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南部脱皮榆群落生态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毕润成 陈李芳 李培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109-116,共8页
选择脱皮榆群落分布较为集中的霍山、中条山等 2个地段 ,设计 7个样地 ,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共做样方5 85个。分析了脱皮榆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等群落学特征 ,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 ,计测了不同地段群... 选择脱皮榆群落分布较为集中的霍山、中条山等 2个地段 ,设计 7个样地 ,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共做样方5 85个。分析了脱皮榆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等群落学特征 ,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 ,计测了不同地段群落的重要值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 Shannon- Wiener指数、Sim pson指数和 Pielou指数。结果表明 ,脱皮榆主要分布于海拔 110 0~ 16 5 0 m的中海拔山地。群落组成种类约 15 6种 ,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 ,显示了脱皮榆群落具有北温带性质。高位芽和一年生植物种类多 ,显示了脱皮榆群落分布区域夏季水热条件良好 ,冬季漫长、寒冷、干旱的气候特点。乔木层平均高度约 13m,多样性指数 H 为 1.0 2 6 0~ 1.5 90 7;灌木层 H 值 0 .9983~2 .4 4 78;草本层 H 值为 0 .90 4 7~ 3.0 6 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皮榆 群落学特征 区系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种群黄酮类化合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闫桂琴 孙建华 +2 位作者 魏凯雁 李永玲 张连水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3-448,共6页
以稀有濒危植物翅果油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为标记 ,探索翅果油树种群与其生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的主要分布区 ,山西省的乡宁、翼城、平陆等三种群及环境的调查 ,并采集三个种群的 2 4个样品。用水提法、甲醇提法 ,经聚... 以稀有濒危植物翅果油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为标记 ,探索翅果油树种群与其生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的主要分布区 ,山西省的乡宁、翼城、平陆等三种群及环境的调查 ,并采集三个种群的 2 4个样品。用水提法、甲醇提法 ,经聚酰胺薄层层析法分离 ,并将层析结果作 1 /0的二元数据化处理 ,用于聚类分析和PCA排序。结果表明 :1 )翅果油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比较稳定 ,可以作为研究种群分化的标记物 ;2 )聚类分析表明乡宁、翼城、平陆三个种群间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已有分化 ,乡宁种群与翼城种群之间的相异性较小 ,在截取值为2 0时 ,乡宁与翼城种群首先聚为一支 ,当截取值为 2 5时 ,平陆种群归并 ,表明平陆种群与其他种群的相异性较大 ;3)各种群内个体间的共享率有明显的差异 4)PCA分析表明 :不同种群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差异与其地理位置、温度、地形地貌及土壤养分等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 黄酮类化合物 聚类分析 主分量分析 胡颓子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梁山南端白皮松的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毕润成 成亚丽 +5 位作者 尹大泽 魏学智 李晓强 黄磊 崔本一 尉文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6-372,共7页
选择白皮松群落分布较集中的黑虎沟和柳家山两个地段设计 2 6个样地 ,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共作样方 42 6个。分析了白皮松群落的种类组成 ,区系特点 ,群落外貌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 ,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 ,计测了... 选择白皮松群落分布较集中的黑虎沟和柳家山两个地段设计 2 6个样地 ,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共作样方 42 6个。分析了白皮松群落的种类组成 ,区系特点 ,群落外貌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 ,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 ,计测了不同地段上群落的频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种间相遇指数。结果表明 :白皮松主要分布于海拔 90 0~ 1 40 0米之间 ,在吕梁山南端白皮松群落组成种类约 70种 ,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矮高位芽植物种类多 ,数量大 ,是白皮松群落的优势层片。柳家山乔木层为白皮松单优组成 ,H值为 0 .70 6;灌木层H值最高为 2 .35 1 ;草本层H值为 1 .2 5 7。黑虎沟乔木层为多优树种组成 ,H值为 1 .82 5 ;灌木层H值为 2 .30 8;草本层H值为 2 .4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梁山南端 白皮松 群落特征 多样性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种群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钦弟 秦永燕 +2 位作者 安志鹏 高瑞如 闫桂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84-1587,共4页
