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氧化石墨烯对HVFA混凝土力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刘建邦
汪洋
-
机构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系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3-699,共7页
-
基金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8214)。
-
文摘
为了研究氧化石墨烯对大体积粉煤灰(HVFA)混凝土表面耐磨性的影响,采用质量含量为0、0.01%、0.05%和0.1%的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混凝土的研制,并以普通混凝土为参照组,测试了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显微硬度和磨损率,并对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HVFA混凝土的表面耐磨性随氧化石墨烯含量呈增长趋势;在HVFA混凝土中掺入氧化石墨烯后,在宏观上提高了试件的抗压强度,微观上增加了混凝土的显微硬度,二者均与试件的表面耐磨性有显著的相关性;在0.05%的氧化石墨烯掺量下,改性混凝土的硬度随氧化石墨烯含量增加有明显提升;当氧化石墨烯掺量大于0.05%时可能会发生结块效应,限制了显微硬度的提升.本研究结果可为氧化石墨烯混凝土的研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
关键词
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
氧化石墨烯
掺量
强度
耐磨性
微观结构
-
Keywords
high-volume fly ash concrete
graphene oxide
content
strength
wear resistance
microhardness
microstructure
-
分类号
TU4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基于CFD的多级离心泵吸水室优化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麻彦
付建国
-
机构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系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系
-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86,91,共4页
-
文摘
为分析吸入段90°转角产生的水流偏向对多级离心泵性能的影响,将多级离心泵首级单独取出并配以导叶和进出水段,完成了三维实体建模及网格剖分,基于大型SST剪切应力模型和N-S方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叶轮进口水流偏向一侧,叶轮各通道的压力分布存在不均匀的情况。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对吸水室进行了型线调整,压缩了回流区域,使进水变得较为均匀。优化后,在1.1Q_d,1.0 Q_d和0.6 Q_d工况下,效率分别提高了1.4%,1.1%和2.6%。所研究的优化方法可为多级离心泵的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关键词
CFD
优化设计
吸水室
多级离心泵
-
Keywords
CFD
optimization design
suction chamber
multistage centrifugal pump
-
分类号
TH311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
题名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的温室墒情预测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高国祥
王仰仁
田文艳
武朝宝
王敏
-
机构
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系
山西省中心灌溉试验站
-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40,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9174)
山西省水利科技研究与推广项目(201813)。
-
文摘
为实现实时准确的墒情预报,以山西省中心灌溉试验站大棚内2018年和2019年黄瓜、茄子土壤墒情,建立实时墒情预测模型。该试验包括正常灌水和减半灌水两个处理,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膜内、膜外土壤含水率;利用水量平衡的基本原理以时段初的土壤含水率为自变量,以及利用泰勒级数对地下水补给量和蒸发蒸腾量做线性化处理,得到了以日为时段的墒情预测模型;利用膜内一点含水率数据和膜外、膜内两点含水率数据平均值分别建立了墒情预测模型,分别称为模型1和模型2,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模型1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均高于模型2;②预测精度随建模系列长度(5、10、15 d)的增加而提高,以15 d建模系列长度预测精度最高;③该模型对于不同作物和不同的受旱程度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该实时墒情预测模型适用性强、精度高,可用于墒情预测。
-
关键词
水量平衡
温室墒情
实时墒情预测模型
膜下滴灌
黄瓜
茄子
-
Keywords
water balance
greenhouse moisture
real-time moisture content prediction model
drip irrigation under plastic film
cucumber
eggplant
-
分类号
S274.2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
-
题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创新探析
- 4
-
-
作者
张婉璐
-
机构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管理系
-
出处
《广东蚕业》
2018年第4期65-66,共2页
-
文摘
文章将"互联网+"引入高职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中,将"互联网+"与"项目教学"有机融合,发挥各自优势,构建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最理想的教学设计方案。重新分配课内、课外教学用时,将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项目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
关键词
互联网+
项目化教学
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
-
分类号
G712.4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