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4年临汾市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文义 缪启龙 段春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613-12615,12653,共4页
利用临汾市1954年1月~2007年12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临汾54年来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4年来临汾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冬季升温大... 利用临汾市1954年1月~2007年12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临汾54年来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冷积温和热积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4年来临汾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冬季升温大于春季升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和冷积温显著上升,年极端最高气温和热积温略有上升;冷冬皆分布在80年代以前,而暖冬主要分布在90年代以后;凉夏主要分布在80年代,酷暑主要分布在80年代以后;90年代以来酷暑和暖冬频繁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 气温变化 冷积温 热积温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市风能资源区划分析
2
作者 吴海婷 李琳 +3 位作者 曹巧莲 李国强 王文平 郭杰 《农学学报》 2014年第3期44-48,共5页
为了明确临汾市境内风电资源的丰匮及其分布状况,区划出风电可利用区和不宜开发区,将临汾市所辖17个县(市、区)气象观测站点的2000—2011年自记逐时风向风速资料进行了平均风速、有效风速时数、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和划分有效风能区域的分... 为了明确临汾市境内风电资源的丰匮及其分布状况,区划出风电可利用区和不宜开发区,将临汾市所辖17个县(市、区)气象观测站点的2000—2011年自记逐时风向风速资料进行了平均风速、有效风速时数、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和划分有效风能区域的分析,绘制出全市年均风能密度和风能区划图。结果表明:市内的蒲县、隰县中东部和汾西县中西部的南吕梁山区,是临汾市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符合可开发条件,为日后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总体而言,临汾市属风电资源欠丰富区。但是,境内地势较高的连片山区,如南吕梁山区依然存有风电资源可利用区,具备开发利用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风力 有效风能 风能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汾市棉花生产的生态气候分析
3
作者 张亚平 李韵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2期296-296,共1页
利用临汾市气象台站1954—2008年气候资料,按照棉花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的需求,分析当地棉花生长期的生态气候条件,结果表明:该地区光、热、水等较适宜棉花生产,但旱涝、秋季连阴雨等灾害是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 棉花 生态气候 灾害 山西临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临汾市秋季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
4
作者 贾海燕 高明 +1 位作者 杨晓芳 范秀平 《农技服务》 2011年第4期546-546,555,共2页
利用2010年秋季临汾市小麦播种以来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通过与历年对比的方式,分析了此期气候特点及其对临汾市小麦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分析表明:2010~2011年度临汾市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明显的... 利用2010年秋季临汾市小麦播种以来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通过与历年对比的方式,分析了此期气候特点及其对临汾市小麦生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分析表明:2010~2011年度临汾市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光照充足,冬小麦生长基本正常。但冬前>0℃积温增加、土壤墒情差,对冬小麦越冬很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气候 冬小麦 影响与对策 临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旱作节水农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被引量:7
5
作者 靖华 亢秀丽 +3 位作者 马爱平 王裕智 刘建华 崔欢虎 《农学学报》 2011年第2期66-69,共4页
为有效提升山西旱作节水农业水平,提高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对山西农业的贡献,以制约山西农业发展的山西旱作节水农业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目前山西旱作节水农业所涉及的农艺节水、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制约山西旱作节水... 为有效提升山西旱作节水农业水平,提高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对山西农业的贡献,以制约山西农业发展的山西旱作节水农业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目前山西旱作节水农业所涉及的农艺节水、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制约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山西旱作节水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措施。对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山西农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 农机 旱作节水 战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临汾8050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6
6
作者 崔爱民 安林利 贾康民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9期192-194,共3页
临汾8050是山西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水地小麦育种室以临汾5064为母本、陕76-22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07002)。该品种熟期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较低、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抗寒耐... 临汾8050是山西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水地小麦育种室以临汾5064为母本、陕76-22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07002)。该品种熟期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较低、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抗寒耐冻,越冬能力强,产量结构合理,丰产、稳产性好,抗干热风,落黄好,适应性强。通过对临汾8050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以"冬水前移,两增一减"为核心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实现水地小麦生产高产优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8050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临汾尧都区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白丽芹 纪春艳 +1 位作者 张冰 李义石 《农学学报》 2014年第8期12-15,21,共5页
