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汾西矿业集团的电力消耗与节能分析
1
作者 杨建华 林福严 +1 位作者 王广辉 翁刚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2,86,共4页
根据典型煤矿的电能管理与使用的实际数据,分析了汾西矿业集团的电力消耗与节能现状,根据实测数据估算,在主斜井的电能消耗中主输送带消耗的电能大约占主斜井全部生产电能的25%,在副立井的电能消耗中提升机消耗的能源大约占全部电能的2... 根据典型煤矿的电能管理与使用的实际数据,分析了汾西矿业集团的电力消耗与节能现状,根据实测数据估算,在主斜井的电能消耗中主输送带消耗的电能大约占主斜井全部生产电能的25%,在副立井的电能消耗中提升机消耗的能源大约占全部电能的2%。提出了重视辅助生产系统能耗、加强电能计量、强化节能体制、健全规章制度等一系列节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消耗 设备节能 电能计量 节能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西矿业集团焦煤公司机关人员健康状况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董灵花 《中国健康教育》 2003年第8期595-596,共2页
目的 寻找危害机关人员健康的主要疾病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工作人员预防保健意识。方法 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常规体格检查 ,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41 7名受检人员中健康者占 3 5 % ,影响健康的前 3位疾病依次为脂肪肝... 目的 寻找危害机关人员健康的主要疾病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工作人员预防保健意识。方法 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常规体格检查 ,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41 7名受检人员中健康者占 3 5 % ,影响健康的前 3位疾病依次为脂肪肝、高血压及高脂血症 ,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①定期体检非常必要 ;②心血管疾病是预防保健工作的重点 ;③预防保健工作需从中青年抓起 ,从改变机关待客方式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西矿业集团 焦煤公司 机关人员 健康状况 体格检查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汾西选煤系统创新管理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路矿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选煤系统围绕"保生存"行动目标,坚守安全、环保、经济运行三条底线,以"精煤生产"为工作重心,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保障,以"抓两头、管中间"为重要抓手,通过规范管理制度、...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选煤系统围绕"保生存"行动目标,坚守安全、环保、经济运行三条底线,以"精煤生产"为工作重心,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保障,以"抓两头、管中间"为重要抓手,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控,充分发挥"管理、监督、考核、指导、服务"的职能,完成了大量工作任务,保证了选煤系统的平稳健康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系统 安全生产 管理实践 过程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西矿业成本走廊体系研究
4
作者 郭志宝 张宏亮 孟伟伟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83-89,共7页
在财务高质量发展和精益化管理背景下,煤炭企业精益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走廊体系是实现煤炭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汾西矿业成本走廊体系的结构、运行机制... 在财务高质量发展和精益化管理背景下,煤炭企业精益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走廊体系是实现煤炭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了汾西矿业成本走廊体系的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效果,这是对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拓展和深化,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汾西矿业在实践中把成本走廊体系发生的作业按层次分为作业点、作业面和作业通道,体现了企业作业成本信息、产品价值信息和产品实物信息的流动全过程,实现了成本控制的精益化、源头化、动态化、协同化和智能化,达到了良好的成本管控效果。最后提出了应用建议,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走廊 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 运行机制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透明水文地质模型的工作面顶板水害预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连会青 晏涛 +4 位作者 尹尚先 徐斌 康佳 周旺 闫国成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9-271,共13页
我国西部矿区因地质条件复杂,煤层顶板水害问题日渐突出,传统水害预警手段难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为解决水害预警中指标选取、预警方法及标准构建等核心问题,系统开展了顶板水害预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分析及智能化平台建设工作... 我国西部矿区因地质条件复杂,煤层顶板水害问题日渐突出,传统水害预警手段难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为解决水害预警中指标选取、预警方法及标准构建等核心问题,系统开展了顶板水害预警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分析及智能化平台建设工作。