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本志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63-67,共5页
李达的法理学体系以中国近代正统法理学教科书体系为叙述模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范围进行了重新解读;科学阐释法理学的法律与国家的关系、法律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 李达的法理学体系以中国近代正统法理学教科书体系为叙述模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范围进行了重新解读;科学阐释法理学的法律与国家的关系、法律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法律的属性等基本内容,试图构建与以往各派法理学有很大不同的适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李达在中国近代法学学术竞争的语境下,既保存原来的法律话语体系以利于法学范畴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又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法学研究范式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是适合中国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法理学 法理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验研究
2
作者 贾绘泽 孙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2,18,共6页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精准提炼不同历史时期党的理论和实践主题以确保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精准提炼不同历史时期党的理论和实践主题以确保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及时总结和升华世界先进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学术创新成果,高度重视构建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在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等等。分析和总结这些经验,对新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发展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 被引量:3
3
作者 程广丽 赵跃先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2-45,共4页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批判和拒斥"抽象"的人,它以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拨开观念和意识的层层迷雾,揭示出现实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受"抽象"统治的世界。马克思怀着对资本逻辑主宰下的... 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批判和拒斥"抽象"的人,它以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拨开观念和意识的层层迷雾,揭示出现实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受"抽象"统治的世界。马克思怀着对资本逻辑主宰下的人的命运的关切,深刻洞悉到人类的生活世界的本质不是一个自然的生活现象,而是一个现实的辩证的能动的生活过程,人在改变生活世界的过程中改变着整个世界,包括改变着人自身。马克思的这种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从根本上实现了对西方哲学生活世界理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活世界”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准性的进路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7,共4页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是有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的有效路径。适应教育强国新要求,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尚不能有效满足青年学生学习发展的多样性需求;实践教学方式仍不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是有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的有效路径。适应教育强国新要求,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尚不能有效满足青年学生学习发展的多样性需求;实践教学方式仍不能及时回应青年学生兴趣期待的广泛性特点;实践教学空间还不能全面适应青年学生生活学习空间多元性形态的现状。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从“形式覆盖”向“实效提升”的高质量转变,要落实好“三个精准”,即做到精准定位——更新实践教学理念,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做好精准施教——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实现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统一;做实精准布局——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构建“现实+虚拟”实践教学场域,着力提升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青年学生 实践教学 精准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需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贾绘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重点突破和系统...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重点突破和系统集成、典型示范和全面推进、价值引领和规律遵循、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思政课程和“大思政课”这六大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才能深刻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规律,更好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一体化 改革创新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回应性治理何以有效——基于典型模式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王文祥 董江爱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基层回应性治理包含群众需求表达和政府回应治理两个基本环节,因此群众表达便利性和政府治理敏捷性成为基层回应性治理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表达便利性和治理敏捷性两个维度,可将基层回应性治理划分为高便利性-高敏捷性、高便利性-... 基层回应性治理包含群众需求表达和政府回应治理两个基本环节,因此群众表达便利性和政府治理敏捷性成为基层回应性治理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表达便利性和治理敏捷性两个维度,可将基层回应性治理划分为高便利性-高敏捷性、高便利性-低敏捷性、低便利性-高敏捷性、低便利性-低敏捷性四种理想类型,分别对应“接诉即办”“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一线治理”和“属地化信访治理”四种典型回应性治理实践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比较发现:数字化建设弥合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感,解除了群众表达诉求的空间与时间束缚,有利于提高群众需求表达的便利性,为构建回应型政府提供了新的可能;扁平化结构越过组织层级,打破了条块分割带来的信息不对称的困境,扩大了一线组织的决策自主权,实现了治理权力的下沉,从而提升了政府治理的敏捷性;数字化建设与扁平化结构的共同作用,能够实现基层回应性治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回应性治理 表达便利性 治理敏捷性 回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定永恒的身体:从柏罗丁至“亚略巴古的狄奥尼修斯”
7
作者 聂建松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4,168,共8页
在古典时代晚期,随着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和成熟,曾经深受古希腊哲学影响的人们对身体的看法产生了一场重要的转变。基督教的哲学家们开始使用保罗的“圣殿”形象代替柏拉图的“囚笼”来描述身体,而这一转变的最重要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 在古典时代晚期,随着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和成熟,曾经深受古希腊哲学影响的人们对身体的看法产生了一场重要的转变。基督教的哲学家们开始使用保罗的“圣殿”形象代替柏拉图的“囚笼”来描述身体,而这一转变的最重要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亚略巴古的狄奥尼修斯”。他一改之前的新柏拉图主义的负面身体形象,转而开始寻求人类身体的永恒可能性。按照古典晚期哲学的三个方面划分,这一自柏罗丁至狄奥尼修斯所发生的“身体观”转变过程和意义有如下三方面:首先,对质料的评价从恶转为善,这标志着对身体实在性的承认;其次,从“灵魂注定脱离身体”转至“灵魂和身体不可分离”,这标志着对身体持续性的承认;最后,基督论的“神人二性”思想使得狄奥尼修斯突破了新柏拉图主义的藩篱,找到了人类身体的永恒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略巴古的狄奥尼修斯 柏罗丁 普罗克洛斯 新柏拉图主义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逻辑结构和理论创新
