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微动勘察方法探测煤矿陷落柱 被引量:148
1
作者 徐佩芬 李传金 +3 位作者 凌甦群 张胤彬 侯超 孙勇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23-1930,共8页
陷落柱是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探测陷落柱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当务之急.本文首次将微动勘察方法应用于煤矿采区勘探,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陷落柱异常区反映敏感.在山西潞安漳村煤矿2002工作面测区已知陷落柱上,... 陷落柱是危害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探测陷落柱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当务之急.本文首次将微动勘察方法应用于煤矿采区勘探,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陷落柱异常区反映敏感.在山西潞安漳村煤矿2002工作面测区已知陷落柱上,无论是单点反演获得的S波速度结构,还是微动视S波速度剖面,均能清晰显示陷落柱.微动剖面确定的陷落柱位置与巷道揭露位置一致,边界误差在10 m左右.微动勘察方法是探测陷落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物探方法,由于其分辨率高、无需人工源、野外施工方法灵活便捷、不受施工场地限制等特点,对探测村庄覆盖区之下的煤层构造、圈定陷落柱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勘察 S波速度 采区勘探 陷落柱 煤矿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掘支锚连续平行作业机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吴拥政 吴建星 王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解决基于悬臂式掘进机与单体钻机配合的巷道快速掘进问题,介绍了基于悬臂式掘进机的掘支锚连续平行作业工艺,形成了掘进、支护、锚固连续平行作业的施工技术体系。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巷道掘进与锚固分离时,顶板离层和围岩锚固性能... 为解决基于悬臂式掘进机与单体钻机配合的巷道快速掘进问题,介绍了基于悬臂式掘进机的掘支锚连续平行作业工艺,形成了掘进、支护、锚固连续平行作业的施工技术体系。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巷道掘进与锚固分离时,顶板离层和围岩锚固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顶板预先施工4根锚杆,然后在临时支架后方补打其余锚杆锚索,不会出现明显离层;不同空顶距下锚杆锚索锚固性能可以满足掘进与锚固分离要求;确定采用临时支架可以满足掘支分离生产需求。开发了连续自移式快速掘进支护装置和掘支锚连续平行作业工艺,主要包括钻探、掘进割煤、临时支护、掘进工作面锚杆打设、后方锚杆锚索打设、转载运煤、除尘等工序。在潞安漳村煤矿西下山回风巷进行了现场试验,采用新型掘支锚连续平行作业后,月进尺达到745 m,支护效果良好,掘进效率提高6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支锚 巷道掘进 平行作业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回风巷超前预注浆加固技术 被引量:32
3
作者 韩玉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45,67,共5页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终采线附近回风巷围岩受强采动影响难以控制的难题,针对漳村煤矿2305工作面回风巷终采线附近受多次动压影响,巷道表面变形量较大,影响工作面支架安全回撤的现象,通过分析其破坏因素,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掘进动压影响范围...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终采线附近回风巷围岩受强采动影响难以控制的难题,针对漳村煤矿2305工作面回风巷终采线附近受多次动压影响,巷道表面变形量较大,影响工作面支架安全回撤的现象,通过分析其破坏因素,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掘进动压影响范围、相邻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及本工作面超前支承应力对巷道的影响,提出了注浆加固措施。结果表明:采用超前工作面巷道预注浆加固技术,两帮移近量减小了1 206 mm,顶底板移近量减小了53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强采动影响 超前预注浆加固 破碎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松软煤层钻孔加固密封技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计先 程仁辉 张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75,共5页
为解决高瓦斯松软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孔口失稳这一重要难题,通过研究高瓦斯松软煤层中钻孔封孔段失稳机理及钻孔孔周裂隙场及位移情况,将传统技术及加固技术导致钻孔失稳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封孔初期对封孔段实施固化能够增大周... 为解决高瓦斯松软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孔口失稳这一重要难题,通过研究高瓦斯松软煤层中钻孔封孔段失稳机理及钻孔孔周裂隙场及位移情况,将传统技术及加固技术导致钻孔失稳的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在封孔初期对封孔段实施固化能够增大周边煤体的主动支护作用的结论,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采用"大孔径"打孔护壁注浆+"小孔径"打孔的新型孔口加固密封技术;最后,在潞安集团古城煤矿S1303主运输大巷进行加固密封技术的现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30d后单孔瓦斯浓度提升约30%,加固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钻孔孔口失稳变形导致的瓦斯抽采管难以送入指定位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 松软煤层 钻孔失稳 加固密封 瓦斯抽采 注浆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的全空间瞬变电磁二维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炜伟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84,共6页
