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环境对自修复封孔材料裂隙愈合及修复机制的影响
1
作者 司磊磊 赵桐宇 +4 位作者 魏建平 刘正东 华明国 詹平 姚邦华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0-1002,共13页
注浆封孔是最常用的抽采钻孔封孔措施,受应力扰动等影响,注浆封堵的裂隙很容易开裂形成次生漏气通道。因此提出研发可使再生裂隙自愈合的注浆封孔材料,然而井下空气环境复杂,特别是封孔材料的裂隙愈合性能取决于其与空气环境产生物质交... 注浆封孔是最常用的抽采钻孔封孔措施,受应力扰动等影响,注浆封堵的裂隙很容易开裂形成次生漏气通道。因此提出研发可使再生裂隙自愈合的注浆封孔材料,然而井下空气环境复杂,特别是封孔材料的裂隙愈合性能取决于其与空气环境产生物质交换后所生成的自修复产物,因此深入研究不同气体环境对封孔材料裂隙愈合性能的影响,对于改进封孔材料配比,实现抽采钻孔长效密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自修复封孔材料分别在真空环境、CO_(2)环境及空气环境下的裂隙自愈合及修复产物生成规律。结果发现,在空气环境下封孔材料在6 d内可实现宽度为1.82 mm的裂隙自修复,在CO_(2)环境下封孔材料在8 d内可实现1.51 mm的裂隙自修复,而真空环境下封孔材料在15 d内仅能使裂隙宽度减小0.1 mm,无法实现完全愈合。不同环境下封孔材料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规律不同,其质量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空气环境下可分为失水减重阶段、动态增重阶段、二次失水减重阶段和稳定阶段;CO_(2)环境下分为迅速碳化增重阶段、缓速增重阶段和平衡阶段;而真空环境下试件质量几乎保持稳定。结合碳化作用和水分蒸发作用分析了不同环境下封孔材料质量变化的内在规律。自愈合产物粗糙度测试结果表明,空气环境下自愈合产物粗糙度最大,真空环境次之,CO_(2)环境最小。微观测试结果表明,CO_(2)不会改变封孔材料的主体结构,仅能够略微提升封孔材料水化产物中CaCO_(3)的含量,并造成基体孔隙减小;但CO_(2)可明显提升自修复产物中CaCO_(3)的占比,并对促进自修复产物粒径大小有显著作用。不同气体环境条件下自修复产物的生成原理具有较大差异,真空环境下自修复产物的生成在于多孔结构导致的析出作用;CO_(2)环境下自修复产物生成以碳化作用产生的碳酸盐为主,析出作用为辅;二次水化作用生成的硅酸盐在空气环境下自修复产物的占比最大,碳化作用产生的碳酸盐次之,析出作用贡献最小。适度提高养护环境的CO_(2)浓度及湿度对裂隙自愈合的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实现抽采钻孔长效密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孔材料 自修复 裂隙愈合 气体养护环境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场植被自然恢复初期草本植物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郝婧 张婕 +5 位作者 张沛沛 郭东罡 王丽媛 上官铁梁 黄汉富 宋向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60,共10页
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煤矸石场为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植被自然恢复初期3年的草本植物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群落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群落总生物量和总地下生物量变... 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煤矸石场为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植被自然恢复初期3年的草本植物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群落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本植物群落总生物量和总地下生物量变化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总地上生物量呈递减趋势。群落地下与地上生物量之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群落总盖度、平均高度与群落生物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越小,生物量差异越显著。多年生植物地下生物量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一年生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彼此间相关性不显著;3)依据综合优势比的大小,确定一年恢复期的优势种为野艾蒿,二年恢复期的为北京隐子草、羊草,三年恢复期的为羊草,而自然草地的优势种为阿尔泰狗娃花、羊草。优势种羊草的总生物量逐年增加,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呈彼此消长的关系。羊草在提高群落生产力以及加快复垦区植被恢复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蒿类植物无论优势种野艾蒿还是伴生种黄花蒿,较大的平均盖度和平均高度会抑制其生物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场 自然恢复 初期 草本植物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场植被恢复初期生态绩效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郝婧 郭东罡 +3 位作者 上官铁梁 刘卫华 张婕 张沛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46-1958,共13页
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煤矸石场生态恢复5年内(2009—2013年)的植被-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固定监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对煤矸石场人工种植乔木层条件下,草本植物自然恢复初期的生态绩效进行了评价... 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煤矸石场生态恢复5年内(2009—2013年)的植被-土壤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固定监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对煤矸石场人工种植乔木层条件下,草本植物自然恢复初期的生态绩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相较于1a恢复期,煤矸石场植被恢复初期植物群落基本特征、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及其综合生态绩效在5a恢复期时均达到了"优"级水平;2)在足够长的恢复期内,人工种植乔木层条件下,草本植物的自然恢复可以实现矿区的植被重建;3)基于AHP-FCE评价模型,以1a恢复期为基准,通过各恢复期生态指标与1a恢复期相比的恢复程度设定绩效等级,对煤矸石场植被恢复初期的生态绩效进行评价,避免了以往选取天然次生群落为恢复目标,但又不确定其是否为最佳恢复效果的盲目性,为生态绩效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场 恢复初期 生态绩效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介质选煤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郭楠 陈震 罗旭辉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36,共3页
