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1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实践
1
作者 石伟 武志涛 梁寒雪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4,共7页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致力于开展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与资源利用研究,通过动态监测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索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恢复技术,并对湖泊群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建设观测站...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致力于开展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与资源利用研究,通过动态监测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索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和恢复技术,并对湖泊群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建设观测站的意义在于保护并充分利用华北地区的亚高山草甸资源,支持我国温带亚高山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预期目标包括获取大量连续观测数据、培养野外科技工作者和取得原始创新的科研成果。该观测站的建设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为天然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草甸 生物多样性保育 生态系统监测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分析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的差异物质
2
作者 贾莹莹 秦宇 +2 位作者 周景丽 李晨 范晓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79,共7页
该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样品(LFuA、QDA、ZLA、MJA)间的差异物质,并对差异物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4种山西陈醋... 该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4种不同工艺酿造山西陈醋样品(LFuA、QDA、ZLA、MJA)间的差异物质,并对差异物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4种山西陈醋样品中共鉴定出1369种非挥发性化合物,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P<0.05从4种山西陈醋间筛选出67种差异物质,主要涉及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类脂分子等。采用现代化机械生产的样品(MJA、ZLA)与传统手工生产的样品(LFuA、QDA)相比,差异物质最多。脯氨酸、谷氨酸等12种物质在LFuA样品中相对含量最高;柠檬酸、琥珀酸等14种物质在ZLA样品中的相对含量较高。MJA样品中生物活性物质(包括褪黑素、四甲基吡嗪等)相对含量较高;香兰素、壬二酸等17种物质在QDA样品中相对含量更高。67种差异物质主要显著富集在柠檬酸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通路(P<0.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发酵工艺和提高食醋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陈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元统计方法 非挥发性化合物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尖山铁尾矿坝复垦地不同人工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
3
作者 韩锦涛 李素清 张云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9-650,共12页
铁尾矿坝的植被恢复是当前国内外生态恢复关注的热点,研究不同人工植被类型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筛选适合铁尾矿坝生态恢复的草本植物种类,对提高人工植被的生态恢复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TWINSPAN分类、CCA排序、物种多样性、M.G... 铁尾矿坝的植被恢复是当前国内外生态恢复关注的热点,研究不同人工植被类型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筛选适合铁尾矿坝生态恢复的草本植物种类,对提高人工植被的生态恢复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TWINSPAN分类、CCA排序、物种多样性、M.Gordon群落稳定性和种间关系分析方法,对尖山铁尾矿坝复垦地不同人工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96个样方划分为11个群丛,各群丛特征因恢复年限和植被配置模式不同而差异明显。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不同人工植被下草本植物种生活型由旱生向中生逐渐过渡,多年生植物种类明显增加。(2)CCA排序反映出不同草本植物群落恢复年限、放牧干扰和土壤水分等的梯度变化,即沿CCA第1轴从左到右,放牧干扰强度逐渐减弱,而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沿第2轴从下到上,各群丛恢复年限逐渐增加。这说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铁尾矿坝的生境条件得到逐渐改善。(3)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变化趋势一致,恢复年限、所在人工植被类型、放牧干扰强度和土壤水分是影响不同人工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与禾本科沙生冰草人工牧草地受放牧干扰和土壤水分缺乏影响退化严重,未来应加强其科学管护。优势种对柠条幼苗与沙棘幼苗以及白羊草与糙隐子草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生态适应性强,可在未来铁尾矿坝生态恢复中进行混合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坝复垦地 草本植物 分类与排序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帆 冯佳 谢树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5-150,155,共7页
