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退火对L1_0-CoPt薄膜结构、磁性及表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智林 刘霞 +1 位作者 张丽 全志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本文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L1_0-CoPt薄膜,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对薄膜结构、磁性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优化退火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升温速率,制备出了具有大矫顽力、高矩形比、粗糙度小的垂直各向异性L1_0-CoPt薄膜.实验发现,较高... 本文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L1_0-CoPt薄膜,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对薄膜结构、磁性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优化退火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升温速率,制备出了具有大矫顽力、高矩形比、粗糙度小的垂直各向异性L1_0-CoPt薄膜.实验发现,较高的退火温度有利于克服CoPt薄膜有序化转变所需要的能量,同时适当延长退火时间可以提高CoPt薄膜的扩散系数,从而促使无序相fcc转化为L1_0有序相fct结构.此外,退火过程中减缓升温速率可以有效减小薄膜粗糙度,从而形成平整连续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钴铂 退火 结构 磁性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SiO_2@TiO_2复合纳米结构的尺寸与磁性调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蔓红 王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6-892,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Fe_3O_4纳米粒子,通过Stber法和溶胶-凝胶法在Fe_3O_4磁核上包覆SiO_2和Ti O2壳层获得不同尺寸的Fe_3O_4@SiO_2@Ti O2复合纳米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采用共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Fe_3O_4纳米粒子,通过Stber法和溶胶-凝胶法在Fe_3O_4磁核上包覆SiO_2和Ti O2壳层获得不同尺寸的Fe_3O_4@SiO_2@Ti O2复合纳米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其结构、形貌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尺寸复合纳米粒子包覆均匀,分散性好,饱和磁化强度较大,有利于TiO_2光催化剂的磁回收与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粒子 Fe3O4@SiO2@TiO2 复合纳米结构 磁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分压对TiO_2薄膜结构、磁性及输运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文睿 仝瑞雪 +1 位作者 周国伟 江凤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5-328,共4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LaAlO_3(100)基片上制备了TiO_2薄膜,研究了氧气分压对薄膜结构、磁性与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构测量表明,TiO_2薄膜的结构与沉积过程中的氧气分压有关,氧气分压的增大有利于薄膜向锐钛矿相转变.磁性测量表明,在较高...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LaAlO_3(100)基片上制备了TiO_2薄膜,研究了氧气分压对薄膜结构、磁性与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构测量表明,TiO_2薄膜的结构与沉积过程中的氧气分压有关,氧气分压的增大有利于薄膜向锐钛矿相转变.磁性测量表明,在较高的氧气分压下制备的TiO_2薄膜表现为顺磁性,在较低氧气分压下制备的TiO_2薄膜表现出明显的室温铁磁性,其铁磁性与氧空位有密切关系.输运测量进一步表明,TiO_2薄膜表现为半导体导电特性,在具有铁磁性的薄膜中还观察到了低温磁电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薄膜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n共掺杂In_2O_3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磁性和输运性质
4
作者 仝瑞雪 周国伟 +1 位作者 马文睿 江凤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59-3162,3167,共5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Al_2O_3衬底上制备了Fe/Sn共掺杂的(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研究了沉积过程的氧气分压对薄膜结构、磁性和输运性质的影响,以揭示其铁磁性来源和机制。(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为...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Al_2O_3衬底上制备了Fe/Sn共掺杂的(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研究了沉积过程的氧气分压对薄膜结构、磁性和输运性质的影响,以揭示其铁磁性来源和机制。(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为单相立方In2O3结构,Fe和Sn取代了In2O3中In的位置。在不同氧气分压下制备的(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具有明显的室温铁磁性,随着氧气分压的增加,薄膜的铁磁性减小。输运测量表明,(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为n型半导体,载流子浓度约为1020 cm-3,在低温时具有明显的磁电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的铁磁性是本征的,载流子浓度对薄膜的铁磁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稀磁半导体 In2O3薄膜 掺杂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_2Fe_(14)B/α″-Fe_(16)N_2双层膜磁性能和磁化反转过程的研究
