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豹子沟煤业综放工作面水力预裂初次放顶技术研究
1
作者 陈金涛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37-40,76,共5页
豹子沟煤业主采工作面属坚硬难垮落顶板,工作面开采后大面积悬露在采空区,短期内不垮落,造成初采期间顶煤冒落困难、回收率低,回采巷道压力大、变形破坏严重等现象,而传统的爆破控顶技术存在的工程量大、成本高、污染井下空气等问题。... 豹子沟煤业主采工作面属坚硬难垮落顶板,工作面开采后大面积悬露在采空区,短期内不垮落,造成初采期间顶煤冒落困难、回收率低,回采巷道压力大、变形破坏严重等现象,而传统的爆破控顶技术存在的工程量大、成本高、污染井下空气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以豹子沟煤业10109综放工作面为例,从坚硬顶板治理的角度出发,引入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技术,破坏顶板完整性,实现压力转移。实践表明,水力压裂切顶提高了综放工作面初采顶煤回收率,降低了巷道压力和变形破坏程度,为矿井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切顶卸压 坚硬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子沟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参数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建军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1年第4期105-107,共3页
锚杆参数是决定锚杆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选取合适的锚杆支护参数,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锚杆系统的支护作用。以豹子沟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锚杆参数对支护效果的影响以及其所形成的附加应力场,并对豹子沟煤矿2号煤... 锚杆参数是决定锚杆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选取合适的锚杆支护参数,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锚杆系统的支护作用。以豹子沟煤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锚杆参数对支护效果的影响以及其所形成的附加应力场,并对豹子沟煤矿2号煤层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参数 支护参数优化 高预应力 锚杆锚索联合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子沟煤矿10105工作面水害因素分析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卫中华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0年第1期130-132,共3页
为了更加科学地对矿井水害进行防治,对山西豹子沟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情况及水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豹子沟煤矿10105工作面水害因素主要来源于上部2号煤层部分采空区积水,其次为大气降水、地表水、顶板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矿井水... 为了更加科学地对矿井水害进行防治,对山西豹子沟煤矿井下水文地质情况及水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豹子沟煤矿10105工作面水害因素主要来源于上部2号煤层部分采空区积水,其次为大气降水、地表水、顶板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矿井水文地质监测预警系统、在工作面顺槽建立完备的排水系统等相应的矿井水害防治技术,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矿井水来源 防治技术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子沟矿回采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国飞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第7期101-103,共3页
针对豹子沟矿回采巷道变形严重、难支护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类比等方法,模拟了不同预应力、锚杆长度以及锚索等支护参数下回采巷道围岩应力变化情况,通过理论校核,得出合理的支护参数,即顶板锚杆长度2400 mm,预紧力不低于80 kN,锚... 针对豹子沟矿回采巷道变形严重、难支护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工程类比等方法,模拟了不同预应力、锚杆长度以及锚索等支护参数下回采巷道围岩应力变化情况,通过理论校核,得出合理的支护参数,即顶板锚杆长度2400 mm,预紧力不低于80 kN,锚索直径17.8 mm,长度6500 mm;两帮锚杆直径18 mm,长度2000 mm,预紧力不低于6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 巷道 支护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子沟煤矿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素平 《山东煤炭科技》 2018年第9期80-82,共3页
采空区遗煤自燃的防治,需要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本文针对豹子沟煤矿综放工作面自燃"三带"分布问题,科学合理设计监测方案,从氧气浓度监测、温度变化和CO浓度变化角度进行研究,根据氧气浓度监测结... 采空区遗煤自燃的防治,需要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本文针对豹子沟煤矿综放工作面自燃"三带"分布问题,科学合理设计监测方案,从氧气浓度监测、温度变化和CO浓度变化角度进行研究,根据氧气浓度监测结果与温度变化监测结果比较,得到10101工作面"三带"分布规律,为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采空区 自然发火 “三带”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J90NB安全监控系统在豹子沟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基帅 《山东煤炭科技》 2014年第12期184-185,共2页
