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气井储层地质工程特征对产能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全中 申建 +1 位作者 胡海洋 吉小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4-656,共13页
为了提高煤层气井的单井产气效果,从煤层气开发的地质静态参数和工程动态参数出发,研究煤层气井产气效果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山西沁水盆地某区块12口典型煤层气井的储层参数、地质特征和开发数据,从地质控制因素和工程控制因素出发,详... 为了提高煤层气井的单井产气效果,从煤层气开发的地质静态参数和工程动态参数出发,研究煤层气井产气效果的影响因素。文章基于山西沁水盆地某区块12口典型煤层气井的储层参数、地质特征和开发数据,从地质控制因素和工程控制因素出发,详细剖析了煤层气资源特征、煤储层渗流、构造、能量特征、钻井、压裂、排采工程等七个方面的24种因素,研究各因素对煤层气井产气效果的控制程度。结果表明:同一区块煤层气井的产气效果存在差异,受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共同影响;煤层气资源及煤储层渗流、构造和能量特征对煤层气井的产气影响较显著,且当研究区煤储层渗透率大于0.7 mD时,有利于煤层气井获得较好的产气效果;断层影响煤储层的含气性和排采过程中的流体运移,煤层气开发应避开断层,保持400 m的安全距离;煤层气井的见套压力及放气压力越高,越有利于扩大煤储层的解吸半径,有利于煤层气井高产稳产;煤储层的压裂施工规模对产气量影响较大,研究区加液规模比加砂规模对煤层气井的产气影响更显著;煤层气井应合理控制各个阶段的压降速率和产气提升速率,在控压提产阶段的压降速率宜控制在10 kPa/d以内,扩大煤储层的压降漏斗半径。通过对研究区煤层气井的地质及工程因素进行分析,为煤层气地质选区、选点提供理论支撑,为煤层气工程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地质工程 煤体结构 压裂规模 产水产气 下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粒煤泥浮选分离强化方法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学霞 于梅 +2 位作者 王烨敏 马超 卜祥宁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5-202,共18页
制约微细粒煤泥高效浮选回收的主要瓶颈问题是微细粒煤泥自身性质导致的颗粒与气泡矿化效率低,但黏土矿物夹杂污染、浮选泡沫性质和捕收剂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为了解微细粒煤泥浮选强化方法及技术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微细煤... 制约微细粒煤泥高效浮选回收的主要瓶颈问题是微细粒煤泥自身性质导致的颗粒与气泡矿化效率低,但黏土矿物夹杂污染、浮选泡沫性质和捕收剂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为了解微细粒煤泥浮选强化方法及技术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微细煤泥浮选分离难的原因,其次从增大颗粒表观粒径、减小气泡尺寸、强化流场调节、捕收剂优化、浮选设备改进、浮选工艺创新和矿浆预处理等7方面进行综述,最后深入探讨不同浮选分离强化方法及技术的优劣势。为克服微细粒煤泥自身质量小的影响,絮凝浮选是常见的增大颗粒表观粒径技术,其浮选强化效果显著但药剂选择性及成本问题不可忽视;载体浮选与超声驻波团聚均具备较好的潜力但目前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为提高颗粒与气泡碰撞概率,减小气泡尺寸是有效的手段,其中纳米气泡浮选技术在显著提高微细煤泥回收率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药剂用量。强化流场调节同样是关注到颗粒与气泡的碰撞、粘附概率的影响,以湍流强化为手段有效促进了浮选指标的提升。捕收剂优化是从降低药剂成本、提高药剂选择性角度出发,其研究点主要有改善传统药剂分散性、引入极性基团、新型药剂设计等。其中药剂乳化、捕收剂替代品、复配型捕收剂及新型纳米粒子捕收剂等均不同程度地呈现了良好的强化效果,但其制备成本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针对微细粒煤泥分离挑战,目的矿物高效矿化和脉石矿物有效抑制是浮选设备优化的核心突破点;多次浮选和分级浮选是解决微细粒分选不彻底的主要工艺创新改进;分级调浆、超声波及高剪切等预处理强化技术有效地改善药剂和矿浆均匀性及药剂和煤粒的碰撞概率,从而强化浮选分离效果。在以上不同浮选分离强化方法及技术中,絮凝浮选、超声驻波团聚、纳米气泡浮选、湍流强度调控及捕收剂分子设计优化等均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向工业化应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开展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及半工业化研究,而寻求成本效益卓越的新型药剂、浮选设备升级赋能、浮选工艺智慧创新及浮选矿浆预处理精细强化或将是现有选煤厂强化微细煤泥浮选分离效果较妥当且切实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煤泥 浮选强化 增大颗粒表观粒径 减小气泡尺寸 流场强化 捕收剂优化 设备及工艺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沿空掘巷小煤柱宽度留设及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张鹏鹏 郝兵元 +3 位作者 王凯 黄小朋 闫树鹏 魏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46,共7页
