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泥改性黄土的基本工程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瑞锋 田高源 +1 位作者 米栋云 董晓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89-97,共9页
为探究赤泥改性黄土的基本工程特性,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直剪试验及渗透试验,得出赤泥改性黄土的最佳配比,建立了抗剪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电阻率的经验公式。通过动三轴试验,分析了循环动荷载下改性黄土的累积塑性变形、动弹性模量... 为探究赤泥改性黄土的基本工程特性,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直剪试验及渗透试验,得出赤泥改性黄土的最佳配比,建立了抗剪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电阻率的经验公式。通过动三轴试验,分析了循环动荷载下改性黄土的累积塑性变形、动弹性模量及浸出毒性。结果表明,随赤泥含量增加,改性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黏聚力都先增大后减小,当赤泥含量为15%时其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3.5 MPa,较不掺入赤泥时提高约34.7%;改性黄土的渗透系数随赤泥含量增加先快速降低,至赤泥含量5%后趋于稳定;改性黄土的抗剪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与电阻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改性黄土在循环动荷载下的临界动应力达600 k Pa,最大动弹性模量比未改性黄土高出6倍,且其浸出液不具有浸出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改性黄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 电阻率 动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车辙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沈佳 王慧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69,共4页
回顾了APA(沥青路面分析仪)车辙试验条件的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与其他永久变形试验方法的对比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与现场车辙的对比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评价标准研究进展,讨论了APA车辙试验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 回顾了APA(沥青路面分析仪)车辙试验条件的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与其他永久变形试验方法的对比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与现场车辙的对比研究进展,APA车辙试验评价标准研究进展,讨论了APA车辙试验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多项研究表明:APA车辙试验在中国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条件确定车辙试验条件,结合APA车辙试验与现场车辙的相关性确定车辙评价标准。同时国际上应该继续对振动成型法AVC、试验平台对APA车辙试验的影响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 试验条件 现场车辙 评价标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路面国内外现状和发展新对策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建伟 张翛 +1 位作者 申俊敏 虞文景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77,共5页
调研欧美、日韩等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现状,对比中国的使用情况,发现中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严重、使用寿命不足、路用性能差有其必然的原因:1迅速发展的重载交通量;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存在问题。结合国内外水泥路面研究... 调研欧美、日韩等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现状,对比中国的使用情况,发现中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严重、使用寿命不足、路用性能差有其必然的原因:1迅速发展的重载交通量;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存在问题。结合国内外水泥路面研究现状,提出中国应重新认识和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发挥优势资源,改进设计理念,积极发展配筋混凝土路面,是解决中国水泥路面现有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 国内外现状 配筋混凝土路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并行双线隧道顺序施工过程的时效理论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华宁 曾广尚 +1 位作者 吴磊 蒋明镜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1-528,612,共8页
在流变岩土体中进行并行双线隧道施工时,隧道施工过程、布置方式对应力、位移的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针对粘弹性岩土体中双向不等的应力作用下的双圆形隧洞顺序施工问题,本文推导得到了各施工时段开挖增量位移和应力的理论解。推导中利... 在流变岩土体中进行并行双线隧道施工时,隧道施工过程、布置方式对应力、位移的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针对粘弹性岩土体中双向不等的应力作用下的双圆形隧洞顺序施工问题,本文推导得到了各施工时段开挖增量位移和应力的理论解。推导中利用Laplace变换给出粘弹性解答与弹性复位势的关系,并根据各时段受力情况,应用粘弹性叠加关系导出最终解答。理论解与相同条件下有限元解进行了比对,结果吻合得较好。根据解答分析了两隧道空间布置方式对应力和位移的影响,以及倾斜布置时侧压系数的影响。相比数值方法,理论解答可更方便地进行参数分析和初步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 双线隧道 施工过程 复变函数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建伟 虞文景(译) +3 位作者 上田宣人 西泽辰男 梶尾聪 石田征男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4,共6页
将混凝土的高强度技术应用于路面中,可期待路面结构有更高的耐久性。该文将高强混凝土应用于路面中的效果作量化分析,并以确立合理设计方法为目的,采用基于三次有限元法(3DFEM)结构分析程序软件,对路面结构进行评价,其结果确认了使用3D... 将混凝土的高强度技术应用于路面中,可期待路面结构有更高的耐久性。该文将高强混凝土应用于路面中的效果作量化分析,并以确立合理设计方法为目的,采用基于三次有限元法(3DFEM)结构分析程序软件,对路面结构进行评价,其结果确认了使用3DFEM的有效性,从混凝土板弯曲疲劳的观点,肯定了混凝土面板中采用高强混凝土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3DFEM 高强混凝土 理论设计法 应力 弯沉变形 累计疲劳 使用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