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闫颖慧 薛庭宇 +1 位作者 段文彬 李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230-231,236,共3页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关联度大,耦合作用极强。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胁迫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约束的主要因...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关联度大,耦合作用极强。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胁迫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约束的主要因素,以及2个系统间功能相互耦合的主要关系,最后说明了关联度和影响作用较大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关系 灰色关联法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立方体试件的沥青混合料双轴压缩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锁利军 栗培龙 +1 位作者 王秉纲 郑传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3-210,共8页
为研究第二主应力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考虑轴数、温度与加载速度3个因素,采用设计的双轴压缩试验仪器对立方体试件进行沥青混合料双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显著顺序由大到小为轴数、加载速率;温度以5℃为间隔,... 为研究第二主应力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考虑轴数、温度与加载速度3个因素,采用设计的双轴压缩试验仪器对立方体试件进行沥青混合料双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显著顺序由大到小为轴数、加载速率;温度以5℃为间隔,从15℃变化到25℃时对沥青混合料强度影响不显著。应变分别小于0.020,0.010,0.008时,应力-应变曲线基本重合。应变增加时,应力-应变曲线非线性增大;油石比大于5%时,立方体试件双轴压缩强度增长趋势缓后有降,且随空隙率增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双轴压缩强度 轴数 加载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废玻璃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力学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闫艳 左夏伟 梁仁旺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63,68,共5页
废玻璃是一种处理难度较高的废料,一种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方式就是作为建筑材料;为了研究含玻璃混凝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物理-力学特性,以不同含量的废玻璃制备了混凝土试样。并利用温度范围为0~800℃、温度梯度为200℃、处理时间为1、2 ... 废玻璃是一种处理难度较高的废料,一种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方式就是作为建筑材料;为了研究含玻璃混凝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物理-力学特性,以不同含量的废玻璃制备了混凝土试样。并利用温度范围为0~800℃、温度梯度为200℃、处理时间为1、2 h、升温速度为2、20℃/min的条件对混凝土进行高温处理。之后对试样进行质量、强度测试和细观拍照记录。试验结果表明:20%的废玻璃对混凝土耐高温特性的负面影响较小;而加入40%的废玻璃时,混凝土内部会出现明显的孔隙,对试样的物理-力学特性的负面影响最大;T=200~400℃对含废玻璃混凝土的强度发展有积极影响;同时,长时间(2 h)的热处理和快速升温(20℃/min)对混凝土的负面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玻璃 粗骨料 温度条件 抗压强度 细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胶结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锁利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24-6229,共6页
选择70#道路石油沥青作为基质沥青,将3%(质量分数)SBS和不同掺杂含量(5%,10%,15%和20%(质量分数))的橡胶粉作为改性剂掺入基质沥青,制备了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胶结料。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粘度等指标,研究了橡胶粉掺杂含量对... 选择70#道路石油沥青作为基质沥青,将3%(质量分数)SBS和不同掺杂含量(5%,10%,15%和20%(质量分数))的橡胶粉作为改性剂掺入基质沥青,制备了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胶结料。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粘度等指标,研究了橡胶粉掺杂含量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掺杂量。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的荧光图像,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改性机理进行分析,采用室内热氧化老化试验研究了样品的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当橡胶粉的掺杂量为15%(质量分数)时,复合改性沥青的针入度较低,软化点、延度和粘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4.8℃,18.1 cm和751 Pa·s,且复合改性沥青的颗粒细小,SBS和橡胶粉分散良好,没有发生明显的交联;FT-IR分析发现,复合改性沥青的吸光度随着橡胶粉掺杂量的增加而降低,特征峰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复合改性沥青没有产生新物质,改性过程属于物理改性;老化性能测试发现,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效果优于SBS改性沥青,随着橡胶粉掺杂量的增加,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先增大后降低,当橡胶粉的掺杂量为15%(质量分数)时,抗老化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粉 SBS 沥青 复合改性 抗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宽度对逆断层活化规律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海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99,104,共5页