为合理确定区段小煤柱宽度及沿空巷道支护方式,以阳泉五矿8407综放工作面为例,基于采空侧基本顶断裂力学模型及围岩极限平衡理论,理论计算了合理煤柱宽度的上下限值,采用钻孔应力监测方法,对回采过程中煤柱内部应力分布进行了实测,进而... 为合理确定区段小煤柱宽度及沿空巷道支护方式,以阳泉五矿8407综放工作面为例,基于采空侧基本顶断裂力学模型及围岩极限平衡理论,理论计算了合理煤柱宽度的上下限值,采用钻孔应力监测方法,对回采过程中煤柱内部应力分布进行了实测,进而确定沿空巷道支护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沿空掘巷小煤柱宽度合理范围为9.03~11.80 m,取10 m为宜,煤柱侧0~3 m范围煤体发生塑形破坏、3~6 m范围为弹性核区、6~10 m范围靠近8409采空区承载能力弱,因而在8407回风巷掘巷期间采用锚杆+长短锚索一次支护,回采期间对煤柱帮进行3 m钻孔注浆加固二次支护,现场实测数据显示,8407回风巷沿空掘进期间围岩变形量较小,回采期间顶板、注浆加固煤柱帮、实体煤帮最大变形量分别为0.20、0.05、1.00 m,围岩变形处于可控范围,实现了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沿空掘巷 小煤柱宽度 煤柱应力监测 注浆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重复水力压裂技术在保安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永乐 赵满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5,149,共6页
为了更好地提高煤储层的渗透率,减少水力压裂盲区,提出了井下重复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并阐述了井下水力压裂的一般工艺流程。根据保安煤矿地质及煤层特征,设计了该矿重复水力压裂的关键技术参数,并进行了重复水力压裂试验和压裂效果检验... 为了更好地提高煤储层的渗透率,减少水力压裂盲区,提出了井下重复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并阐述了井下水力压裂的一般工艺流程。根据保安煤矿地质及煤层特征,设计了该矿重复水力压裂的关键技术参数,并进行了重复水力压裂试验和压裂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未压裂区域单孔瓦斯抽采纯量和抽采浓度平均为0.0024m3/min和6.2%,压裂区域平均为0.0051m3/min和11.2%,分别提升1.13倍和0.81倍,瓦斯抽采效果提升显著;未压裂煤体透气性系数为0.007861m2/(MPa2·d),压裂后为0.317582m2/(MPa2·d),提高40倍以上;水力压裂后百米流量衰减系数由原始煤体百米流量衰减系数0.024减小到0.021,降低了12.5%。试验结果表明重复水力压裂能够有效提高井下瓦斯抽采效果,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增透 瓦斯抽采 影响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刷带侵蚀工作面支架失稳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秦冬冬 《中国矿业》 2022年第3期136-141,共6页
保德煤矿8#煤层三盘区受冲刷带侵蚀影响,存在顶板大面积悬露问题,威胁工作面的生产安全。为解决81308工作面冲刷带侵蚀工作面矿压显著问题,保障冲刷带侵蚀区域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通过建立冲刷带侵蚀煤层采场覆岩结构模型,研究了顶板围... 保德煤矿8#煤层三盘区受冲刷带侵蚀影响,存在顶板大面积悬露问题,威胁工作面的生产安全。为解决81308工作面冲刷带侵蚀工作面矿压显著问题,保障冲刷带侵蚀区域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通过建立冲刷带侵蚀煤层采场覆岩结构模型,研究了顶板围岩失稳机制和支架承载特征,并提出了水力压裂顶板弱化措施。研究表明:在冲刷带侵蚀作用下顶板的来压步距有所增加;冲刷体破断垮落后对采空区的充填程度较高,使得关键层破断后回转下沉能够形成稳定的砌体梁结构,此时支架处于给定变形状态;来压期间支架所承受上覆岩层载荷略大于额定工作阻力,为避免压架事故发生,需采取水力压裂措施弱化顶板。支架载荷监测数据显示,通过水力压裂弱化顶板后,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为28 m,周期来压步距为20 m,来压较为平稳,仅小部分支架发生安全阀开启,表明顶板弱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研究为保德煤矿及类似矿井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带 围岩失稳 水力压裂 顶板悬露 支架围岩关系 覆岩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蠕变过程电磁辐射频谱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范鹏宏 聂百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114,共10页