首先,在传统透明地质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透明水文地质模型的概念,引入动态更新功能并明确其设计实现思路;其次,基于顶板水害发育“3阶段”机理分析,提出指标选择应遵循约束性、独立性和持续性“3原则”,确定了地表水特征、含水层结构及性质、隔水层结构及性质、采动影响围岩运移特征及水文要素动态变化特性5大类主要影响因素,共从中提取出14项可量化指标构成顶板水害预警指标体系;根据已有事故案例、现场水文观测数据变化规律和相关标准规范,提出由4个预警指标参与的智能水害预警方法,划分出4个等级的预警级别、标准和应对措施;以透明水文地质模型为逻辑底层,内嵌预警指标、方法、标准和多态接口,集成开发了具备3个层级、6个核心功能的顶板水害智能化预警平台,该平台通过触发器和轮询的混合预警机制,实现了多指标综合评价与预警;最后,平台在西部某煤矿进行了为期1 a的示范应用,期间成功发出15次预警信息,其中10次为监测设备异常预警,5次为水害信息预警,所有预警均提前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结果表明:该平台的应用验证了预警指标、方法、标准和平台的有效性与适用性。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优化预警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提升平台的预警精度和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水文地质模型 顶板水害 预警指标体系 预警方法 智能化预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应力耦合下断层带裂隙岩体渗透演化规律
6
作者 赵德康 韩冰 +6 位作者 曾一凡 冯国瑞 席永红 常波峰 李政昊 王鹏威 王立三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165,共12页
【背景】断层构造是煤矿底板突水的重要通道之一,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深入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下断层带裂隙岩体渗透特性演化规律对煤矿底板断层突水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山西潞安高河煤矿为工程背景,首先分析断层带裂... 【背景】断层构造是煤矿底板突水的重要通道之一,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深入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下断层带裂隙岩体渗透特性演化规律对煤矿底板断层突水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山西潞安高河煤矿为工程背景,首先分析断层带裂隙岩体的微观物理性质及孔裂隙结构特征;然后通过三轴渗流实验研究重复加卸载条件下断层带裂隙岩体渗透性演化规律,建立渗透系数与围压的定量耦合关系;最后以高河煤矿Fw159断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力学模型分析,建立断层突水数值模型,分析底板断层带突水通道形成演化规律。【结果和结论】断层带裂隙岩体孔裂隙结构复杂、边缘粗糙、呈不定向发育的微观特征对岩体的渗透性能具有控制作用;渗透系数与围压之间存在负指数关系,渗透压变化对底板破碎带位移及导水通道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开采过程中应力扰动先于位移效应发生,且在应力达到峰值后,位移效应逐渐显现,当孔隙水压达到3MPa时,承压水在断层底部聚集,沿断层破碎带向上导升,直至失稳破坏。研究成果阐明了断层带裂隙岩体渗透特性与煤矿底板断层突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煤矿底板突水防治与矿井安全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水害 裂隙岩体 渗流失稳 断层突水 流固耦合 潞安高河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西双柳矿煤泥浮选试验研究
7
作者 赵洪宇 原野 +2 位作者 郭文俊 王纪成 舒新前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2-107,共6页
通过对汾西双柳矿入浮煤泥性质的分析可知,该煤样存在一定的泥化现象。分别使用煤油、柴油和NEK型这3种捕收剂,GF油、仲辛醇和杂醇这3种起泡剂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钠这2种表面活性剂对药剂的种类与用量进行药剂优化试验。... 通过对汾西双柳矿入浮煤泥性质的分析可知,该煤样存在一定的泥化现象。分别使用煤油、柴油和NEK型这3种捕收剂,GF油、仲辛醇和杂醇这3种起泡剂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木质素磺酸钠这2种表面活性剂对药剂的种类与用量进行药剂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煤油用量为850g/t、GF油用量为100g/t时,可以达到较好浮选效果,此时的浮选完善指标为50.43%,精煤产率达到79.32%,同比现场生产指标76.27%提高了4%;当NEK型捕收剂用量为1100g/t、仲辛醇用量为70g/t、木质素磺酸钠为75g/t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最佳浮选效果,此时的精煤产率为87.02%,精煤灰分为10.46%,浮选完善指标为49.86%。经初步经济核算表明,在不改造或增加浮选设备的条件下,采用NEK型捕收剂和仲辛醇浮选药剂制度后每年可新增收益为2181.75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粒度分布 可浮性 产率 最佳药剂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矿井探地雷达探测汾西矿区的异常地质构造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立彪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84,96,共3页
基于探地雷达反射原理,介绍了防爆探地雷达在井下工作面的实用探测方式,并通过探地雷达在汾西矿区的应用试验,研究了防爆探地雷达实际探测效果。井下验证表明,探地雷达对断层、陷落柱等异常地质构造的探测比较准确,可为类似煤矿雷达探... 基于探地雷达反射原理,介绍了防爆探地雷达在井下工作面的实用探测方式,并通过探地雷达在汾西矿区的应用试验,研究了防爆探地雷达实际探测效果。井下验证表明,探地雷达对断层、陷落柱等异常地质构造的探测比较准确,可为类似煤矿雷达探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地质构造 超前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西矿区煤炭采出率模糊综合评价
9
作者 薛友兴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基础能源,煤炭企业制定合理的采出率是非常重要的。采出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性、采煤方法、其他开采地质条件、三下压煤和管理因素等。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汾西各个矿井的采出率进行评估...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基础能源,煤炭企业制定合理的采出率是非常重要的。采出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性、采煤方法、其他开采地质条件、三下压煤和管理因素等。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汾西各个矿井的采出率进行评估,最后对整个矿区的采出率进行了评估,并且提出了提高汾西矿区采出率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出率 模糊综合评判 影响因素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N网络在阳煤集团新元煤矿的应用设计
