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锈钢酸洗污泥对烧结性能及烟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文文 齐渊洪 李昊堃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9,共9页
为探明不锈钢酸洗污泥对烧结性能及烟气成分的影响,本文在酸洗污泥基础性能分析前提下,首先开展配用酸洗污泥的烧结杯试验,掌握其烧结性能变化趋势,并对烧结矿的转鼓强度、矿相以及烟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酸洗污泥配用量的增... 为探明不锈钢酸洗污泥对烧结性能及烟气成分的影响,本文在酸洗污泥基础性能分析前提下,首先开展配用酸洗污泥的烧结杯试验,掌握其烧结性能变化趋势,并对烧结矿的转鼓强度、矿相以及烟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酸洗污泥配用量的增加,烧结利用系数和成品率呈下降趋势。当配用污泥质量分数为5%时,烧结矿强度降低4.01%,烟气成分SO_(2)质量浓度升高5.79倍。酸洗污泥中CaF_(2)与CaO、SiO_(2)形成枪晶石,对烧结强度有较大影响,而CaSO_(4)在烧结过程的弱氧化气氛下分解逸出大量SO_(2)。在试验基础上开展配用酸洗污泥的工业试验,结果显示烧结混匀料中酸洗污泥配比的质量分数不宜超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酸洗污泥 烧结配料 烧结性能 转鼓强度 烟气成分 S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路 帅美荣 +2 位作者 田奇 张宇航 郭星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171,共12页
基于变形温度950~1150℃、应变速率0.1~10 s^(-1)等温热压缩实验数据,构建12Cr13钢的流变应力模型和热加工图,通过研究热变形中金属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优化工艺,使马氏体大角度晶界以及晶界密度均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低应... 基于变形温度950~1150℃、应变速率0.1~10 s^(-1)等温热压缩实验数据,构建12Cr13钢的流变应力模型和热加工图,通过研究热变形中金属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并优化工艺,使马氏体大角度晶界以及晶界密度均显著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低应变速率(950℃/0.1 s^(-1))条件下,原子空位扩散和位错滑移困难,此时动态再结晶不充分,动态回复占主导变形机制;然而在高温中应变速率(1100℃/1 s^(-1))条件下,再结晶晶粒数目显著增多,表现为锯齿状不连续动态再结晶特征,实现了晶粒细化,提高了材料的强韧性;此时δ铁素体相占比较少,δ铁素体相呈现等轴状分布,且晶界棱角形貌稳定存在。进一步研究发现,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同样对马氏体钢固态相转变影响显著,较高的变形速率对δ铁素体相的析出产生正面影响,而变形温度的影响归功于固态相变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热变形 微观组织演变 固态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工艺对S32101经济型双相不锈钢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梁祥祥 韩培德 李国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8-121,126,共5页
为研究热轧工艺对S32101经济型双相不锈钢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设计不同的展宽系数(1.0、1.1、1.4)和压下率(75%、90%)进行热轧试验。在计算热力学相图并分析不同温度组织转变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固溶处理工艺,研究热轧工艺对固溶处... 为研究热轧工艺对S32101经济型双相不锈钢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设计不同的展宽系数(1.0、1.1、1.4)和压下率(75%、90%)进行热轧试验。在计算热力学相图并分析不同温度组织转变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固溶处理工艺,研究热轧工艺对固溶处理后S32101双相不锈钢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轧工艺下,S32101双相不锈钢低温冲击韧性随展宽系数和压下率的增加而提高;随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展宽系数和压下率的增加,奥氏体和铁素体条带间距减小并沿轧向分布。减小两相条带间距,提高奥氏体相比例可提高低温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热轧 固溶处理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太钢不锈开展保兑仓业务及其风险控制
4
作者 王珍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62-63,共2页
保兑仓业务是供货商、经销商和银行三方互相合作,以银行信用为载体,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物流和资金流相结合的一种银行业务品种。太钢通过开展保兑仓业务,节约了资金成本,减少了银行融资,也为经销商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保兑仓 供货商 经销商 发货通知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重机n阶伸缩臂带超起装置的临界力数值解法研究
5