为了研究煤在单轴蠕变加载条件下,电磁辐射频谱变化的响应规律,分别测试了不同煤种在单轴载荷下,垂直层理方向上短时蠕变过程中全阶段的电磁辐射频谱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单轴蠕变分级加载的过程中,煤体的电... 为了研究煤在单轴蠕变加载条件下,电磁辐射频谱变化的响应规律,分别测试了不同煤种在单轴载荷下,垂直层理方向上短时蠕变过程中全阶段的电磁辐射频谱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单轴蠕变分级加载的过程中,煤体的电磁辐射频率及其振幅总体趋势出现了相似的变化规律,并且各个阶段的频率及其振幅也有各自相似的变化规律。在整个蠕变过程中煤体的电磁辐射信号频率整体处在低频阶段,主要集中于0~0.5 MHz,且加速蠕变变形阶段的电磁辐射频带范围大于减速和等速蠕变变形阶段。在减速和等速蠕变变形期,煤体的电磁辐射频率的振幅变化均处在低振幅阶段;在加速蠕变变形期,可能由于煤体损伤的加剧,使得电磁辐射频率的振幅变化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在加速蠕变变形末期直到样品临近断裂前,煤体的电磁辐射频率的振幅值会出现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煤岩流变突变过程中损伤破坏信息的准确感知及煤岩动力灾害的智能监测与预警提供一定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动力灾害 单轴分级加载 短时蠕变 电磁辐射 频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单轴压缩介电常数与电磁辐射同步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鹏宏 聂百胜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5,共5页
为了研究单轴加载条件下,煤在不同变形和破坏阶段的相对介电常数与电磁辐射的响应规律,建立了针对单轴压缩煤的裂纹、电性参数和电磁辐射的同步监测系统,分别测试了不同煤种在垂直层理方向上单轴载荷过程中相对介电常数和电磁辐射脉冲... 为了研究单轴加载条件下,煤在不同变形和破坏阶段的相对介电常数与电磁辐射的响应规律,建立了针对单轴压缩煤的裂纹、电性参数和电磁辐射的同步监测系统,分别测试了不同煤种在垂直层理方向上单轴载荷过程中相对介电常数和电磁辐射脉冲数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研究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裂隙压密阶段,随着煤孔隙和裂隙的闭合,电磁辐射脉冲数增加,相对介电常数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弹性变形阶段,电磁辐射脉冲数和相对介电常数变化减小,相对介电常数变化曲线接近线性;在裂隙发生和扩展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电磁辐射脉冲数有所增加,相对介电常数有一定的波动,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裂隙不稳定发展直至破裂阶段,电磁辐射脉冲数出现峰值,相对介电常数变化波动明显,在应力峰值之前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通过对相对介电常数和电磁辐射脉冲数的同步对比分析得出,电磁辐射脉冲数增长一般出现在相对介电常数变化较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动力灾害 单轴压缩 相对介电常数 电磁辐射 同步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源表达偏关苜蓿miR397-5p增强烟草干旱胁迫耐受能力
8
作者 王雨欣 陶佳丽 +3 位作者 朱慧森 许涛 张逸飞 岑慧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34,共12页
偏关苜蓿是山西地方优良种质,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强、耐瘠薄的特点,挖掘偏关苜蓿抗旱相关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紫花苜蓿遗传改良,对于优异新种质创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iRNA测序从偏关苜蓿中筛选出miR397-5p为潜在的干旱胁迫响应基因,... 偏关苜蓿是山西地方优良种质,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强、耐瘠薄的特点,挖掘偏关苜蓿抗旱相关基因,并将其应用于紫花苜蓿遗传改良,对于优异新种质创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iRNA测序从偏关苜蓿中筛选出miR397-5p为潜在的干旱胁迫响应基因,通过转基因烟草验证了偏关苜蓿miR397-5p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找到其潜在的下游调控因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后,过表达miR397-5p烟草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干旱胁迫下,miR397-5p下调其靶基因LAC4的表达;在过表达miR397-5p烟草中,PAL、4CL、CCR、CAD、HCT、F5H、PAO等大部分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仅C4H、CCoAOMT、COMT等基因相对表达量上调,同时,过表达miR397-5p烟草木质素含量降低,大部分基因相对表达量和木质素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由此推断偏关苜蓿可能通过miR397-5p-LAC4调控木质素积累响应干旱胁迫,但具体内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遗传改良提供基因资源,对于优异新种质的创制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关苜蓿 干旱胁迫 miR397-5p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煤层气井压裂改造对产气量的影响及开发建议——以盘关向斜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海洋 颜智华 +4 位作者 娄毅 杜志刚 李全中 陈捷 高为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6-126,共11页
