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洋参多糖的超滤分离及其免疫增强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修仕 周闲容 +4 位作者 王丽君 于晓娜 石振兴 任贵兴 董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2,57,共5页
采用超滤法分离西洋参多糖并研究其免疫增强活性。采用不同分子截留量的超滤膜将西洋参根水提物分为〉100ku(AGPl)、30-100ku(AGP2)、10~30ku(AGP3)和〈10ku(AGP4)四个多糖组分,测定了四个多糖组分的总糖含量、单糖组成及免... 采用超滤法分离西洋参多糖并研究其免疫增强活性。采用不同分子截留量的超滤膜将西洋参根水提物分为〉100ku(AGPl)、30-100ku(AGP2)、10~30ku(AGP3)和〈10ku(AGP4)四个多糖组分,测定了四个多糖组分的总糖含量、单糖组成及免疫增强活性。结果表明:西洋参多糖的得率为5.17%,其中,AGP1-AGP4分别约占46.61%、3.30%、12.11%和37.98%。四个多糖组分的总糖含量范围为42.87%-56.55%。单糖组成分析表明,各组分分别由6—8种单糖组成,且均含有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免疫增强活性研究表明,AGP1与AGP2可显著促进巨噬细胞NO、TNF-α、IL-6及IL-10的生成,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多糖 超滤分离 免疫增强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及石墨烯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丽霞 弓晓娟 +3 位作者 宋金萍 周叶红 郭玉晶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利用改进的Hummers-Offeman法合成氧化石墨(GO)和石墨烯,并以其作为吸附剂,选择三种阳离子染料为模型染料,通过测定吸附前后三种阳离子染料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pH、染料初始浓度、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GO及石墨烯对这三... 利用改进的Hummers-Offeman法合成氧化石墨(GO)和石墨烯,并以其作为吸附剂,选择三种阳离子染料为模型染料,通过测定吸附前后三种阳离子染料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pH、染料初始浓度、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GO及石墨烯对这三种阳离子染料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GO及石墨烯对三种阳离子染料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染料结构和pH对其吸附效率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石墨烯 阳离子染料 吸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台山亚高山草甸的β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建彪 闫美芳 上官铁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9-392,共4页
分别应用基于二元属性数据的群落相异性系数、Cody指数、W ilson和Shm ida指数及Sorenson指数和基于数量数据的B ray-Curtis指数对五台山亚高山草甸的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相异性系数、Cody指数、W il... 分别应用基于二元属性数据的群落相异性系数、Cody指数、W ilson和Shm ida指数及Sorenson指数和基于数量数据的B ray-Curtis指数对五台山亚高山草甸的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相异性系数、Cody指数、W ilson和Shm ida指数总体上随海拔升高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但波动幅度有一定差异.B ray-Curtis指数对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它所反映的结果更准确可靠.同时,除海拔梯度外,人为活动干扰也是引起β多样性发生变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亚高山草甸 Β多样性 海拔梯度 人为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维生素B_1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卞伟 王宁 +2 位作者 董继雄 卫艳丽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6-698,共3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维生素B1的包合作用。在固定维生素B1浓度和改变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维生素B1的荧光发射波长...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对维生素B1的包合作用。在固定维生素B1浓度和改变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维生素B1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以及荧光强度的增强表明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维生素B1的包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pH=7.4的体系中,β-环糊精对维生素B1的包合能力最强,且四种环糊精与维生素B1的包合物的包合比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荧光光谱法 包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极大气气溶胶单颗粒成分特点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耿红 李屹 +1 位作者 张志敏 卢铁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61-1367,共7页
运用定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分别测定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地区(78 55′N、11 56′E)和南极乔治王岛(62 13′S、58 47′W)极昼天气下PM10大气颗粒物样品.结果表明,北极和南极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运用定量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分别测定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地区(78 55′N、11 56′E)和南极乔治王岛(62 13′S、58 47′W)极昼天气下PM10大气颗粒物样品.结果表明,北极和南极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北极的颗粒类型中,"反应的海盐"和"矿物尘"分别占颗粒总数的44%和27%,"新鲜海盐"所占的比例不到10%,"反应的海盐"中以含硝酸盐的颗粒为主,反映了外来物质或人为污染对该地气溶胶影响较大;南极的颗粒类型中,"新鲜海盐"占总数的74%左右,"反应的海盐"占19%,反应的海盐全部含硫酸盐、未发现含硝酸盐的颗粒,推测与海盐反应的含硫物质来源于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二甲硫醚(DMS)及其降解产物,而与人为污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北极 大气气溶胶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单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糖苷在水成膜泡沫灭火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江 李屹 +1 位作者 姚晨婷 田水承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6-339,共4页
