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小分子钒配合物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鹏宇 卢丽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30-1834,共5页
钒化合物治疗糖尿病机理研究表明其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酶活抑制有一定关系。本文分别研究了生物小分子配体与氧钒离子在20:1配比条件下形成的生物小分子钒配合物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抑制作用和选择性。结果表明氨基酸与氧钒离... 钒化合物治疗糖尿病机理研究表明其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酶活抑制有一定关系。本文分别研究了生物小分子配体与氧钒离子在20:1配比条件下形成的生物小分子钒配合物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抑制作用和选择性。结果表明氨基酸与氧钒离子配合形成2:1的配合物.而抗坏血酸及多羧酸与氧钒离子配合形成1:1的配合物。它们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作用显示,大部分生物小分子氧钒配合物对PTP1B表现强烈的抑制作用,IC50值在0.12-0.63μmol·L-1之间。化合物[VO(Phe)2]表现最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0.07μm01·L-1。而[VO(Arg)2]、[VO(Oxalate)]、[VO(Nitrilotriacetate)]和[VO(Citrate)则呈现较弱的抑制。IC50值分别为1.05、1.41、9.90和21.5μmol·L-1。对PTP1B,TCPTP,HePTP以及SHP-1的抑制作用表明配体的结构不仅影响氧钒配合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抑制效率同时也影响其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小分子 钒配合物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抑制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环[2]准轮烷分子晶体结构及切割DNA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霍方俊 阴彩霞 杨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4-896,共3页
The [2] pseudorotaxane of cucurbit[6]uril(CB[6]) with guest molecule 1,6-bis(imidazol-1-yl)hexane dihydrochloride(BIMH-Cl) made pBR322 DNA hydrolyzed efficiently in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leavage mechanism wa... The [2] pseudorotaxane of cucurbit[6]uril(CB[6]) with guest molecule 1,6-bis(imidazol-1-yl)hexane dihydrochloride(BIMH-Cl) made pBR322 DNA hydrolyzed efficiently in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leavage mechanism was proposed that was a co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CB[6] molecule and the guest BIMH molecule. In this mechanism, the protonated imidazole might bind DNA via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and the CB[6] glycoluril carbonyl oxygen atoms activated a water molecule to attack the phosphorus at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准轮烷 晶体结构 DNA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min和CopC相互作用的光谱和分子模拟研究
3
作者 宋珍 张智超 杨斌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3-499,共7页
本文通过光谱技术以及分子模拟手段研究了CopC与hemin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表明hemin中Fe^(3+)可能与CopC中的组氨酸(His1或His91)形成配位。此外,荧光光谱表明CopC与hemin的主要弱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圆二色谱、化学变性、荧光寿... 本文通过光谱技术以及分子模拟手段研究了CopC与hemin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表明hemin中Fe^(3+)可能与CopC中的组氨酸(His1或His91)形成配位。此外,荧光光谱表明CopC与hemin的主要弱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圆二色谱、化学变性、荧光寿命以及同步荧光实验表明hemin与CopC的配位使得CopC的稳定性降低,并且色氨酸周围环境的疏水性减弱。紫外可见及荧光光谱表明,两者结合常数在10^(6)左右,结合比为1,hemin与CopC中唯一的色氨酸(Trp83)的距离为1.06 nm。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模拟了CopC与hemin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emin中Fe^(3+)可能与CopC中的组氨酸(His1)形成与卟啉环平面垂直的轴向配位,并且与Trp83距离为0.96 nm,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C HEMIN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N-端半分子与Tb^(3+),Ca^(2+)的结合(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任列香 赵亚琴 +3 位作者 丰九英 贺晓静 梁爱华 杨斌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0,共4页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表达、纯化了游仆虫中心蛋白及N-端半分子,用铽荧光探针法、离子竞争法研究了pH7.4,0.01mol·L-1Hepes条件下中心蛋白与铽、钙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中心蛋白有4个铽结合部位,其中2个为高亲合结合部位、2个为低亲合...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表达、纯化了游仆虫中心蛋白及N-端半分子,用铽荧光探针法、离子竞争法研究了pH7.4,0.01mol·L-1Hepes条件下中心蛋白与铽、钙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中心蛋白有4个铽结合部位,其中2个为高亲合结合部位、2个为低亲合结合部位。