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切顶留巷侧帮孔隙率对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赵亮
王飞
+2 位作者
刘红威
焦治平
王俊虎
《中国矿业》
2021年第3期188-192,197,共6页
针对切顶留巷无煤柱开采下采空区留巷的侧帮段漏风面积大、漏风通道广等特点,以杜儿坪煤矿切顶留巷工作面Y型通风为例,运用CFD软件对留巷侧帮段堵漏风材料不同孔隙率的漏风流场、漏风量和漏风氧浓度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
针对切顶留巷无煤柱开采下采空区留巷的侧帮段漏风面积大、漏风通道广等特点,以杜儿坪煤矿切顶留巷工作面Y型通风为例,运用CFD软件对留巷侧帮段堵漏风材料不同孔隙率的漏风流场、漏风量和漏风氧浓度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漏向采空区方向随多孔介质孔隙变大而漏风量也变大,且漏风量随至下隅角距离增大,呈现急剧减少→抛物线上升→线性减少→在靠近留巷处又急剧增大;随着多孔介质孔隙率增大,留巷向采空区的漏风量也越大,且沿工作面走向长度的增大,留巷向采空区漏风量逐渐减少;随着孔隙率变大,漏风氧浓度也逐渐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采空区漏风
数值模拟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钻孔水射流冲击破煤岩特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高亚斌
向鑫
+1 位作者
郭晓亚
韩培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1-59,85,共10页
钻孔水射流增透技术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类煤矿智能化瓦斯抽采技术,为了在智能化设计中明确技术参数,针对钻孔环境下水射流的冲击破煤岩特性和机制,分析了影响钻孔水射流破煤岩性能的关键参数,探讨了接触面形状对钻孔水射流破煤岩特...
钻孔水射流增透技术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类煤矿智能化瓦斯抽采技术,为了在智能化设计中明确技术参数,针对钻孔环境下水射流的冲击破煤岩特性和机制,分析了影响钻孔水射流破煤岩性能的关键参数,探讨了接触面形状对钻孔水射流破煤岩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水射流的多层级冲击破煤岩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射流冲击钻孔形成的破碎深度、破碎直径和破坏时长较冲击平面时分别浅43%、大30%和多1.3倍;水射流对煤岩体的破坏效果是外部射流冲击载荷(动载)和内部孔隙压力载荷(静载)共同作用结果;钻孔内水射流对煤岩体的破坏形式以动静载结合作用为主,射流冲击应力更易传导到煤岩体内部,造成更多裂隙通道,产生更优的卸压增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钻孔
卸压增透
破煤岩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动网格的采空区自燃“三带”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明超
王飞
刘红威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171,共5页
针对回采过程中采空区自燃“三带”动态变化的难题,以马道头矿8105工作面为例,采用FLUENT动网格模型的动态层法建立动态采空区模型,分析推进过程中采空区氧气体积分数分布规律及自燃“三带”动态演化过程,探讨了埋管注氮、托管注氮的防...
针对回采过程中采空区自燃“三带”动态变化的难题,以马道头矿8105工作面为例,采用FLUENT动网格模型的动态层法建立动态采空区模型,分析推进过程中采空区氧气体积分数分布规律及自燃“三带”动态演化过程,探讨了埋管注氮、托管注氮的防灭火效果。结果表明: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随推进距离的增加阶段性变化,回采初期自燃“三带”不断延伸,中后期“三带”分布趋于稳定;推进过程中埋管注氮管口逐渐偏离设计位置导致防灭火效果降低,托管注氮管口始终处于最佳设计位置可有效降低自然发火危险性。确定推进状态下自燃“三带”分布对采空区遗煤自燃预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网格
采空区
自燃“三带”
时空演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煤化程度煤尘水分复吸特性及平衡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飞
闫晶晶
+3 位作者
李雨成
刘红威
高亚斌
李子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0-168,共9页
水分复吸是一种有效评价煤尘润湿性大小的方法,但不同类型煤尘的亲水性强弱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煤化程度煤尘水分复吸特性,通过自行设计水分复吸试验系统,对比分析不同煤尘在不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水分复吸率变化规律,明确煤...
