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私塾”到“青桐树下”——《怀旧》与“文学教育”的现代转型
1
作者 关海潮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9,共10页
从鲁迅留日归国后从事教育背景的视角出发,《怀旧》可重读为文学教育由“旧/传统”向“新/现代”的转型过渡之作。对比秃先生的规训式教育,王翁通过生动的讲述技巧、文学审美意识的渗入以及与听者的积极互动,促进了个体的独立思考与情... 从鲁迅留日归国后从事教育背景的视角出发,《怀旧》可重读为文学教育由“旧/传统”向“新/现代”的转型过渡之作。对比秃先生的规训式教育,王翁通过生动的讲述技巧、文学审美意识的渗入以及与听者的积极互动,促进了个体的独立思考与情感共鸣,实现了文学教育对“人”的唤醒与塑造。写于前现代中国的《怀旧》延伸了鲁迅留日时期文言论文中体现的“救亡—启蒙—文学教育”的思想脉络,实现了其对文学教育现代转型的初步构想,强调了文学教育在“立人”的核心作用,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文学教育 立人 王翁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作品电影化改编的艺术对话与冲突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38-142,共5页
文学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电影创作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来源。然而艺术性质的本质差异,决定了文学经典与电影改编之间的关系必然微妙而又复杂。文学作品能够为电影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电影则能通过视听手段将文字转化为... 文学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电影创作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来源。然而艺术性质的本质差异,决定了文学经典与电影改编之间的关系必然微妙而又复杂。文学作品能够为电影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电影则能通过视听手段将文字转化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影像,不仅是对原著的具象化再现,更是对原著精神和主题思想的重新诠释和创造性表达。而艺术形式的壁垒又导致电影改编文学经典必然会面临叙事结构、情感表达和受众期待等方面的问题,即电影的时长限制和商业属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深度和细节难以得到全部展现,且需要对原著进行取舍和改编,这就会加剧电影创作的忠实度与创新度问题。为此,需从市场和观众期待的角度明确电影改编方向,积极创新叙事结构、优化角色遴选和演员表演,推动文学作品与电影艺术的融合,从而为未来的文学经典改编电影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电影改编 艺术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宕江曾梗通舒声在山西襄汾(汾城)方言中的演变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变亲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7,共7页
宕江曾梗通五摄舒声在襄汾汾城方言的读音非常有特色,文读音合流为四呼相配的一套韵母,白读音的后鼻音韵尾失落或前化,其内部以及与其他韵摄之间分合表现出复杂现象,并且与汾河片其他方言形成同异相杂的局面。襄汾汾城方言宕江曾梗通五... 宕江曾梗通五摄舒声在襄汾汾城方言的读音非常有特色,文读音合流为四呼相配的一套韵母,白读音的后鼻音韵尾失落或前化,其内部以及与其他韵摄之间分合表现出复杂现象,并且与汾河片其他方言形成同异相杂的局面。襄汾汾城方言宕江曾梗通五摄舒声特点说明文白读音是方言自身演变与周围方言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声 汾城方言 文读 白读 汾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图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及其可行性路径探略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晓萍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5-109,共5页
读图时代文学理论教学正在遭遇的困境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电子媒介下的文学情状复杂多变,远远超出现有文学理论的解释范围,文学理论因其滞后性难与当下的文学实践达成共识,也难以为当下的受众所接受;九零后的经典文本阅读体验严重缺乏,... 读图时代文学理论教学正在遭遇的困境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电子媒介下的文学情状复杂多变,远远超出现有文学理论的解释范围,文学理论因其滞后性难与当下的文学实践达成共识,也难以为当下的受众所接受;九零后的经典文本阅读体验严重缺乏,理解上的贫血导致文学理论教学出现了沟通上的短路。同时,此起彼伏的西方文论因缺少中国语境而与中国文学现状常常错位、中国古代文论价值被遮蔽、意义被误读等现象也造成了文学理论教学的短路。要走出困境,目前最具有可操作性且最谨慎的做法是:在辩证理解图像文本与书面语言文本各自优长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进入古今中外的优质文本,品尝和体验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生命感悟,在此基础上理解文学表达的独特性规律。除了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应对文论教学的困境外,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西方文论与中国语境的有机相融,扭转文论教材的本质主义倾向,最终使文学理论自身更具有接地性也是走出文论教学困境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图时代 文学理论 教学 困境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沁水方言内部的语音差异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变亲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6-446,共11页
