出液放射性测定有核素显影 ,1例核素分布正常。 14例核素分布异常病人 ,13例手术证实漏口与核素扫描结果一致 ,1例保守治疗成功。 1例核素分布正常者 ,诊断假性脑脊液鼻漏 ,药物治疗而愈。结论 核素脑池动态显像作为一种简单创伤小的检查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脑池造影术 脑脊髓液 胸脊液鼻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增殖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刚利 吉宏明 张汉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增殖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因子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的差异。结果在侵袭和非侵袭组中PCNA、bFGF及MVD的... 目的探讨血管增殖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因子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的差异。结果在侵袭和非侵袭组中PCNA、bFGF及MVD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相关分析显示bFGF和MVD、bFGF和PCN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bFGF分泌强度的改变是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术中严重出血及处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胜利 张汉伟 雷霆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严重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经蝶切除垂体腺瘤327例临床资料,就其中7例发生严重出血的病人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讨论。结果本组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共327例,7例(2.14%)发生术中严重出...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严重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经蝶切除垂体腺瘤327例临床资料,就其中7例发生严重出血的病人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讨论。结果本组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共327例,7例(2.14%)发生术中严重出血,2例(0.61%)死亡。7例中2例为鞍隔上型出血,5例为鞍隔下型出血。7例中2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行经蝶窦血肿清除术。结论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严重出血主要原因有颈内动脉出血、静脉窦出血和肿瘤实质出血;处理应对可能出血的垂体腺瘤术前充分评估,术中准确判断并保证鞍隔的完整性,如有出血沉稳对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大巨型肿瘤手术治疗的研究(附31例报告)
18
作者 张刚利 吉宏明 +3 位作者 宋洁富 张汉伟 贾贵军 王树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51-252,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大巨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3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分别采用后路、前外侧或背外侧入路切除肿瘤。21例患者酌情施行内固定。结果25例患者手术全切除肿瘤。25例经X线片、MRI随访和临床观察,手术区脊柱稳定无... 目的探讨椎管内大巨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3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肿瘤部位分别采用后路、前外侧或背外侧入路切除肿瘤。21例患者酌情施行内固定。结果25例患者手术全切除肿瘤。25例经X线片、MRI随访和临床观察,手术区脊柱稳定无变形,无脊髓压迫征象。良性肿瘤获得随访的16例均未见复发征象。结论大巨型椎管肿瘤切除需要恰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性缄默症研究进展
19
作者 延鹏翔 王树荚 张汉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553-554,共2页
关键词 缄默症 小脑疾病 构音障碍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脓肿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附6例报告)
20
作者 胡涛 张汉伟 +4 位作者 吉宏明 陈胜利 张世渊 田新华 刘宝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52-654,共3页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临床特点,探讨垂体脓肿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近10年收治的6例垂体脓肿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记录、术后脓液检验、术后症状是否改善及随访预后等情况。分析垂体脓肿临床特点及适宜...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临床特点,探讨垂体脓肿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近10年收治的6例垂体脓肿患者的术前临床特征、手术记录、术后脓液检验、术后症状是否改善及随访预后等情况。分析垂体脓肿临床特点及适宜的手术方法。结果 6例患者行经蝶窦内镜或/及显微镜手术治疗后,术前症状垂体功能低下,间断头痛,视力视野障碍等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3月到6年,无复发。结论相对于垂体瘤等鞍区病变,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无明显特异性,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或易误诊。但对于一些影像显示囊性边缘强化的垂体病变应考虑到垂体脓肿可能性。当怀疑垂体脓肿时须经蝶窦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脓肿 经蝶窦手术 MRI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