水分复吸是一种有效评价煤尘润湿性大小的方法,但不同类型煤尘的亲水性强弱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煤化程度煤尘水分复吸特性,通过自行设计水分复吸试验系统,对比分析不同煤尘在不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水分复吸率变化规律,明确煤尘特性对水分复吸特性的影响,从而确立不同煤化程度煤尘水分复吸平衡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升高,煤样水分复吸率先增大后减小,达到复吸平衡的时间在逐渐缩短;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增加会提高煤尘水分复吸能力,水分复吸平衡时间与相对湿度成正比;煤化程度越高,其水分复吸能力越强。随着煤尘接触角增大,水分复吸率与接触角成线性反比关系,煤尘的润湿性与水分复吸能力成正相关线性关系;含氧官能团占比增加,水分复吸率整体上呈线性增加的趋势;煤尘比表面积增大会抑制水分复吸过程,而孔径增加会促进吸附水的储存,总孔体积增大会为复吸水提供更多的空间,因此可以根据煤尘特性参数有效预测不同煤化程度煤尘的水分复吸率及润湿性大小。通过对比分析各预测模型的拟合结果,发现Henderson模型是所有预测模型中拟合度最高的,最适合不同煤化程度煤尘水分复吸平衡的精准预测模型。研究将有助于不同煤尘吸湿性大小的定性分析,为煤尘润湿降尘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水分复吸
润湿性
温湿度
理化特性
复吸平衡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切顶留巷侧帮孔隙率对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赵亮
王飞
刘红威
焦治平
王俊虎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安全
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
山西煤矿安全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山西
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杜儿坪
煤矿
出处
《中国矿业》
2021年第3期188-192,197,共6页
基金
2018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编号:201803D053)
山西省焦煤集团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资助(编号:201812xs06)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开放课题资助项目资助(编号:KFJJ19-03M)。
文摘
针对切顶留巷无煤柱开采下采空区留巷的侧帮段漏风面积大、漏风通道广等特点,以杜儿坪煤矿切顶留巷工作面Y型通风为例,运用CFD软件对留巷侧帮段堵漏风材料不同孔隙率的漏风流场、漏风量和漏风氧浓度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漏向采空区方向随多孔介质孔隙变大而漏风量也变大,且漏风量随至下隅角距离增大,呈现急剧减少→抛物线上升→线性减少→在靠近留巷处又急剧增大;随着多孔介质孔隙率增大,留巷向采空区的漏风量也越大,且沿工作面走向长度的增大,留巷向采空区漏风量逐渐减少;随着孔隙率变大,漏风氧浓度也逐渐变大。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采空区漏风
数值模拟
孔隙率
Keywords
pressure relief at cut-top
roadway retention along goaf
air leakage in goaf
numerical simulation
porosity
分类号
TD728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钻孔水射流冲击破煤岩特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高亚斌
向鑫
郭晓亚
韩培壮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安全
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
山西煤矿安全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1-59,8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04212)
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0L0129)。
文摘
钻孔水射流增透技术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类煤矿智能化瓦斯抽采技术,为了在智能化设计中明确技术参数,针对钻孔环境下水射流的冲击破煤岩特性和机制,分析了影响钻孔水射流破煤岩性能的关键参数,探讨了接触面形状对钻孔水射流破煤岩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水射流的多层级冲击破煤岩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射流冲击钻孔形成的破碎深度、破碎直径和破坏时长较冲击平面时分别浅43%、大30%和多1.3倍;水射流对煤岩体的破坏效果是外部射流冲击载荷(动载)和内部孔隙压力载荷(静载)共同作用结果;钻孔内水射流对煤岩体的破坏形式以动静载结合作用为主,射流冲击应力更易传导到煤岩体内部,造成更多裂隙通道,产生更优的卸压增透效果。
关键词
水射流
钻孔
卸压增透
破煤岩
智能化
Keywords
water jet
drill hole
pressure relief and antireflection
coal and rock breaking
intellectualization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动网格的采空区自燃“三带”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郭明超
王飞
刘红威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安全
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
山西煤矿安全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出处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171,共5页
基金
2018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发领域)(20183D31053)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重大技术攻关项目(201812xs06)
+1 种基金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由探索类)项目(20210302124222)
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1L050)。
文摘
针对回采过程中采空区自燃“三带”动态变化的难题,以马道头矿8105工作面为例,采用FLUENT动网格模型的动态层法建立动态采空区模型,分析推进过程中采空区氧气体积分数分布规律及自燃“三带”动态演化过程,探讨了埋管注氮、托管注氮的防灭火效果。结果表明: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随推进距离的增加阶段性变化,回采初期自燃“三带”不断延伸,中后期“三带”分布趋于稳定;推进过程中埋管注氮管口逐渐偏离设计位置导致防灭火效果降低,托管注氮管口始终处于最佳设计位置可有效降低自然发火危险性。确定推进状态下自燃“三带”分布对采空区遗煤自燃预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动网格
采空区
自燃“三带”
时空演化
数值模拟
Keywords
dynamic mesh
goaf
spontaneous combustion“three zones"'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D752.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煤化程度煤尘水分复吸特性及平衡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飞
闫晶晶
李雨成
刘红威
高亚斌
李子文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安全
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
山西煤矿安全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0-168,共9页
基金
2018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03D31053)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重大技术攻关资助项目(201812xs06)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开放课题资助项目(KFJJ19-03M)。
文摘
水分复吸是一种有效评价煤尘润湿性大小的方法,但不同类型煤尘的亲水性强弱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煤化程度煤尘水分复吸特性,通过自行设计水分复吸试验系统,对比分析不同煤尘在不同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水分复吸率变化规律,明确煤尘特性对水分复吸特性的影响,从而确立不同煤化程度煤尘水分复吸平衡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升高,煤样水分复吸率先增大后减小,达到复吸平衡的时间在逐渐缩短;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增加会提高煤尘水分复吸能力,水分复吸平衡时间与相对湿度成正比;煤化程度越高,其水分复吸能力越强。随着煤尘接触角增大,水分复吸率与接触角成线性反比关系,煤尘的润湿性与水分复吸能力成正相关线性关系;含氧官能团占比增加,水分复吸率整体上呈线性增加的趋势;煤尘比表面积增大会抑制水分复吸过程,而孔径增加会促进吸附水的储存,总孔体积增大会为复吸水提供更多的空间,因此可以根据煤尘特性参数有效预测不同煤化程度煤尘的水分复吸率及润湿性大小。通过对比分析各预测模型的拟合结果,发现Henderson模型是所有预测模型中拟合度最高的,最适合不同煤化程度煤尘水分复吸平衡的精准预测模型。研究将有助于不同煤尘吸湿性大小的定性分析,为煤尘润湿降尘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煤尘
水分复吸
润湿性
温湿度
理化特性
复吸平衡预测
Keywords
coal dust
moisture re-absorption
wettabilit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TD714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切顶留巷侧帮孔隙率对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研究
赵亮
王飞
刘红威
焦治平
王俊虎
《中国矿业》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钻孔水射流冲击破煤岩特性及机制研究
高亚斌
向鑫
郭晓亚
韩培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动网格的采空区自燃“三带”时空演化规律研究
郭明超
王飞
刘红威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煤化程度煤尘水分复吸特性及平衡预测模型研究
王飞
闫晶晶
李雨成
刘红威
高亚斌
李子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