10
作者 王存利 殷振振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4-67,共4页
随着煤矿生产的发展,阳煤集团新元矿的井上、井下环网未能覆盖新的生产区域,再加上原有交换机配置的限制,部分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网络接入。设计利用PON网络作为新元煤矿网络上的系统主干,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 随着煤矿生产的发展,阳煤集团新元矿的井上、井下环网未能覆盖新的生产区域,再加上原有交换机配置的限制,部分自动化系统无法实现网络接入。设计利用PON网络作为新元煤矿网络上的系统主干,采用点到多点结构、无源光纤传输,在以太网之上提供多种业务。传送平台实现将子系统全部接入,在实现全矿井管控一体化的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网络 以太网交换机 光纤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和改进的混合时间序列模型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莹莹 尹尚先 +4 位作者 连会青 卜昌森 刘伟 夏向学 周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为提高采煤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准确度,收集大量工作面涌水量观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将涌水量稳定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考虑在内,提出1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完全自适应模态分解算法(CEEMDAN)和改进的混合时间序列模型工作面涌水量预... 为提高采煤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准确度,收集大量工作面涌水量观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将涌水量稳定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考虑在内,提出1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完全自适应模态分解算法(CEEMDAN)和改进的混合时间序列模型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CEEMDAN处理涌水量数据,构建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并行级联而成的混合时间序列模型对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相差更小,平均绝对误差为6.36 m 3/h,均方根误差为10.6 m 3/h,模型拟合系数为0.95,更适用于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研究结果可为矿井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水量预测 时间序列预测 混合模型 经验模态分解 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向斜构造区煤泥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生亚 严红 +3 位作者 裴晖 孟辉 吴林 邓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针对深部向斜构造区煤泥岩大巷围岩控制难题,以水峪煤业采区运输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分布特征,研究了适用于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的内外承载体环形协同控制技术主要结... 针对深部向斜构造区煤泥岩大巷围岩控制难题,以水峪煤业采区运输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分析了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分布特征,研究了适用于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的内外承载体环形协同控制技术主要结构和原理,构建了约束混凝土支架和围岩耦合模型,分析了内外承载结构体作用下深部煤泥岩巷道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特征,并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应用效果良好,对类似大巷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岩巷道 向斜构造区 深部矿井 内外承载体结构 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安全回撤平台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涛 严红 +3 位作者 翟灵俊 裴晖 冯国力 邓飞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89,共6页
针对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速度慢、转向过程液压支架底板下陷和易侧倾倒架等控制难题,综合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发了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安全回撤平台,分析了该回撤平台的主要结构和运行流程,模拟研究了液压支架和... 针对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速度慢、转向过程液压支架底板下陷和易侧倾倒架等控制难题,综合采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发了综放工作面液压支架安全回撤平台,分析了该回撤平台的主要结构和运行流程,模拟研究了液压支架和回撤平台作用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特征,并在水峪煤业典型综放面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综合应用效果良好,对类似综放面液压支架安全回撤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液压支架 回撤平台 数值模拟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构造对含水系统的控制作用及突水水源识别研究——以贾郭煤矿突水事件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志高 马文豪 +3 位作者 周安朝 王晓强 曹宽坚 商培林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8-957,共10页
