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因子与高粱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关联性分析
1
作者 郭鑫杰 刘帅 +7 位作者 张新宇 甄攀 聂林虎 王晓勇 梁旋 梁俊杰 孔冬梅 王景雪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83-90,共8页
为明确气候因子对高粱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对9个不同生态区高粱生产基地的高粱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进行定点观测和数据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2023—2024年气候因子与高粱农艺性状和品质的相关性,解析高... 为明确气候因子对高粱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对9个不同生态区高粱生产基地的高粱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进行定点观测和数据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2023—2024年气候因子与高粱农艺性状和品质的相关性,解析高粱籽粒品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点,构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穗长与生育期内最高温度、平均温差、积温和有效积温呈显著正相关;穗粒质量与生育期内平均温差呈显著正相关。根据预测回归方程显示,总淀粉含量主要由9月中旬最低温度、8月下旬平均温度、8月下旬积温决定;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主要由8月中旬最高温度、8月温差和7月上旬降雨量决定;蛋白质含量主要由8月中旬最高温度、7月中旬温差和5月上旬降雨量决定;单宁含量主要由5月上旬最低温度、6月平均温度、7月积温和5月下旬降雨量决定;脂肪含量主要由8月上旬最低温度、9月上旬平均温度、9月上旬积温和5月中旬降雨量决定。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不同气候条件下,高粱的农艺性状及籽粒营养品质均呈现出差异性,且与部分气候因子呈现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气候因子 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农艺性状 籽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三种酒曲发酵对黍米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2
作者 薄涛 张娇娇 +5 位作者 吕娜 白宝清 张锦华 范三红 贾丽艳 田翔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4-280,共7页
为了探索使用不同酒曲酿造黍米黄酒对酒体风味产生的影响,使用三种不同酒曲(安琪黄酒曲、大曲、红曲)酿制黍米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三种黍米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大曲... 为了探索使用不同酒曲酿造黍米黄酒对酒体风味产生的影响,使用三种不同酒曲(安琪黄酒曲、大曲、红曲)酿制黍米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技术对三种黍米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大曲、红曲、安琪黄酒曲酿造的黍米黄酒中分别检测到235、239、165个峰信号,对从不同酒样中鉴定出的32种高丰度挥发性风味物质进一步分析,其中1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为三种黍米黄酒所共有;安琪黄酒曲酿造的黍米黄酒中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庚醇、苯乙醛和苯乙酮,大曲酿造的黍米黄酒中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γ-丁内酯和糠醛,红曲酿造的黍米黄酒中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2-壬酮。使用不同酒曲对黍米黄酒风味影响大,主要体现在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筛选出的异戊醇、苯甲醛、糠醛等9种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黍米黄酒 挥发性物质 酒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薄涛 吕娜 +5 位作者 杨凯环 张娇娇 张锦华 白宝清 田翔 范三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85-393,共9页
传统白酒大曲发酵过程涉及极为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这些微生物群落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大曲的品质。解析大曲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是揭示其发酵机制、提出理性调控策略、稳定大曲质量的关键。因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一直是研究... 传统白酒大曲发酵过程涉及极为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这些微生物群落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大曲的品质。解析大曲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是揭示其发酵机制、提出理性调控策略、稳定大曲质量的关键。因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一直是研究关注大曲的热点。本文围绕大曲微生物群落相关研究,总结不同类型白酒大曲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点;对大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来源、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及其驱动因子、贮曲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参与大曲发酵的微生物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对大曲微生物群落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大曲发酵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白酒 微生物群落 组学技术 传统发酵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物种斑马鱼在我国传统饮用酒类功效成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4
作者 杨波 王司航 +3 位作者 张鑫 蔚慧欣 刘娜 张左兵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23,共4页
我国传统酒类历史悠久,但功效成分的研究工作还很不足。啮齿类动物是以往开展酒类功效研究的主要模型动物,但存在着明显缺陷。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模型动物被开发应用于此类研究,以弥补啮齿类动物模型的不足,其中非常适用的当属模式物种斑... 我国传统酒类历史悠久,但功效成分的研究工作还很不足。啮齿类动物是以往开展酒类功效研究的主要模型动物,但存在着明显缺陷。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模型动物被开发应用于此类研究,以弥补啮齿类动物模型的不足,其中非常适用的当属模式物种斑马鱼。该文介绍了斑马鱼具有保守的酒精代谢通路、非常适用于高通量筛选和分子机制解析的特性,总结了其在酒精对肝脏和神经系统影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斑马鱼在我国传统酒类功效成分的研究上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类 功效 模式物种 斑马鱼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评估不同预处理对小米代谢物提取的影响
5
作者 田翔 薄涛 +2 位作者 康瑜 刘超 乔治军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72-279,共8页
小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优质杂粮,其品种与产地越来越受到关注。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已经成为食品代谢指纹图谱分析,产地追溯以及品种鉴定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晋谷59号小米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采用50%甲醇为... 小米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优质杂粮,其品种与产地越来越受到关注。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已经成为食品代谢指纹图谱分析,产地追溯以及品种鉴定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晋谷59号小米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采用50%甲醇为提取溶剂,并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小米代谢物分析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预处理方法对于小米代谢物提取的覆盖度和信号强度有显著影响;从代谢物提取覆盖度和信号强度两方面分析,预处理方法1为小米小分子代谢物提取最优方案。鉴定出包括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脂肪酸、醇类、胺类、糖苷类7类小分子代谢物,共计57种。这些结果为小米等粟类农产品代谢指纹图谱分析、产品追溯以及品种鉴定等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非靶标代谢组学 代谢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