该文介绍了KJ90NB安全监控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点,分析了系统的工作方式并对豹子沟煤矿应用情况和应用中的创新点作简要叙述。
关键词 安全监控系统 结构 功能 煤矿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子沟矿煤层自燃倾向性封闭耗氧试验研究
7
作者 郇华清 祁云 +1 位作者 贾牛骏 王玉娇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8年第3期116-118,共3页
为了掌握豹子沟矿煤层自燃倾向性,通过对豹子沟煤矿9、10、11号煤层3种煤样进行封闭耗氧实验,重点研究煤氧化自燃特性和煤低温氧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易自燃煤样在封闭实验罐中氧气体积分数呈负指数衰减,CO气体呈指数增长;3种煤样的耗... 为了掌握豹子沟矿煤层自燃倾向性,通过对豹子沟煤矿9、10、11号煤层3种煤样进行封闭耗氧实验,重点研究煤氧化自燃特性和煤低温氧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易自燃煤样在封闭实验罐中氧气体积分数呈负指数衰减,CO气体呈指数增长;3种煤样的耗氧能力10号煤层>9号煤层>11号煤层,10号煤层煤样的自燃倾向性最大。封闭耗氧实验法能够累积煤氧化产生的微量组分气体,大大提升了实验装置的整体检测精度,有效避免了通气实验法实验结果引发的歧义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氧化升温 自燃倾向性 封闭耗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子沟矿综放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测定及其应用
8
作者 任江朋 汪伟 +1 位作者 贾牛骏 王玉娇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8年第3期119-121,共3页
为了有效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以豹子沟煤矿1010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束管监测系统,连续测定采空区内O_2体积分数及温度的变化规律,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指标,确定了各测点"三带"范围。综合现场束管监... 为了有效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以豹子沟煤矿10101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束管监测系统,连续测定采空区内O_2体积分数及温度的变化规律,基于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指标,确定了各测点"三带"范围。综合现场束管监测结果,将"三带"结果取平均值可得试验工作面采空区的"三带"范围分别为:散热带为0~27.8 m,可能自燃带为27.8~74.5 m,窒息带为>74.5 m。基于"三带"的判定结果,得到工作面回采速率必须>1.84 m/d,否则容易导致采空区自燃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采空区自燃“三带” 束管检测系统 最小回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豹子沟矿10203工作面运输顺槽小煤柱护巷支护技术
9
作者 刘宁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3年第3期40-42,46,共4页
针对豹子沟矿10203工作面小煤柱留设及回采巷道支护问题,现场观测分析了邻近10103回采巷道顶板岩层结构及支承压力规律,得出回采巷道为煤巷,围岩强度较低,工作面存在断层,区段煤柱应取在应力降低区8~10 m处。采用FLAC^(3D)数值模拟了10... 针对豹子沟矿10203工作面小煤柱留设及回采巷道支护问题,现场观测分析了邻近10103回采巷道顶板岩层结构及支承压力规律,得出回采巷道为煤巷,围岩强度较低,工作面存在断层,区段煤柱应取在应力降低区8~10 m处。采用FLAC^(3D)数值模拟了10203工作面不同小煤柱宽度时掘进及回采期间围岩变形情况,确定10203工作面留设10 m的区段煤柱。优化支护后在10203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了应用,在新支护参数下小煤柱总体比较稳定且回采巷道变形量较小,完全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煤柱 回采巷道 煤柱宽度 围岩变形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数研究进展与展望
10
作者 王玉娇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4期91-95,100,共6页
煤的冲击倾向性是决定煤矿冲击地压发生与否以及冲击地压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研究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基础。冲击倾向性指煤积聚应变能并产生冲击破坏的性质,目前对冲击倾向性的判别主要是通过测定煤冲击倾向性指数。本文系统的梳... 煤的冲击倾向性是决定煤矿冲击地压发生与否以及冲击地压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研究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基础。冲击倾向性指煤积聚应变能并产生冲击破坏的性质,目前对冲击倾向性的判别主要是通过测定煤冲击倾向性指数。本文系统的梳理了煤岩冲击倾向性的影响因素,对传统的冲击倾向性指数进行详细的介绍,再通过文献查阅,总结出新的冲击倾向性指数的出处、定义、表征符号、计算公式、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煤岩冲击倾向性指数研究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认为可以从采样方法和样本数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冲击实验的改进、数值模拟和预测及应用研究和工程实践这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从而有助于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倾向性 判别指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法布极方式对巷道超前探测精度研究
11
作者 潘越 王月 +3 位作者 李德军 赵卓云 陈尉 孙鹏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3-95,共3页
