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TI基因转染诱导EC9706细胞凋亡及G_1阻滞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玉英 田欣 +1 位作者 张政 王转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2-368,共7页
为了研究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buckwheat trypsin inhibitor,BTI)对肿瘤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BTI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将BTI基因成功克隆至pEGFP-N1中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镜检... 为了研究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buckwheat trypsin inhibitor,BTI)对肿瘤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与BTI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将BTI基因成功克隆至pEGFP-N1中转染食管癌EC9706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镜检显示,BTI-EGFP获得良好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大部分分布于细胞核,在细胞质中有少量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可见约27kD和36 kD的特异性条带.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BTI能够诱导EC9706细胞发生凋亡,并使细胞停滞于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 绿色荧光蛋白 食管癌EC9706细胞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糖基化对植酸酶phy(QF)酶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茜 宋玛丽 +3 位作者 杜军 付月君 胡风云 梁爱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7-181,共5页
为探讨N-糖基化对植酸酶phy(QF)酶学性质的影响,将植酸酶基因phy(QF)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了表达,利用脱糖基化酶Endo Hf去除重组植酸酶phy(QF)的糖链,对去除糖链前后的植酸酶phy(QF)进行了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糖基化的植酸... 为探讨N-糖基化对植酸酶phy(QF)酶学性质的影响,将植酸酶基因phy(QF)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了表达,利用脱糖基化酶Endo Hf去除重组植酸酶phy(QF)的糖链,对去除糖链前后的植酸酶phy(QF)进行了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分子量约为53 k Da,酶活为3 201 U/mg,Km=392μmol/L,Vmax=3 267 U/mg;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最适p H值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55℃,与去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的最适p H值无明显区别,比去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最适温度提高了5℃,Tm值提高约2℃。经70℃孵育10 min后,去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完全失活,而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仍残留13%的活性,说明N-糖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对植酸酶phy(QF)的稳定性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N-糖基化 毕赤酵母 热稳定性 圆二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凝集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贾乔瑾 崔晓东 王转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3-390,共8页
采用醋酸铵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和分子排阻层析等方法,首次从苦荞麦中提取出一种苦荞凝集素(tatary buckwheat lectin,TBL).MTT检测发现,TBL对3种结肠癌细胞DLD-1、HCT116及SW480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 采用醋酸铵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和分子排阻层析等方法,首次从苦荞麦中提取出一种苦荞凝集素(tatary buckwheat lectin,TBL).MTT检测发现,TBL对3种结肠癌细胞DLD-1、HCT116及SW480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效应,而对正常细胞及其它类型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采用兔网织红细胞裂解系统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TBL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BL浓度的增大,蛋白质翻译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TBL浓度为40μg/m L时荧光素酶活性下降至50%.另外,TBL与兔网织红细胞裂解系统作用后,核糖体RNA出现新的片段,表明TBL具有N-糖苷酶的活性.将HCT116细胞总RNA与TBL体外作用后,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核糖体RNA被降解.qRT-PCR检测显示,TBL明显下调HCT116细胞中多种microRNAs(miRNAs)表达.综合以上实验得出,TBL是一种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type-Ⅱ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Ⅱ-RIP)类的植物凝集素,具有N-糖苷酶活性,可下调肠癌细胞中多种miRNAs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凝集素 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Ⅱ-RIP) 肠癌 抗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MNPV介导BmKIT和组织蛋白酶协同表达对Sf9细胞凋亡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洁 梁爱华 付月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为了研究Bm K IT提高Ac MNPV抗虫活性的作用机制,将Bm K IT基因插入到Ac MNPV中形成重组病毒。采用重组单价病毒Ac MNPV-Bm K IT(IE1)、Ac MNPV-Bm K IT(P10)、Ac MNPV-Bm K IT(PH)和一种重组双价病毒Ac MNPV-Bm K IT(P10)-vcath(PH),... 为了研究Bm K IT提高Ac MNPV抗虫活性的作用机制,将Bm K IT基因插入到Ac MNPV中形成重组病毒。采用重组单价病毒Ac MNPV-Bm K IT(IE1)、Ac MNPV-Bm K IT(P10)、Ac MNPV-Bm K IT(PH)和一种重组双价病毒Ac MNPV-Bm K IT(P10)-vcath(PH),通过四唑盐比色法(MTT)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了Bm K IT在Ac MNPV的3个启动子调控下对Sf9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病毒36,48 h Bm K IT在不同启动子调控下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PH、P10、IE1。同时分析了Ac MNPV介导的Bm K IT与组织蛋白酶的协同表达对昆虫Sf9细胞增殖和调亡的机制,结果表明,Ac MNPV-Bm K IT(P10)-vcath(PH)处理组对Sf9细胞抑制率比Ac MNPV-Bm K IT(P10)处理组平均提高了14.5%,凋亡相关蛋白c-Myc、cleaved-Caspase3、Bax表达量增加,Bcl-2表达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MNPV BMK IT 组织蛋白酶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