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血脑屏障药物渗透机制的建模与分析
1
作者 王瑜 尹智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122-129,共8页
由于血脑屏障结构的特殊性,脑内疾病的治疗仍然是临床诊疗的一个难点。一般情况下,病人只能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治疗这类疾病。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控制药物毒性最小的前提下,研究血管和脑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随时间... 由于血脑屏障结构的特殊性,脑内疾病的治疗仍然是临床诊疗的一个难点。一般情况下,病人只能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治疗这类疾病。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控制药物毒性最小的前提下,研究血管和脑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比较分析未加入超声和加入超声的两个模型后发现:未加入超声时,毛细血管和脑组织中的游离药物浓度在140 min左右达到平衡状态,且平衡点处的药物浓度很低,达不到治疗效果;而加入超声后,在60~70 s就达到了稳定,同时达到稳态时药物浓度也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加入超声大大减少了服药后大脑组织中药物达到治疗浓度所需的时间,且增加了进入脑组织的药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毛细血管 脂质体 聚焦超声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联网下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扩散模型及干预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宏淼 齐佳音 靳祯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7-72,共16页
首先,本研究从多重网络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医联网环境下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多渠道扩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医联网环境下不同信息渠道之间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扩散的交互影响;其次,得出区分医联网下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在公众中扩散开来与否... 首先,本研究从多重网络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医联网环境下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多渠道扩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医联网环境下不同信息渠道之间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扩散的交互影响;其次,得出区分医联网下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在公众中扩散开来与否的阈值;最后,利用实际数据对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及案例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与仅进行正确认知的宣传推广相比,在正确认知宣传的同时进行认知纠偏,医联网下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的扩散效率将降低的更加明显;2)与仅对一种或两种渠道中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的扩散进行深度管控相比,如果同时对所有渠道中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的扩散均进行适度干预,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的扩散效率将更显著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网 医源性风险偏差感知 社会传播 多重网络 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板电脑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绘制复杂图形表现的综合评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肖南 吕亮亮 +6 位作者 李阳 郁磊 赵娅蓉 闵国文 王秋艳 申佳妮 陈金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7-595,共9页
目的 评估基于平板电脑的数字化复杂图形测验(dCFT)软件检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绘图表现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的38例aMCI患者为观察组,26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两组... 目的 评估基于平板电脑的数字化复杂图形测验(dCFT)软件检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绘图表现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的38例aMCI患者为观察组,26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全面的神经心理测评,包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ey复杂图形测验及各认知域量表等。同时期完成dCFT测评(dCFT软件基于平板电脑,可自动化采集多维度绘图参数),包括临摹、3 min即刻回忆及20 min延迟回忆测验。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原始与简化版Rey复杂图形测验分值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分析dCFT参数与各认知域综合分值的相关性。结果 (1)dCFT临摹测验中,两组间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刻回忆测验中,观察组思考总时间、元素延迟时间(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27.15(21.49,33.94) vs. 21.85(18.26,24.81),1.99(1.36,3.62) vs. 1.32(1.03,1.99),P<0.05];延迟回忆测验中,观察组短长笔画序列过渡时间、思考总时间、完成总时间、第一笔思考时间及元素延迟时间(s)均长于对照组[1.89(1.12,3.93)vs.1.19(0.42,2.41),23.94(18.86,36.87)vs.19.93(16.59,23.00),40.30(34.83,56.21)vs.34.52(29.96,42.15),7.92(6.20,9.83)vs.5.92(5.16,8.04),1.63(1.25,2.47)vs.1.08(0.83,1.55),P<0.05],前5笔长笔画率(%)、最长笔画速度(cm/s)及每分钟笔画数(个)均低于对照组[60(40,80) vs. 80(60,100),4.65(3.53,6.07) vs. 6.00(4.54,7.13),21(18,25)vs.26(21,27),P<0.05];两组其他dCFT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控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后,相关分析显示,短长笔画序列过渡时间与注意力及执行功能呈负相关(r=±0.292,r=±0.275,P<0.05),最长笔画速度与执行功能呈正相关(r=0.302,P<0.05),思考总时间与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视空间能力均呈负相关(r=±0.26,r=±0.408,r=±0.448,r=±0.264,P<0.05),完成总时间与注意力、执行功能、视空间能力均呈负相关(r=±0.342,r=±0.429,r=±0.273,P<0.05),第一笔思考时间与记忆力、视空间能力均呈负相关(r=±0.365,r=±0.407,P<0.01),元素延迟时间与记忆力、注意力均呈负相关(r=±0.377,r=±0.33,P<0.01),每分钟笔画数与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视空间能力均呈正相关(r=0.326,r=0.311,r=0.376,r=0.263,P<0.05)。结论 在复杂图形测验中,aMCI患者间隔3 min重新绘图时表现为视空间记忆受损,绘图策略尚可;间隔20 min重新绘图时记忆力及绘图策略均受到显著影响,但视觉感知在进程中受损不明显。dCFT可作为一种简便、客观的aMCI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复杂图形测验 神经心理测验 数字化测评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De Young-Keizer钙振荡模型
4
作者 庞兴慧 祁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3-619,共7页
钙离子(Ca^2+)是细胞内重要的信使分子,其通过钙振荡的形式控制很多细胞活动.为了研究钙振荡产生的机制,研究者们构建了较多钙振荡模型,由De Young和Keizer构建的模型(DYK模型)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DYK模型有一些不足之处,其最主要的问题... 钙离子(Ca^2+)是细胞内重要的信使分子,其通过钙振荡的形式控制很多细胞活动.为了研究钙振荡产生的机制,研究者们构建了较多钙振荡模型,由De Young和Keizer构建的模型(DYK模型)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DYK模型有一些不足之处,其最主要的问题是Ca^2+振荡的振幅与最新实验数据相差较大.该文依据对DYK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调整了其中的3个参数,并考虑Ca^2+缓冲蛋白的作用,提出改进模型.改进模型的时间序列和以[IP3]为分岔参数分析的结果显示:细胞质和内质网Ca^2+振荡的范围符合实验测量结果.此外,微调改进模型的3个参数可以使钙信号编码方式呈现调幅、调频和调幅加调频混合模式.该研究不仅可使人们从理论方面理解钙振荡产生的机制及钙信号的编码方式,而且可为后续研究提供能真实反映实验结果的数学模型及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 Young-Keizer模型 钙振荡 分岔分析 调幅 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