贵州省含煤构造单元多、煤层层数多、厚度薄,多为低渗储层,宜采取“分段压裂、合层排采”工艺进行煤层气开发。研究以盘关向斜煤层气井为例,在分析2口直井压裂改造规模的基础上,分析其压裂效果,进而研究了压裂改造效果对煤层气井气水产... 贵州省含煤构造单元多、煤层层数多、厚度薄,多为低渗储层,宜采取“分段压裂、合层排采”工艺进行煤层气开发。研究以盘关向斜煤层气井为例,在分析2口直井压裂改造规模的基础上,分析其压裂效果,进而研究了压裂改造效果对煤层气井气水产出的影响,最后总结了盘关向斜煤层气井高效改造压裂施工参数的合理阈值。结果表明:水力压裂是低渗储层增渗的有效途径,增渗倍数与压裂改造规模密切相关,盘关向斜2口井每米煤层的加砂量、加液量及单孔排量的差异,导致压裂改造后与改造前的渗透率比值为55∶1,改造后渗透率差异较大;提高每米煤层的加液量、加砂量及单孔排量,对提高煤层的改造效果及产气量有利,建议每米煤层加液量不宜低于400 m^(3),每米煤层加砂量不宜低于20 m^(3),压裂施工排量不低于8 m^(3)/min,且单孔排量宜控制在0.2 m^(3)/min以上;根据压裂改造后的煤层渗透率,针对改造效果好的煤层气井,可以适当快排降压,反之则应控制排采强度,降低快排降压可能引起的储层敏感性伤害。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区块低渗煤层增渗增能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分层压裂 排采控制 气水产出 开发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水含瓦斯抽采钻孔煤柱稳定性研究及控制
10
作者 秦冬冬 陈旭阳 +1 位作者 王旭锋 余锦柱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窄煤柱护巷可有效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改善采掘接替关系,但施工维护难度大,尤其是在采空区积水且矿井瓦斯含量较高的条件下,煤柱稳定性控制显得更为重要。基于石泉煤矿30108工作面沿空巷道掘进及支护的工程背景,结合钻孔可视化探测技术... 窄煤柱护巷可有效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改善采掘接替关系,但施工维护难度大,尤其是在采空区积水且矿井瓦斯含量较高的条件下,煤柱稳定性控制显得更为重要。基于石泉煤矿30108工作面沿空巷道掘进及支护的工程背景,结合钻孔可视化探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图像处理的钻孔裂隙定量表征方法。综合浸水煤柱力学模型和数值模拟,确定了合理煤柱宽度,提出了采空区疏水及“锚索网梁+窄煤柱侧索梁补强+窄煤柱侧注浆加固”的巷道高强非对称支护方案,并进行了工业性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钻孔截面中裂隙面积占比随钻孔深度增加呈负对数减小趋势,煤柱宽度为10.00 m时正常区段及含瓦斯抽采钻孔区段的煤柱内部均存在较大范围的弹性区,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相应支护方案控制效果较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水煤柱 钻孔裂隙定量表征 煤柱稳定性 高强非对称支护 工业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平井排采设备适应性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海洋 冯云飞 +3 位作者 陈捷 高为 李全中 杜志刚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96-700,共5页
针对贵州省煤层气水平井开发案例较少的现状,开展煤层气水平井排水采气工艺适配性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以六盘水煤田水平井为例,分析该井井斜、压裂规模对排采设备排水采气的影响,并进行设备适应性分析,优选射流泵作为该井的排采设备。... 针对贵州省煤层气水平井开发案例较少的现状,开展煤层气水平井排水采气工艺适配性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以六盘水煤田水平井为例,分析该井井斜、压裂规模对排采设备排水采气的影响,并进行设备适应性分析,优选射流泵作为该井的排采设备。结果表明:煤层气水平井的复杂工况会影响排采设备的适应性,需根据水平井的工况复杂性优选匹配的排采设备;采用射流泵进行煤层气水平井排水采气,能够满足水平井连续稳定排采的要求;对射流泵井下管柱及下泵深度进行优化,增大沉砂沉粉井段,采取“S”型产出流道分离气水流体,能够有效避免泵筒卡泵及气锁现象。该水平井的开发实践及应用效果,为贵州省煤层气水平井的排水采气设备优选及管柱优化提供了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平井 压裂规模 排采设备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瓦斯煤Forchheimer型非达西渗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鹏宏 聂百胜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0,24,共5页