通过直流电法电极布置几何分析,提出了发射电极与测量电极极距关系公式。对于可能存在地质异常的重点区域可同时调整二者极距,通过增加探测密度的方式提高探测精度。经研究发现电极随布置数量的增加,其探测精度随之提高。通过单倍与多... 通过直流电法电极布置几何分析,提出了发射电极与测量电极极距关系公式。对于可能存在地质异常的重点区域可同时调整二者极距,通过增加探测密度的方式提高探测精度。经研究发现电极随布置数量的增加,其探测精度随之提高。通过单倍与多倍极距对比实验,得出可通过调整极距提高探测精度,解决了直流电法在测量精度不高、定位不准等方面的难题,提高了煤矿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法 布极方式 巷道超前探测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硫化氢分布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贾牛骏 贾宝山 +2 位作者 王洪达 王玉娇 汪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8-163,共6页
为掌握风筒出口位置对综掘工作面硫化氢浓度分布的影响,基于湍流k-ε方程、动力弥散方程,构建了硫化氢运移扩散的数学模型,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不同风筒位置条件下综掘面硫化氢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风筒距离工作面... 为掌握风筒出口位置对综掘工作面硫化氢浓度分布的影响,基于湍流k-ε方程、动力弥散方程,构建了硫化氢运移扩散的数学模型,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不同风筒位置条件下综掘面硫化氢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风筒距离工作面3 m时,工作面附近涡流区域硫化氢浓度最低,回风侧下隅角处硫化氢扩散范围最小。并基于最佳风筒位置对豹子沟矿10102综掘工作面的外喷雾布置进行了优化,实践表明:风筒距离工作面为3 m时,硫化氢浓度较原有位置降低了约6.3%,在经过喷雾装置优化后,对硫化氢的净化效率提高了6.2%,综合治理效率达到了95.6%,更有利于硫化氢的稀释及集中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硫化氢 风筒位置 下隅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田伟宁 张世悦 +1 位作者 贾宝山 荆德吉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4期175-178,共4页
在影响着煤矿生产安全的多种灾害中,矿井粉尘对煤矿生产及职工健康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此,保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保障煤矿安全地生产是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矿井粉尘的产生过程、特征及危害的介绍,阐述了煤矿粉尘防治技术... 在影响着煤矿生产安全的多种灾害中,矿井粉尘对煤矿生产及职工健康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此,保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保障煤矿安全地生产是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矿井粉尘的产生过程、特征及危害的介绍,阐述了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以荷电喷雾降尘及磁化水喷雾降尘为主要内容对喷雾降尘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为煤矿粉尘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粉尘 防治技术 喷雾降尘 磁化水 荷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优化的采空区自燃危险性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郇华清 祁云 +1 位作者 汪伟 齐庆杰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8年第2期11-13,共3页
采空区煤炭自燃是造成矿井火灾的内在因素,其影响因素多,且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很难定量分析。为了对采空区自燃危险性进行预测,全面考虑影响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因素,根据模糊数学原理,采用了基于AHP优化模型对引起煤矿采空区煤炭自燃... 采空区煤炭自燃是造成矿井火灾的内在因素,其影响因素多,且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很难定量分析。为了对采空区自燃危险性进行预测,全面考虑影响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因素,根据模糊数学原理,采用了基于AHP优化模型对引起煤矿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各因素进行层次分析,建立合理的采空区自燃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分析其在层次模型中的可靠性,分析影响自燃危险的各因素的相对安全状态。用此模型对平煤十矿己15-24080工作面,预测结果为"良",证实了优化的AHP数学模型对煤矿采空区自燃危险性预测的可行性,为矿区自燃危险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火灾 煤炭自燃 模糊数学 AHP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低温氧化标志性气体分析及优选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瑞新 祁云 +1 位作者 汪伟 贾牛俊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8年第5期15-17,共3页
为了预测采空区遗煤自燃问题,以豹子沟煤矿10101综放面采空区遗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煤自然发火气体产物模拟试验系统测试煤低温氧化过程标志性气体释放种类。试验表明:采空区遗煤与氧气发生低温氧化过程中,会伴随产生CO、CO_2、CH_4、C_2... 为了预测采空区遗煤自燃问题,以豹子沟煤矿10101综放面采空区遗煤为研究对象,利用煤自然发火气体产物模拟试验系统测试煤低温氧化过程标志性气体释放种类。试验表明:采空区遗煤与氧气发生低温氧化过程中,会伴随产生CO、CO_2、CH_4、C_2H_2、C_2H_4、C_3H_6、C_3H_8和C_4H_(10)等气体。分析发现CO浓度随采空区遗煤低温氧化阶段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的程度比其他气体更明显。CO是标志煤低温氧化的最佳气体,对采空区CO进行研究有利于早期预测采空区遗煤自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氧化 标志性气体 CO 预测 煤自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钻进技术在S孔地面预注浆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田伟鹏 王志晓 张世民 《建井技术》 2019年第3期10-13,共4页