依托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生物科学10门专业核心实验课程为基础,遴选2012~2022年间立项的部分优秀项目成果融入本科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四位一体”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体系,并在示范中心进行... 依托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生物科学10门专业核心实验课程为基础,遴选2012~2022年间立项的部分优秀项目成果融入本科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四位一体”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体系,并在示范中心进行改革与实践,反馈效果良好。研究成果为高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生物科学 实验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多糖提取纯化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树俊 李子琦 +1 位作者 王世强 张丽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以山西老陈醋为原料,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多糖,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山西老陈醋多糖(SAVP)提取条件,对粗多糖进行脱蛋白、脱色、透析、层析柱分离纯化,得精多糖及多糖组分。通过红外光谱鉴定多糖的结构并进行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及... 以山西老陈醋为原料,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多糖,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山西老陈醋多糖(SAVP)提取条件,对粗多糖进行脱蛋白、脱色、透析、层析柱分离纯化,得精多糖及多糖组分。通过红外光谱鉴定多糖的结构并进行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最优醇沉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1%,醇沉时间16.3 h,乙醇倍数4倍。此优化条件下,粗多糖提取量为16.48 mg/g。粗多糖Sevag-三氯乙酸(TCA)法蛋白去除率为74.65%,多糖保留率为77.87%;大孔树脂法脱色率为64.02%,多糖保留率为84.55%。精多糖经DEAE-52纤维素及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后得到多糖组分SAVP-1,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发现,SAVP-1为α-型多糖,分子质量为6.87 kDa,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和甘露糖六种单糖组成,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多糖 提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对山西老陈醋香气释放的影响
6
作者 陈树俊 王世强 +2 位作者 张丽珍 白宝清 李子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4,共9页
为研究只含粘蛋白的人工唾液和离体的人唾液对山西老陈醋香气释放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联用技术对3种山西老陈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CA)比较唾... 为研究只含粘蛋白的人工唾液和离体的人唾液对山西老陈醋香气释放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联用技术对3种山西老陈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聚类分析(CA)比较唾液对3种山西老陈醋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并利用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出山西老陈醋的关键风味物质,通过绘制山西老陈醋的香气轮将香气化合物的含量数据转化为感官描述信息,明确唾液对山西老陈醋感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山西老陈醋中共检出105种挥发性化合物,在2种类型唾液的影响下,65种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特别是酯类和酮类,OAV>1的27种关键香气化合物中将近一半化合物的OAV均减少了10%以上,说明唾液会影响山西老陈醋的感官特征。2种类型的唾液均会减弱山西老陈醋香气化合物的感官属性,尤其是对坚果味、奶香味和花香味。该研究明确了唾液对山西老陈醋的香气释放有影响,为提升山西老陈醋的感官体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唾液 挥发性化合物 香气释放 感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黄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侯晋星 潘换换 +2 位作者 杜自强 武志涛 张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60,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条件的要素,其中水生态系统服务对于维持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流域水生态服务研究相对薄弱。基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 生态系统服务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条件的要素,其中水生态系统服务对于维持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流域水生态服务研究相对薄弱。基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 offs)模型量化了山西黄河流域2000—2020年的产水量、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服务的时空分布格局。探讨了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与产水量、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服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 a,流域的产水量出现了波动上升的变化,且高峰值的出现在2020年,达152.37 mm。在空间上产水量分布差异明显,高值区范围扩大,低值区范围缩小。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共同影响山西黄河流域产水服务时空变化。气候变化对流域产水服务的贡献率远大于土地利用变化。(2)近20 a,流域水源涵养量与产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高峰值的出现在2020年,达100.32 mm。空间上,林地水源涵养量增加最多,其次为草地,降水量大且蒸散相对较小的地区水源涵养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相比土地利用,气候因素对水源涵养量的影响更大。(3)在水质净化方面,同时期流域N、P输出量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在2020年N、P输出量均达到最低值,分别为0.4739 kg·hm^(-2)和0.0366 kg·hm^(-2)。