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教融合视角下“山西特色酿造食品”课程的构建与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秀红 崔美林 +3 位作者 王佳丽 赵微 张少颖 于有伟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6期130-133,136,共5页
清香汾酒和山西老陈醋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酿造食品。为了增强带入感,突出产教融合特征,食品类专业的选修课“山西特色酿造食品”建设过程中,教学内容融入产业文化、详解酿造工艺及重要参数,与国内其他同类名优食品比较... 清香汾酒和山西老陈醋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酿造食品。为了增强带入感,突出产教融合特征,食品类专业的选修课“山西特色酿造食品”建设过程中,教学内容融入产业文化、详解酿造工艺及重要参数,与国内其他同类名优食品比较以便互相借鉴;在课堂教学方面,通过大量实际生产的照片视频等进行沉浸式教学、透过工艺参数理解酿造过程控制、结合生产工作任务学习工艺流程,同时融入课程思政,感受大国工匠精神。以期为产教融合类课程的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酒 山西老陈醋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学”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教学中强化本科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少颖 于有伟 +2 位作者 张秀红 崔美林 李艳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为了使本科生有效掌握课程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实施了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的教学方法。采取点面结合构建13343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融汇贯通,多次重复回顾知识点,学生带着生产实践问题学习,引入... 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为了使本科生有效掌握课程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实施了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的教学方法。采取点面结合构建13343知识体系,与实践应用融汇贯通,多次重复回顾知识点,学生带着生产实践问题学习,引入科技类时政要闻和充分使用课程网络平台等6项措施。这些措施有效地强化学生高效掌握“食品微生物学”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价值素养也得到有效提高,从而达成了立德树人所要求的课程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 专创融合 柔性分课堂 知识掌握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院校“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情况调查
3
作者 肖春玲 张娟 +2 位作者 崔娜 关正萍 李慧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为了解师范院校食品专业学生对"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课程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问卷从"预习方式及查阅相关资料""课程使用教材情况""... 为了解师范院校食品专业学生对"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课程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问卷从"预习方式及查阅相关资料""课程使用教材情况""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内容""复习""考试测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校级‘食品工艺学’网络课程如何建设"等8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即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至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艺学 教学 师范院校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爱玲 李桂峰 +2 位作者 董蕾 杨佳茹 席铭钰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2期119-121,130,共4页
为了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求、对实际问题具有较高解决能力的食品专业学生,探索了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有助于全面提高其在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综合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分析案例教... 为了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求、对实际问题具有较高解决能力的食品专业学生,探索了案例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有助于全面提高其在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综合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分析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意义、方法、效果与难点,证明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学 案例教学法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食品发展背景下对“食品包装学”的教学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晓江 肖婧楠 +6 位作者 徐建国 额日赫木 吴建虎 卫永华 李桂峰 张亮亮 董美琪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3期124-126,共3页
未来食品的发展给未来食品包装的发展和“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食品包装学”与未来食品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改革3个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为“食品包装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未来食品的发展给未来食品包装的发展和“食品包装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食品包装学”与未来食品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改革3个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为“食品包装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食品 未来食品包装 食品包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功能性食品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李艳 李俊茹 +1 位作者 郑亚军 冯晨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3期125-128,132,共5页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是一种具有较强探究性与发展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食品工程硕士方向所开设的“功能性食品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能够独立承担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全...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是一种具有较强探究性与发展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食品工程硕士方向所开设的“功能性食品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能够独立承担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硕士人才有重要的价值。因此,主要针对“功能性食品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应用在“功能性食品学”课程上的优势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C 翻转课堂 功能性食品学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冯赛赛 吴玉 +3 位作者 马冰洋 肖春玲 张亮亮 徐建国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9期134-136,共3页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存在学生隐性逃课情况较为普遍、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困难、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等问...