具有2个低亲合结合部位的中心蛋白半分子与铽结合的条件常数是(2.13±0.10)×105L·mol-1,与钙结合的条件常数是(7.52±0.02)×102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蛋白 荧光 铽离子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0-位取代喜树碱衍生物的QSAR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范英芳 张桂蓉 郑艳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39-1342,共4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杂化泛函B3LYP和基组6-311G(d,p)水平下对7,10-位双取代喜树碱衍生物(CPTs)进行了构型优化,计算出分子的电子结构描述符,利用Chemoffice 8.0软件计算出几个相关的物化描述符;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对该组化合物的...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杂化泛函B3LYP和基组6-311G(d,p)水平下对7,10-位双取代喜树碱衍生物(CPTs)进行了构型优化,计算出分子的电子结构描述符,利用Chemoffice 8.0软件计算出几个相关的物化描述符;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对该组化合物的抗癌活性与分子描述符之间建立了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所建最佳三参数QSAR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0.951;用留一法(leave-one-out,LOO)进行交互检验,得到交互检验系数RCV2=0.778。结果表明,所得QSAR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而且影响药物活性的主要因素有化合物分子的结构、最高占据和最低空分子轨道能量差及13-位碳原子的净电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衍生物 抗癌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钳蝎神经毒素BmK CT三维结构分子建模及晶体生长条件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3
6
作者 付月君 杜军 +4 位作者 吴艳波 殷丽天 杨仁佳 史通麟 梁爱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5,共6页
东亚钳蝎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我国且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野生资源。其氯离子通道神经毒素(BmK CT)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靶向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利用SWISS-MODEL服务器对BmK CT进行蛋白质原子结构的同源建模,利用Insight Ⅱ软件包对建模... 东亚钳蝎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我国且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野生资源。其氯离子通道神经毒素(BmK CT)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靶向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利用SWISS-MODEL服务器对BmK CT进行蛋白质原子结构的同源建模,利用Insight Ⅱ软件包对建模结果做能量最小化和分子动力学优化,获得最佳候选模型。三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BmKCT与以色列蝎氯通道毒素(Cltx)三维结构极为相似,均由一个α-helix和两个反向平行的β-sheet构成,但BmKCT属于βαβ型,而Cltx属于αββ型。表面静电势分析表明,BmKCT和Cltx分子表面分布着大量正电势,暗示两分子功能相似,且其中的碱性氨基酸及产生的正电势对其与受体结合起决定作用。采用晶体生长试剂盒(Crystal ScreeningKit)中的51个缓冲液配方筛选BmKCT的结晶条件,在7号配方(1.4 mol/L乙酸钠,0.1 mol/L甲次砷酸钠,pH6.51中筛选到柱状六边形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钳蝎氯通道神经毒素 三维结构建模 表面静电势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In(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俊伟 任建国 +2 位作者 周保娟 高筱玲 田燕妮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配合物In(bpy)Cl3.H2O与DNA在Tris-HCl缓冲溶液(pH=7.2)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In(Ⅲ)离子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波,DNA与配合物作用后,配位中心离子的...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配合物In(bpy)Cl3.H2O与DNA在Tris-HCl缓冲溶液(pH=7.2)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In(Ⅲ)离子的循环伏安曲线上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波,DNA与配合物作用后,配位中心离子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扩散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阻抗增大,式量电位负移,表明该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为静电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bpy)Cl3·H2O DNA 静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和紫外光谱研究In(Ⅲ)与2,2'-联吡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俊伟 周保娟 田燕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56-1560,共5页
