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化环境下山西省典型流域径流演变及归因分析
1
作者 蔺彬彬 祝雪萍 +2 位作者 张亚琼 庞小龙 郭维维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6,41,共8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西省境内大部分流域径流都发生了严重的衰减。以山西省内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4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VIC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西省境内大部分流域径流都发生了严重的衰减。以山西省内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4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VIC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56-2018年,典型流域年径流量都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且都在1980年左右发生了突变;相比基准期(1960-1980年),1981-2000年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的年均径流量分别衰减了57.9%、49.1%、57.3%、37.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59.9%、54.3%、52.3%、49.0%;2001-2018年衰减量进一步增大,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增加为74.8%、73.1%、72.4%、57.7%;地表地下取用水、煤矿开采、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是径流衰减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衰减 VIC模型 归因分析 典型流域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估算及预测
2
作者 宋双双 秦世姣 +1 位作者 孙彭成 付兴涛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7,共13页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是定量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预测未来30年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是定量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预测未来30年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改进的CASA模型定量估算了汾河流域1999-2023年的植被碳汇量,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2024-2053年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结果显示,1)植被年均NEP随时间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8.05%,其中,秋季和夏季多年平均NEP较大,分别为C 45.33 g·m^(-2)·a^(-1)和44.23 g·m^(-2)·a^(-1),而春季和冬季较小,分别为C 21.41 g·m^(-2)·a^(-1)和19.70 g·m^(-2)·a^(-1)。2)植被NEP在空间上整体分布特点为“中部低,两翼高”。植被碳汇量发生显著时空迁移,2006年高碳汇区南移至汾河流域南部,较2005年平均增长近C 100 g·m^(-2)·a^(-1)。2019-2023年高碳汇区同样向南迁移,较2018年增加C 46.05 g·m^(-2)·a^(-1)。3)未来30年汾河流域植被碳汇量将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2.68%。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C 200 g·m^(-2)·a^(-1),2048年有望达到C 300 g·m^(-2)·a^(-1)。汾河流域目前及未来30年植被碳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碳减排政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 生态系统碳汇 植被碳汇量 CASA模型 灰色GM(1 1)模型 汾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泽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鲢、鳙食性及鱼产力评估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子萌 冯民权 +3 位作者 杨锐婧 刘果果 史喜胜 吴文平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399,共8页
为探究漳泽水库中鲢、鳙放养对富营养化控制的效果,基于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于2022年7月研究了漳泽水库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和营养级,同时于2022年春夏及2023年秋季进行了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调查和鲢、鳙鱼产力评... 为探究漳泽水库中鲢、鳙放养对富营养化控制的效果,基于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于2022年7月研究了漳泽水库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和营养级,同时于2022年春夏及2023年秋季进行了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调查和鲢、鳙鱼产力评估,探讨鲢、鳙控藻效果。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对鲢、鳙的平均相对贡献分别为68.5%和68.8%,浮游动物对鲢、鳙的平均相对贡献分别为31.5%和31.2%,用来控藻的鲢、鳙均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而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所增加,蓝藻代替2019年的绿藻成为新的优势种,水库富营养化未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浮游生物生物量估算鲢的鱼产力为732.521 t、鳙的鱼产力为310.106 t。本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湖库中鲢、鳙控藻效果及生态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稳定同位素 鱼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足迹的水-能-粮纽带系统研究
4
作者 丁丽瑞 苗志强 +1 位作者 张瑜芝 武钰斯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4期31-38,共8页