【目的】为探索井田太原组含水系统为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地质构造控制和影响井田范围太原组岩溶裂隙水流系统的补、径、排条件。【方法】采用水化学特征及D、^(18)O稳定同位素含量测试分析方法,结合野外精细地质调查及井下涌水点观察... 【目的】为探索井田太原组含水系统为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地质构造控制和影响井田范围太原组岩溶裂隙水流系统的补、径、排条件。【方法】采用水化学特征及D、^(18)O稳定同位素含量测试分析方法,结合野外精细地质调查及井下涌水点观察。【结果】贾郭煤矿矿井突水水源来自王陶河河流补给,预测并通过钻孔验证,证实王陶河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太原组K2灰岩岩溶裂隙为突水水源的导水通道。受井田太原组岩溶裂隙水流系统的控制,王陶河河水通过河床下方的太原组K2灰岩含水层,顺层向井田凹陷构造的低洼处径流,导致主斜井K_(2)灰岩裂隙处引发突水。为贾郭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生产矿井井下突水水源识别提供了可鉴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含水系统 控制作用 水源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安江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4-237,共4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其管理措施的加强,旨在通过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策略,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首先,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框架,包括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然后,详细探讨... 本文深入探讨了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其管理措施的加强,旨在通过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策略,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首先,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框架,包括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以及预测模型的构建;然后,详细探讨了实用技术如专家系统、故障记录分析和神经网络等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最后,本文强调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强化设备监管以及提升安全意识与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分析改进前后的设备故障率、维护成本和运行效率,本文展示了加强故障诊断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显著效果,为矿山机电设备的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机电设备 故障诊断 数据处理 管理措施 预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煤与型煤损伤破坏的应力声发射变化特征对比研究
16
作者 王林芝 刘冬梅 +2 位作者 王帅旗 曹阔 高林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4,共10页
在研究声发射特征与煤样和断裂的关系时,原煤和型煤都可用作实验样本。大多煤层材质较软,制造标准的原煤试样较为困难,因此使用型煤作为研究样本的实验较普遍,但型煤改变了煤的原始结构,影响了其物理和力学性质,使用型煤替代原煤作为实... 在研究声发射特征与煤样和断裂的关系时,原煤和型煤都可用作实验样本。大多煤层材质较软,制造标准的原煤试样较为困难,因此使用型煤作为研究样本的实验较普遍,但型煤改变了煤的原始结构,影响了其物理和力学性质,使用型煤替代原煤作为实验样本的适用性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此外,目前对于原煤和型煤在假三轴压缩实验中表现出的声发射特征差异的研究相对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原煤和型煤假三轴压缩声发射实验,从力学性能、断裂模式和声发射时空演化、频带能量分布、非线性特征等方面着重讨论和分析。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释放的声发射能量和峰值应力总能量与煤样强度密切相关,原煤主要为剪切和拉伸混合破坏模式,型煤主要为拉伸轴裂破坏模式;煤样的声发射位置分别对应其宏观破裂形态,但发生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同;在峰前加载阶段,原煤的声发射信号相对较少,而型煤的声发射响应剧烈,并在峰值应力时刻达到最大值;通过小波包分析得到型煤的声发射频带能量分布范围小于原煤,原煤的声发射信号频率主要集中在10~120 kHz,而型煤的声发射信号仅在0~100 kHz频率范围内活跃,说明型煤的微破裂规模大于原煤;原煤和型煤的波形能量90%活跃在0~150 kHz;当加载试样接近失稳破坏时,即加载应力为峰值应力的99%左右时,原煤和型煤声发射信号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声发射时间序列与加载过程具有长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煤 型煤 声发射演化特征 假三轴压缩实验 频带能量分布 非线性特征 HUR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灰煤基多孔炭制备及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
17
作者 金晓宇 刘晋芳 +6 位作者 景佳鑫 董晓宇 时勇 李海燕 荀文杰 王玉高 杨江峰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2-398,共7页