针对目前非达西渗流在含瓦斯煤三轴应力状态下研究较少的问题,基于Forchheimer型非达西渗流理论,采用自行研制的含瓦斯煤准三轴渗流试验装置,研究了2个煤矿的贫煤煤样在不同围压、轴压条件下Forchheimer型非达西渗流特性并计算了相关参... 针对目前非达西渗流在含瓦斯煤三轴应力状态下研究较少的问题,基于Forchheimer型非达西渗流理论,采用自行研制的含瓦斯煤准三轴渗流试验装置,研究了2个煤矿的贫煤煤样在不同围压、轴压条件下Forchheimer型非达西渗流特性并计算了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三轴应力状态下煤样中瓦斯气体流速随瓦斯压力梯度的变化而出现明显的Forchheimer型效应。相同介质和流体下,瓦斯压力和三轴应力状态成为煤体瓦斯渗透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围压、轴压条件下,瓦斯渗透速度会随瓦斯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其渗透速度的增大速率最终会趋于恒定。相同围压下,非达西渗流因子β随轴压的增大而增大,且β越大,压力梯度与渗流速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越明显,而非达西渗透系数K值会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Forchheimer方程 三轴应力状态 含瓦斯煤 渗流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理论的煤矿掘进工作面环境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邢媛媛 王恩元 陈燕文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13,共5页
为提高煤矿掘进工作面环境评价的可靠性,将可变模糊识别理论运用到工作面环境评价中。选取煤矿掘进工作面常用的监测指标CH4体积分数、CO体积分数、粉尘质量浓度、温度、风速作为环境评价指标,采用二元比较模糊量化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为提高煤矿掘进工作面环境评价的可靠性,将可变模糊识别理论运用到工作面环境评价中。选取煤矿掘进工作面常用的监测指标CH4体积分数、CO体积分数、粉尘质量浓度、温度、风速作为环境评价指标,采用二元比较模糊量化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新景煤矿4个掘进工作面样本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结果表明: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方法可以科学、合理确定样本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能够通过变换模型多重验证样本的评价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掘进工作面 环境评价 可变模糊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超细尾砂胶结充填料流动性、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滑怀田 王清亚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6-683,699,共9页
为实现超细尾砂的高效利用,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超细尾砂胶结充填料流动性、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首先,研究了旋流器给料压力和沉沙口直径对超细尾砂浓度和产率的影响,并研究了超细尾砂的沉降特性。然后,通过单轴抗压强度... 为实现超细尾砂的高效利用,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超细尾砂胶结充填料流动性、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首先,研究了旋流器给料压力和沉沙口直径对超细尾砂浓度和产率的影响,并研究了超细尾砂的沉降特性。然后,通过单轴抗压强度测试、坍落度和流变测试以及扫描电镜对超细尾砂胶结充填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砂口直径和给料压力会显著影响尾矿的底流产率和浓度。絮凝剂剂量对尾砂沉降速率的影响较大,对最终浓度的影响不明显。料浆质量浓度越大,其流动性越差,且当质量浓度高于72%后,料浆的流动性显著变差。养护温度、养护时间以及配合比均会对超细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强度产生影响。低温环境下,充填体的水化进程缓慢,导致其水化产物少、结构松散且裂隙较多,这是造成充填体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尾砂 充填体 流动性 强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d]咪唑基Ni(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明霞 熊丽琴 +2 位作者 常进 赵治巨 齐传民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893,946,共6页