以烷基糖苷(APG1214和APG0810)与C6氟碳表面活性剂F1157为主要实验材料,逐步取代原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中的C8氟碳表面活性剂(AF4018)制成新的泡沫液配方,分别考察了其铺展性能、泡沫性能、密封性能和灭火性能,分析各新配方的灭火效... 以烷基糖苷(APG1214和APG0810)与C6氟碳表面活性剂F1157为主要实验材料,逐步取代原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中的C8氟碳表面活性剂(AF4018)制成新的泡沫液配方,分别考察了其铺展性能、泡沫性能、密封性能和灭火性能,分析各新配方的灭火效果。结果表明:不含氟碳表面活性剂的AFFF达不到GB 15308—2006《泡沫灭火剂》规定的灭火要求;在未复配APG的情况下,以F1157替代C8氟碳表面活性剂可以满足灭火要求,但其抗烧时间下降且F1157用量加大;以APG1214或APG0810与较低浓度F1157复配后制成的AFFF不仅可以降低F1157的用量,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泡沫液的灭火性能,其中APG0810与F1157复配后的灭火效果优于APG1214与F1157复配后的灭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糖苷 氟碳表面活性剂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 复配 灭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儿茶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卞伟 张莉 +3 位作者 刘静初 卫艳丽 双少敏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9-722,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在室温下,及一定pH值的三酸缓冲溶液中对儿茶素的包合作用。在固定儿茶素浓度和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浓度的...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在室温下,及一定pH值的三酸缓冲溶液中对儿茶素的包合作用。在固定儿茶素浓度和改变β-CD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儿茶素的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以及荧光强度的增强表明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β-CD及其衍生物与儿茶素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于pH为3.29的三酸缓冲体系中,SBE-β-CD对儿茶素的包合能力最强,且β-CD及其衍生物与儿茶素的包合物的包合比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荧光光谱法 包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R-(+)-萘普生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蔡雪梅 李建晴 +2 位作者 王文艳 董川 卫艳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1-354,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R-(+)-萘普生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DNA的加入使R-(+)-萘普生的紫外光谱产生减色、红移效应;荧光光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猝灭。R-(+)-萘普生与DNA之间的作用主要是嵌插作用,它们之间的结合常...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R-(+)-萘普生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DNA的加入使R-(+)-萘普生的紫外光谱产生减色、红移效应;荧光光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猝灭。R-(+)-萘普生与DNA之间的作用主要是嵌插作用,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1.236×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萘普生 DNA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碱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光谱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建晴 朱海斌 卫艳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1-304,共4页
本文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可可碱(T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8℃、30℃、40℃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8×104、1.58×104、1.45×104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4、1.03、1.03。实验结果表明:T... 本文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可可碱(T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8℃、30℃、40℃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8×104、1.58×104、1.45×104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4、1.03、1.03。实验结果表明:TB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探讨其相互作用机理,TB主要以静电力与BSA相互作用;研究了TB对BSA构象的影响,BSA的荧光主要源于色氨酸残基。同时研究了Cu2+存在下TB与BSA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碱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唑嘌呤和巯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旭文 李忠平 +1 位作者 李建晴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9-403,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硫唑嘌呤(AZP)和巯嘌呤(6-M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特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研究证明AZP和6-MP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且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BSA...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硫唑嘌呤(AZP)和巯嘌呤(6-M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特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研究证明AZP和6-MP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且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BSA作用;利用同步荧光技术发现AZP和6-MP对BSA的构象均有影响;AZP和6-MP与BSA摩尔比为1∶1时,根据F 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作用距离rAZP=2.94,r6-MP=4.10,说明AZP和6-MP与BSA的猝灭过程中都存在能量转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巯嘌呤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盐酸小檗碱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建晴 卫艳丽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荧光和紫外(UV)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Ber)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键合作用。结果发现,小檗碱能插入到DNA双螺旋碱基对之间的空腔中,使小檗碱在λem=530nm处较弱的荧光强度显著提高;酸度显著影响其相互之... 采用荧光和紫外(UV)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Ber)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键合作用。结果发现,小檗碱能插入到DNA双螺旋碱基对之间的空腔中,使小檗碱在λem=530nm处较弱的荧光强度显著提高;酸度显著影响其相互之间的作用;随着DNA浓度的增大,Ber的荧光强度增大,显示了很好的光敏性能。偏振、荧光猝灭实验等也进一步表明:Ber与DNA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嵌插结合;离子强度的大小会影响Ber与DNA之间的作用。在PH=3.0适宜酸度条件下,建立了以Ber为探针定量测定DNA的分析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5.2×10^-5mol/L,精密度(RSD)为2.7%(n=7),检出限为1.43×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牛胸腺DNA 盐酸小檗碱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采煤的主要生态问题及恢复和重建对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建彪 闫美芳 上官铁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668-10670,共3页