空间上,山区和丘陵地区的N、P输出量显著低于平原和盆地。人类农业活动特别是对农业用地中化肥的广泛投入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伴随城市化发展的不透水地面的扩张也会对研究区水质净化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山西黄河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补偿与流域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产水量 水源涵养 水质净化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山西省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减排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虹 张红 +2 位作者 贺桂珍 张霄羽 刘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碳排放核算是落实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体现了碳减排成效,是主体功能区未来减排措施和低碳发展道路的选择与调整的重要依据。以我国典型高碳经济省份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B... 碳排放核算是落实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体现了碳减排成效,是主体功能区未来减排措施和低碳发展道路的选择与调整的重要依据。以我国典型高碳经济省份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市级碳排放量、人口、GDP、夜间灯光总值、植被覆盖率、城市化水平构建了适用于主体功能区的碳排放核算模型,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时间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主体功能区碳排放时空特征、碳排放区域差异并评价碳减排成效。结果表明:(1)从时间趋势来看,2006—2020年各主体功能区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增长率均表现为重点开发区域(48.08%)>农产品主产区(38.13%)>重点生态功能区(33.95%)的特征,与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显著相关。(2)从空间演变来看,主体功能区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山西省“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势相关。重点开发区域空间集聚格局较为稳定,集中在山西省中部,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集聚特征不显著,分布在东部和西部。(3)碳排放区域差异分析表明山西省碳排放地区间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总体基尼系数由2006年的0.505下降到2020年的0.498,年均下降0.102%,重点开发区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之间的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碳减排效果评价显示主体功能区碳排放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重点开发区域的碳减排成效显著高于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基于对主体功能区碳排放的分析,结合其功能定位,针对性地提出主体功能区减排和低碳发展措施。本文为我国能源资源型省份制定和实施差异化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减排评价 主体功能区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山西陈醋的小分子肽类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聂丽媛 范三红 +2 位作者 曹林旭 秦雪梅 李震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41,共11页
目的:明确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针对心血管等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成分。运用Genecards... 目的:明确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针对心血管等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成分。运用Genecards、Drugbank 5.0、DAVID等数据库对小分子肽类化合物靶点及通路进行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使用Autodock Dock 1.5.6和PyMol 2.5.5进行山西陈醋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共鉴定出41个小分子肽类化合物,其中包括27个环二肽、10个直链二肽和4个三肽类化合物。其发挥心血管和肥胖等保健作用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包含14个活性成分和109个药物靶点。通路富集分析得到5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yclo(Leu-Pro)、Val-Val、Pro-Phe、Cyclo(His-Pro)等成分可能与核心靶点F2、MAPK1,MMP9、VCAM1等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初步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山西陈醋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预防调节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疾病的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陈醋 小分子肽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山西老陈醋和怀仁醋酒精发酵初期酒醅真菌菌群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玲 彭佳伟 +5 位作者 郭旭凯 段冰 邵强 郭睿 温贤将 王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山西老陈醋工艺(S)和怀仁醋酿造工艺(X)酒精发酵初期酒醅样品真菌菌群多样性,考察不同酿造工艺对酒醅真菌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X酒醅样品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更高。两种工艺酒醅样品的真菌菌群... 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山西老陈醋工艺(S)和怀仁醋酿造工艺(X)酒精发酵初期酒醅样品真菌菌群多样性,考察不同酿造工艺对酒醅真菌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X酒醅样品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更高。