为实现冻-注-凿平行作业,霍尔辛赫煤矿进风立井地面预注浆工程采用全S孔方案。通过分析该井地层条件及注浆钻孔设计,提出了该工程注浆孔钻进技术难点及重点层位。注浆孔施工过程中,采用JDT-5A型陀螺测斜仪测斜,并采用合理的钻具组合及... 为实现冻-注-凿平行作业,霍尔辛赫煤矿进风立井地面预注浆工程采用全S孔方案。通过分析该井地层条件及注浆钻孔设计,提出了该工程注浆孔钻进技术难点及重点层位。注浆孔施工过程中,采用JDT-5A型陀螺测斜仪测斜,并采用合理的钻具组合及钻进工艺参数,确保了钻孔施工质量。钻注施工结束后,井筒掘砌过程中,工作面剩余涌水量小于4m3/h,注浆堵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钻进 S孔地面预注浆 陀螺测斜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建超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9期233-234,共2页
煤矿开采在矿压影响下会产生较复杂的动力现象,为开采工作带来了较大威胁,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保证煤矿综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开采效率,以某煤矿803综采面为例,分析了矿压影响下存在的煤壁片帮问题,同时,在分析矿压影响因素与... 煤矿开采在矿压影响下会产生较复杂的动力现象,为开采工作带来了较大威胁,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保证煤矿综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开采效率,以某煤矿803综采面为例,分析了矿压影响下存在的煤壁片帮问题,同时,在分析矿压影响因素与显现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合理的控制技术,以期改善采煤工作面的围岩控制方法,同步监测矿压与围岩的变形情况,以充分保证煤矿综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综采工作面 矿压 控制技术 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防灭火的矿井通风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关帆帆 《石化技术》 CAS 2020年第9期108-108,125,共2页
煤矿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产业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设备和技术正被有效地运用于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但是,在进行矿山开采作用的过程中,正因为内部的瓦斯浓度过高,严重时会诱发火灾事故... 煤矿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产业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设备和技术正被有效地运用于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但是,在进行矿山开采作用的过程中,正因为内部的瓦斯浓度过高,严重时会诱发火灾事故。因此,专业人员都在讨论如何通过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来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就防灭火的矿井通风技术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灭火技术 矿井通风 通风技术 分析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压裂切顶卸压控制临近巷道围岩变形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景刚刚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第1期163-164,173,共3页
针对顶板坚硬、采空区悬露顶板面积较大、对临近巷道围岩变形影响较大等问题,提出超前水力压裂预切顶板方法,使采空区悬露顶板及时垮落。研究表明,工作面回采后预切顶板在裂隙面、岩层自重及动压影响下及时垮落,临近3314巷道围岩变形与... 针对顶板坚硬、采空区悬露顶板面积较大、对临近巷道围岩变形影响较大等问题,提出超前水力压裂预切顶板方法,使采空区悬露顶板及时垮落。研究表明,工作面回采后预切顶板在裂隙面、岩层自重及动压影响下及时垮落,临近3314巷道围岩变形与未切顶时相比大大减少,大大缓解了临近巷道支护难度,减少了巷道返修工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露顶板 水力压裂 围岩变形 支护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田庄煤矿深部薄煤层开采底板破坏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世民 《现代矿业》 CAS 201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以山东田庄煤矿1301工作面为例,采用滑移线场理论和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得出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分别为16.26,17.13 m,并根据垂直应力分布云图解释了煤层底板发生破坏的原因。现场实测表明,1301工作面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为16.5 m,与上... 以山东田庄煤矿1301工作面为例,采用滑移线场理论和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得出的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分别为16.26,17.13 m,并根据垂直应力分布云图解释了煤层底板发生破坏的原因。现场实测表明,1301工作面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为16.5 m,与上述数据较接近,为该矿深部薄煤层开采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开采 深部开采 底板破坏深度 滑移线场理论 垂直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