在实地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综述了山西煤采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未来需加强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煤炭开采 生态环境 生态重建 重建对策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4-Mop)PS_4卟啉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红芬 郭玉晶 董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2-316,共5页
以四-(4-甲氧基-3-磺酸基苯)卟啉(T(4-Mop)PS4)为探针,通过T(4-Mop)PS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测定BS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T(4-Mop)PS4的峰电流变化(ΔIp)与BSA在2.0×10-6~1.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 以四-(4-甲氧基-3-磺酸基苯)卟啉(T(4-Mop)PS4)为探针,通过T(4-Mop)PS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测定BS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T(4-Mop)PS4的峰电流变化(ΔIp)与BSA在2.0×10-6~1.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10-6mol.L-1;对5.0×10-6mol.L-1BSA平行测定8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0%,回收率为95%~104%。组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异白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等氨基酸对BSA的测定不产生干扰。采用紫外可见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T(4-Mop)PS4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测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研究表明,T(4-Mop)PS4与BSA之间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结合,形成了1∶1的稳定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牛血清白蛋白 极谱法 结合常数 结合比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暴对暴露儿童健康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孟紫强 张雷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0-395,共6页
为了研究沙尘暴对儿童可能造成的急性危害,以沙尘暴源区——甘肃省武威市的某2所小学3~5年级的1040名学生(年龄8~14岁)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和2005年的3~5月沙尘暴频发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共调查4场沙尘暴事件,所调查的症状有... 为了研究沙尘暴对儿童可能造成的急性危害,以沙尘暴源区——甘肃省武威市的某2所小学3~5年级的1040名学生(年龄8~14岁)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和2005年的3~5月沙尘暴频发期间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共调查4场沙尘暴事件,所调查的症状有咳嗽、咯痰、气短、肺部喘鸣、胸部憋闷、咽干口苦、眼睛干涩、流泪、流涕、打喷嚏、心情压抑等11种常见的症状.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当天(滞后0d)儿童各种所查症状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沙尘暴过后(滞后1~5d),儿童各种症状的RR逐渐降低,沙尘暴过后4d(滞后4d),几乎所有症状均恢复正常.暴露儿童在沙尘暴发生当天,除肺部喘鸣和胸部憋闷发生的RR升高不显著外(p>0.05),其他所查症状发生的RR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p<0.001).沙尘暴过后虽然各种症状RR均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不同:在滞后1~2d,气短、眼睛干涩、流泪和心情压抑等4种症状RR仍显著高于沙尘暴前,直到滞后3d才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咳嗽、咯痰、咽干口苦和打喷嚏等4种症状RR在滞后4d才恢复正常;流涕症状RR在滞后5d才基本恢复正常.不同年度和不同时期的沙尘暴事件对儿童健康症状的影响有所不同.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沙尘暴对儿童的健康既有当日急性效应又有一定的短期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广义估计方程 健康效应 急性影响 儿童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巯嘌呤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卞伟 袁勇 +1 位作者 卫艳丽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49-552,共4页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巯嘌呤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分子间的相互结合反应。测得巯嘌呤与BSA、HSA反应的结合平衡常数分别为:2.39×103L/mol、1.28×103L/mol。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巯嘌呤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分子间的相互结合反应。测得巯嘌呤与BSA、HSA反应的结合平衡常数分别为:2.39×103L/mol、1.28×103L/mol。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算了给体(BSA和HAS)与受体(巯嘌呤)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巯嘌呤对BSA和HAS构象的影响。证实了巯嘌呤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 巯嘌呤 牛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β-CD/HP-β-CD存在时甲基蓝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胜梅 侯晓莉 +3 位作者 卫艳丽 鞠东 董川 双少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用紫外-可见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有无环糊精(CDs)条件下甲基蓝(MB)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详细讨论了pH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SA可以增强MB的荧光;CDs的存在可以使MB进入CDs的疏水空腔使得从S1到S0的辐射跃迁得到保护,从而增... 