针对煤矿实际采掘情况的复杂性,为了提高探测精度,为钻探提供有效靶点,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研究了基于粒子群的全空间瞬变电磁二维反演方法。通过建立Q型地电模型,开展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的二维正演模拟,得到不同时刻各网... 针对煤矿实际采掘情况的复杂性,为了提高探测精度,为钻探提供有效靶点,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研究了基于粒子群的全空间瞬变电磁二维反演方法。通过建立Q型地电模型,开展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的二维正演模拟,得到不同时刻各网格节点处的磁场强度值;抽取正演模拟得到的磁场强度值与实测资料中的磁场强度值进行最小二乘法反演,采用粒子群算法对电阻率和地层厚度参数进行寻优,使反演结果拟合误差满足精度要求;按测点号依次对最小二乘法反演后的磁场强度值进行全空间瞬变电磁二维反演计算,分析二维反演后得到的瞬变电磁场响应规律和反演精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的全空间瞬变电磁二维反演方法是可行的,反演结果中的低阻异常体具有成层特性及一定的连通性,更能反映层状地层以砂泥岩为主的岩性结构特征及含水特性,提高了探测精度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空间瞬变电磁法 二维反演 粒子群算法 最小二乘法 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留巷空间“小”结构稳定性控制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计先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6-41,共6页
针对沿空留巷空间"小"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繁多等问题,提出沿空留巷空间"小"结构稳定性控制技术,确立了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充填体最大应力3个留巷空间"小"结构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了充填体宽度、留... 针对沿空留巷空间"小"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繁多等问题,提出沿空留巷空间"小"结构稳定性控制技术,确立了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充填体最大应力3个留巷空间"小"结构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了充填体宽度、留巷宽度、采高、留巷顶板支护强度、充填体强度5个关键参数对留巷空间"小"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随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组合权重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到沿空留巷空间"小"结构稳定性最优解,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沿空留巷空间"小"结构控制技术设计的关键参数,顶板下沉量和两帮移近量小,充填体受到的最大应力低,结构稳定,留巷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空间结构 围岩控制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花岗岩力学特性及疲劳损伤演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计先 罗明坤 +2 位作者 张晓悟 黄宁 侯胜军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4,共8页
为了研究岩石在循环加卸载下的力学特性及能量损伤演化规律,设计了5种花岗岩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详细分析了不同围压的循环加卸载模式下的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的演化特征及相互关系,建立了岩石损伤耗散能与循环加... 为了研究岩石在循环加卸载下的力学特性及能量损伤演化规律,设计了5种花岗岩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详细分析了不同围压的循环加卸载模式下的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的演化特征及相互关系,建立了岩石损伤耗散能与循环加载次数及围压的耦合演化方程。结果表明:①当载荷小于峰值应力时,加载阶段的弹性模量小于卸载阶段的弹性模量;②峰值应力前,载荷所产生的能量主要表现为弹性应变能,而峰值应力后,载荷所产生的能量主要表现为耗散能;③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弹性应变能及耗散能增加;④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岩石的耗散能与围压及加卸载循环次数有明显相关性,可以用非线性曲面进行拟合,可为定量分析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岩石损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力学特征 能量演化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