对山西省南部平陆、乡宁和翼城3个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种群分别进行了传粉生物学观察。结果表明:(1)翅果油树花期一般为8~12d,单花花期3~4d,结实率仅为0.420;(2)访花者多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 对山西省南部平陆、乡宁和翼城3个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种群分别进行了传粉生物学观察。结果表明:(1)翅果油树花期一般为8~12d,单花花期3~4d,结实率仅为0.420;(2)访花者多属于膜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昆虫,蜂类是有效的传粉者;(3)翅果油树依靠芳香气味、花蜜、花粉和适度紧缩的生殖枝吸引访花昆虫;(4)昆虫的访花活动主要集中在11:00~16:00,访花活动易受气象因素影响;(5)自然条件下,翅果油树平均每日每花被访问的频次为(1.93±1.64)次,人工放蜂可显著增加传粉强度;(6)交配系统属居群内的异花传粉,仍属于广义的自花传粉范畴。传粉昆虫少,传粉效率低是翅果油树致濒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 开花动态 访花频率 花粉-胚珠比 交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霍山落叶阔叶林边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毕润成 杨焕根 朱新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441-1447,共7页
通过对山西霍山暖温带森林植被片断化后不同地带不同群落边缘的边缘植被的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 D ,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 C ,边缘效应强度指数 E 和各层次各物种的重要值 IV ,对霍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边缘效应进行... 通过对山西霍山暖温带森林植被片断化后不同地带不同群落边缘的边缘植被的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 D ,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 C ,边缘效应强度指数 E 和各层次各物种的重要值 IV ,对霍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边缘效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 1 在群落的各种边缘区,边缘具有增大物种多样性的作用. 2 距林道边缘10m左右,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一峰值,10m以后指数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缓;在距自然空地5~10m处是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地段,随后,随进入林内而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缓;在人工林的交错区内是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高峰段,随后进入林内逐渐减少.距灌木丛交错区10m以后物种多样性指数出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缓. 3 连翘、羊胡子草等植物是群落的优势种,且大多呈连续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霍山 森林植被 落叶阔叶林 边缘效应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霍山辽东栎群落乔木层研究——种间关系及年龄结构 被引量:8
6
作者 贾鹏 闫明 +4 位作者 石旭 卢鹏 何红燕 石磊 周金川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年第3期208-213,共6页
为了探明山西霍山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种群的年龄组成及其与其他乔木的种间关系,通过空间代时间、横向导纵向的方法对辽东栎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发现辽东栎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死亡率比较恒定,种... 为了探明山西霍山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种群的年龄组成及其与其他乔木的种间关系,通过空间代时间、横向导纵向的方法对辽东栎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发现辽东栎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死亡率比较恒定,种群存在巨大潜在的更新能力。此外,选取该地区辽东栎植物群落的乔木树种,采用2×2列联表的X2检验和Ochiai指数、Dice指数、Jaccard指数方法分析了种间关系,发现群落中辽东栎与其他的植物种全部呈现较强的负关联,说明辽东栎与其他植物之间的种间竞争比较激烈,群落正处于演替阶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静态生命表 生存分析 种间关系 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果油树脱毒试管苗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闫桂琴 张伟 +5 位作者 张艳芳 张育盛 宋安平 侯娟娟 程小丽 张连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297-1303,共7页
对翅果油树的无菌苗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继代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诱导、褐化现象及预防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种子无菌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 1 / 2 MS;继代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 N2 MS+BA0 .5+NAA0 .0 2 、N4 MS+BA0 .5+NAA0 ... 对翅果油树的无菌苗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继代愈伤组织诱导和生根诱导、褐化现象及预防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种子无菌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 1 / 2 MS;继代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 N2 MS+BA0 .5+NAA0 .0 2 、N4 MS+BA0 .5+NAA0 .0 4 ;植物激素类型及浓度配比是生根诱导的关键 ,NAA、GA、IBA为必需激素类型 ;用多种途径避免和预防了实验过程中的褐化现象 ,降低了褐化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试管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萱草组培快繁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秀华 杜贞 +1 位作者 武银玉 闫桂琴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7-762,共6页
