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权重配方模型的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一个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实例 被引量:8
1
作者 黄继汉 张密 +1 位作者 王民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基于权重配方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NONMEM),对尿囊素、甲硝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原算法比较。方法:实验数据为昆明种小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样品于405nm处的吸光度值,以权重配... 目的:基于权重配方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NONMEM),对尿囊素、甲硝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原算法比较。方法:实验数据为昆明种小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样品于405nm处的吸光度值,以权重配方模型为基本模型,组方间相互作用为固定效应,并考虑随机效应,通过NONMEM法建立最终模型,定量评价尿囊素、甲硝唑和地塞米松的联合抗炎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结果:基于整体效应的权重配方模型建立成功(P<0.001),X1X2(X1尿囊素,X2地塞米松)作为固定效应加入模型,最终模型中甲硝唑对整体药效作用不明显,尿囊素与地塞米松存在较强协同作用,都是主要起效组分,最优剂量配比尿囊素∶甲硝唑∶地塞米松=400∶131∶8.0(mg/kg,i.p.)。结论:采用NONMEM法,可全面考虑各组分间交互作用及个体间和个体内误差等随机效应,使权重配方模型更加严谨,与原算法比较,提供的信息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重配方法 药物相互作用 非线性混合效应 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腹腔粘连动物模型及其关联指标的定量分析(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郑青山 桂常青 +1 位作者 孙瑞元 王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制作一种新的大鼠腹腔粘连模型 ,并确定腹腔渗液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PAA)是否具有判断粘连形成的能力。方法大鼠随机分为2组 ,麻醉后不作任何消毒 ,打开腹腔 ,找到回盲部。距盲端约1~2cm处结扎 ,剪去盲端的多余部分 ,挤去... 目的制作一种新的大鼠腹腔粘连模型 ,并确定腹腔渗液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PAA)是否具有判断粘连形成的能力。方法大鼠随机分为2组 ,麻醉后不作任何消毒 ,打开腹腔 ,找到回盲部。距盲端约1~2cm处结扎 ,剪去盲端的多余部分 ,挤去敞口盲端内的肠内容物 ,不作消毒 ,放回腹腔。在腹腔内放置直径约4mm的引流软管。作两层缝合。皮肤层缝合前 ,用药组注入抗粘连组方 (AMD) (尿囊素 +甲硝唑 +地塞米松 ) ,剂量为1.5ml·100g-1体重。对照组注射等容量5 %GS。6h后抽取腹腔液1ml ,拨除引流管。1w后脱臼处死大鼠 ,打开腹腔检查粘连的形成及其程度。用相关操作特征图(ROC)分析PAA是否具有判断粘连形成的能力。结果对照组的20只大鼠均形成腹腔粘连 ,腹腔渗液量为(1.25±0.09)ml,WBC(×103)=(23.1±6.6)mm3,PAA=(0.9±0.4)IU·ml-1。用药组没有形成腹腔粘连 (0/20) ,腹腔渗液量为(0.52±0.04)ml(P<0.01),WBC(×103)为(10.6±4.2)mm3 (P<0.01),PAA为(23.1±6.6)IU·ml -1(P<0.01)。由于此3药联用的抗粘连作用与腹腔炎性渗液量减少 ,抗菌抗炎作用 ,以及提高渗液中PAA有关 ,从而反映了本模型的形成机理。ROC分析认为 ,PAA可作为判断粘连是否形成的重要指标 ,当PPA>1.24IU·ml-1 时 ,粘连不易形成 ,反之则较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腹腔 粘连 联合药物治疗 ROC曲线 尿囊素 甲硝唑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