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存在学生隐性逃课情况较为普遍、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困难、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等问题。基于此,展开教学课程改革探索和实践,以提升教师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为基石,以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作为主要途径,以学生切实掌握并熟练应用为目标导向,最终通过教师培养、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手段和互作机制的多样化、强化反馈机制等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食品行业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油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及考评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娟 于有伟 李琴 《农产品加工》 2017年第3期86-88,共3页
"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专业应用性较强,在教学上要更加突出实验教学。通过对其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等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专业应用性较强,在教学上要更加突出实验教学。通过对其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等措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食品工艺学 实验教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对接分析橙色嗜热子囊菌QH-1酯酶的酯化特性
9
作者 鲁彤 赵微 +2 位作者 崔美林 王佳丽 张秀红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
为探明橙色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aurantiacus)的酯化特性,通过测定酯酶活力从6株橙色嗜热子囊菌菌株(编号为QH-1~QH-4,FH-5~FH-7)中筛选高产酯酶菌株,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在线软件对其酯酶进行理化性质预测、同源建模、酯酶模... 为探明橙色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aurantiacus)的酯化特性,通过测定酯酶活力从6株橙色嗜热子囊菌菌株(编号为QH-1~QH-4,FH-5~FH-7)中筛选高产酯酶菌株,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在线软件对其酯酶进行理化性质预测、同源建模、酯酶模型与脂肪酸分子对接及作用力分析,同时采用不同脂肪酸作为底物进行酯化验证实验,研究其底物特异性。结果表明,橙色嗜热子囊菌QH-1的酯酶活力最高(16.10 U/g),其基因组编码12个酯酶,其中6个酯酶分子结构比较稳定,对其进行同源建模。其中,酯酶scaffold198.t7、scaffold 360.t9和scaffold 64.t20构建模型可信度较高,Ramachandran Plot允许区的氨基酸均>90%,全球模型质量评估(GMQE)值接近1。这3个酯酶分子与常见脂肪酸分子对接时,其自由能均为负值,说明橙色嗜热子囊菌QH-1能将乙醇与脂肪酸合成相应的乙酯,酯酶底物专一性低。将橙色嗜热子囊菌QH-1固体培养物与不同脂肪酸酯化进行验证反应时均检测到了相应的乙酯,当底物为辛酸时,酯化力最高(152 mg/50 g·7 d)。将3个酯酶分子与不同脂肪酸分子对接时,酯酶scaffold 64.t20与辛酸结合时自由能最低,推测其是橙色嗜热子囊菌QH-1主要的酯酶,其与底物结合的作用力主要有疏水作用力、氢键和盐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色嗜热子囊菌 酯酶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CS NPs颗粒Pickering乳液/PLA双层包装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霍彦雄 张萌萌 +4 位作者 董蕾 张亮亮 冯赛赛 郭妍 徐建国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5,共8页
为了研发新的可生物降解食品包装材料,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纳米(SPI-CS NPs)颗粒Pickering(PIC)乳液/聚乳酸(PLA)双层食品包装膜。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其在猪肉保鲜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 为了研发新的可生物降解食品包装材料,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纳米(SPI-CS NPs)颗粒Pickering(PIC)乳液/聚乳酸(PLA)双层食品包装膜。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其在猪肉保鲜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壳聚糖(CS)质量百分比为1.61%、PIC乳液体积百分比为39.01%、甘油体积百分比为1.22%、PLA-聚乙醇(PEG)质量比为9∶1和PLA-PEG浓度为3%时,PIC/PLA双层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分别为15.43 MPa,450.24%,1.05×10^(-13) kg·m/(m^(2)·s·Pa),0.30×10^(-11) kg·m/(m^(2)·s),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均显著高于单层膜。在猪肉保鲜方面,与对照组相比,PIC/PLA处理后的冷鲜猪肉在贮藏12 d后的pH值、硫代巴比妥酸含量、水分流失率和高铁肌红蛋白含量分别降低0.6,41.82%,54.33%,36.11%。研究为PIC/PLA双层包装膜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Pickering乳液 聚乳酸 双层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3D-CuFC-C纳米材料的磷酸蛋白高灵敏电化学传感检测
11
作者 郭建平 王婧雯 +1 位作者 岳乐乐 任梦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81-394,共14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还原羧基化氧化石墨烯(rGO-COOH)和铜纳米粒子(CuNPs)合成的3D纳米复合物(CuFC-C)作为玻碳电极(GCE)的修饰基底,并在修饰层上制备氨基化二氧化钛(NH_(2)-TiO_(2))纳米识别层,构建了一种NH_(2)-TiO_(2)/CuFC-C/GCE...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还原羧基化氧化石墨烯(rGO-COOH)和铜纳米粒子(CuNPs)合成的3D纳米复合物(CuFC-C)作为玻碳电极(GCE)的修饰基底,并在修饰层上制备氨基化二氧化钛(NH_(2)-TiO_(2))纳米识别层,构建了一种NH_(2)-TiO_(2)/CuFC-C/GCE电化学传感器(TIECS),用于食品中痕量磷酸蛋白(β-casein)的高灵敏检测。rGO-COOH电聚合圈数5、CuNPs电沉积时间400 s、NH_(2)-TiO_(2)电聚合圈数9、缓冲溶液pH6.5、β-酪蛋白平衡吸附30 min、电压范围0.2~1.0 V的检测条件下,该传感器对β-casein在10^(−14)~10^(0) m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为3.82×10^(−17) mg/mL,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46,满足痕量磷酸蛋白检测的要求。TIECS传感器对干扰蛋白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以及良好的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RSD分别为2.42%和1.04%。与传统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相比,该传感器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势,适用于食品中痕量磷酸蛋白的快速检测。该TIECS传感平台在实际样品中的成功应用为评估不同食物的营养特性以及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 铜纳米粒子 氨基化二氧化钛 3D 纳米材料 磷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共价有机骨架Fe_(3)O_(4)@COFs的合成及其对T-2毒素的吸附
12
作者 武晋海 邱玉 +3 位作者 孙博 朱威 李毓 白家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9,共8页