两种工艺酒醅样品的真菌菌群组成在属水平差别较大;S酒醅样品的真菌绝大部分是待确定分类地位类群(Unclassified)(82.82%),少部分为维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7.40%)、红曲霉属(Monascus)(3.12%)等;而X酒醅样品的绝对优势真菌属为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75.08%),其次为Unclassifed(14.21%)、曲霉属(Aspergillus)(3.48%)等。造成两种工艺酒醅样品真菌菌群差异的菌属为Unclassifed、毕赤酵母属(Pichia)、哈萨克斯坦酵母属、Cystofilobasidium、枝孢霉属(Cladospor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与其他物种联系密切的菌属为Cystofilobasidium、绿僵菌属(Metarhizium)、柯达酵母属(Kodamaea)、Pseduallescheria和根毛霉属(Rhizomuc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工艺 怀仁醋酿造工艺 酒精发酵 真菌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北部宁武高山湖泊群不同类型湖泊的硅藻群落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蔡玉静 张晓森 +1 位作者 张靖悦 韩慧如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81-2191,共11页
为探究山西北部宁武高山湖泊群不同类型湖泊中硅藻的多样性格局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该研究选取深水湖泊公海和浅水湖泊琵琶海,通过对比湖泊环境因子和硅藻群落多样性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性,探究了硅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 为探究山西北部宁武高山湖泊群不同类型湖泊中硅藻的多样性格局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该研究选取深水湖泊公海和浅水湖泊琵琶海,通过对比湖泊环境因子和硅藻群落多样性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性,探究了硅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琵琶海较低的硅藻多样性指数主要对应其高的湖泊总氮浓度,因此总氮很可能是影响这两个湖泊硅藻多样性差异的原因。②公海2017年冰封期的硅藻多样性指数比2016年冰封期低且二者差异显著,对应其高的总磷和总氮浓度。显示硅藻多样性指数可作为湖泊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③公海和琵琶海都存在辐纹琳达藻(Lindavia radiosa)和眼斑小环藻(Pantocsekiella ocellata),公海2017年冰封期总磷浓度高时辐纹琳达藻占据优势,而琵琶海2016年冰封期总氮浓度高时该物种占据优势,辐纹琳达藻或可作为湖泊环境质量评价的指示物种。④公海在夏季湖泊热分层时硅藻的多样性指数低于春秋季水体混合时期;琵琶海由于水浅在湖泊开放期一直处于混合状态,硅藻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幅度小。该研究揭示了宁武高山湖泊群不同类型湖泊的硅藻季节性变化格局不同,在未来气候变暖和人为干扰增强的条件下,要特别关注浅水湖泊琵琶海夏季的环境质量并加强生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武高山湖泊 硅藻 生物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主要耕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
12
作者 刘平 马琳杰 +2 位作者 李丽君 邹慧芳 霍晓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山西省主要耕作土壤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鲜有报道。以山西省褐土、潮土和黄绵土三大主要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外源磷浓度的增... 山西省主要耕作土壤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鲜有报道。以山西省褐土、潮土和黄绵土三大主要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外源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但解吸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3种土壤不同土层对磷的吸附过程均与Langmuir方程拟合良好,从等温吸附特征参数来看,土壤最大吸附量的最大值为793.65 mg/kg,出现在褐土40~60 cm土层中;土壤最大缓冲量以潮土0~20 cm土层最小,为16.31 mg/kg;而黄绵土40~60 cm土层K值最大,为0.494。3种土壤相同土层对磷的解吸量均表现为褐土>潮土>黄绵土。另外,褐土、潮土和黄绵土的需磷量分别为7.10、3.22和5.65 mg/kg。总之,褐土对磷有较强吸附能力,且吸附的磷易被解吸;潮土对磷吸附能力相对较弱,但供磷能力较强;黄绵土相较褐土与潮土对磷解吸能力较弱。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需根据当地土壤对磷吸附解吸特性合理制定磷肥施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吸附解吸 褐土 潮土 黄绵土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金山果实乳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发酵面食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国华 贺霞霞 +3 位作者 路婷 孙天 王灿烂 周世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1-438,共8页
旧金山果实乳杆菌(Fructi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作为酸面团中常见的菌种,是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酸面团乳酸菌之一,该菌种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及其与酸面团中酵母菌间的相互作用对发酵面食的风味、营养及质构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旧金山果实乳杆菌(Fructi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作为酸面团中常见的菌种,是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酸面团乳酸菌之一,该菌种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及其与酸面团中酵母菌间的相互作用对发酵面食的风味、营养及质构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自1971年分离该菌株以来,其分类学地位经历多次变迁,命名从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o变更为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在2020年确定为Fructi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至今,该菌种相关的研究文献已达500余篇。目前,该菌种已列入欧洲食品安全局的可食用菌种名单和韩国的限制性使用的微生物菌种名单,但尚不在我国可食用菌种名单中。本文系统综述了旧金山果实乳杆菌目前的分类学地位及其在酸面团中的普遍性,菌种的生化特性及基因特性,并阐述了其对发酵面食的影响,探索旧金山果实乳杆菌在酸面团中的应用潜力,以期开发用于酸面团的标准化发酵剂,为传统发酵面食产业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面团 旧金山果实乳杆菌 发酵面食 酿酒酵母 矮小哈萨克斯坦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学术论文写作的伦理要求专家共识
