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晋城市城市水土保持刻不容缓
- 1
-
-
作者
司军利
王慧萍
-
机构
山西省晋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
出处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3年第2期45-46,共2页
-
文摘
晋城市是山西省煤炭能源化工基地城市 ,人为水土流失严重。据航空遥感监测结合实地调查 ,年生活和建筑垃圾排放量48.5万t,近15年煤矸石累计排放量2466万t。这些固体废弃物 ,不仅污染环境 ,破坏耕地与植被 ,而且随意堆放河道 ,影响了正常行洪 ,极易发生严重的土壤侵蚀。由于采煤 ,地表塌陷面积达2728 29hm2。这些情况 ,给城市的建设、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 ,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刻不容缓。
-
关键词
城市水土保持
人为水土流失
固体废弃物
晋城市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隧洞轴线复测在水工隧洞设计和施工中的作用
- 2
-
-
作者
赵孝俭
-
机构
山西省晋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
出处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2年第4期29-30,共2页
-
文摘
以晋城市杜河水电站引水隧洞为例 ,阐述了隧洞轴线复测在该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效果 ,认为在导线测量的基础上再进行隧洞轴线复测 ,不仅可减小测量误差 。
-
关键词
隧洞
轴线复测
水工隧洞
设计
施工
导线测量
杜河水电站
-
分类号
TV672.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P225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
题名沁河流域实测径流对环境变化的定量响应分析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胡彩虹
王纪军
王灏
王艺璇
王爱琴
-
机构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河南省气候中心
山西省晋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3-21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流域水文过程对极端气候事件敏感性研究"(51079131)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黄河流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编制"(CCSF-2011-1)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极端气候变化趋势检测研究"(2010011046)
-
文摘
根据1956—2000年沁河流域降水、耗水量和入黄武陟站实测径流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武陟站实测径流变化的事实,辨析了影响实测径流变化的原因,并在确定基准期的基础上,建立了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关系,分离出了由降水、人类活动中引耗水及下垫面条件变化引起的实测径流变化量。分析结果表明:沁河入黄实测径流减少趋势明显,1972年为突变年份,且降水的减少、人类活动引耗水的增加和流域煤矿开采、地下水超采和水土保持措施等综合作用致使实测径流减少。人类引耗水、气候变化及下垫面条件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总量为70.6 mm,其中,引耗水致使实测径流减少为17.6 mm,贡献率为24.9%;气候变化影响量为35.6 mm,贡献率为50.4%;下垫面条件变化影响量为17.5 mm,贡献率为24.7%。
-
关键词
环境变化
实测径流
沁河流域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change
observed runoff
Qinhe River watershed
-
分类号
P333.1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
-
题名基于神经网络的植被需水量模型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邱林
宋建娜
陈晓楠
贾珺琳
-
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
山西省晋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
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6,31,共4页
-
基金
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HNCX2003-17)
-
文摘
分析了传统植被需水量计算方法的不足,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植被需水量计算模型.该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不但避免了建立具体数学表达式的不便和参数求解的繁琐,而且有较高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实例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精度高、通用性强,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关键词
植被需水量
神经网络
生态环境
-
Keywords
vegetation water requirements
neural network
eco-environment
-
分类号
S274.1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
-
题名杜河水电站厂房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韩新明
-
机构
山西省晋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7-87,共1页
-
-
关键词
杜河水电站
水电站厂房
地基处理
引水式径流电站
设计水头
-
分类号
TV747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TV223.3
[水利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
-
题名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景观格局动态研究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孙永萍
张峰
-
机构
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晋城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30-35,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159)
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专项资金(2002218)
广西区林业局科学基金(200246)共同资助
-
文摘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景观多样性、分维数、均匀度等指数,分析了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并定量分析了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显示,人类活动的干扰是青秀山景观格局演变的主导因素,在整个研究区域中,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逐年增高,除针阔混交林和纯林外,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都有所增加,斑块形状在经过1985年比较大的波动后,趋于规则。
-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空间异质性
驱动力
地理信息系统
青秀山风景区
南宁市
-
Keywords
Landscape pattern, Spatial heterogeneity, The determining factor, GIS, Qingxiushan mountain interesting area, Nanning city
-
分类号
Q149
[生物学—生态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