霉菌毒素T-2具有强的细胞毒性,常见于受污染的农作物及其制品,对人、畜极具危害,但可通过吸附处理消除潜在风险,保障相关生产生活安全。本研究利用戊二醛偶联法合成了共价有机骨架材料Fe_(3)O_(4)@COFs,研究了Fe_(3)O_(4)@COFs对T-2毒... 霉菌毒素T-2具有强的细胞毒性,常见于受污染的农作物及其制品,对人、畜极具危害,但可通过吸附处理消除潜在风险,保障相关生产生活安全。本研究利用戊二醛偶联法合成了共价有机骨架材料Fe_(3)O_(4)@COFs,研究了Fe_(3)O_(4)@COFs对T-2毒素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等。研究结果表明,合成材料Fe_(3)O_(4)@COFs对T-2毒素的吸附富集效果显著,吸附过程可在30 min内完成。吸附动力学模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机理为Fe_(3)O_(4)@COFs与T-2毒素之间存在“π-π”的相互作用;化学吸附是T-2毒素的速率决定步骤。将Fe_(3)O_(4)@COFs作为磁性固相萃取的材料用于吸附富集食品中的T-2毒素,在进行萃取条件优化时,研究确认采用乙腈和甲酸的混合溶液作为洗脱液,洗脱率为83.90%~89.10%,加标回收率为83.44%~88.6%,合成的新型Fe_(3)O_(4)@COFs材料,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实现了对食品中T-2毒素的吸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 Fe_(3)O_(4)@COFs T-2毒素 吸附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课程改革与设计——以《粮油食品工艺》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崔娜 肖春玲 +2 位作者 徐建国 张亮亮 闫帅帅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71-176,共6页
为适应新工科发展建设的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等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亟待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文中以普通高校《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为例,系统挖掘“专创融合”案例,对课程目标进行优化设计,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为适应新工科发展建设的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等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亟待增强创新创业教育。文中以普通高校《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为例,系统挖掘“专创融合”案例,对课程目标进行优化设计,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提出基于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与道德修养培养的于一体的“专创融合”培养模式,并利用调查问卷结合学生反馈实时改进教学方式。三年来97%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安排合理、课程内容丰富、课堂互动环节有效,对教学模式表示满意,由此说明“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已得到学生的认可。基于专创融合的《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工匠精神,同时达到专业自信、文化自信、职业道德等素养教育的目的,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等工科专业人才提出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创融合 粮油食品工艺学 工科专业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L教学法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5
14
作者 卫吉良 吴建虎 李桂峰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期115-116,120,共3页
CBL是近年来较为主流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案例是影响CBL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CBL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为提高食品工程类专业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结合食品工厂设计... CBL是近年来较为主流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案例是影响CBL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CBL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为提高食品工程类专业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结合食品工厂设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引入CBL教学法,精心选择案例,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高食品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厂设计 CBL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案例 食品工程类专业 培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程性评价在“食品工艺学”在线教学中的探讨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春玲 崔娜 +2 位作者 薛静 张娟 关正萍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9期109-111,共3页
目前,关于“食品工艺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很多,但对在线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讨论了如何将过程性评价应用于“食品工艺学”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和应用“食品工... 目前,关于“食品工艺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很多,但对在线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讨论了如何将过程性评价应用于“食品工艺学”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和应用“食品工艺学”过程性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改善了“食品工艺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并为过程性评价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艺学 过程性评价 在线教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卫永华 赵国建 +1 位作者 郑亚军 吴建虎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2期84-86,共3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在食品类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前期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方法、技巧和手段等进行了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为目的的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旨在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食品工程原理 工程能力 教学 实践与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接骨木果含片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抗运动疲劳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江 马彩珍 +4 位作者 李甜 霍彦雄 张亮亮 吴子健 徐建国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6,共8页