14
作者 卜友泉 曹永福 +36 位作者 昌增益 陈宏宇 陈晓巍 陈园园 陈柱成 邓蕊 丁洁 范仲凯 高国全 高旭 胡兰 胡晓青 贾弘禔 孔英 李恩民 李凌 李玉华 刘俊荣 刘志强 罗亚平 吕雪梅 裴雁曦 彭小忠 汤其群 万有 汪勇 王明旭 王宪 谢广宽 解军 严晓华 尹梅 于忠山 周春燕 朱瑞芳 《解剖学报》编辑部 《生命的化学》编辑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6-832,共7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不断拓展科研边界的同时,也引发了著作权归属、内容真实性、引用失准、责任认定等一系列伦理与规范挑战。面对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学术内容生成的趋势,构建公开...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不断拓展科研边界的同时,也引发了著作权归属、内容真实性、引用失准、责任认定等一系列伦理与规范挑战。面对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学术内容生成的趋势,构建公开、透明、可控、可信的伦理治理体系,已成为保障科研诚信和维护学术共同体信任的关键课题。本专家共识围绕人工智能辅助学术论文写作的核心环节,从研究选题、数据管理、文献引用、成果署名等方面,系统提出了伦理要求。旨在明确人工智能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适用边界与伦理准则,确保科技工具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坚守诚信底线,为构建负责任、可持续的科研生态提供治理参考和制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术论文 伦理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然纳米聚合物的RNA干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洋洋 汪浩 +4 位作者 罗佳琪 理豪天 张建珍 柴林 张建琴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2-876,共15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通过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靶基因mRNA的特异性降解,为农业害虫防控提供高靶向性且环境兼容的新策略。同传统农药相比,RNAi技术可精准作用于害虫生长发育、解毒和代谢等关键基因,...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通过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靶基因mRNA的特异性降解,为农业害虫防控提供高靶向性且环境兼容的新策略。同传统农药相比,RNAi技术可精准作用于害虫生长发育、解毒和代谢等关键基因,提高非靶生物安全性。但dsRNA田间施用中易降解且难以穿透昆虫体壁,是RNAi技术应用的瓶颈。天然纳米载体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可控释放效应等独特性质,通过负载dsRNA形成纳米颗粒,在提高dsRNA的环境稳定性的同时又兼具了环境安全性,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脂质、壳聚糖、蛋白和黑色素4种常见天然纳米聚合物的自组装、静电吸附和pH控释等物理化学特性,概述了脂质和壳聚糖作为药物及dsRNA递送载体在害虫防治中的实际应用、蛋白和黑色素结合药物和siRNA作用于医学领域的成效,并展望了经过改性修饰的4种天然纳米聚合物结合RNAi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RNA生物农药的研发面临安全靶基因的选择和dsRNA的递送两个主要瓶颈。本综述为天然纳米聚合物在农业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防治 RNA干扰技术 天然纳米聚合物 纳米颗粒 纳米载体 RNAi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绿杜洛埃藻(Drouetiella lurida)--分离自中国西藏的蓝藻新记录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捷 张婷 +3 位作者 蔡芳芳 董建新 李艳晖 刘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2,共10页
杜洛埃藻属(Drouetiella Mai,Johansen&Pietrasiak)中的物种具有形态可塑性,容易与细点丝藻科(Oculatellaceae)的其他物种混淆,该属中的藻株从陆地生物群落中分离,采用包括分子手段、形态特征和生态信息相结合的多相方法进行表征.... 杜洛埃藻属(Drouetiella Mai,Johansen&Pietrasiak)中的物种具有形态可塑性,容易与细点丝藻科(Oculatellaceae)的其他物种混淆,该属中的藻株从陆地生物群落中分离,采用包括分子手段、形态特征和生态信息相结合的多相方法进行表征.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潮湿土壤分离出一株丝状蓝藻,编号为SXACC0052,形态上与淡绿杜洛埃藻(Drouetiella lurida(Gomont)Mai,Johansen&Pietrasiak)相似,藻丝都呈现橄榄绿色,有无色且坚固的鞘,横壁不收缩或稍微收缩,没有观察到假分枝.16S rRNA基因与16S-23S rRNA ITS序列显示出这株蓝藻与淡绿杜洛埃藻有较高的相似度,并且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一支,步展值分别为98/78/1和85/99/0.89.此外,这株丝状蓝藻的ITS二级结构与淡绿杜洛埃藻的结构相似度较高,进一步表明这株丝状蓝藻属于淡绿杜洛埃藻.杜洛埃藻属是我国首次报道的新记录属,淡绿杜洛埃藻是我国首次报道的新记录种.该种的发现丰富了我国蓝藻物种多样性,为保护和持续了解藻种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绿杜洛埃藻 西藏 蓝藻 新记录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朊粉添加量对挤压荞麦-红小豆复合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超凡 周健康 +1 位作者 任贵兴 张丽珍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5,共7页