以大花萱草的6个品种为试材,主要研究了其组织培养中的激素配比、外植体类型、基因型以及不定芽的生根条件。结果表明:适合于大花萱草紫蝶的最佳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mg·L-16-BA+0.1mg·L-1NAA,出愈率、分化率和... 以大花萱草的6个品种为试材,主要研究了其组织培养中的激素配比、外植体类型、基因型以及不定芽的生根条件。结果表明:适合于大花萱草紫蝶的最佳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mg·L-16-BA+0.1mg·L-1NAA,出愈率、分化率和平均出芽数分别为63.33%、91.11%和5.86;但是,上述指标在基因型间表现出差异;花茎是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1/2MS+0.2mg·L-1NAA是紫蝶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生根率81.11%,平均生根数6.08;本实验建立了3个品种的再生体系,平均出芽数均在4个以上,其中"金娃娃"最高,是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萱草 花茎 不定芽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岳林区连翘灌丛群落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茹文明 渠晓霞 侯纪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462-1467,共6页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本文分析了分布于山西太岳山林区的连翘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垂直结构等基本生态学特征,并将连翘样方以及上层无乔木覆盖灌木为建群层的连翘样方归为9个群系,对连翘群落的特征以及连翘株高...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本文分析了分布于山西太岳山林区的连翘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垂直结构等基本生态学特征,并将连翘样方以及上层无乔木覆盖灌木为建群层的连翘样方归为9个群系,对连翘群落的特征以及连翘株高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作出相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丰富;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高位芽占优势;垂直分化明显,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层;9个群系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生境特点各异,因而种类组成不同,连翘在群系中的地位也不同;各群系中主要灌木种群的分布格局一般为集群型,少数随机型;随着海拔的逐渐上升,连翘平均株高先升后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群落 种类组成 群落外貌 垂直结构 群系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南部翅果油树种群动态与谱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任涛 毕润成 闫桂琴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0-555,共6页
从种群生态方面,探讨山西南部濒危树种——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的濒危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研究了翅果油树种群径级结构,编制了特定时间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等曲线,同时又分... 从种群生态方面,探讨山西南部濒危树种——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的濒危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研究了翅果油树种群径级结构,编制了特定时间生命表,并绘制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等曲线,同时又分析了生存率、积累死亡率和死亡密度等生存函数;而且应用谱分析理论分析了翅果油树种群的周期性。结果表明:(1)径级结构分析说明翅果油树种群属于增长型。(2)生命表分析表明,翅果油树种群损失度动态趋势和死亡率变化基本相似,呈现波动变化。存活曲线经统计检验更趋于DeeveyⅡ型。生命期望在17—21cm径级出现高峰,说明此径级阶段翅果油树的生存质量相对较高。(3)生存函数分析表明,积累死亡率单调增加,生存率单调下降,其增加或下降幅度是前期高于后期。死亡密度函数曲线和死亡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危险率函数曲线也和死亡率变化趋势一致。(4)谱分析表明在自然更新过程中翅果油树种群动态表现出大周期内的小周期迭加现象,并且受基波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 濒危种群 生命表 生存分析 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果油树叶总黄酮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睢玉祥 张家铭 +2 位作者 穆楠 杜贞 闫桂琴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叶总黄酮的含量,计算D4020、AB-8、S-8、X-5四种树脂的饱和吸附量和解吸率,比较分析各树脂对翅果油树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确定最佳树脂及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8对翅果...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叶总黄酮的含量,计算D4020、AB-8、S-8、X-5四种树脂的饱和吸附量和解吸率,比较分析各树脂对翅果油树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效果,确定最佳树脂及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8对翅果油树叶片总黄酮有高的吸附量(9.83mg·g-1),AB-8次之(9.38mg·g-1),但解吸率AB-8(88.79%)高于S-8(71.89%)。确定所选树脂中AB-8为翅果油树叶总黄酮的最佳吸附剂,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液pH值3.0~4.0、上样量与树脂量之比6∶1、吸附流速2mL·min-1、洗脱液为60%乙醇、洗脱流速2mL·min-1、洗脱剂用量3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 叶片 总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稀有濒危植物山核桃种群动态与谱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任涛 毕润成 闫桂琴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5-260,共6页
