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构造控气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魏书宏 韩少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1,共2页
从构造对煤层、煤层气的生、储、存的控制作用出发 ,对晋城矿区大宁二号、潘庄一号、二号和樊庄四井田的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构造对煤层气赋存的特征 ,预测出各井田中间部位为富集带 。
关键词 煤层气 构造 沁水煤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祁县地下热水形成条件分析
2
作者 任斗金 郑民刚 张元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2-14,26,共4页
从地质、水文地质、水化学等方面,分析了祁县地区地下热水成因,得出该地区地下热水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基底断块隆起及地下水循环深度大。
关键词 地下热水 形成条件 山西 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剖面在陷落柱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德义 彭苏萍 +1 位作者 常锁亮 杨双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49,共3页
本文探讨了陷落柱在地震三瞬 (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瞬时相位 )剖面和拟层速度 (GLOG)剖面上的反映特征 ,以及利用特征剖面研究陷落柱要素的方法 ,并指出 ,利用地震特殊处理剖面结合常规时间剖面识别陷落柱、研究陷落柱的特征是可能的。
关键词 陷落柱 瞬时振幅剖面 瞬时频率剖面 煤田 地震勘探 瞬时相位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陷落柱的绕射波 被引量:41
4
作者 杨德义 王贇 王辉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2-86,共5页
陷落柱是煤田开采中常见的一种地质体 ,陷落柱的研究对煤炭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文中对陷落柱断陷点的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数学模型做了较细致的研究 ,证明陷落柱断陷点的绕射波同一般断点的绕射波存在传播时间上的差异 ,我... 陷落柱是煤田开采中常见的一种地质体 ,陷落柱的研究对煤炭开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文中对陷落柱断陷点的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数学模型做了较细致的研究 ,证明陷落柱断陷点的绕射波同一般断点的绕射波存在传播时间上的差异 ,我们将其称之为延迟绕射波。结合实际地震剖面 ,我们对陷落柱的绕射波的传播特性、识别方法、定性定量解释及其在实际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断陷点 延迟绕射波 煤层气勘探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的煤层甲烷预测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双安 宁书年 张会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66-68,共3页
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研究了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纵波方程,并对煤层甲烷进行地震波动方程的数值模拟.正演得到的叠后记录双相介质的反射波振幅明显弱于单相介质,表现出低频共振、高频衰减及固相位移与流相位移为反相的特性.与地震资料... 基于双相介质理论研究了双相各向同性介质中的纵波方程,并对煤层甲烷进行地震波动方程的数值模拟.正演得到的叠后记录双相介质的反射波振幅明显弱于单相介质,表现出低频共振、高频衰减及固相位移与流相位移为反相的特性.与地震资料和实际开采资料对比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介质 波动方程 煤层甲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德义 王赟 +1 位作者 王妙月 赵建庆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7-116,106,共11页
多层感知器 (multi-layerperceptronnetworks ,MLPN)是一具有多层神经元、前馈、误差反传结构的神经网络 ,它的学习和预测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从理论证明和数值分析的角度研究了传输函数、神经元的数目、网络层数及网络误... 多层感知器 (multi-layerperceptronnetworks ,MLPN)是一具有多层神经元、前馈、误差反传结构的神经网络 ,它的学习和预测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从理论证明和数值分析的角度研究了传输函数、神经元的数目、网络层数及网络误差的迭代方式等与MLPN学习和预测能力的关系 ,对常规的MLPN作了改进 ;然后结合一个理论模型分析的例子 ,讨论了改进的MLPN对非线性函数的学习能力 ;最后 ,以某地野外磁测数据的去噪为实例 ,将本文介绍的神经网络技术用于插值 ,从而达到去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感知器 神经网络 地理物理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层介质的时—深转换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海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00-602,共3页
本文构造了一种在二层介质中平面波传播的时—深转换模型。作者利用几何学进行了其时—深转换的详细论证 ,并给出了实际的计算步骤 ,即实现将地震成果转换为地质成果的方法。该方法淘汰了手工作图法 ,减轻了解释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 本文构造了一种在二层介质中平面波传播的时—深转换模型。作者利用几何学进行了其时—深转换的详细论证 ,并给出了实际的计算步骤 ,即实现将地震成果转换为地质成果的方法。该方法淘汰了手工作图法 ,减轻了解释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深转换 二层介质 平面波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