沁水方言是指沁水县境内的方言。由于山川河流、历史行政区划、方言接触及自身发展等因素影响,沁水方言内部形成了三个方言片区:龙港区、端氏区和张村区。三个片区在声母、韵母、声调方面同中有异。声母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古知庄章组的分... 沁水方言是指沁水县境内的方言。由于山川河流、历史行政区划、方言接触及自身发展等因素影响,沁水方言内部形成了三个方言片区:龙港区、端氏区和张村区。三个片区在声母、韵母、声调方面同中有异。声母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古知庄章组的分合、尖团音的有无和中古疑影日母字的读音三个方面,韵母差异主要是阳声韵和入声韵的分合不同,声调差异集中在入声的归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方言 声母 韵母 声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复调与民间狂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民文学理论的历史症候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94,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不同党派、个人围绕"农民文学"的讨论,实则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中小资产阶级问题的延续。因为在国共分裂后,唯有将小资产阶级与农民分割,无产阶级政党才能重申自身的政治主体性,而非党派的知识分子也需...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不同党派、个人围绕"农民文学"的讨论,实则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中小资产阶级问题的延续。因为在国共分裂后,唯有将小资产阶级与农民分割,无产阶级政党才能重申自身的政治主体性,而非党派的知识分子也需要强化农民有别于小资产阶级(某种程度上更多指向智识阶层)的、基于民间的独特启蒙意义。然而假道苏俄、日本的理论资源难免因国际共运及其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内部矛盾而形成错位的、差异性的接受,因此对"农民文学"的理论阐释也成了赓续矛盾与解决矛盾的政治实践。比较这些带有左翼色彩的、并不成熟的"农民文学"理论可知,其关于阶级、革命与大众化的主张,或是不同党派为实现特定政治目标与功能的艺术化体现,或为对抗主流权威话语,实现自我启蒙与民族自决的乡土民间想象。这使得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农民文学"理论探讨成为政治的复调与民间的狂欢,它充分彰显了政治与文学以及文学内部不同审美倾向彼此激发、相互生成的复杂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文学理论 政治复调 民间狂欢 历史症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高中语文外国文学篇目选取的现状、特点及与高师教学实践的衔接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4-48,共5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让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的变化,引出了教学实践上作品分析的表层化、编排体系变革的立体化不适、教学方法的老套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这一变化也会引发了新的机遇,选文中所呈现...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让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的变化,引出了教学实践上作品分析的表层化、编排体系变革的立体化不适、教学方法的老套化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这一变化也会引发了新的机遇,选文中所呈现的文化多样性、人文审美性、体裁交叉性等特点,进一步提升高师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能力,对外国文学选文编排变化的应对能力,及对外国文学综合教学的实践能力,将更好地建立高师与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衔接,推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语文教材 高师外国文学 实践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朓任随郡王文学时间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柏俊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6-59,共4页
谢朓任随郡王文学之事,史书有载。然其具体时日,史乘阙失。以所钩沉之史料为依据,结合谢朓所作之诗文,首次考证出谢朓任随郡王文学在永明十年春天至永明十一年十一月,填补了谢朓生平研究的一段空白。
关键词 谢朓 生平 荆州 随郡王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适的“言文之辨”与文学史观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庆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6-154,共9页
叶适兼擅经史文章之学,他摒弃了经、史、文三者的人为分界,而注意到三者在语言层面具有根本的相通性,三者的分疏乃是"言"裂变的结果:"言"以三代语言文字为典范,具有政治实践性的品格;"文"则兴盛于汉以后... 叶适兼擅经史文章之学,他摒弃了经、史、文三者的人为分界,而注意到三者在语言层面具有根本的相通性,三者的分疏乃是"言"裂变的结果:"言"以三代语言文字为典范,具有政治实践性的品格;"文"则兴盛于汉以后,逐渐趋向于辞藻末节。总的看来,"文"的不断膨胀,与政治文化的衰落互为因果。因此叶适主张"循言以求道",即通过重新阐释五经之言来重建三代治道,认为"内心"与"外事"的高度和谐,性理、治道、文字的完美统一才是三代"道"的真意;而三代语言,乃是治道、性理、文字的完美融合,后世无以复加。叶适由此也形成了崇古的、文以代降的文学史观。但他对欧、苏文的赞赏,对唐诗的钦慕,则显示了儒学事功派立场与文学家立场之间的纠结和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文之辨 五经 三代 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中的戏说与文学经典重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俊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90,共4页