为解决杂粮面条煮熟糊汤问题,本实验研究不同添加量的谷朊粉对挤压膨化荞麦-红小豆复合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谷朊粉添加量的增多显著延长了复合面条的最佳烹饪时间,显著降低了蒸煮损失率和吸水率,提高了面条的蒸煮特性,解决了... 为解决杂粮面条煮熟糊汤问题,本实验研究不同添加量的谷朊粉对挤压膨化荞麦-红小豆复合面条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谷朊粉添加量的增多显著延长了复合面条的最佳烹饪时间,显著降低了蒸煮损失率和吸水率,提高了面条的蒸煮特性,解决了复合面条煮熟后的糊汤问题。谷朊粉的添加改善了面条的质构特性。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谷朊粉能够促进荞麦-红小豆复合面条内部多孔网络结构的形成,使得面条内部淀粉的非晶体结构向晶体结构转变,减少水分子的渗入,这印证了复合面条最佳蒸煮时间延长的现象。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面条中添加谷朊粉能够显著降低复合面条的酸味和苦味,显著提高鲜味和丰富度。本研究可为谷朊粉在杂粮制品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也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杂粮面条的品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朊粉 杂粮 复合面条 多孔网络结构 蒸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平陆黄河湿地植物分类学多样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秦晓娟 董刚 +3 位作者 邓永利 毛空 李旭华 张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9-415,共7页
传统的物种多样性通常使用物种数量指标α和β等多样性指数进行测度,由于其对取样和样本大小有依赖关系且极其敏感,因此取样方法的不同会对多样性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分类学多样性方法基于分类学系统关系测量物种多样性,弥补了传统方... 传统的物种多样性通常使用物种数量指标α和β等多样性指数进行测度,由于其对取样和样本大小有依赖关系且极其敏感,因此取样方法的不同会对多样性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分类学多样性方法基于分类学系统关系测量物种多样性,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同时面对各种变量和不受控制的取样具有稳健性,同时也考虑了集合的分类学均匀度。不仅能反映植物群落多样性,还能间接反映环境与扰动间的关系,用于识别生态系统或生境是否处于退化阶段。为了探究平陆黄河湿地的物种多样性,检验分类学多样性方法在植物生态学方面的应用,选取了16个样地进行植物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整理了种子植物名录,结果表明平陆黄河湿地共有植物368种,隶属于36目67科213属。含种最多的科为菊科和禾本科,分别为54种和45种。应用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Δ+)和分类学差异变异指数(Λ+)研究了各样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Δ+和Λ+的理论平均值分别为74.24和480;位于三门峡大坝上游和下游的样地和不同群落类型的分类学多样性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受人类干扰较大的车村和鳖干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值显著较低,Δ+分别为62.28和67.41,位于95%的置信漏斗外;而水分条件较好且人为干扰较少的南沟渡口和三湾湖平均分类学差异指数值最高为分别81.30和79.94。车村的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值最高为814.44,其物种在不同分类阶元分布最不均一,涧北的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值最低为423.31,其物种分布相对较均一。传统的多样性方法难以全面的反映某个区域的物种组成、分布和多样性,此外分类学多样性的高低与物种数量的多少没有一定的相关关系,Δ+与S、Λ+与S的相关关系分别为-0.257和-0.187(P>0.05)。耕作、生态旅游、日常活动等人为干扰因素可能是造成平陆黄河湿地分类学多样性降低及物种在不同分类等级间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 黄河湿地 平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关帝山神尾沟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陈廷贵 张金屯 +2 位作者 上官铁梁 张峰 王巧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38-646,共9页
TWINSPAN将山西关帝山神尾沟 89个群落样方划分为 2 3组 ,即 2 3个群系。 DCA排序结果表明 :第一轴、第二轴及排序图对角线分别反映各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湿度、温度和海拔梯度变化。DCA二维排序图分布格局表明 :活土厚度、枯枝落叶层厚... TWINSPAN将山西关帝山神尾沟 89个群落样方划分为 2 3组 ,即 2 3个群系。 DCA排序结果表明 :第一轴、第二轴及排序图对角线分别反映各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湿度、温度和海拔梯度变化。DCA二维排序图分布格局表明 :活土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与海拔之间有极明显的正相关性。不同海拔各样地指数散点图表明 :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 ,丰富度指数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帝山 TWINSPAN 群落多样性 植物群落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树俊 冯斌 +4 位作者 刘诚 苏静 张海英 刘亚斌 吴夏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4,共4页
采用不同体系研究山西老陈醋多酚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没食子酸和抗坏血酸做比较。结果显示:老陈醋多酚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功能,并且存在一定的效量关系,但在不同的体外抗氧化体系中活性有所差异。还原能力以及对羟自由基(.OH)的... 采用不同体系研究山西老陈醋多酚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没食子酸和抗坏血酸做比较。结果显示:老陈醋多酚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功能,并且存在一定的效量关系,但在不同的体外抗氧化体系中活性有所差异。还原能力以及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强弱顺序均为老陈醋多酚提取物>没食子酸>抗坏血酸;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顺序为老陈醋多酚提取物>抗坏血酸>没食子酸;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顺序为没食子酸>老陈醋多酚提取物>抗坏血酸;老陈醋多酚提取物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低于抗坏血酸;总抗氧化能力(同质量浓度比较时)的顺序为没食子酸>抗坏血酸>老陈醋多酚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多酚 提取物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