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帮煤井工开采边坡变形失稳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俊鹏 王文才 +1 位作者 王创业 陈世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57-2172,共16页
从边帮煤井工开采覆岩运移、边坡变形破坏、失稳滑移及控制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力学分析、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性实测和应用等手段,对采动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和失稳滑移规律等内容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针对关键岩块B回转的边坡失... 从边帮煤井工开采覆岩运移、边坡变形破坏、失稳滑移及控制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力学分析、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性实测和应用等手段,对采动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和失稳滑移规律等内容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针对关键岩块B回转的边坡失稳滑移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采动边坡变形破坏经历了表生改造、结构改造和时效变形3个阶段,呈“横三区”和“竖二带”分布,1 360和1 400平盘移动趋势指向露天矿坑,且存在剪切滑移带生成,在关键岩块B回转形成水平推力作用下采动边坡1 360平盘局部发生失稳滑移;基于此,提出了控制关键岩块B回转的逆坡开采局部充填和回填压脚两种边帮煤安全、高效回收技术,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控制技术均能有效降低边坡内部覆岩的变形破坏程度、改变1 360平盘的移动方向及抑制剪切滑移带的生成,但回填压脚的控制效果要优于逆坡开采局部充填,基于此进行了工程应用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边帮煤 覆岩运移 横三区 回填压脚 局部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矿田铀成矿的特征、演化及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宝群 王运 +5 位作者 高海东 邱林飞 周万蓬 郭福生 孙占学 刘广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0-553,共14页
寻找富大硬岩型铀矿一直以来面临挑战。据深大断裂-临界水耦合成矿机制等新认识,重新梳理相山矿田火山杂岩铀成矿的主要特征,结合其他富大热液矿床的研究,探索富大热液矿床的共同规律。富大热液矿床多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常有深大断裂与... 寻找富大硬岩型铀矿一直以来面临挑战。据深大断裂-临界水耦合成矿机制等新认识,重新梳理相山矿田火山杂岩铀成矿的主要特征,结合其他富大热液矿床的研究,探索富大热液矿床的共同规律。富大热液矿床多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常有深大断裂与岩浆杂岩隆起组合的“一刀加一饼”的外形,深大断裂这“一刀”具多期次活动特点,因降压、升温、聚水,改变了周边区域的物理化学环境,驱动成岩成矿相关的物质运移、相变等,从而控制着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赋矿岩浆杂岩的形成、热液蚀变和铀成矿期次。其次,有3个主要构造层及与其相对应的三阶段式演化。再次,有2个主成矿期,早期高温成矿期(在相山铀矿田是115±0.5 Ma)与岩浆杂岩形成相关,而晚期低温成矿期(在相山铀矿田是98±8 Ma)与控盆断裂活动、盆地脱水相关,2期成矿叠加是富大矿体形成的必要条件。上述富大热液矿床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具有“一刀加一饼”外形的、由深大断裂与岩浆杂岩隆起组成的构造岩性组合,其形成机制实质上仍是深大断裂多期活动成岩成矿。这些认识可能给中国富大热液铀矿成矿和找矿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大断裂-临界水耦合成矿机制 岩浆杂岩 铀矿床 相山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制备高性能吸水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陶亚东 曾红久 +1 位作者 霍军杰 陈俊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2-284,共3页
以煤矸石为原材料,添加相应发泡剂和胶凝剂制备产品。制备完成后进行性能测试。在煤矸石多孔土壤制备研制过程中,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先探究不同温度下煅烧活化效果,之后探究发泡剂种类和胶凝剂种类对多孔土壤性能的影响,制定吸水材料... 以煤矸石为原材料,添加相应发泡剂和胶凝剂制备产品。制备完成后进行性能测试。在煤矸石多孔土壤制备研制过程中,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先探究不同温度下煅烧活化效果,之后探究发泡剂种类和胶凝剂种类对多孔土壤性能的影响,制定吸水材料的最佳配料种类。结果表明:以山西煤矸石为原料时,经过煅烧活化后其保水性能最好的胶凝剂为水泥,保水性能、吸水性能和抗流失性能效果最好,其保水率为79.00%,吸水率为78.61%,流失率仅为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吸水 保水 流失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荷载下青砂岩声发射特征及损伤演化规律
4
作者 王文才 李俊鹏 +2 位作者 王创业 陈世江 王鹏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3期516-530,共15页
为分析青砂岩(QSY)在外荷载下的声发射特征及损伤演化规律,在声发射基础上,根据岩石损伤演化的自组织性、丛集行为及幂律分布特性,结合砂岩结构特征、分形理论和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了青砂岩损伤二维元胞模型。结果表明:青砂岩试样在... 为分析青砂岩(QSY)在外荷载下的声发射特征及损伤演化规律,在声发射基础上,根据岩石损伤演化的自组织性、丛集行为及幂律分布特性,结合砂岩结构特征、分形理论和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了青砂岩损伤二维元胞模型。结果表明:青砂岩试样在荷载后期的塑性变形阶段轴向应力曲线发生线性突变是试样发生破坏的最终结果,破坏值为48.5 MPa,该阶段因微裂隙贯通形成大裂隙,存在事件率缺失现象,该现象为试样破坏前兆特征,破坏方式主要为单斜面和双斜面剪切破坏,形成剪切裂纹;试样受载损伤的3个阶段与AE信号表现特征存在类同,在损伤萌生阶段试样因受矿山生产影响内部存在微缺陷,在此阶段形成损伤演化现象,但间隔损伤值为0.41,未达到所建立元胞模型的不稳定损伤值(0.43),未发生破坏;随着损伤值增大至0.599时(大于0.43),试样发生失稳破坏,损伤值快速增长至1。根据岩石损伤演化相关规律和理论建立的二维元胞模型,能够反映青砂岩在外荷载下受力破坏过程和损伤演化规律,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破坏 蠕变劣化 损伤演化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剪切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