自1990年代以来,戏说已经成为一种显在的文化现象。戏说文学经典与戏说历史既有共性也有区别。戏说的产生有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它对文学经典"弑父"性的有意改写,同样参与着文学经典的当下重构。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戏... 自1990年代以来,戏说已经成为一种显在的文化现象。戏说文学经典与戏说历史既有共性也有区别。戏说的产生有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它对文学经典"弑父"性的有意改写,同样参与着文学经典的当下重构。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中,戏说完全依照消费文化的准则对经典价值维度的颠覆也是对受众的某种"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戏说 文学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蕃古道上的和亲使者与诗歌吟唱——由新出《唐郑惟忠墓志》展开的考察
11
作者 于文哲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依据新出《唐郑惟忠墓志》拓片,不仅可以补充、纠正新旧《唐书》本传等史料有关郑惟忠记载的不足与讹误,确切考知郑惟忠的姓名、郡望、家世、仕履、文学创作与交游情况,还可以对郑惟忠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史事及相关文学活动作进一步讨论... 依据新出《唐郑惟忠墓志》拓片,不仅可以补充、纠正新旧《唐书》本传等史料有关郑惟忠记载的不足与讹误,确切考知郑惟忠的姓名、郡望、家世、仕履、文学创作与交游情况,还可以对郑惟忠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史事及相关文学活动作进一步讨论。郑惟忠作为和亲使者,以副使的身份护送金城公主入蕃,对于开通唐蕃丝绸之路、加强唐蕃交流做出了贡献。围绕金城公主入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催生了中宗时期的一次大型宫廷诗歌创作集会,共有十七位著名诗人参与,产生了一批以和亲为主题的宝贵诗作,形成了一道壮观的唐代“丝路”文学景观。诗作中关于唐蕃古道的行旅意象和文学想象,使唐蕃古道成为又一条承载了文学记忆与文学传统的“唐诗之路”。由新出《唐郑惟忠墓志》展开的考察,将有助于唐蕃关系史及唐代丝绸之路文学史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使者 郑惟忠 金城公主 唐诗之路 丝路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荒与人性的双重书写——评阿舍长篇小说《阿娜河畔》
12
作者 梁贝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4,共7页
出生并成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维吾尔族作家阿舍,兵团作为她的故乡,既是她漂泊灵魂的栖息地,也是她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从兵团出发,阿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新中国建设初期边疆地区别样的历史风貌,同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奉献了一部部优... 出生并成长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维吾尔族作家阿舍,兵团作为她的故乡,既是她漂泊灵魂的栖息地,也是她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从兵团出发,阿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新中国建设初期边疆地区别样的历史风貌,同时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奉献了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她的近作《阿娜河畔》就是一部旨在深情致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些筚路蓝缕的拓荒者和奠基人的长篇小说。本文试图从拓荒和人性两个维度展开对文本的分析探讨,在深度挖掘作家笔下那些最具人性深度的悲剧性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对小说中所描写展示的一代又一代兵团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场景与奋斗精神致以崇高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舍 《阿娜河畔》 新疆兵团 拓荒与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朱绍禹的语文学习思想
13
作者 王光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38,共5页
朱绍禹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理论家,中国当代语文教育思想的开拓者和建设者。朱绍禹的语文学习思想体现在语文学习研究的价值观、语文学习指导的内容观和语文学习方法的效益观三个方面。
关键词 学习思想 朱绍禹 语文教育思想 中国当代 教育理论家 学习研究 学习方法 学习指导 建设者 开拓者 价值观 效益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倕梁代仕履及文学成就考述
14
作者 柏俊才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5-160,共6页