在HAc-NaAc(pH=4.0)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紫外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In(Ⅲ)与2,2′—联吡啶(bpy)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n(Ⅲ)离子的循环伏安图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波,bpy与In(Ⅲ)作用后,In(Ⅲ)的氧化... 在HAc-NaAc(pH=4.0)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紫外光谱和紫外差光谱研究了In(Ⅲ)与2,2′—联吡啶(bpy)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In(Ⅲ)离子的循环伏安图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波,bpy与In(Ⅲ)作用后,In(Ⅲ)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式量电位正移,扩散系数减小,电化学反应阻抗增大;In(Ⅲ)与bpy作用后,bpy的紫外光谱发生了明显变化,紫外差光谱表明In(Ⅲ)与bpy结合比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Ⅲ) 2 2’-联吡啶 电化学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的电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田燕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细胞色素P450的电化学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为使细胞色素P450达到工业催化剂的最终目的人们所作的不懈努力。本文从细胞色素P450在电极上的电子转移研究,隧道扫描显微镜的微观成像研究和使用电极作为细胞色素P450的电子给体从而实现细... 细胞色素P450的电化学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为使细胞色素P450达到工业催化剂的最终目的人们所作的不懈努力。本文从细胞色素P450在电极上的电子转移研究,隧道扫描显微镜的微观成像研究和使用电极作为细胞色素P450的电子给体从而实现细胞色素P450底物转化三方面,评述了近年来细胞色素P450的电化学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生物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拉嗪与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N端半分子的结合及对蛋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叶旭文 张文龙 +2 位作者 王志军 赵亚琴 杨斌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57-2264,共8页
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等温滴定量热分析(ITC)、电泳及分子对接等分析技术,研究了三氟拉嗪(TFP)与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N端半分子(apoN-EoCen)的结合,考察了TFP对apoN-EoCen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10 mmol/L Hepes缓冲溶液... 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CD)、等温滴定量热分析(ITC)、电泳及分子对接等分析技术,研究了三氟拉嗪(TFP)与八肋游仆虫中心蛋白N端半分子(apoN-EoCen)的结合,考察了TFP对apoN-EoCen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10 mmol/L Hepes缓冲溶液(pH=7.4)中,TFP与apoN-EoCen以摩尔比1∶1结合于apoN-EoCen的第二个EF-手的E,F螺旋之间,条件结合常数约为10^3L/mol;TFP的结合导致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含量减小,Tb^3+敏化荧光强度降低83%,apoN-EoCen切割DNA的类核酸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Tb^3+仍可占据复合物apoN-EoCen-TFP中蛋白质的2个金属离子结合位置,条件结合常数约为7.0×10^5L/mol,TFP的结合不抑制金属离子诱导的蛋白质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N-EoCen 三氟拉嗪 Tb^3+离子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嘧啶酮类α_(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瀛 张立伟 李嘉宾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6-221,共6页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构建了二氢嘧啶酮类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和标准偏差(SEE)分别为0.604、0.987和0.105,研究结果显示静电场对活性的影响大于立体... 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构建了二氢嘧啶酮类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和标准偏差(SEE)分别为0.604、0.987和0.105,研究结果显示静电场对活性的影响大于立体场。所构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指导设计新的二氢嘧啶酮类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二氢嘧啶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叶抗氧化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元波 张敏 +2 位作者 程启斌 马丽莎 张立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9-634,共6页
建立连翘叶抗氧化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指标,探索连翘叶抗氧化主要活性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18个不同产地连翘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分别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清除法和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连翘叶的抗氧化活性... 建立连翘叶抗氧化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指标,探索连翘叶抗氧化主要活性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18个不同产地连翘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分别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清除法和Folin-Ciocalteu法测定了连翘叶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通过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连翘叶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含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双变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分析了连翘叶抗氧化的谱效关系,结果显示连翘叶中主要有3个化学成分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本研究结果为连翘叶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叶 指纹图谱 抗氧化 谱效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与丹参酮IIA包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樊丽 闫金红 +1 位作者 常永龙 杨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共5页