用紫外-可见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有无环糊精(CDs)条件下甲基蓝(MB)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详细讨论了pH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SA可以增强MB的荧光;CDs的存在可以使MB进入CDs的疏水空腔使得从S1到S0的辐射跃迁得到保护,从而增强MB的荧光;同时CDs可以通过改变MB的微环境形成MB-CDs包合物而增强MB与HSA的相互作用。根据Benesi-Hildebrand方程计算出二元超分子体系MB-HSA、MB-β-CD/HP-β-CD和三元超分子体系MB-β-CD/HP-β-CD-HSA的结合比及结合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蓝 环糊精 人血清白蛋白 分子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解光卤石的分解液量对钾收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程芳琴 张洪满 +1 位作者 严霞 刁祥瑞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22,共4页
氯化钾是重要的钾肥品种,中国90%的氯化钾是由青海察尔汗盐湖利用分解光卤石的方法来生产,研究光卤石分解过程对提高氯化钾的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水四元体系10℃相图为依据,研究光卤石冷分解过程中,分解液加入量... 氯化钾是重要的钾肥品种,中国90%的氯化钾是由青海察尔汗盐湖利用分解光卤石的方法来生产,研究光卤石分解过程对提高氯化钾的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水四元体系10℃相图为依据,研究光卤石冷分解过程中,分解液加入量对氯化钾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卤石在自制的分解器中反应30 m in可以分解完全,氯化钾收率最高可达85%,分解液量每增加10%,粗钾中的氯化钾质量分数约提高1%,但氯化钾的收率约降低2.3%;通过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出分解液加入量与分解完成液中氯化钾溶解量的对数方程y=3.209+3.375 lnn,通过该方程可以控制分解液的加入量。研究光卤石分解中分解液加入量对钾收率的影响,可为工业化的生产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卤石 钾肥 氯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氧水氧化盐湖卤水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子兴 刘海龙 +1 位作者 杨凤玲 程芳琴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51,共3页
为降低色度对盐化工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盐湖卤水综合利用的产品附加值,基于盐湖卤水理化特性,研究了双氧水氧化法对盐湖卤水中有色物质的去除效果,确定了双氧水氧化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卤水pH调节至2,加入3%(质量分数)双氧... 为降低色度对盐化工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盐湖卤水综合利用的产品附加值,基于盐湖卤水理化特性,研究了双氧水氧化法对盐湖卤水中有色物质的去除效果,确定了双氧水氧化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卤水pH调节至2,加入3%(质量分数)双氧水,于40℃加热搅拌氧化120min。在此条件下盐湖卤水脱色率达到60%。脱色处理后的卤水色度明显降低,透明度增加。通过对氧化前后卤水有机物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对比发现: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ku的有机物所占比例明显增多,相对分子质量在3~30ku的有机物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卤水 氧化脱色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油和大豆油的乙氧基化物对小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毅 李瑞金 +1 位作者 孙永强 IRECZUCH Wieslaw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3,128,共4页
为探讨椰子油乙氧基化物-36EO(COE-36)和大豆油乙氧基化物-42EO(SOE-42)对小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作用,采用腹腔注射技术,测定COE-36处理组、SOE-42处理组、氯化镉阳性对照组(小鼠单位体质量的氯化镉用量为2.5μg.g-1)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 为探讨椰子油乙氧基化物-36EO(COE-36)和大豆油乙氧基化物-42EO(SOE-42)对小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作用,采用腹腔注射技术,测定COE-36处理组、SOE-42处理组、氯化镉阳性对照组(小鼠单位体质量的氯化镉用量为2.5μg.g-1)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生成量。结果表明,氯化镉显著抑制了小鼠肝脏SOD和CAT活性,增加了MDA生成量;在所测3个指标中,COE-36和SOE-42的3个用量组(以小鼠单位体质量的用药量计)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氯化镉阳性对照组相比,不同用量COE-36作用下SOD和CAT活性变化、不同用量SOE-42作用下CAT活性变化以及低用量(3 mg.g-1)COE-36或SOE-42作用下MDA生成量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所试用量(3~5 mg.g-1)下,这2种表面活性剂不会引起小鼠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乙氧基化物 椰子油 大豆油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苯胺蓝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文娟 侯晓莉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8,共4页
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苯胺蓝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苯胺蓝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射有明显的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猝灭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推断苯胺蓝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计算得到了... 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苯胺蓝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苯胺蓝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射有明显的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猝灭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推断苯胺蓝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计算得到了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同时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常数表明苯胺蓝和人血清白蛋白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结合。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苯胺蓝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蓝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