陆倕生逢齐梁之际,然无论其仕履还是文学创作,均以梁代为主。在"竟陵八友"抑或南朝文学研究中,陆倕很少受学人关注。其文学创作,代表着永明体文学的新发展,体现着齐梁文学的新态势。探究陆倕梁代仕履与文学成就,或可弥补齐梁... 陆倕生逢齐梁之际,然无论其仕履还是文学创作,均以梁代为主。在"竟陵八友"抑或南朝文学研究中,陆倕很少受学人关注。其文学创作,代表着永明体文学的新发展,体现着齐梁文学的新态势。探究陆倕梁代仕履与文学成就,或可弥补齐梁文学研究的缺憾,或可引起学人对陆倕的关注,对重新审视"竟陵八友"文学集团,都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倕 梁代 仕履 文学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山西旱灾危机与农事雩祭传统研究
15
作者 石国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9-244,共6页
山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民间信仰以及由此展开的农事禳灾活动。本文以明清时期山西的雩祭传统为研究对象,在碑刻资料基础上,结合地方文献梳理农事雩祭礼俗的传承脉... 山西地处黄河中下游,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民间信仰以及由此展开的农事禳灾活动。本文以明清时期山西的雩祭传统为研究对象,在碑刻资料基础上,结合地方文献梳理农事雩祭礼俗的传承脉络,对比明清国家在场的官方和民间围绕旱灾的不同反应,解构礼俗互动语境下的国家礼俗的农事雩祭传统的变异,有助于理解民众生存境遇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雩祭 传统 互动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唐小品作家文学思想探源
16
作者 李秀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56-160,共5页
晚唐小品作家在诸多篇章中明确阐明了自己的文学思想。而这些文学思想均源自于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是在继承韩柳所倡导的"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们充实丰富了中唐古文... 晚唐小品作家在诸多篇章中明确阐明了自己的文学思想。而这些文学思想均源自于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是在继承韩柳所倡导的"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们充实丰富了中唐古文运动的理论内涵,并对后世,尤其是北宋古文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文学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小品 中唐古文运动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志公文学教育观及其当代意义
17
作者 武永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61,共3页
张志公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他在对文学教育功能的认识和文学教育内容、方法的改革等方面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对我国当前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学教育 创造性思维 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学”:概念的理论想象与形构——以台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乡土文学论争为中心
18
作者 郭俊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121,共9页
台湾乡土文学虽受大陆五四新文学影响而发端发展,但置于台湾文学场域中,关于其内涵的具体论述又与大陆乡土文学迥然不同。台湾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理论想象和形构一直处于"流变"的状态中,其价值指向不断"增殖"并充满... 台湾乡土文学虽受大陆五四新文学影响而发端发展,但置于台湾文学场域中,关于其内涵的具体论述又与大陆乡土文学迥然不同。台湾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理论想象和形构一直处于"流变"的状态中,其价值指向不断"增殖"并充满意识形态的迷思。台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乡土文学论争提出的一系列议题,特别是参与者对乡土文学内涵的思考为乡土文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一定的想象和观照空间。在这一特定历史境域及文化语境中形构的乡土文学概念以及由此生成的乡土意识,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台湾乡土文学特定的指涉和品格,同时也持续不断地影响着具体的创作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乡土文学 三十年代乡土文学论争 理论想象与形构 反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题材电视剧的美学风格
19
作者 陈建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3-114,共2页
山西题材电视剧近年来优秀文本很多,依据文化学对其进行分类,类型主要包括晋商题材、抗战题材、农村题材、先进人物及其他几个系列。借鉴曾庆瑞先生的电视剧美学品格四标准对其进行美学风格梳理,总体上以主旋律时代性为美学特征,各系列... 山西题材电视剧近年来优秀文本很多,依据文化学对其进行分类,类型主要包括晋商题材、抗战题材、农村题材、先进人物及其他几个系列。借鉴曾庆瑞先生的电视剧美学品格四标准对其进行美学风格梳理,总体上以主旋律时代性为美学特征,各系列类型美学风格鲜明,以晋商剧的大气美、抗战剧的英雄美、农村剧的璞玉美、人物剧的高尚美共同构成山西题材电视剧的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题材 电视剧 美学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题材电视剧类型风格的文化探源
20
作者 陈建国 《电影评介》 2009年第22期3-4,共2页
山西题材电视剧分为晋商题材、抗战题材、农村题材、先进人物和其他五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风格类型,其文化源头来自山西特殊的地缘关系和厚重的历史积淀。
关键词 山西题材 电视剧 类型风格 文化源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