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墙高效截流瓦斯抽放技术在寺河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富超 王兆丰 +2 位作者 徐玉胜 田坤云 郝从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48,共3页
为了提高厚煤层煤巷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抽放率,探讨了钻墙高效截流边掘边抽技术的原理,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寺河煤矿X13014瓦斯抽放试验巷,试验结果表明:钻墙的瓦斯抽放率可达80%以上,能够有效截流煤壁瓦斯涌出、避免巷道瓦斯超限。
关键词 厚煤层 钻墙 边掘边抽 瓦斯抽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寺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主控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7
2
作者 马国龙 张庆华 赵彬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2,共4页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众多、防治难度较大的问题,分析了寺河井田的区域构造背景,总结了寺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和日常预测指标变化规律,研究了煤层瓦斯、煤体结构、应力分布和地质构造等因素与煤与瓦斯突出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寺河...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众多、防治难度较大的问题,分析了寺河井田的区域构造背景,总结了寺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和日常预测指标变化规律,研究了煤层瓦斯、煤体结构、应力分布和地质构造等因素与煤与瓦斯突出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寺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煤层瓦斯和地质构造,并据此提出了严格控制煤层瓦斯、加强地质构造探测、多角度综合预报突出危险和规范防突管理4个方面的防突对策,为寺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提供给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煤层瓦斯 地质构造 防突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瓦斯涌出来源量化判识方法——以寺河矿为例 被引量:32
3
作者 周伟 袁亮 +4 位作者 张国亮 都海龙 薛生 贺光会 韩云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6-1023,共8页
为准确量化和动态反映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来源,以沁水盆地寺河矿为研究区,采集煤体解吸瓦斯,测试分析了3号煤层及其7层邻近煤层解吸瓦斯组成成分,CH4,C2H6,CO2稳定碳同位素值,CH4氢同位素值及其分布特征,建立了基于稳定碳氢同位素和... 为准确量化和动态反映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来源,以沁水盆地寺河矿为研究区,采集煤体解吸瓦斯,测试分析了3号煤层及其7层邻近煤层解吸瓦斯组成成分,CH4,C2H6,CO2稳定碳同位素值,CH4氢同位素值及其分布特征,建立了基于稳定碳氢同位素和组分平均值的采空区瓦斯分源计算模型,实现采空区沿走向推进时各煤层瓦斯来源的量化分源计算,并完成了与传统分源预测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寺河矿主要煤层解吸气组分和稳定碳氢同位素值在横纵向均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瓦斯中甲烷体积分数随煤层深度增大而增大,瓦斯碳氢同位素随深度增大出现偏重的特点,5302工作面采空区沿走向瓦斯涌出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分本煤层涌入主体阶段、近邻近层涌入过渡阶段、动态平衡稳定阶段。随工作面推进,采空区内3号煤瓦斯涌出占比逐渐下降,最终稳定在20%~25%,近邻近层呈现先升后降并趋稳的特征,最终稳定在20%~25%,远邻近层9和15号瓦斯涌入主要在滞后工作面110 m后逐渐上升后趋稳,9号煤瓦斯最终占比20%~25%,15号煤瓦斯最终占比30%~35%。与传统分源预测结论相比,稳定碳氢同位素量化分源可以反映采空区内各煤层瓦斯涌出的动态演化过程,相比分源预测结论更有利于指导工作面生产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瓦斯来源 碳氢同位素 分布特征 分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构造对寺河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曹国华 田富超 郝从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0,共4页
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分析了寺河井田的瓦斯赋存特征,初步总结了寺河井田的瓦斯地质规律。针对3号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的特点,从瓦斯地质学的角度指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埋藏深度大、围岩条件变化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是影响寺河矿煤... 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分析了寺河井田的瓦斯赋存特征,初步总结了寺河井田的瓦斯地质规律。针对3号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的特点,从瓦斯地质学的角度指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埋藏深度大、围岩条件变化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是影响寺河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主要因素,为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地质学 地质构造 瓦斯赋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状千米长钻孔抽采效果考察试验 被引量:68
5
作者 王兆丰 田富超 +2 位作者 赵彬 陈向军 于宝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79,共4页
