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改建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史永宏 李培荣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I0008-I0008,共1页
鉴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民在代步工具方面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交通部门应该对道路加强建设和改建工作,为公众出行提供方便。现阶段,公路建设项目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步伐。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公... 鉴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民在代步工具方面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交通部门应该对道路加强建设和改建工作,为公众出行提供方便。现阶段,公路建设项目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步伐。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公路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也在持续创新,像沥青材料具有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运用,施工人员也应该注意合理选择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施工质量。比如气候、地形、天气等因素都是需要施工人员考虑的,可以为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提供有利参考,下面就公路改建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改建工程 沥青路面 沥青材料 公众出行 公路建设项目 施工材料 代步工具 消费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务信息化在建筑改造工程中的运用
2
作者 张晋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I0010-I0011,共2页
以数字智慧为主题的新型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各种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与工具,能够帮助建筑改造工程融合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分析,让建筑改造工程在洞察力、效率与管控方面踏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显然,财务信息化是建筑改造工程的加速器、助... 以数字智慧为主题的新型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各种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与工具,能够帮助建筑改造工程融合财务和非财务的数据分析,让建筑改造工程在洞察力、效率与管控方面踏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显然,财务信息化是建筑改造工程的加速器、助推器、稳定器。财务信息化在建筑改造工程中的初级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信息化 财务管理理念 数据分析 非财务 稳定器 助推器 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背景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V技术的高强材料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3
作者 赵丽霞 史晓磊 杨卓强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7,共9页
为了研究节点区配箍不足的高强筋(600MPa级)高性能混凝土梁柱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6个1/2缩尺梁柱边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节点的区别在于受弯钢筋的屈服强度、直径和混凝土强度。在试验中采用了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梁... 为了研究节点区配箍不足的高强筋(600MPa级)高性能混凝土梁柱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6个1/2缩尺梁柱边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节点的区别在于受弯钢筋的屈服强度、直径和混凝土强度。在试验中采用了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梁柱节点的剪切变形、梁弯曲变形、塑性铰长度、表面应变场和裂缝开展进行精确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IV能够较准确地观测梁裂缝的开展情况,配置高强筋的节点与采用400MPa级钢筋的节点相比,配置400MPa级钢筋梁内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此外,节点剪切变形和梁裂缝宽度也较大,而塑性铰长度得到减小。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筋的组合使用提高了结构的耗能能力和初始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筋 高性能混凝土 低周反复荷载 梁柱节点 PIV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激发矿渣对水泥混凝土界面影响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向明 韩鹏举 马富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6-280,共5页
针对碱激发矿渣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界面性能等问题,采用变掺量法,将碱激发矿渣的替代率为0%、10%、20%和3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分析了碱激发矿渣对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界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碱激发矿渣水泥混... 针对碱激发矿渣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界面性能等问题,采用变掺量法,将碱激发矿渣的替代率为0%、10%、20%和3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分析了碱激发矿渣对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界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碱激发矿渣水泥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随着矿渣掺量增加而降低,立方体抗压强度随着矿渣掺量增加而增加;②碱激发矿渣掺量水泥混凝土试件的峰值应力越高,应力—应变曲线越陡,低掺量试件的刚度和弹性模量较低,高掺量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斜率最小,其延性和变形能力优于其他试件,碱激发矿渣可以穿透水泥混凝土的细裂缝,从而提高基体的劈裂抗拉强度;③微观结构中存在由干燥收缩引起的微裂纹和孔隙,随着碱激发矿渣掺量增加,水泥砂浆微观结构上的微裂纹和孔洞越来越少;④高掺量试件的碱激发矿渣界面较为致密,微裂纹少,在碱激发矿渣表面和孔洞上附着较多的凝胶材料,这些凝胶材料基本沿着界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激发 矿渣 抗压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劈裂抗拉强度 SEM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的流变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温宏平 宋鹏飞 +2 位作者 汪愿 甘珑 王旭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3,共13页
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是我国混凝土行业走向低碳发展的良好契机,但机制砂的复杂特性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较差且难以预测。为研究基于流变学特性的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从机制砂特性及混凝土配合比参数两个角度展开,建立... 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是我国混凝土行业走向低碳发展的良好契机,但机制砂的复杂特性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较差且难以预测。为研究基于流变学特性的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从机制砂特性及混凝土配合比参数两个角度展开,建立了流变学特性与工作性的二维、三维关系模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基于流变学分析的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影响机制进行因素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动态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与混凝土的工作性关系密切,随着石粉含量、机制砂取代率和砂率的增加,动态屈服应力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机制砂特性与混凝土各项流变性能之间的关联度在强相关的区间内,通过合理调配各因素的水平可以达到实际工程所需要的最佳工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 流变学 工作性 灰色关联度分析 石粉含量 机制砂取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脱碳气化渣制备水泥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彦君 阎蕊珍 +2 位作者 王建成 韩东霄 樊盼盼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0-168,共9页