8
作者 卫建国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基本目标、价值纲领、资源支撑、道德建设的时代内容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基本目标、价值纲领、资源支撑、道德建设的时代内容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建构了一个完整的道德建设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实质上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道德建设重要论述 逻辑结构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论”辨析
9
作者 臧秀玲 王增剑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以市场经济而非产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形态。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由于政策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格局没有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以市场经济而非产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形态。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由于政策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格局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实力、效率、影响力和控制力反而得到较大提升。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实力,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发展混合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路径,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不仅不会导致国有资产私有化,反而会进一步增强我国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确保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公有制为主体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为不断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成为常态提供了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体制 所有制结构 收入分配 混合所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10
作者 高继文 王增剑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3,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理念和新举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深化内涵发展,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理念和新举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深化内涵发展,发挥制度优势,增强发展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为坚定中国社会主义自觉自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等、自由与社会主义——科亨对诺齐克的前期批判
11
作者 姜延博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7-51,共5页
科亨对诺齐克的前期批判集中体现在他对"张伯伦论证"的回应当中。诺齐克以张伯伦为其理论设立的对象,从个人权利角度出发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至上"进行辩护,并采用两种方式试图论证社会主义的非正义性。科亨通过... 科亨对诺齐克的前期批判集中体现在他对"张伯伦论证"的回应当中。诺齐克以张伯伦为其理论设立的对象,从个人权利角度出发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至上"进行辩护,并采用两种方式试图论证社会主义的非正义性。科亨通过分析诺齐克例证中的细节问题抓住其论证要害,有效的揭示了"张伯伦论证"的不合理性,指出其并没有实际证明出社会主义与自由是相冲突的,进而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平等观提出了展望。尽管科亨的一些观点比较偏激,但是他强烈的社会主义信念昭示着我们: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积极回应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带给我们多元化的理论挑战,从而有效捍卫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亨 诺齐克 平等 自由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亚平 贾绘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2,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具体运行系统,是制度体系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持续有效地保障和推进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分析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 内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许艳萍 岳强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7,共6页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当代经济三大形态之一。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正在促成传统产业的样态变革。数字文化产业就是这一变革浪潮的典型代表。数字文化产业具有数字化、文化化、工业化三大基本特征,数字化能...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当代经济三大形态之一。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正在促成传统产业的样态变革。数字文化产业就是这一变革浪潮的典型代表。数字文化产业具有数字化、文化化、工业化三大基本特征,数字化能够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更高速度的增长,更好满足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并促使文化服务产业跳出“停滞部门”行列。高质量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要紧紧抓住数字化建设这一核心从三个方面重点发力:提升文化生产的数字化水平,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建设,不断扩大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以平台建设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并不断提高平台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金融化风险发生机制与化解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继文 赵秀凤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8,共7页
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力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抑制制造业过度金融化与产业资本“脱实向虚”,防范实体企业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从金融化现状看,我国制造业金... 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力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抑制制造业过度金融化与产业资本“脱实向虚”,防范实体企业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从金融化现状看,我国制造业金融化程度整体趋高,而且经营者过度自信行为特征的普遍存在加重了制造业的金融化程度。另外,由于金融套利的过度运用,机构投资者抱团与企业管理层合谋问题也较为严重,增加了我国制造业企业金融风险发生概率,掣肘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增强企业主业责任与本分意识,矫正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畅通实体企业融资渠道并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高质量发展 金融化 企业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人才振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尹泽昕 张思乔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乡村文化人才振兴是以人才振兴、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乡村文化人才的振兴才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各乡村文化人才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乡村文化人才振兴是以人才振兴、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只有乡村文化人才的振兴才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各乡村文化人才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价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当前我国乡村文化人才的振兴面临乡村文化人才数量少且年龄大、专业素质与乡村振兴要求差距较大、乡村文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等困境,只有不断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乡村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和培养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乡村文化人才的作用和价值,助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人才振兴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五重维度