作者 姚峰林 李建东 +2 位作者 高有山 杨浩 孟文俊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起重机伸缩臂的受力状况和起升性能可以通过安装超起装置进行改善和提高。然而,目前还没有有效、精确的数值方法来求解带超起装置的伸缩臂临界力。文中将带超起装置的伸缩臂简化为阶梯柱加双拉索模型,并基于纵横弯曲理论建立了挠曲微分... 起重机伸缩臂的受力状况和起升性能可以通过安装超起装置进行改善和提高。然而,目前还没有有效、精确的数值方法来求解带超起装置的伸缩臂临界力。文中将带超起装置的伸缩臂简化为阶梯柱加双拉索模型,并基于纵横弯曲理论建立了挠曲微分方程组,推导了屈曲特征方程及递推公式。同时,建立了联合超越方程组,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最优化算法求解临界力及长度系数。通过与ANSYS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文中所提方法可适用于任意臂节数、臂节长度、截面惯性矩、拉索长度及两拉索夹角的情况,并对带超起装置的伸缩臂结构设计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缩臂 超起装置 屈曲特征方程 递推公式 超越方程组 数值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超薄443铁素体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红霞 裴飞飞 +3 位作者 王志斌 王文先 张心保 闫志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8,34,共5页
针对44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存在粗晶组织与性能脆化等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不同焊接方法焊后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变化.采用钨极氩弧焊(TIG)、脉冲钨极氩弧焊(P-TIG)和脉冲激光焊(P-LBW)三种焊接... 针对44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存在粗晶组织与性能脆化等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不同焊接方法焊后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变化.采用钨极氩弧焊(TIG)、脉冲钨极氩弧焊(P-TIG)和脉冲激光焊(P-LBW)三种焊接方法进行焊接,分析了不同热输入对超薄44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拉伸性能和杯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焊接热输入是影响该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脉冲焊接方法来细化组织可以有效提高焊接接头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3铁素体不锈钢 钨极氩弧焊 脉冲激光焊 拉伸性能 杯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变硬化行为及其焊接性能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伟 何俊 +2 位作者 周立涛 李国平 陆培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7-121,共5页
研究了国产和进口301LN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板的应变硬化行为和电阻点焊区域的组织,以及多种等厚、不等厚板点焊试样的拉伸强度和焊点区域的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板材中的马氏体量较少,其组织主要是奥氏体和大量增殖及发生... 研究了国产和进口301LN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板的应变硬化行为和电阻点焊区域的组织,以及多种等厚、不等厚板点焊试样的拉伸强度和焊点区域的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冷轧奥氏体不锈钢板材中的马氏体量较少,其组织主要是奥氏体和大量增殖及发生滑移的位错、机械孪晶等。室温拉伸塑性变形在2种板断口处都诱发了80%以上的马氏体相变。奥氏体的氮含量高可在较低的轧制变形量下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小预变形量,较高碳、氮含量有利于获得高延伸率和高流变应力。301LN冷轧板点焊接头中熔核、热影响区和应变硬化的母材三部分组织间性能差异很大,熔核组织为γ和8.4%的α(δ),热影响区最软。3 mm以上301LN冷轧板的焊接工艺性较差,焊点熔核的缩孔较大,剪切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1LN冷轧板 应变硬化 电阻点焊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5双相不锈钢中σ相的析出行为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明 丁桦 +1 位作者 唐正友 李国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4-507,共4页
