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井下迈步自移式超前支护装备转弯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少杰 郭俊生 +4 位作者 刘治翔 王振福 李玉岐 谢苗 王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74,共7页
为避免超前支护装备移动时与巷道两帮碰撞,分析了超前支护装备“推移—转向—拉架—推移”和“转向—推移—拉架—转向”两种转弯工况,根据两种转弯模式的几何关系,建立了转弯工况超前支护装备外轮廓运动轨迹数学模型,推导了转弯半径计... 为避免超前支护装备移动时与巷道两帮碰撞,分析了超前支护装备“推移—转向—拉架—推移”和“转向—推移—拉架—转向”两种转弯工况,根据两种转弯模式的几何关系,建立了转弯工况超前支护装备外轮廓运动轨迹数学模型,推导了转弯半径计算方法。以转弯半径和外轮廓宽度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推移步长、转动角度步长、转动中心位置以及设备长度和设备宽度等不同参数以及两种转弯模式对转弯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推移步长越大、转动角度步长越小、转动中心距离越小、设备越长、设备宽度越宽,其转弯半径越大。同时推移步长越小、转动角度步长越大、转动中心距离越小、设备越长、设备宽度越宽,其外轮廓宽度越大。为进一步综合分析多个因素对超前支护装备的转弯特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各因素对转弯特性的影响程度,实现对超前支护装备参数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支护装备 迈步自移 转弯特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屯兰矿2^#、8^#煤层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戴永禄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8-40,共3页
通过对各煤层瓦斯赋存受地质构造、沉积、煤体赋存状态及煤质等影响因素进行单独分析,综合得出控制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即关键地质体,以划分完成的地质单元为研究单位,具体探索屯兰矿2#、8#煤层瓦斯地质情况,为矿井瓦斯治理提供依据,确... 通过对各煤层瓦斯赋存受地质构造、沉积、煤体赋存状态及煤质等影响因素进行单独分析,综合得出控制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即关键地质体,以划分完成的地质单元为研究单位,具体探索屯兰矿2#、8#煤层瓦斯地质情况,为矿井瓦斯治理提供依据,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地质 关键地质体 地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扫描和三维栅格地图的掘进巷道空间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少杰 李志海 +1 位作者 刘治翔 邹康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6-314,共9页
采用常规煤矿巷道三维点云信息地图建模方法得到的点云数据庞大而繁杂,运算量很大,因此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和三维栅格地图的掘进机截割成形三维扫描系统和掘进巷道空间建模方法。将点云数据与三维栅格进行映射,将巷道空间划分为有限个栅... 采用常规煤矿巷道三维点云信息地图建模方法得到的点云数据庞大而繁杂,运算量很大,因此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和三维栅格地图的掘进机截割成形三维扫描系统和掘进巷道空间建模方法。将点云数据与三维栅格进行映射,将巷道空间划分为有限个栅格,构成巷道空间三维栅格地图,并将三维栅格地图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通过三维扫描激光雷达坐标系与巷道坐标系的转换,实现了将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转换为巷道外轮廓数据,来分析掘进机截割的超挖和欠挖误差。实验表明,当三维栅格边长设定为10 cm时,采用由截割成形巷道三维栅格地图建模方法得到的栅格地图指导掘进机自主截割作业,相比采用常规点云地图可减少84.7%的数据处理量,极大减轻了截割控制系统处理器的负担。研究结果为基于激光雷达三维扫描的掘进机自主截割作业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激光扫描 三维栅格 空间建模 掘进巷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顶板迈步滑移超前支护设备可靠性研究
4
作者 胡志伟 刘少杰 +2 位作者 谢苗 石忠定 刘治翔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8-33,共6页