探讨了羽状千米顺层长钻孔区域性预抽煤层瓦斯的特点和优越性,结合煤层瓦斯抽放理论,分析了钻孔瓦斯流量与负压及钻孔长度的关系,指出千米钻孔工艺是针对高瓦斯矿井区域性防突措施和井下煤层气开采的一种新型抽采技术。在山西晋城无烟... 探讨了羽状千米顺层长钻孔区域性预抽煤层瓦斯的特点和优越性,结合煤层瓦斯抽放理论,分析了钻孔瓦斯流量与负压及钻孔长度的关系,指出千米钻孔工艺是针对高瓦斯矿井区域性防突措施和井下煤层气开采的一种新型抽采技术。在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寺河煤矿西轨措施巷1号和2号千米钻孔的应用研究表明:区域煤层瓦斯预抽率可达42%以上,且在煤层透气性系数和抽放负压条件相对不变的前提下,钻孔越长,百米钻孔初始瓦斯流量就越大,衰减系数随之减小,相同的时间内抽采率亦相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钻孔 卸压圈 负压 瓦斯抽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动压影响巷道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任海强 陶广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25,共4页
为了解决大采高工作面留巷难的问题,采用现场巷道变形及钻孔电视观测,对巷道变形规律及煤壁破坏区域进行研究,提出分层次注浆方法,确定了合理注浆时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巷道煤壁受采动影响由外向里依次形成了完全渗流区(0-3 m)... 为了解决大采高工作面留巷难的问题,采用现场巷道变形及钻孔电视观测,对巷道变形规律及煤壁破坏区域进行研究,提出分层次注浆方法,确定了合理注浆时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巷道煤壁受采动影响由外向里依次形成了完全渗流区(0-3 m)、定向渗流区(3.0-6.4 m)、渗流屏蔽区(6.4-8.1 m)和原岩渗流区(8.1 m以内);采用层次注浆法能够有效解决漏浆问题,提高钻孔注浆量;浅孔注浆时机选择在工作面前方24-58 m的初始变形阶段,深孔注浆选择在工作面前方7 m到工作面后方18 m的变形速度减缓阶段。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注浆加固段的两帮移近量最大为448 mm,未注浆段最大为811 mm,巷帮注浆加固效果明显,为留巷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压巷道 注浆加固 巷道变形 层次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庄矿综放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任海慧 陈向军 李宏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60,共4页
以综放工作面的粉尘为研究对象,对工作面各预定地点的粉尘浓度进行现场实测,得出综放过程中不同工序时的粉尘分布情况及运移规律,并通过采用煤层注水、负压二次降尘等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治理综放工作面粉尘,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粉尘分布 运移规律 粉尘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层定向长钻孔预抽瓦斯区域防突技术在特大型突出矿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平虎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8,42,共4页
针对特大型突出矿井瓦斯灾害与高产高效矛盾十分尖锐的问题,根据寺河矿西井区3#煤层厚、地质构造简单、煤质硬、透气性好、瓦斯含量高等特点,通过顺层定向长钻孔技术以及瓦斯抽采特性研究,探索出适合寺河矿特点的顺层递进式区域防突技术... 针对特大型突出矿井瓦斯灾害与高产高效矛盾十分尖锐的问题,根据寺河矿西井区3#煤层厚、地质构造简单、煤质硬、透气性好、瓦斯含量高等特点,通过顺层定向长钻孔技术以及瓦斯抽采特性研究,探索出适合寺河矿特点的顺层递进式区域防突技术,实现大面积区域消突,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矿井 煤与瓦斯突出 顺层定向长钻孔 区域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长工作面三级瓦斯抽采模式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新建 王硕 +1 位作者 张双全 任海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64,共3页
针对高瓦斯矿井寺河煤矿大采高长工作面瓦斯治理难度大的问题,采用地面钻孔抽采、千米钻机与普通钻机递进掩护抽采以及本煤层顺层钻孔抽采的立体空间式三级瓦斯抽采模式,实现了地面压裂与井下瓦斯抽采相结合。结果表明:实施三级瓦斯抽... 针对高瓦斯矿井寺河煤矿大采高长工作面瓦斯治理难度大的问题,采用地面钻孔抽采、千米钻机与普通钻机递进掩护抽采以及本煤层顺层钻孔抽采的立体空间式三级瓦斯抽采模式,实现了地面压裂与井下瓦斯抽采相结合。结果表明:实施三级瓦斯抽采模式后,瓦斯抽采量由18.28 m3/min提高至184.00 m3/min,累计抽采瓦斯量达3 783.081万m3,瓦斯抽采率达49%,有效杜绝了工作面和上隅角瓦斯超限,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大采高 长工作面 瓦斯治理 煤与瓦斯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场测试及数值分析的坚硬顶板巷道支护参数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志玉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2,56,共5页
以山西晋煤集团寺河煤矿二号井为工程背景,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地应力原位测试,得到σ_H为9.29MPa,σ_h为5.14MPa,σ_v为7.65MPa,σH由东南至西北方向呈减小趋势。底板岩石矿物成分分析得出,巷道直接底板为铝质泥岩,黏土矿物占比达到36.... 以山西晋煤集团寺河煤矿二号井为工程背景,采用水压致裂法进行地应力原位测试,得到σ_H为9.29MPa,σ_h为5.14MPa,σ_v为7.65MPa,σH由东南至西北方向呈减小趋势。底板岩石矿物成分分析得出,巷道直接底板为铝质泥岩,黏土矿物占比达到36.5%,遇水易膨胀。基于上述测试结果,利用FLAC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多方案比较,模拟结果表明锚杆合理排距为1.4m。选择典型巷道进行现场试验,围岩变形以底鼓形式为主,建议对此类有膨胀性围岩巷道应采取有效的控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测试 数值分析 坚硬顶板 参数设计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