为探讨脱碳气化渣用作水泥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可行性,将脱碳气化渣粉、粉煤灰和钢渣粉3种灰渣粉分别取代水泥制备混凝土和胶砂试件,对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灰渣粉的化学组成... 为探讨脱碳气化渣用作水泥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可行性,将脱碳气化渣粉、粉煤灰和钢渣粉3种灰渣粉分别取代水泥制备混凝土和胶砂试件,对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灰渣粉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粉煤灰和钢渣粉均含有球状玻璃体,有助于提高浆体流动性,脱碳气化渣粉颗粒则粗糙、多孔,需水量大,对混凝土的流动性略有降低,但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210 mm、扩展度500 mm,仍满足工作性能要求;随龄期增加,掺不同灰渣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增长趋势,3 d龄期时,各组强度均达到设计值的70%以上,其中,钢渣粉中的硅酸盐矿物早期水化,使混凝土强度增加明显,粉煤灰中含有一定量的石灰、石膏,有助于激发其中玻璃体的活性,特别是28 d龄期时,脱碳气化渣组强度超过设计值23%,其中的玻璃体水化反应迟缓,形成的产物对后期强度的提高贡献较大;灰渣粉的质量系数越高,其活性越高,胶砂试件的抗压强度相应较高,但灰渣粉的活性并非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唯一因素;脱碳气化渣粉表面棱角多,增强了渣粉颗粒与水泥浆体间的黏结力,其胶砂试件的折压比相对最高,7 d龄期时,折压比相对基准组提高了50%,28 d龄期时,同比基准组高出78%,脱碳气化渣粉有助于混凝土(砂浆)韧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碳气化渣 粉煤灰 钢渣粉 水泥基复合材料 微结构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循环加载下花岗岩孔渗参数演化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温宏平 李炜光 +1 位作者 王旭昊 刘状壮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动态扰动促进地下岩体的内部裂纹发育,改变岩体的有效应力、渗透率及孔隙率。为此,开展了动态循环加载下致密花岗岩孔隙率、渗透率及有效应力系数(Biot’s系数)演化规律及影响机理研究。首先,针对致密花岗岩开展了考虑不同扰动因素(轴... 动态扰动促进地下岩体的内部裂纹发育,改变岩体的有效应力、渗透率及孔隙率。为此,开展了动态循环加载下致密花岗岩孔隙率、渗透率及有效应力系数(Biot’s系数)演化规律及影响机理研究。首先,针对致密花岗岩开展了考虑不同扰动因素(轴向静压、力振幅、频率及循环次数)的动态循环加载试验;之后,测试了不同扰动因素动态加载后的花岗岩孔隙率和渗透率,利用Cross-plotting法分析了不同动态扰动因素对花岗岩Biot’s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动态循环加载促进了花岗岩内部裂纹扩展,增加了孔隙占比及渗流通道,弱化了作用于花岗岩骨架颗粒上的有效应力,导致花岗岩Biot’s系数、渗透率和孔隙率增加。2)随着应力水平(轴向静压和力振幅之和)的增加,花岗岩Biot’s系数、渗透率和孔隙率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应力门槛值,即65%UCS~70%UCS(UCS表示单轴抗压强度),超过门槛值后三者的增加速度迅速增加;随频率的增加,由于蠕变累积损伤逐渐减小,花岗岩Biot’s系数、渗透率和孔隙率逐渐减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三者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3)基于相关性分析和理论推导分别建立了动态循环加载后花岗岩Biot’s系数和渗透率的经验预测模型,且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动态扰动对岩体孔隙率、渗透率及Biot’s系数等参数的影响,为确定动态扰动后花岗岩地层有效应力系数和渗透率提供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循环加载 有效应力系数 渗透率 孔隙率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光纤网络路径优化的机器学习改进算法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文君 徐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6-331,共6页
针对光纤网络通信中数据流传输路径质量影响网络资源利用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传输路径优化机器学习算法。首先,利用机器学习完成对初始数据的预处理,获取数据特征信息,完成数据流分类。基于对光纤跨度内数据流的分析,构建集... 针对光纤网络通信中数据流传输路径质量影响网络资源利用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传输路径优化机器学习算法。首先,利用机器学习完成对初始数据的预处理,获取数据特征信息,完成数据流分类。基于对光纤跨度内数据流的分析,构建集群组完成数据路径的调整,实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次,以包含特征参数的相似矩阵为约束条件,完成聚类分析的优化。根据数据特征参数建立相似矩阵,并在特征参数与通信路径的数据流类型之间建立函数映射关系。最后利用核函数对传输路径进行优化,实现网络传输路径的优化。实验针对包含多个光纤跨度的网络进行路径优化,并与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对比。测试中6种不同数据流的比例可以充分反映不同条件下的数据通信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分类准确率为94.6%,平均执行时间为12.8 s,平均聚类变化度为31.3%。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分类准确率为84.6%,平均执行时间为20.8 s,平均聚类变化为46.2%。该算法的收敛时间也优于传统算法,其在网络数据传输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优化 机器学习 聚类算法 数据特征 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类型及用量对UHPFRC力学和抗渗性能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妍 温宏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1-217,共7页
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UHPFRC)凭借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已被应用到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高层建筑、大跨度的桥梁、海底隧道等。然而,目前关于纤维类型、用量对UHPFRC抗渗性能的影响机理还未得到足够的关注,缺乏统一的认... 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UHPFRC)凭借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已被应用到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高层建筑、大跨度的桥梁、海底隧道等。然而,目前关于纤维类型、用量对UHPFRC抗渗性能的影响机理还未得到足够的关注,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开展了不同纤维类型(玄武岩纤维、钢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及其用量(0,0.5%,1.0%,2.0%)对UHPFRC力学性能(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抗渗性能(渗透率)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添加不同类型纤维的UHPFRC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添加金属纤维的UHPFRC的力学参数明显高于添加玄武岩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UHPFRC,而添加聚乙烯醇纤维的UHPFRC渗透率明显高于添加金属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的UHPFRC。②在当前用量范围内,UHPFRC的力学性能随钢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随玄武岩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③随着聚乙烯醇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含量的增加,UHPFRC的渗透率逐渐增大,但随着钢纤维含量的增加,UHPFRC的渗透率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UHPFRC) 玄武岩纤维 钢纤维 聚乙烯醇纤维 力学性能 抗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