5
作者 姜艳楠 梁瑞艳 +2 位作者 孙娟 杨阳 范九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4-738,共5页
本文运用三维微磁学方法对Nd_2Fe_(14)B/α″-Fe_(16)N_2磁性双层膜模型垂直取向的磁滞回线、磁化反转过程、矫顽力和磁能积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磁滞回线的方形度随着软磁层厚度(Ls)的增加而变差.同时,成核场和矫顽力随Ls... 本文运用三维微磁学方法对Nd_2Fe_(14)B/α″-Fe_(16)N_2磁性双层膜模型垂直取向的磁滞回线、磁化反转过程、矫顽力和磁能积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磁滞回线的方形度随着软磁层厚度(Ls)的增加而变差.同时,成核场和矫顽力随Ls的增加而单调递减.另外,在磁化反转的过程中发现了磁涡流态的产生和湮灭,而且进一步计算磁化反转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过程发现涡流态的形成总伴随着能量的减小.剩磁和最大磁能积随Ls的增大先增大,达到峰值后迅速降低,而矫顽力呈单调递减趋势.当Ls=1 nm时,最大磁能积达到最大值81.7 MG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磁学模拟 磁滞回线 矫顽力 最大磁能积 磁化反转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双环HMX衍生物分子设计的密度泛函研究(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国政 范建敏 +2 位作者 杨东芳 范荣荣 陆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1-396,共6页
运用DFT-B3LYP/6-311G(d,p)方法,计算了所设计的三种双环HMX(2,4,6,8-四硝基-2,4,6,8-四氮杂双环[3.3.0]辛烷)衍生物分子.基于理论晶体密度和固态生成热计算衍生物分子的爆轰性能;通过前线轨道能与特征高度(h50)评价衍生物分子的感度.... 运用DFT-B3LYP/6-311G(d,p)方法,计算了所设计的三种双环HMX(2,4,6,8-四硝基-2,4,6,8-四氮杂双环[3.3.0]辛烷)衍生物分子.基于理论晶体密度和固态生成热计算衍生物分子的爆轰性能;通过前线轨道能与特征高度(h50)评价衍生物分子的感度.结果表明,理论晶体密度均高于1.90 g·cm^-3,爆速高于9.0 km·s^-1,爆压约为40 GPa.三种双环HMX衍生物分子是潜在的高能量密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双环HMX衍生物 分子设计 爆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自掺杂Ta_2O_5微球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利国 王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5-260,共6页
我们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可见光吸收的非金属自掺杂N-Ta_2O_5多孔微球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自掺杂N-T... 我们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可见光吸收的非金属自掺杂N-Ta_2O_5多孔微球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自掺杂N-Ta_2O_5的晶体结构、形貌、组分等进行了测试分析.XRD结果表明,Ta N可以在HF溶液中完全氧化为Ta_2O_5,N掺杂可以通过N与O原子的轨道杂化使Ta_2O_5的带隙从4.0 eV降低为2.2 eV,从而增强其可见光吸收.高催化活性的N-Ta_2O_5可通过调控其结晶度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掺杂 TA2O5 光催化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自掺杂TiO_2纳米棒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班培培 王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7-452,共6页
本文以TiC为前驱体和掺杂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可见光吸收的C自掺杂金红石相TiO_2纳米棒.样品的结构、形貌、化学态和光学性质等可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本文以TiC为前驱体和掺杂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可见光吸收的C自掺杂金红石相TiO_2纳米棒.样品的结构、形貌、化学态和光学性质等可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来表征.所合成的样品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活性,可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来验证.C自掺杂TiO_2所呈现的较强光催化活性是由于其具有小的能带间隙(2.74 eV)、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电子-空穴对分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自掺杂 TIO2 纳米棒 可见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