针对水资源、能源和粮食之间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关系,构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基于碳足迹的水-能-粮纽带系统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以灌区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设置了水资源总量约束、蒸散发约束、地表水约束、优先使用地表水约束、能源约... 针对水资源、能源和粮食之间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关系,构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基于碳足迹的水-能-粮纽带系统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以灌区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设置了水资源总量约束、蒸散发约束、地表水约束、优先使用地表水约束、能源约束、粮食安全约束和非负约束7个约束条件。以冶河灌区为例,求解得到灌区中井陉县、平山县、鹿泉区和元氏县冬小麦与夏玉米各个生育阶段配水结果、优化前后的用水量、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优化后整体用水量减少了2.1%,农作物产量普遍呈现增加的趋势,井陉县的冬小麦增幅为12.9%,平山县的夏玉米增幅为11.8%,整体经济效益的增幅在6.2%~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足迹 水-能-粮纽带系统 优化配置 冶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udyko假设的汾河上游水源区径流衰减归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蔺彬彬 张亚琼 郭维维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0,共5页
针对汾河上游水源区径流严重衰减的问题,分析了上游汾河水库控制流域1961-2016年降雨、潜在蒸散发、径流的变化趋势,并对年径流量进行了突变分析,将研究时段划分为基准期和变化期两个阶段。应用基于Budyko假设的流域水热耦合平衡Choudhu... 针对汾河上游水源区径流严重衰减的问题,分析了上游汾河水库控制流域1961-2016年降雨、潜在蒸散发、径流的变化趋势,并对年径流量进行了突变分析,将研究时段划分为基准期和变化期两个阶段。应用基于Budyko假设的流域水热耦合平衡Choudhury-Yang公式,计算了径流的气候弹性系数和下垫面弹性系数,对变化期的径流变化量进行了定量归因分析。研究表明:1961-2016年期间,汾河上游水源区径流量显著减少,变化期年均径流量相比基准期减少了35.5%;径流的降雨弹性系数、潜在蒸散发弹性系数及下垫面弹性系数分别为2.62、-1.62、-1.89;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变化是径流衰减的主要驱动因素,贡献率为57.8%,其次是气候变化,贡献率为42.2%,其中降雨的减少贡献了39.7%,潜在蒸散量的增加贡献了2.5%。汾河上游开展的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在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植被的同时,也导致流域实际蒸散发增大,另外煤矿开采形成大量采空区导致地表变形塌陷,引起降雨入渗量增大也导致了径流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上游 Budyko假设 Choudhury-Yang公式 径流衰减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输水工程水土保持及防治措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长生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2年第2期48-49,共2页
以辛安泉供水改扩建输水管道工程为例,结合工程“主体为线、分布有点、线点交错”的特点,从水土保持角度,确立了“点、线、面”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体系,从而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提升水利工程生态效益。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防治措施 输水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渣入渗规律模拟
7
作者 李长生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1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3种密度(0.70、0.80、0.85 g/cm3)、4种掺土比例(1.0∶0.5、1.0∶1.0和1.0∶2.0)下灰渣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掺土比例情况下,灰渣的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均随密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 本文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3种密度(0.70、0.80、0.85 g/cm3)、4种掺土比例(1.0∶0.5、1.0∶1.0和1.0∶2.0)下灰渣的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掺土比例情况下,灰渣的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均随密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减小关系符合幂函数递减关系;(2)掺土灰渣的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均随渣土体积比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入渗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随渣土体积比的增大而增长;(3)纯灰渣时,通用经验公式与实测曲线拟合程度较好,在掺土比例为1.0∶0.5、密度为1.0 g/cm3时,与实测曲线在稳渗阶段拟合有偏离。研究结果可为降低储灰场扬尘污染、减小灰场降水入渗和预测灰场产流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渣 掺土比例 密度 入渗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城市”的理念与功能
8
作者 张亚琼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1年第2期1-2,21,共3页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包括城市用水短缺在内的各类水问题一直在加剧。为此,2013年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概念,理念是促进排水系统的翻新,改善水系统的连通性,划分雨水和污水管网,以及其他现代工程措施,以提高城市应对水问题的能力。通...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包括城市用水短缺在内的各类水问题一直在加剧。为此,2013年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概念,理念是促进排水系统的翻新,改善水系统的连通性,划分雨水和污水管网,以及其他现代工程措施,以提高城市应对水问题的能力。通过建造海绵城市,实现涉及渗透、停滞、储存、净化、利用、排放的多目标一体化雨水管理,在不遭受城市洪水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理念 功能 建设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