为了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确定临汾尧都区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使冬小麦减少冻害,形成壮苗。应用临汾尧都区1981—2010年近30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及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为了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确定临汾尧都区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使冬小麦减少冻害,形成壮苗。应用临汾尧都区1981—2010年近30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及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择适宜品种的基础上,临汾市尧都区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27日—10月8日,即秋分后半段到寒露之间,如果早于9月27日,易造成冬前旺长;晚于10月8日,易形成冬前弱苗,不利于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冬小麦 播种期 临汾尧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会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47-47,50,共2页
以山西省临汾市自动气象站的运行和维护为例,总结了自动气象站故障排除的基本原则,并提出自动气象站日常维护与故障判断处理方法,对提高自动站的维护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日常维护 故障判断 原则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SO_2排放时空格局变化
9
作者 樊瑞瑞 刁晓云 周德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192-193,共2页
二氧化硫(SO2)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研究SO_2的时空分布,对未来SO_2排放预测、制定更为有效的SO_2污染控制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EDGAR数据,基于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国SO_2排放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中国... 二氧化硫(SO2)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研究SO_2的时空分布,对未来SO_2排放预测、制定更为有效的SO_2污染控制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EDGAR数据,基于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国SO_2排放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我国SO_2排放量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SO2排放量排在前几位的省份为山西、河北、山东和河南、江苏、四川等,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2001—2010年,我国SO_2排放量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01年,全国SO2排放总量为1 947.8万t,至2006年排放量上升32.9%,达到2 588.8万t。此后,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排放量逐年下降,2010年下降至2 185.1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排放 空间变化 时间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季节调整方法在气象要素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10
作者 张建玲 林苗苗 +1 位作者 刘建华 申国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3期376-376,共1页
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临汾市气象要素时间序列进行了季节调整,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对要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对地域也有区别;通过与线性回归比较,发现该方法也能达到较好的精度,但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专业知识,根据使用目的与具体情况考虑... 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对临汾市气象要素时间序列进行了季节调整,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对要素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对地域也有区别;通过与线性回归比较,发现该方法也能达到较好的精度,但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专业知识,根据使用目的与具体情况考虑是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时间序列 季节调整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爱平 亢秀丽 +3 位作者 靖华 王裕智 刘建华 崔欢虎 《农学学报》 2011年第3期13-17,共5页
为了有效提高小麦对春季低温的抗冻性,笔者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贡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到春季低温冻害后,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序列为:底施磷(P2O5)量... 为了有效提高小麦对春季低温的抗冻性,笔者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贡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到春季低温冻害后,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序列为:底施磷(P2O5)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底施纯氮量>播种密度或播前灌水量>起身期灌水量>底施钾(K2O)量>灌浆期灌水量或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正互作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序列为:播种密度与播前灌水量>底施纯氮量与起身期追施纯氮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与灌水量>灌浆期灌水量与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对产量存在负互作效应的为底施纯氮量与底施钾(K2O)量;研究还明确了春季低温冻害小麦的最高产量(3692.34kg/hm2)的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该项研究为春季低温冻害小麦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因子 冬小麦 产量 冻害 春季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盆地夏播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亢秀丽 靖华 +3 位作者 王裕智 刘建华 马爱平 崔欢虎 《农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穗... 为确定‘郑单958’玉米品种在晋南盆地夏播的合理种植密度,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效能,在山西临汾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正常年份,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和单穗重在不同种植密度间存在差异,而出粒率、穗行数和收获指数不存在差异;种植密度对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序列为单穗重>籽粒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出粒率>收获指数;穗长、穗粗和穗轴重对单穗重(籽粒)的贡献大小为:穗长>穗粗>穗轴重。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是随干物质积累的增加而协同提高,对收获指数性状影响较小。该项研究为晋南盆地夏播玉米增加种植密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密度 产量 干物质产量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爱平 靖华 +2 位作者 亢秀丽 王裕智 王会荣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0期91-94,116,共5页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在山西洪洞、闻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年型条件下,2个试验示范点的2种覆膜种植模式均... 为高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缓解干旱逆境因子对旱地小麦的不利影响,在山西洪洞、闻喜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膜侧条播种植模式增产效应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在严重干旱年型条件下,2个试验示范点的2种覆膜种植模式均较露地条播小麦增产,2种覆膜种植模式中1膜4行优于1膜2行,2种覆膜种植模式增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提高;土壤水分测定表明,在小麦起身期2种覆膜模式0~60 cm土壤水分明显优于露地麦田,其中1膜2行模式的土壤水分优于1膜4行模式;该试验示范为旱地冬小麦抵御干旱逆境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地膜覆盖 种植模式 增产效应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方式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爱民 张久刚 +2 位作者 张虎 单皓 丁锐钦 《陕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97-99,共3页