对固溶处理后的双相不锈钢2205进行了不同温度下(750~950℃)的等温时效处理,利用OM观测不同时效条件下析出相的形貌特征,重点观测了800℃下。相的析出过程,并通过EDS,XRD,TEM和电子探针等检测手段对800℃,240min时效处理后试... 对固溶处理后的双相不锈钢2205进行了不同温度下(750~950℃)的等温时效处理,利用OM观测不同时效条件下析出相的形貌特征,重点观测了800℃下。相的析出过程,并通过EDS,XRD,TEM和电子探针等检测手段对800℃,240min时效处理后试样的内部组织进行了研究,揭示了σ相的析出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σ相是一种Fe—Cr—Mo金属间化合物,属于四方结构;时效过程中,σ相通过δ铁素体→γ2+σ反应生成,台金元素Mo的扩散是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保温240min后,时效温度为800℃时σ相析出量最大,相同时间条件下时效温度为950℃时,σ相析出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Σ相 等温时效 微观组织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ycup工艺处理不锈钢粉尘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海泉 齐渊洪 +2 位作者 史永林 冯焕林 那贤昭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2,共5页
回收不锈钢粉尘中镍、铬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对不锈钢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既可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又减轻环境污染.本文在对不锈钢粉尘化学组成、物理特性研究基础上,研究富氧竖炉(Oxycup)工艺回收不锈钢粉尘中镍、铬资源的机理及工业... 回收不锈钢粉尘中镍、铬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对不锈钢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既可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又减轻环境污染.本文在对不锈钢粉尘化学组成、物理特性研究基础上,研究富氧竖炉(Oxycup)工艺回收不锈钢粉尘中镍、铬资源的机理及工业试验.该工艺首先将不锈钢粉尘制成含碳块,随后把含碳块加入富氧竖炉冶炼,生产含铬、镍铁水.铬镍铁水可作为原料返回不锈钢冶炼,实现含镍、铬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并降低不锈钢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粉尘 富氧竖炉 含碳块 含镍铬铁水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输入对2205双相不锈钢MIG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建军 温艳慧 +3 位作者 吴天海 李国平 姜周华 刘春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2,共6页
采用MIG焊接方法,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了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的焊接试验,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完全重结晶区中带状奥氏体边缘起伏随热输入的增大逐渐增强,宽度逐渐增大;焊缝中心的... 采用MIG焊接方法,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了不同热输入条件下的焊接试验,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完全重结晶区中带状奥氏体边缘起伏随热输入的增大逐渐增强,宽度逐渐增大;焊缝中心的奥氏体大多为等轴状的块状奥氏体,而靠近熔合线则主要为魏氏奥氏体,随着热输入的增大,魏氏奥氏体逐渐减少,而块状奥氏体逐渐增多;随着热输入的增大,焊接接头的抗拉、屈服强度均有轻微降低,而断后延伸率略有升高;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从母材到焊缝金属先升高后降低,热影响区的显微硬度最高,硬度的变化与焊接接头各区域中奥氏体体积分数有关,随着热输入的增大,各区域中奥氏体体积分数逐渐升高,显微硬度则相应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5双相不锈钢 MIG 热输入 魏氏奥氏体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拉循环载荷下443铁素体不锈钢产热规律及疲劳性能预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杰 闫志峰 +4 位作者 王文先 王志斌 王凯 张红霞 张心保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4,共6页
采用红外热像法研究了443铁素体不锈钢在疲劳试验过程中表面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采用ΔT-Nf曲线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结果表明:温升极限值ΔT=3.18℃,即当ΔT>3.18℃时,试样发生疲劳断裂,与实测温升值3.49℃相比,误差为8.89%。... 采用红外热像法研究了443铁素体不锈钢在疲劳试验过程中表面温度场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采用ΔT-Nf曲线预测疲劳寿命的方法。结果表明:温升极限值ΔT=3.18℃,即当ΔT>3.18℃时,试样发生疲劳断裂,与实测温升值3.49℃相比,误差为8.89%。利用ΔT-Nf曲线预测443铁素体不锈钢在5×106循环次数下的疲劳强度为277.97MPa,与传统方法测得结果284.45MPa相对误差为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43铁素体不锈钢 温度场 疲劳强度 红外热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精炼过程中合金熔化混匀现象的水模型研究
12