为制备一款口感适宜且具有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的接骨木果含片,以野生接骨木果粉为原料,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接骨木果含片制备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阳离子自... 为制备一款口感适宜且具有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的接骨木果含片,以野生接骨木果粉为原料,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接骨木果含片制备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作为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的指标;通过测定小鼠游泳时间,分析血糖、肝糖原、肌糖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三磷酸腺苷(ATP)、尿素氮(BUN)和乳酸(LA)含量变化来评价其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接骨木果粉添加量61%、木糖醇添加量8%和柠檬酸添加量5%时,接骨木果含片的感官评分达到90.32分,其花色苷含量为1.52 mg/g;接骨木果含片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值分别为73.83μg TE/g、43.50μg TE/g和16.27μmol Fe(Ⅱ)/g,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接骨木果含片干预后,延长了小鼠的游泳时长,提高了小鼠的血糖、肝糖原、肌糖原、SOD和ATP的含量,降低了小鼠体内BUN和LA水平,表明接骨木果含片具有较高的抗疲劳能力。该研究为野生接骨木果的高值化利用、扩大其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接骨木果 含片 抗氧化活性 抗疲劳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糟ACE抑制肽制备工艺优化及功能评价
18
作者 林晓婕 侯蕊 +3 位作者 梁璋成 林晓姿 李维新 何志刚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8,共8页
为研发红曲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以红曲糟为原料制备ACE抑制肽,明确活性肽序列和消化稳定性。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ACE抑制肽制备工艺,以超滤进行分离纯化ACE抑制... 为研发红曲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以红曲糟为原料制备ACE抑制肽,明确活性肽序列和消化稳定性。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ACE抑制肽制备工艺,以超滤进行分离纯化ACE抑制肽,以质谱分析活性肽的序列结构,并采用模拟胃肠消化分析体外消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红曲糟ACE抑制肽最佳制备工艺为酶添加量6000 U·g^(-1)、酶解时间90 min、温度45℃、pH值5.7,在此条件下红曲糟蛋白的酶解率为(45.11±0.12)%;蛋白浓度为2.7 mg·mL^(-1)时,ACE抑制率为(60.49±1.70)%;主要由分子量小于3000 Da的短肽组成。将酶解产物进行超滤,<1000 Da的组分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抑制率为(70.65±1.51)%;生物活性值≥0.5的潜在生物活性肽占比达48.22%。ACE抑制肽<1000 Da的组分经模拟胃肠消化后,ACE抑制活性保持率为58.94%。研究利用木瓜蛋白酶制备红曲糟ACE抑制肽,为降血压功能食品配料的开发和酿酒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糟 ACE抑制肽 结构 消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糟源酶解蛋白肽的功能性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蕊 梁璋成 +3 位作者 林晓婕 林晓姿 张秀红 何志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蛋白酶对红曲糟酶解的效果,并对其酶解液进行功能性评价,为红曲糟源蛋白肽的研发制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提高蛋白含量后的红曲糟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 【目的】研究不同蛋白酶对红曲糟酶解的效果,并对其酶解液进行功能性评价,为红曲糟源蛋白肽的研发制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提高蛋白含量后的红曲糟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复配酶制剂F106、酵母抽提酶等不同蛋白酶进行酶解,考察其酶解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等生物活性功能。【结果】蛋白酶解率最高的为动物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处理,分别为(71.43±1.03)%和(70.20±0.32)%。DPPH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最优的是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酵母抽提酶酶解处理,蛋白肽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分别为(2.78±0.34)mg·mL^(-1)、(3.02±0.03)mg·mL^(-1)、(3.24±0.65)mg·mL^(-1);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XOD抑制活性能力最优的均为胃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其蛋白肽的EC50值分别为(1.54±0.07)mg·mL^(-1)、(6.45±0.27)mg·mL^(-1)和(10.71±0.06)mg·mL^(-1)、(17.68±0.04)mg·mL^(-1),二者的XOD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28±0.01)、(1.78±0.03);ACE抑制活性最优的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和木瓜蛋白酶酶解液,蛋白肽的EC50值均为(0.27±0.01)mg·mL^(-1),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18.40±3.53)、(98.35±1.95)。【结论】红曲糟源蛋白经不同蛋白酶酶解后的肽段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其中以胃蛋白酶酶解的XOD抑制活性能力较强,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的ACE抑制活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酒糟 酶解蛋白肽 酶解率 DPPH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 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 XOD抑制活性 ACE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台春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真菌菌群多样性及代谢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佳丽 胥强 +3 位作者 路程顺 赵淑先 张同存 罗学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芦台春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出窖酒醅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其与理化因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分别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真菌...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芦台春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出窖酒醅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其与理化因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分别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升高,而丰度先升高后降低;酵母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真菌,但相对丰度逐步降低,在属水平上以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为主,其相对丰度由第一轮次的97.48%逐渐下降至第七轮次的3.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酸、还原糖和酒精度是窖池发酵微生物演替的重要理化因子;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与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醇等相关性较大;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丝衣霉属(Byssochlamys)、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等与正己酸乙酯、庚酸乙酯、3-羟基丁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酸乙酯、油酸乙酯、乙醇等相关性较大;而Leiothecium、未分类的酵母目(unclassified_o__Saccharomycetales)、Apiotrichum、Cutaneotrichosporon等则对壬酸乙酯、乙酸苯乙酯、正己醇、2,3-丁二醇、糠醇、糠醛等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醅 真菌 菌群多样性 理化因子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