16
作者 陈燕妮 李世宽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1期45-48,共4页
新时代文化强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乡村历史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乡村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对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教化民众;丰富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文化自信... 新时代文化强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乡村历史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乡村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对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教化民众;丰富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认同,构建文化共同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历史文化 传承发展 五重维度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17
作者 高宇峰 尹泽昕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4期24-26,共3页
随着工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的持续推进,我国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交织,影响着乡村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与建设美丽乡村刻不容缓。本文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与目前我国乡村地... 随着工业化与城乡一体化的持续推进,我国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交织,影响着乡村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与建设美丽乡村刻不容缓。本文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与目前我国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分析,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建设性对策,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意义的挖掘,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我国乡村的生态环境,让我国乡村地区变成生态宜居、生活幸福的美丽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变迁与评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林 张亚飞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4,100,共6页
民间资本是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梳理和评价中国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变迁历程对将来的政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变迁历程可以划分为探索、发展和扩展三个阶段。其间,各项政策文件对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 民间资本是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梳理和评价中国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的变迁历程对将来的政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变迁历程可以划分为探索、发展和扩展三个阶段。其间,各项政策文件对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定的聚焦性越来越强、参与领域逐渐拓展和细化、参与方式渐进多样化、优惠政策逐步明晰化。可以说,这对我国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但是,已有政策对养老服务评价和监管机制的规定不够系统和细化,将来应努力弥补这一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资本 养老服务体系 变迁 监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淄博市的调查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亚飞 牛喜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4,共5页
通过对淄博市271位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工作者的工资收入偏低、社会保险购买难以落实、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但他们的心理支持感较强,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也较高。二元Logit模型分析表明,个体因... 通过对淄博市271位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工作者的工资收入偏低、社会保险购买难以落实、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但他们的心理支持感较强,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也较高。二元Logit模型分析表明,个体因素(是否有社工资格证、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认为当地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关注程度、是否更换工作)和制度因素(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有五险、是否经常加班、是否参加过培训)对社会工作者的生存状况都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生存状况 影响因素 二元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农民关系的调整与农民政治认同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万海玲 杨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8-132,共5页
研究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首先要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入手。纵观东西方历史,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历程呈现同构胶合、有限分离、有机互动三种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政治认同有着不同的表征。文章通过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化,... 研究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首先要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入手。纵观东西方历史,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历程呈现同构胶合、有限分离、有机互动三种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政治认同有着不同的表征。文章通过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民政治认同感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指出了从国家与农民互动的视角研究农民政治认同的基本思路即农民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执政党和国家通过合理的公共政策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在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个体在政治生活中的意义与使命感,从而使双方形成持续的良性互动,农民的政治认同就会随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国家与农民 农民政治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