以3-(4-羧苯基)-7-甲基-2-丙基-3H-苯并[d]咪唑-5-羧酸和六水合氯化镍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加热回流方法合成出了一例具有三维超分子结构的镍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方法对其进... 以3-(4-羧苯基)-7-甲基-2-丙基-3H-苯并[d]咪唑-5-羧酸和六水合氯化镍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加热回流方法合成出了一例具有三维超分子结构的镍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和荧光光谱表征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解析和性质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 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0.7785(16)nm,b=1.1266(2)nm,c=1.1756(2)nm,α=113.63(3)°,β=93.24(3)°,γ=101.00(3)°,V=0.9171(3)nm^(3)。标题配合物为单核配合物,由4个配体阴离子连接中心Ni(II)离子形成了一维环形链,并进一步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体和标题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且配合物的荧光性质优于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d]咪唑 镍配合物 加热回流法 晶体结构 3D网络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思辉 赵明霞 +3 位作者 陶佳丽 杨禹龙 刘倩 姜俊兵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45,共9页
[目的]检测新型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类衍生物的抑菌活性。[方法]本研究以7⁃氯⁃5⁃(氯甲基)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为原料,通过对其5位和7位结构进行改造,设计并合成了17个新型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 [目的]检测新型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类衍生物的抑菌活性。[方法]本研究以7⁃氯⁃5⁃(氯甲基)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为原料,通过对其5位和7位结构进行改造,设计并合成了17个新型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类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MS(ESI)表征,采用牛津杯法检测了17个化合物对发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所得17个化合物结构正确;通过对比化合物1~5,7a和7b对发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发现,化合物7a和7b的抑菌效果较好,在12 mmol·L^(-1)的浓度下抑菌圈大小分别为32、21 mm;在此基础上对化合物7a和7b的结构进行修饰得到11个化合物8a~8k,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8a~8k中,多数化合物对发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良好,并且随着化合物浓度增大,抑菌效果明显增强,呈现出了浓度依赖性,在浓度为12 mmol·L^(-1)时的抑菌效果最好。其中,化合物8f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了42.7 mm。[结论]说明所合成的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与7位和5位取代基有关,当7位氨基连有3⁃氰基⁃4⁃氟苯基或3⁃乙炔基苯基,5位连有(哌啶基)哌啶时,化合物对发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这为进一步研究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高的新型吡唑并[1,5⁃a]嘧啶⁃3⁃碳腈类化合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并[1 5⁃a]嘧啶⁃3⁃碳腈类衍生物 合成 发根农杆菌 牛津杯法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流力学的高瓦斯综放面窄煤柱宽度确定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凯 郝兵元 +1 位作者 张鹏鹏 乔永凤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1,共5页