作者 许智博 陈超 +5 位作者 王佳 李怡宏 曹瑞云 赵岩松 薛利强 范晋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目的】在RH精炼处理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会加入大量合金,以调整钢液成分,其在RH中的运动、熔化及均匀分布,决定了精炼过程的生产节奏。【方法】通过水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NaCl饱和溶液与NaCl颗粒分别作为示踪物质,在RH装置内的... 【目的】在RH精炼处理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会加入大量合金,以调整钢液成分,其在RH中的运动、熔化及均匀分布,决定了精炼过程的生产节奏。【方法】通过水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NaCl饱和溶液与NaCl颗粒分别作为示踪物质,在RH装置内的传输过程及混匀现象。以KCl溶液冷冻制备的盐球类比重型合金,研究其由真空室顶部进入RH后的运动及混匀过程。【结果】结果表明:颗粒与溶液在各点处的无量纲浓度曲线变化趋势一致,颗粒方案的响应时间和第一峰值时间略晚于溶液方案,第一峰值浓度也较低,这和颗粒溶解过程有关。当溶液体积或颗粒质量增加后,在下降管出口处盐水溶液的浓度曲线第一峰浓度较大且峰值时间较短。颗粒作为示踪物质时的混匀时间均远高于(接近2倍)同等盐分溶液的方案。在RH加入盐球时,其在真空室底部短暂停留后流入下降管,随后停留在钢包底部直至融化,期间缓慢释放盐分,使得钢包底部区域达到混匀的时间较长。在实际RH精炼过程中,加入重型难熔合金后,应注意钢包底部区域物质的混合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RH 水模型 熔化 混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钢5号高炉高比例球团矿生产实践 被引量:15
13
作者 唐顺兵 李夯为 +3 位作者 梁建华 赵新民 郑伟 刘文文 《炼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33,共4页
对太钢5号高炉高比例球团矿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逐步提高烧结矿碱度至2.20~2.32,调整上下部操作制度,稳定高比例球团矿生产时的煤气流和炉体热负荷,成功实现了高比例球团矿生产。
关键词 特大型高炉 高比例球团矿 煤气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钢5号高炉煤气全回收停炉操作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新民 郑伟 +2 位作者 陈树文 李昊堃 刘文文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36,共3页
对太钢5号高炉首次采用“炉顶空料线打水、煤气全回收、不放残铁”方式停炉进行了总结。经过停炉前充分准备、制定详尽的停炉方案,以及停炉过程中的精细化操作,停炉过程共用时15 h16 min,料线最深23.5 m,停炉累计用风402.20万m^(3),共打... 对太钢5号高炉首次采用“炉顶空料线打水、煤气全回收、不放残铁”方式停炉进行了总结。经过停炉前充分准备、制定详尽的停炉方案,以及停炉过程中的精细化操作,停炉过程共用时15 h16 min,料线最深23.5 m,停炉累计用风402.20万m^(3),共打水1583t。5号高炉按计划节点完成停炉和凉炉,全程无爆震、无崩料、炉壳无开裂等现象发生,实现了安全、顺利、环保停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煤气回收 停炉 炉顶温度 煤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07超级双相不锈钢搅拌摩擦焊接头焊缝区的微观组织演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建春 李国平 +1 位作者 梁伟 韩培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7,共5页
在焊接速度为100 mm/min,搅拌头转速分别为300、400和500 r/min的工艺参数下,对2707超级双相不锈钢进行了搅拌摩擦焊试验,利用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成像和EBSD技术对接头焊缝区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速为300 r/min时,焊缝... 在焊接速度为100 mm/min,搅拌头转速分别为300、400和500 r/min的工艺参数下,对2707超级双相不锈钢进行了搅拌摩擦焊试验,利用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成像和EBSD技术对接头焊缝区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速为300 r/min时,焊缝区铁素体相首先发生动态再结晶,奥氏体相未观察到明显的再结晶;转速为400 r/min时,奥氏体相开始出现动态再结晶。随着转速的增加,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都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小角度晶界比例逐渐减小,大角度晶界比例逐渐增加。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下焊缝区两相的晶粒尺寸均小于母材的晶粒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双相不锈钢 搅拌摩擦焊 微观组织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SUS445J2铁素体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勇 李建春 王立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9-151,156,共4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两种手段并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SUS445J2铁素体不锈钢经700~950℃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时效后主要析出了Laves相和(Nb,Ti)C两种析出物;随着时效温度的不同,析出物数量和尺寸发生了不同的...