根据杨村煤矿F_5逆断层实际地质资料,通过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及现场监测方法,对F5逆断层上、下两盘工作面依次回采时断层带的应力演化规律及断层的活化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工作面采动过程中断层破碎带宽度与逆断层活化之间的关... 根据杨村煤矿F_5逆断层实际地质资料,通过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及现场监测方法,对F5逆断层上、下两盘工作面依次回采时断层带的应力演化规律及断层的活化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工作面采动过程中断层破碎带宽度与逆断层活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可知,由于断层破碎带具有较大的变形缓冲能力而吸收采动产生的二次应力,使得应力传递难以越过断层破碎带向围岩更前方传播,应力峰值区域被限制在工作面煤壁及断层破碎带一侧煤柱破坏区边界之间,因此下盘工作面开采时,工作面推进至210m位置处,断层带的正应力呈现先缓慢下降,后小幅升高的现象;两盘煤层开采时,断层带正应力、两盘滑移量及围岩的孔隙压力均与破碎带宽度成正比,即破碎带宽度越大的断层在采动影响下越易活化。因此,在实际中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治措施;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30m左右,距工作面8m位置处,超前支承压力达到峰值,而后随工作面推进开始回落,并逐步趋向原岩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逆断层 数值模拟 支承压力 二次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再生骨料—赤泥充填材料的抗压强度及电阻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梁利生 任瑜强 +1 位作者 杨帆 王慧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7-90,共4页
将废旧混凝土及赤泥应用于膏体充填开采,既解决了膏体充填材料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实现建筑、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以废旧混凝土作为骨料,赤泥取代大部分水泥作为主要胶结料,制备膏体充填材料。通过研究其立... 将废旧混凝土及赤泥应用于膏体充填开采,既解决了膏体充填材料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实现建筑、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以废旧混凝土作为骨料,赤泥取代大部分水泥作为主要胶结料,制备膏体充填材料。通过研究其立方体抗压强度及电阻率特性,得到在混凝土再生骨料∶赤泥为2∶1时,试样达到最大抗压强度,且其电阻率值与抗压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工程应用时,可选用这一配合比,并可通过测量电阻率值反映其抗压强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 废旧混凝土 赤泥 抗压强度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速率下端部节理岩桥变形破坏及裂隙扩展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永峰 张海东 赵广臣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72,共7页
边坡岩体内部岩桥对边坡稳定性起控制作用,而边坡岩桥破坏由于受开挖速度的影响会产生加载速率效应,探究边坡内部岩桥在加载速率影响下的变形破坏特征和裂隙扩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类岩石材料试样端部预制裂隙以形成中部岩桥,结... 边坡岩体内部岩桥对边坡稳定性起控制作用,而边坡岩桥破坏由于受开挖速度的影响会产生加载速率效应,探究边坡内部岩桥在加载速率影响下的变形破坏特征和裂隙扩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类岩石材料试样端部预制裂隙以形成中部岩桥,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下不同岩桥长度试样破坏特征和裂隙起裂、扩展、贯通规律,并利用断裂力学理论揭示了岩桥裂隙扩展机理。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峰后波动”和“应力陡降”特征;随加载速率的增加,峰值强度增大,峰值位移减小;得出5种裂隙扩展破坏类型,分别是①上裂隙贯通下端面、②岩桥贯通、③下裂隙贯通左端面、④下裂隙贯通下端面、⑤下裂隙贯通上端面;试样破坏时裂隙数量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减少,且试样裂隙首先从下部裂隙尖端起裂;推导了单轴压缩条件下考虑闭合效应的裂隙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起裂角理论计算与试验实测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岩桥试样表面应变场的变化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且试样破坏是由前期损伤累积所导致的。研究成果可为揭示不同加载速率下岩质边坡内部的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围岩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桥 裂隙扩展 起裂角 加载速率 数字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合成C/MgAl_(2)O_(4)复合粉及其显微结构演变
8
作者 吕李华 丁冬海 肖国庆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5-409,共5页
为解决纳米碳在应用过程中难分散、易氧化、成本高等问题,以草酸镁(MgC_(2)O_(4))、过氧化镁、Al_(2)O_(3)粉和Al粉为原料,燃烧合成碳/镁铝尖晶石(C/MgAl_(2)O_(4))复合粉。结果表明,当MgC 2O 4的最大掺量是33.34%(w)时,C/MgAl_(2)O_(4... 为解决纳米碳在应用过程中难分散、易氧化、成本高等问题,以草酸镁(MgC_(2)O_(4))、过氧化镁、Al_(2)O_(3)粉和Al粉为原料,燃烧合成碳/镁铝尖晶石(C/MgAl_(2)O_(4))复合粉。结果表明,当MgC 2O 4的最大掺量是33.34%(w)时,C/MgAl_(2)O_(4)复合粉中碳含量为1.17%(w),碳夹杂于尖晶石晶粒间。复合粉中镁铝尖晶石具有粒状及棒状两种形貌。粒状镁铝尖晶石由MgO与Al_(2)O_(3)相互扩散形成,棒状镁铝尖晶石由Mg蒸气与原料Al_(2)O_(3)以气-固生长机制主导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gAl_(2)O_(4)复合粉 燃烧合成法 燃烧波淬熄技术 显微结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