针对高瓦斯综放面沿空窄煤柱阻隔邻空区瓦斯有效性的问题,采用渗流力学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煤柱内稳定区厚高比与瓦斯渗流量关系,以及不同宽度煤柱受动压影响时两侧破碎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强烈影响范围内,窄煤柱稳定... 针对高瓦斯综放面沿空窄煤柱阻隔邻空区瓦斯有效性的问题,采用渗流力学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煤柱内稳定区厚高比与瓦斯渗流量关系,以及不同宽度煤柱受动压影响时两侧破碎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强烈影响范围内,窄煤柱稳定区厚高比达到0.5,即可有效阻隔邻空区瓦斯。煤柱较小时,超前支承压力强烈影响范围内煤柱全部进入破碎状态;随煤柱宽度增大,超前支承压力强烈影响范围内煤柱出现稳定区,其两侧破碎区厚度之和为定值。研究成果在阳煤五矿8407综放面成功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 综放面 渗流力学 数值模拟 窄煤柱 合理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页岩中黏土矿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全中 蔡永乐 胡海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14-2419,共6页
查明黏土矿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对认识页岩气的赋存和运移产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页岩中主要黏土矿物,开展了低温液氮吸附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黏土矿物孔隙结构复杂,主要... 查明黏土矿物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对认识页岩气的赋存和运移产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页岩中主要黏土矿物,开展了低温液氮吸附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黏土矿物孔隙结构复杂,主要由纳米孔组成,孔径2~50 nm的孔隙提供了主要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中孔分别占到孔隙总体积的81.45%,71.34%和75.36%,比表面积的88.70%,87.70%和90.65%,中孔(2~50 nm)孔隙构成甲烷气体赋存的重要空间。(2)矿物主要发育平行板状的狭缝型孔隙,同时含有少量的墨水瓶形孔。(3)不同黏土矿物气体吸附能力差异明显,蒙脱石、伊利石和绿泥石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80,3.27和2.69cm3/g。黏土矿物对甲烷吸附主要受控于矿物的中孔比表面积,最大吸附量与矿物的中孔比表面积大小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等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煤层气井水力压裂特点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全中 胡海洋 吉小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6,102,共6页
为充分利用厚煤层的煤层气资源,需提高厚煤层的压裂改造效果,在厚煤层中建立复杂缝网。以沁水盆地兰花区块不同厚度煤层气井为例,研究不同厚度条件下,压裂施工参数对压裂改造效果、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厚煤层压裂缝网长度... 为充分利用厚煤层的煤层气资源,需提高厚煤层的压裂改造效果,在厚煤层中建立复杂缝网。以沁水盆地兰花区块不同厚度煤层气井为例,研究不同厚度条件下,压裂施工参数对压裂改造效果、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厚煤层压裂缝网长度及改造效果受压裂液总量的影响较显著,压裂裂缝平均长度192 m,压裂裂缝向埋深较浅的区域延伸较长;研究区山西组3#煤层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向,压裂裂缝偏离水平主应力方向,井筒两侧的裂缝长度差异增大;煤层厚度越大,资源丰度越高,其对每米煤厚的平均日产气量及每米煤厚的累计产气量贡献越大。通过对煤储层多参数地质甜点优选及开发工程参数优化,可降低厚煤层煤层气开发风险,提高产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厚煤层 煤层气井 裂缝监测 产气贡献 甜点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精煤再浮工艺对难浮煤泥的浮选效果改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海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对于高灰细粒难浮煤泥,采用一次浮选工艺往往会由于高灰细泥的污染导致精煤的产率和灰分难以兼顾。分步释放试验的结果表明,精选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难浮煤泥的精煤产率。根据浮选速度试验的结果,随着浮选的进行,泡沫产品的灰分逐渐升高... 对于高灰细粒难浮煤泥,采用一次浮选工艺往往会由于高灰细泥的污染导致精煤的产率和灰分难以兼顾。分步释放试验的结果表明,精选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难浮煤泥的精煤产率。根据浮选速度试验的结果,随着浮选的进行,泡沫产品的灰分逐渐升高,各产品中高灰颗粒的含量也逐渐升高。以上试验结果为部分精煤再浮工艺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支撑。最后,对部分精煤再浮工艺的浮选效果展开了试验研究,并创新性地使用二次加药制度对其强化,得到了精煤灰分10.86%,精煤产率61.30%的浮选效果,相比一次浮选工艺,其浮选完善指标提高了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灰细泥 降灰 分段加药 部分精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