为解决巷道围岩开采过程中由于支护不及时导致顶板易发生坍塌、冒顶事故等问题,提出迈步滑移式超前支护设备,应用仿真模拟方法分析超前支护设备的可靠性。首先,介绍滑移式超前支护结构组成及原理,明确超前支护设备支护效果的功能可靠性... 为解决巷道围岩开采过程中由于支护不及时导致顶板易发生坍塌、冒顶事故等问题,提出迈步滑移式超前支护设备,应用仿真模拟方法分析超前支护设备的可靠性。首先,介绍滑移式超前支护结构组成及原理,明确超前支护设备支护效果的功能可靠性;然后,仿真分析超前支护设备在全支撑状态和迈步过程状态的整机结构强度,验证超前支护设备设计的合理性。最后,利用ANSYS Workbench模态分析超前支护设备,获得设备不同振型特征。结果表明:在全支撑状态下超前支护设备最大变形发生在纵梁前端部位(22.139 mm)、最大应力位于前后支撑纵梁的铰接处(205.45 MPa)、等效应变集中的位置位于拱形横梁与支撑纵梁的相交区域(11.624×10^(-4));在迈步过程状态下超前支护最大变形发生在副支撑组前纵梁上(13.411 mm)、支护最大应力出现在支撑纵梁与拱形横梁的铰接处(187.65MPa)、推移油缸的最大位移出现在活塞杆头与副支撑组铰接部(5.6332 mm)、最大应力则发生在与主支撑组铰接处(187.65 MPa);整机的一、二、三、四阶固有频率分别为41.7152、44.591、60.826和62.789 Hz,发生形变的部位分别位于副支撑组前支撑立柱上与副支撑组后支撑立柱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 超前支护 强度 模态分析 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降尘新技术在官地矿掘进工作面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戴永禄 杨树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87,共5页
针对官地矿掘进面现有矿尘治理技术的不足,在分析泡沫降尘机理的基础上,在该矿22608副巷掘进工作面进行了泡沫降尘的工业性试验,试验利用井下已有的压水和压缩风流为动力,通过添加器添加发泡剂,经与发泡器产生高性能泡沫,并由喷头喷射... 针对官地矿掘进面现有矿尘治理技术的不足,在分析泡沫降尘机理的基础上,在该矿22608副巷掘进工作面进行了泡沫降尘的工业性试验,试验利用井下已有的压水和压缩风流为动力,通过添加器添加发泡剂,经与发泡器产生高性能泡沫,并由喷头喷射至产尘点,捕捉粉尘。测试结果表明:在掘进机司机处,泡沫对全尘的降尘效率达到82.13%,为水雾降尘的2.18倍,对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达到84.82%,为水雾的2.2倍,有效治理了22608副巷掘进面粉尘灾害,改善了作业面环境,提高了作业效率,现场试验表明该项技术具有很强的现场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掘进面 泡沫降尘 降尘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本质安全型水位冗余测量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国萍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9,72,共5页
针对传统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在恶劣测量环境时容易出现污泥堵塞和进水故障等现象,设计了一种矿用本质安全型水位冗余测量传感器,介绍了该传感器采用压差信号和电容信号两种测量方式的双重功能一体化结构,阐述了该传感器信号处理的电路组... 针对传统投入式水位传感器在恶劣测量环境时容易出现污泥堵塞和进水故障等现象,设计了一种矿用本质安全型水位冗余测量传感器,介绍了该传感器采用压差信号和电容信号两种测量方式的双重功能一体化结构,阐述了该传感器信号处理的电路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适用于对水位测量有严格要求的各种重要场合,具有可靠性高、结构紧凑和安装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测量 压差信号 电容信号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趋势面法的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庆源 田晓平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矿井瓦斯涌出量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参数,传统的预测方法无法反映各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此,提出了矿井瓦斯涌出预测的动态趋势预测法,利用该方法对屯兰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小进行了预测,并利用涌出量... 矿井瓦斯涌出量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参数,传统的预测方法无法反映各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此,提出了矿井瓦斯涌出预测的动态趋势预测法,利用该方法对屯兰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小进行了预测,并利用涌出量实测值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一定埋深与产量(或进尺)范围内,采用实时动态趋势预测法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可以在屯兰矿或其他矿井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面法 瓦斯涌出量 预测方法 趋势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