通过对山西霍山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种群的样地调查,分析了山核桃种群的密度变化规律;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分析了生存函数变化;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结果表明:(1... 通过对山西霍山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种群的样地调查,分析了山核桃种群的密度变化规律;利用生存分析理论,编制了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分析了生存函数变化;同时应用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结果表明:(1)山核桃的平均密度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反映了密度与径级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性。(2)山核桃种群存活曲线的变化趋势经统计检验更接近DeeveyⅡ型。(3)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生存率呈单调下降趋势,上升或下降幅度是前期高于后期,说明山核桃种群前期死亡率高,而种群后期则相对稳定。(4)谱分析说明在山核桃的种群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周期性,但基本周期时间比较长。(5)主要致濒原因是人为干扰破坏,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这一种群的恢复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种群密度 生命表 生存分析 谱分析 霍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愈伤组织诱导中褐变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闫桂琴 田丽宏 杨利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84-1389,共6页
针对翅果油树愈伤组织诱导的褐变问题,从外植体、碳源、抗氧剂的类型及浓度等的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的茎段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材料.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能有效地防止褐变.抗氧化剂Vc和Na2S2O3能减轻褐变程度,其中0.15g/L的V... 针对翅果油树愈伤组织诱导的褐变问题,从外植体、碳源、抗氧剂的类型及浓度等的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的茎段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材料.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能有效地防止褐变.抗氧化剂Vc和Na2S2O3能减轻褐变程度,其中0.15g/L的Vc效果最佳,其次为0.1g/L和0.2g/L.Na2S2O3对褐变的抑制作用不及Vc,3种浓度无明显区别.吸附剂AC不能防止外植体褐变,且抑制愈伤组织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 愈伤组织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分离纯化翅果油树叶黄酮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俊苹 睢玉祥 闫桂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206,共5页
采用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叶黄酮,通过不同条件下两种聚酰胺树脂(100-200目、60-100目)对翅果油树叶黄酮静态和动态吸附与解吸特性的研究,确定最佳精制工艺。结果表明,100-200目聚酰胺树脂对翅果油树叶... 采用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叶黄酮,通过不同条件下两种聚酰胺树脂(100-200目、60-100目)对翅果油树叶黄酮静态和动态吸附与解吸特性的研究,确定最佳精制工艺。结果表明,100-200目聚酰胺树脂对翅果油树叶黄酮的吸附性能较好,饱和吸附量为0.153mg/g,解吸率为85.88%;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液pH 4.0~6.0、解吸液体积分数为60%、V(吸附液)∶m(树脂)=6∶1、洗脱剂用量为1.5BV(柱体积);在此条件下,聚酰胺树脂可重复使用4~5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叶片 总黄酮 聚酰胺树脂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子树不同部位多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晓春 闫桂琴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4-737,共4页
从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的叶片、枝条、种子中提取多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提取、Savage法除蛋白、80%乙醇沉淀得其粗多糖。以Vc为对照,用番红花红光度法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 从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的叶片、枝条、种子中提取多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提取、Savage法除蛋白、80%乙醇沉淀得其粗多糖。以Vc为对照,用番红花红光度法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用Fe3+还原力法测定其还原能力。结果表明:3个部位所含多糖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都可起到有效的清除或抑制作用,其中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为:种子>叶片>枝条>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依次为:种子>Vc>叶片>枝条,3个部位所含多糖都有还原性,但效果都不如硫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子树 多糖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果油树叶片中三萜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俊 闫桂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42-44,60,共4页