介绍了重介质选煤自动控制技术的现状及特点,简述了当前重介质选煤自动控制包含的几个系统以及重介质选煤过程中常用的控制仪表,最后分析了重介质选煤自动控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重介质选煤 自动控制 选煤工艺控制 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强 张沛沛 +4 位作者 上官铁梁 郭东罡 郝婧 刘卫华 张婕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107-111,124,共6页
基于国内外关于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技术的论著分析,对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标准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指出当前尚未提出通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绩效的评价体系,由... 基于国内外关于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技术的论著分析,对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标准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指出当前尚未提出通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绩效的评价体系,由于缺乏对植物-环境关系的长期、系统的动态监测和作用机理研究,造成了评价指标选取的不系统性和评价目标选取的盲目性。建立植物-环境系统的长期、动态监测网络,探索生态绩效评价新方法,构建科学、系统、实用的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绩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将是今后煤矿废弃地复垦区生态绩效评价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废弃地 生态绩效 评价技术 动态监测 植物-环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相对渗透性特征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曾金元 邹云龙 马金飞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5,18,共4页
利用掘进工作面煤壁渗透瓦斯涌出量占掘进工作面整体瓦斯涌出量的比例及其变化情况,反映工作面煤体相对渗透性的发展状态及发展趋势,并建立了掘进工作面煤壁渗透瓦斯涌出能力的计算模型。通过某矿突出煤层3条典型的掘进巷道发生喷孔与... 利用掘进工作面煤壁渗透瓦斯涌出量占掘进工作面整体瓦斯涌出量的比例及其变化情况,反映工作面煤体相对渗透性的发展状态及发展趋势,并建立了掘进工作面煤壁渗透瓦斯涌出能力的计算模型。通过某矿突出煤层3条典型的掘进巷道发生喷孔与不喷孔现象时煤壁相对渗透性的差异,证明了利用煤壁相对渗透性变化情况反映突出危险的实用性,为利用瓦斯涌出动态特征连续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寻找到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煤体相对渗透性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瓦斯涌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建设单位立项及招标阶段控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晓军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7,共2页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如何控制投资,降低投资成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投资立项和招标阶段两个方面,就建设单位投资成本的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可行性 控制 概算 招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面双风幕通风系统控尘除尘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文君 任晓芬 +2 位作者 崔宝库 雒晨辉 冯丽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38,共6页
针对综掘面粉尘浓度超标的问题,以山西长治潞安司马矿综掘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平行出风口形成的双风幕通风系统仿真模型,空气相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颗粒相利用DPM模型,对综掘面附近的风流场和粉尘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表明:... 针对综掘面粉尘浓度超标的问题,以山西长治潞安司马矿综掘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平行出风口形成的双风幕通风系统仿真模型,空气相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颗粒相利用DPM模型,对综掘面附近的风流场和粉尘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双风幕通风系统在出风口导流板的康达效应下,在司机前方产生两道独立的风幕,靠近产尘点的第一道风幕将作业过程产生的大多数粉尘阻隔在主控尘区内;第二道风幕位于第一道风幕和司机之间形成辅控尘区,进一步拦截粉尘;当上下导流板角度α取45°,风口高度H均取30 mm,抽风口离综掘面距离L为10 m时,呼吸带粉尘浓度最小。将双风幕通风系统与传统长压短抽通风系统控尘除尘性能进行比较可知,前者作用时呼吸带粉尘浓度远低于后者作用时,除尘率提高了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双风幕 除尘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极破碎煤岩体化学注浆加固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牛建鹏 郎志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38,共2页
综放工作面结采阶段由于在回采过程中需要频繁落架,而破碎煤岩体在落架期间极易发生顶板冒落、片帮及滑坡等现象,不仅影响工作面正常生产,同时也对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司马煤业有限公司1105工作面在结采过程中通过使用马丽... 综放工作面结采阶段由于在回采过程中需要频繁落架,而破碎煤岩体在落架期间极易发生顶板冒落、片帮及滑坡等现象,不仅影响工作面正常生产,同时也对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司马煤业有限公司1105工作面在结采过程中通过使用马丽散、罗克休进行化学加固,有效控制了顶板冒落、煤墙片帮、滑坡等现象,顺利完成了工作面结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破碎煤岩体 化学注浆加固 综放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摩擦式提升机更换首绳新工艺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国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72,117,共4页
介绍了一种矿井摩擦式提升机首绳更换新工艺,主要是用专用U型卡将新旧绳卡接在一起,开动绞车利用旧绳带动新绳将新绳敷设至井底,依靠在井架上的液压调绳装置和快速锁绳器将旧绳替换成新绳,然后反向开车将新旧绳替换。此方法大幅度减少... 介绍了一种矿井摩擦式提升机首绳更换新工艺,主要是用专用U型卡将新旧绳卡接在一起,开动绞车利用旧绳带动新绳将新绳敷设至井底,依靠在井架上的液压调绳装置和快速锁绳器将旧绳替换成新绳,然后反向开车将新旧绳替换。此方法大幅度减少了大型临时设施的使用和井筒作业的安全风险,缩短了施工时间,为提升绞车更换首绳方面提供了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式提升机 首绳 更换 新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