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世广 《山西林业》 2009年第3期9-10,共2页
本文介绍了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对策以及加强省直林区森林资源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庞泉沟 自然保护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河岸带鸟类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世广 郝映红 +1 位作者 隋金玲 齐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420-424,共5页
2005至2009年间,每年的4、5月和7、8月间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河岸带的云杉林、针阔混交林、沙棘灌丛、柳树灌丛、河滩、农耕地、居民区等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观察记录河岸带鸟类的迁徙行为。调查共发现鸟类11目30科89... 2005至2009年间,每年的4、5月和7、8月间对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河岸带的云杉林、针阔混交林、沙棘灌丛、柳树灌丛、河滩、农耕地、居民区等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并观察记录河岸带鸟类的迁徙行为。调查共发现鸟类11目30科89种,其中,古北界51种(57.3%);东洋界12种(13.5%);广布种26种(29.2%);居留型分析显示,留鸟41种(46.1%),夏候鸟48种(53.9%);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5种,省级保护动物7种,我国特产鸟类7种。本区候鸟的迁徙有一定的规律。对不同生境中鸟类群落间的多样性特征、物种间组成的复杂性进行计算和比较发现,不同生境存在显著差异,河岸带中针阔混交林生境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河岸带是庞泉沟保护区中的重要区域之一,在鸟类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河岸带鸟类群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结构组成 河岸带 庞泉沟保护区 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庞泉沟保护区三种鸮的繁殖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郝映红 齐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36-541,共6页
通过1991~1997年和2002~2004年两次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林线河滩耕地居民区、阔叶林区、针阔混交林区、针叶林区和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5种类型栖息地,设置长400m,跨度100m的固定样线,调查红角鸮、雕鸮和纵纹腹小鸮的迁徙特性、种... 通过1991~1997年和2002~2004年两次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林线河滩耕地居民区、阔叶林区、针阔混交林区、针叶林区和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5种类型栖息地,设置长400m,跨度100m的固定样线,调查红角鸮、雕鸮和纵纹腹小鸮的迁徙特性、种群密度和繁殖特性,并采用剖捡标本和食丸的方法分析其食性,借以分析3种鸮对5种类型生境的利用特性和繁殖期繁殖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红角鸮迁徙的特点,北徙年均差异3~4d,南迁年均差异2~5d,居留期162~166d,间隔期199~203d,在本区的生态活动是相对稳定的。阔叶林生境是红角鸮的主要栖息环境。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区是雕鸮的主要栖息环境。林线河滩耕地居民区是纵纹腹小鸮的主要栖息环境。通过其繁殖特性的分析,表明3种鸮在繁殖巢穴选取、产卵、孵卵和育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3种繁殖鸮的食性,以农田鼠类、昆虫和部分鸟类为食性,为森林益鸟,应该加以保护,但由于其生境利用较为特殊,种群数量偏低,其繁殖受到食物丰富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角鸮 雕鸮 纵纹腹小鸮 繁殖 迁徙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道地中草药分布及种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瑞 郭玉永 +4 位作者 郝嘉辰 光弘 杜倩 王爱萍 董琦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95-97,共3页
为适应当前林下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山西省境内中草药的发展潜力,根据中草药的生长特性及其生长地域环境分布特征,对境内各类中草药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为中草药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草药 中药道地性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养褐马鸡繁殖期行为与其粪便中性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博 隋金玲 +2 位作者 齐磊 胡德夫 李世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104,共4页
2012年3—5月在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笼养褐马鸡的繁殖期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运用非损伤取样法采集褐马鸡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样品中的睾酮并用酶免法(EILS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笼养褐马鸡繁殖期主要行为有觅食、游走、静栖、... 2012年3—5月在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笼养褐马鸡的繁殖期行为进行了研究,并运用非损伤取样法采集褐马鸡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样品中的睾酮并用酶免法(EILS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笼养褐马鸡繁殖期主要行为有觅食、游走、静栖、理羽、沙浴、警戒和繁殖。繁殖行为中,发现雄性有两种不同的交配方式且配偶有固定和不固定两种情况。其中,繁殖期配偶固定或不固定的雄性褐马鸡在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不同的领域行为的雄性褐马鸡,在静栖和警戒两种行为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粪便样品中的睾酮测定结果显示,配偶不固定的雄性褐马鸡睾酮值显著高于配偶固定的个体(P<0.05),领域行为强的雄性褐马鸡睾酮值极显著高于领域行为较弱的个体(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 褐马鸡 繁殖期 性激素 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对沙地柏苗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占合 姚延梼 +1 位作者 张兰芳 邓慧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以三年生沙地柏移植苗为材料,采用对比试验方法,于缓苗期、生长初期、速生前期、速生后期分别对土壤进行不同施肥处理,测定苗木各项生长指标,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沙地柏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多元素复合肥对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加速... 以三年生沙地柏移植苗为材料,采用对比试验方法,于缓苗期、生长初期、速生前期、速生后期分别对土壤进行不同施肥处理,测定苗木各项生长指标,研究了不同施肥对沙地柏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多元素复合肥对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加速苗木生长影响较大;施用N、P、K肥与多元素复合肥对苗木生物量积累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柏 施肥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淡人工造林技术措施的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武志钢 《种子科技》 2017年第6期78-78,80,共2页
通过分析人工林技术措施选择与应用的重要性,从山西地区的地理、立地条件出发,从4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采取造林技术措施的依据与原则,对相关地区造林科技人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人工造林 技术措施 选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淡造林中的整地技术环节
8
作者 武志钢 《花卉》 2016年第B10期93-94,共2页
造林整地是造林整体工程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造林的成败和人工林的生长发育。本文通过阐述整地一系列技术环节,整地方法、整地季节、整地深度,其宗旨是引起林业生产一线对造林整地的重视与应用,以其能达到提高工程造林成效的目的。
关键词 整地 造林技术 浅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