玉米种质创新是玉米育种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外来种质资源拓宽改良本地玉米种质是长期以来的有效策略。美国玉米种质历来是我们研究利用的重点,其过程久远,各个阶段引进种质形式不同,利用方式不同,但均对当时我国玉米生产做出了... 玉米种质创新是玉米育种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利用外来种质资源拓宽改良本地玉米种质是长期以来的有效策略。美国玉米种质历来是我们研究利用的重点,其过程久远,各个阶段引进种质形式不同,利用方式不同,但均对当时我国玉米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简要评述了每个阶段引进美国种质的遗传特性、杂优模式及利用方式,并对当前存在问题和利用前瞻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美国种质 种质创新 自交系 杂交种 杂交模式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南旱垣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及抗旱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建军 刘建华 +1 位作者 张建宏 刘二东 《陕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35-38,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晋南旱垣种植的抗旱节水、丰产性和生态适应性好的品种,于2006-2009年在山西晋南的临汾和襄汾两个试验基地开展了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及抗旱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运旱2233、长6359、长6878、晋麦47号和临旱51329具有较好的... 为筛选出适宜晋南旱垣种植的抗旱节水、丰产性和生态适应性好的品种,于2006-2009年在山西晋南的临汾和襄汾两个试验基地开展了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及抗旱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运旱2233、长6359、长6878、晋麦47号和临旱51329具有较好的抗旱节水、丰产性和生态适应性;雨养条件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抗旱指数鉴定方法可作为本区小麦抗旱性鉴定的简单实用指标和方法。该项研究为晋南及黄淮麦区旱地小麦品种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生态适应性 抗旱性鉴定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种植密度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爱民 张久刚 +2 位作者 张虎 单皓 丁锐钦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8-9,共2页
对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密度处理水平下,以6.75万株/hm2折合产量最高,为10 060.3 kg/hm2;其次是6.00万株/hm2,为9 400.3 kg/hm2。综合考虑地力等因素,晋单63号在山西省南部夏播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 对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密度处理水平下,以6.75万株/hm2折合产量最高,为10 060.3 kg/hm2;其次是6.00万株/hm2,为9 400.3 kg/hm2。综合考虑地力等因素,晋单63号在山西省南部夏播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晋单63号 适宜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梁山低山丘陵区早实核桃高产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支虎明 王会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53-55,94,共4页
为有效提高早实核桃产量和商品等级,在山西吕梁山低山丘陵区隰县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整形修剪、有机肥与氮肥及病害防治对早实核桃产量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整形修剪处理随着树龄的增加增产幅度提高,平均增产56.0%;有机肥与... 为有效提高早实核桃产量和商品等级,在山西吕梁山低山丘陵区隰县采用大田对比方法,开展了整形修剪、有机肥与氮肥及病害防治对早实核桃产量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整形修剪处理随着树龄的增加增产幅度提高,平均增产56.0%;有机肥与氮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明显改善坚果大小、商品性状,产量提高25%;喷施药剂可明显降低腐烂株率、病果率和核仁污染率。该项研究为低山丘陵区早实核桃高产及提高商品等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实核桃 整形修剪 施肥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中市甜糯玉米种植的相关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佳 刘晋联 +5 位作者 胡桃花 高雪 段娟 李强 闫慧芳 杨晓芳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5期143-144,共2页
晋中市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降水分布为甜糯玉米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而甜糯玉米也因其经济效益更高受到当地农业部门的重视和推广。本文着重分析晋中市种植甜糯玉米的气候条件,并提出相应的种植建议。
关键词 晋中市 甜糯玉米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筒式日照纸涂刷技巧
19
作者 赵琴 贾海燕 +2 位作者 赵美艳 赵丽英 陈桂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0期38-38,41,共2页
药品品质好坏、配药比例和涂药方法得当与否,是造成日照纸感光质量的主要原因。该文从药液配制方法、涂药技巧、浸漂技巧、日照纸的保存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应注意的事项,以为获得更准确的日照观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照纸 晴筒式 涂刷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D-VMD和双边滤波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算法 被引量:14
20
作者 薛双青 贺东东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6-523,共8页
为了解决几种常用的方法在医学超声波图像处理方面存在的细节信息保留欠佳和去噪效果不明显的2个缺陷,提出了一种将二维变分模态分解和双边滤波相结合的超声图像去噪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先通过二维变分模态分解将图像分解成一系列不... 为了解决几种常用的方法在医学超声波图像处理方面存在的细节信息保留欠佳和去噪效果不明显的2个缺陷,提出了一种将二维变分模态分解和双边滤波相结合的超声图像去噪的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先通过二维变分模态分解将图像分解成一系列不同中心频率的模态分量,然后利用峰值信噪比和归一化均方误差作为筛选有效模态分量的指标系数,并对有效模态分量再进行双边滤波处理,最后重构处理后的有效模态分量,从而去除图像噪声。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得到的峰值信噪比最大且高出其它的去噪方法大约0.2~1.4;均方根误差最小且低于其它的去噪方法大约0.3~1.7。由此说明,该方法在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保护细节信息这2个方面都优于其它常用的方法,随着噪声强度增强,该算法去噪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图像 二维变分模态分解 双边滤波 模态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