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两种手段并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SUS445J2铁素体不锈钢经700~950℃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时效后主要析出了Laves相和(Nb,Ti)C两种析出物;随着时效温度的不同,析出物数量和尺寸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伸长率则先降低后增加。当时效温度为800℃时,因沉淀强化使得抗拉硬度达到最大值,伸长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时效 析出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9双相不锈钢本构模型及热加工参数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亮 帅美荣 +3 位作者 李海斌 王建梅 张旻 王锦辉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8-54,共7页
目的优化2209双相不锈钢热加工区间,提升其高温变形稳定性。方法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开展压缩实验,分析不同温度(950~1150℃)和应变速率(0.01~10 s^(-1))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构建基于Arrhenius的双曲正弦本构模型,综合分析热加... 目的优化2209双相不锈钢热加工区间,提升其高温变形稳定性。方法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开展压缩实验,分析不同温度(950~1150℃)和应变速率(0.01~10 s^(-1))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构建基于Arrhenius的双曲正弦本构模型,综合分析热加工图和变形微观组织演变特征。结果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失稳条件下(950℃/0.01 s^(-1)),奥氏体相所受应变能较小,只有一部分奥氏体晶粒发生了变形;温度升高(1100℃/0.01 s^(-1))后,奥氏体相仍为等轴状晶粒,铁素体相承担塑性变形,此时表现为明显的应变分布不均匀现象;随着应变速率升高到稳定条件(1100℃/1 s^(-1)),奥氏体相承受了更大的塑性变形,且在压缩方向应力的作用下呈现条带状分布,同时发生了γ→δ的转变,这有利于提高钢的热塑性。结论获得了2209双相不锈钢最佳加工区域(1070~1130℃、1~7 s^(-1)),该区域功率耗散系数较大且变化梯度较小,材料热加工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9双相不锈钢 本构模型 热加工图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钢6号高炉配用碱性球团矿及高比例球团矿冶炼试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魁红 冀岗 +2 位作者 李宝峰 张建良 焦克新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0,共5页
对太钢6号高炉配用碱性球团矿及高比例球团矿冶炼试验进行了总结。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原燃料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高炉操作制度调整,配用碱性球团矿和球团矿总比例可以分别达到20%和40%,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将球团矿比例提高... 对太钢6号高炉配用碱性球团矿及高比例球团矿冶炼试验进行了总结。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原燃料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高炉操作制度调整,配用碱性球团矿和球团矿总比例可以分别达到20%和40%,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将球团矿比例提高至43%(配用碱性球团矿比例27%左右)后,炉况逐渐出现风压波动大、崩料增加等现象,高炉顺行难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碱性球团矿 高比例球团矿冶炼 操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钢5号高炉提高炉缸活跃性的措施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红卫 王红斌 唐顺兵 《炼铁》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共4页
结合太钢5号高炉6年多的生产实践,认为炉内压量关系,煤气流以及下料的稳定性,渣铁热量和成分的稳定性,铁口工作状态,炉芯温度和炉缸侧壁温度等能较好地反映出炉缸工作状态的活跃性。
关键词 特大型高炉 炉缸活跃性 焦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钢5号高炉控制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措施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红斌 李红卫 +1 位作者 唐顺兵 梁建华 《炼铁》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太钢5号高炉通过采取配用钒钛矿、停焦丁、降煤比、提高焦比、堵风口、增加风速和鼓风动能,以及调整炉前作业等措施,使炉缸侧壁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降低至200℃以下,保证了安全生产和高炉长寿。
关键词 大型高炉 炉缸侧壁温度 [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