采用浸提法进行提取翅果油树叶片中的三萜皂苷提取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提取溶剂,在70℃及料液比1∶20条件下提取120 min。结论认为浸提法提... 采用浸提法进行提取翅果油树叶片中的三萜皂苷提取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提取溶剂,在70℃及料液比1∶20条件下提取120 min。结论认为浸提法提取翅果油树叶片中的三萜皂苷的提取率高,效果好,测定方法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叶片 三萜皂苷 浸提法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果油树不同部位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翔 武佳业 +1 位作者 张直峰 闫桂琴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366,共4页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比较了翅果油树叶片、枝条和种子3个部位的多糖含量;并分别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番红花红O—Mn2+—H2O2光度法测定比较了3个部位多糖对超氧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翅果油树叶片、枝条和种子多糖...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比较了翅果油树叶片、枝条和种子3个部位的多糖含量;并分别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番红花红O—Mn2+—H2O2光度法测定比较了3个部位多糖对超氧离子、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结果表明:翅果油树叶片、枝条和种子多糖平均含量依次为69.42,23.15,56.47 mg.g-1;3个部位多糖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其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的活性依次为:Vc>种子>枝条>叶片,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依次为:叶片>种子>Vc>枝条。该研究结果表明,翅果油树叶片和种子均可作为利用该植物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优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 植物多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纯化翅果油树叶片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静虹 穆楠 闫桂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3,共6页
该文研究了5种树脂对翅果油树叶片多糖的静态吸附及解析性能,选取出一种吸附和解析效果均较好的树脂进行了动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B-8树脂对翅果油树叶片多糖的吸附和解析效果较好;AB-8树脂在吸附时间为100min,吸附液为30℃,pH值为7,... 该文研究了5种树脂对翅果油树叶片多糖的静态吸附及解析性能,选取出一种吸附和解析效果均较好的树脂进行了动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B-8树脂对翅果油树叶片多糖的吸附和解析效果较好;AB-8树脂在吸附时间为100min,吸附液为30℃,pH值为7,最佳上样量与树脂比例为6∶1,吸附流速为1mL/min时吸附效果较好.用40mL的蒸馏水洗脱效果最好,洗脱率可达82.095%.对AB-8树脂的再生性能进行研究表明,树脂重复使用4次,其吸附能力仍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翅果油树叶片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薄荷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17
19
作者 侯学敏 李林霞 +1 位作者 张直峰 闫桂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128,共5页
目的:确定薄荷叶中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其超声提取条件;并通过其总黄酮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研究其抗氧化活... 目的:确定薄荷叶中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其超声提取条件;并通过其总黄酮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来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薄荷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80%、液料比40:1、提取时间118min、提取温度62℃,此条件下,薄荷叶总黄酮得率达6.11%。薄荷叶总黄酮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并与总黄酮质量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利用响应面法分析结果可靠,得到了薄荷叶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且实验结果还表明薄荷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总黄酮 超声提取 响应面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辅助提取翅果油树叶总黄酮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彩珍 薛丹 +2 位作者 侯学敏 张直峰 闫桂琴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1-376,共6页
利用酶辅助法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研究了酶用量、酶解时间、pH值和酶解温度对翅果油树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具有较好... 利用酶辅助法对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SM)研究了酶用量、酶解时间、pH值和酶解温度对翅果油树叶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具有较好的酶解能力,当酶用量为6.5 mg.g-1,酶解时间为1.5 h,pH4.7,温度为46℃时,总黄酮得率达到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树叶 总黄酮 酶解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