煤层气中CH_(4)/N_(2)的高效分离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和低碳能源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制备煤基多孔炭材料,可用于煤层气中CH_(4)/N_(2)的吸附分离。使用高煤化度煤作为炭前驱体原料,在盐酸与氢氟酸的作用下进行... 煤层气中CH_(4)/N_(2)的高效分离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和低碳能源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制备煤基多孔炭材料,可用于煤层气中CH_(4)/N_(2)的吸附分离。使用高煤化度煤作为炭前驱体原料,在盐酸与氢氟酸的作用下进行脱灰处理,与KOH研磨混匀并在氮气氛围下高温活化,制备出煤基多孔炭材料吸附分离CH_(4)/N_(2)。研究结果表明,在碱(KOH)煤比为2∶2,活化温度为800℃,脱灰煤制备的多孔炭BET比表面积为1307 m^(2)/g,孔径集中在0.54 nm处,在1×10^(5)Pa、298 K下对甲烷的吸附量为27.6 cm^(3)/g,IAST选择性为4.43,远高于相同实验和测试条件下未脱灰煤多孔炭的气体吸附分离性能;基于IAST选择性使用ASPEN软件模拟了CH_(4)/N_(2)(50%/50%)二元混合气的穿透实验,两者长的穿透时间间隔(50 s)表明脱灰煤制备的多孔炭材料具有实际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灰煤 多孔炭材料 CH_(4)/N_(2) 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对煤矿充填膏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3
18
作者 任昂 冯国瑞 +6 位作者 郭育霞 戚庭野 郭军 章敏 康立勋 韩玉林 张丕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74-2380,共7页
为探讨粉煤灰对煤矿充填膏体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坍落度试验和流变试验综合评价膏体流变性,通过干缩变形研究其长期稳定性及对接顶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水泥、煤矸石用量及膏体浓度不变的情况下粉煤灰掺量64.2%-69.8%,膏体流变性、泌水率... 为探讨粉煤灰对煤矿充填膏体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坍落度试验和流变试验综合评价膏体流变性,通过干缩变形研究其长期稳定性及对接顶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水泥、煤矸石用量及膏体浓度不变的情况下粉煤灰掺量64.2%-69.8%,膏体流变性、泌水率、抗压强度和干缩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膏体流变性减弱,黏聚性增强,泌水率减小。2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大,不同龄期膏体抗压强度变化不同,3 d强度变化不大,在0.5 MPa左右;7 d强度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66.7%掺量时最大达到2.5 MPa;14 d强度于67.8%掺量前在4 MPa上下变化,在68.9%掺量时达到6.9 MPa;28 d强度发展缓慢,与14 d变化趋势相似。7-14 d水化作用显著,强度增长量能达到28 d强度的40%-60%。3膏体的干缩量随粉煤灰用量增加而减小,与龄期近似满足对数关系。且膏体干缩量曲线160 d开始趋于平稳,干缩率不超过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充填膏体 粉煤灰用量 流变性 抗压强度 干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柔模墙体沿空留巷围岩偏应力演化与控制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俊峰 王恩 +5 位作者 陈冬冬 张晴 陈平 董智宇 闫志强 肖海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0-1231,共12页
为研究柔模混凝土巷旁充填下沿空留巷围岩偏应力的分布与演化规律,以山西吕梁贺西煤矿3301工作面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沿空留巷巷旁混凝土充填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 为研究柔模混凝土巷旁充填下沿空留巷围岩偏应力的分布与演化规律,以山西吕梁贺西煤矿3301工作面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沿空留巷巷旁混凝土充填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本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沿空留巷围岩偏应力和塑性区的分布及其演化规律,揭示了工作面回采扰动下沿空留巷围岩的非对称变形破坏机制。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沿空留巷围岩偏应力以对称椭圆→非对称圆→窄“条带状”→宽“条带状”的形态进行演化,其塑性区呈现分区域扩展的动态响应特征,从而确定了超前与滞后采动区顶板、底板与两帮的影响距离;非对称分布的“条带状”偏应力峰值带呈现出由回采侧向实体煤侧偏转演化的趋势。基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沿空留巷围岩偏应力与塑性区的分布及演化规律,将沿空留巷围岩以偏应力峰值带与塑性区轮廓线为边界划分为2个区域,按围岩支护不同又将留巷围岩划分为实体煤帮A区、留巷顶板B区和柔模混凝土墙体C区,提出沿空留巷窄柔模墙体拉筋配合铁板加固辅以单体支柱护墙+巷内强力双排单体支柱+实体煤帮与顶板高强高预紧力非对称锚杆索的分区非对称耦合控制技术。现场工程实践表明,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窄柔模墙体 偏应力 塑性区 非对称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夹层坚硬顶板大断面掘进巷道围岩变形特征与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方树林 张剑 +1 位作者 武立文 张海荣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2,共3页
以汾西矿业集团河东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大采高联合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对特厚夹层坚硬顶板大断面巷道在掘进阶段围岩的受力、变形与破坏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此类巷道的围岩稳定控制对策,为支护参数设计提供... 以汾西矿业集团河东煤矿近距离煤层群大采高联合开采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对特厚夹层坚硬顶板大断面巷道在掘进阶段围岩的受力、变形与破坏特征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此类巷道的围岩稳定控制对策,为支护参数设计提供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在河东煤矿391008工作面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得到了现场验证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夹层 坚硬顶板 大断面巷道 掘进巷道 围岩变形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