通过荧光光谱方法分别研究了丹参酮IIA在溶液的pH为7.5时与β-CD和γ-CD的包合常数,对客体的包结能力β-CD>γ-CD;并利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熵变、焓变及自由能变化;分子模拟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 通过荧光光谱方法分别研究了丹参酮IIA在溶液的pH为7.5时与β-CD和γ-CD的包合常数,对客体的包结能力β-CD>γ-CD;并利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熵变、焓变及自由能变化;分子模拟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包合物的形成;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环糊精与丹参酮IIA的固体包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丹参酮IIA 包合物 荧光光谱 热动力学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衍生物作为Hg^(2+)比色/荧光双模式检测探针及其荧光成像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改清 薛玫 +3 位作者 霍方俊 阴彩霞 颜叙秀 金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90-2096,共7页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荧光素衍生物——硫代异氰酸苯酯荧光素(FHBS);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在乙醇/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体积比1∶1,pH=7.0)溶液中,研究了FHBS作为检测探针对Hg2+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探针对Hg2+具有高选择...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荧光素衍生物——硫代异氰酸苯酯荧光素(FHBS);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在乙醇/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体积比1∶1,pH=7.0)溶液中,研究了FHBS作为检测探针对Hg2+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探针对Hg2+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性,其它阴、阳离子的存在不干扰其对汞离子的测定.另外,Hg2+的加入使探针溶液从无色变为亮黄色,荧光从无色变为亮绿色,因此该探针为Hg2+的比色/荧光双模式探针,并可用于细胞的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衍生物 Hg2+ 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醛缩芳胺席夫碱铜(Ⅱ)配合物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彩霞 兰淑芬 卢丽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5-922,共8页
为了探讨席夫碱配体上取代基变化对其配合物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活性的影响,合成表征了水杨醛缩芳胺席夫碱铜髤配合物[Cu(X-pimp)2](X=Cl,Br和Acetyl),用紫外光谱滴定和pH电位滴定研究了[Cu(Cl-pimp)2]的溶液结构,并测定了3个配... 为了探讨席夫碱配体上取代基变化对其配合物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活性的影响,合成表征了水杨醛缩芳胺席夫碱铜髤配合物[Cu(X-pimp)2](X=Cl,Br和Acetyl),用紫外光谱滴定和pH电位滴定研究了[Cu(Cl-pimp)2]的溶液结构,并测定了3个配合物抑制4种PTPs活性的IC50值。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够有效抑制PTP1B和TCPTP(0.20μmol·L-1<IC50<0.31μmol·L-1),但对SHP-1的抑制较弱且对SHP-2几乎无抑制作用。分析并与文献结果比较发现,席夫碱配体上苯胺对位取代基类型的改变不会显著影响其抑制作用,但取代基位置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其选择性。稳态动力学研究表明[Cu(Cl-pimp)2]能够非竞争性抑制PTP1B活性,而荧光光谱实验表明二者形成了键合常数为9.3×106 L·mol-1的1∶1复合物。我们推测,配合物可能结合在PTP1B非活性区域,间接导致活性中心结构变化,从而抑制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铜(Ⅱ)配合物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抑制剂 取代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环境水体中次氯酸定量检测的比率型荧光探针
16
作者 张晓文 张国志 +1 位作者 刘斌 张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481,共7页
以4-溴三苯胺、5-甲醛基呋喃-2-硼酸和(3,5,5-三甲基环己-2-烯亚基)丙二腈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检测HClO的比率荧光探针TPM。该探针与次氯酸反应后,探针溶液的荧光由原有的红色变为蓝绿色,发生了显著蓝移,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探针被... 以4-溴三苯胺、5-甲醛基呋喃-2-硼酸和(3,5,5-三甲基环己-2-烯亚基)丙二腈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检测HClO的比率荧光探针TPM。该探针与次氯酸反应后,探针溶液的荧光由原有的红色变为蓝绿色,发生了显著蓝移,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探针被次氯酸氧化生成了新的化合物。质谱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验证了以上推测。此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证实,探针TPM对次氯酸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限为43 nmol·L^(-1)。最后,通过样品加标回收实验证实,探针TPM可用于多种环境水样中次氯酸定量检测,表明其在环境检测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次氯酸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位阻基团的钌多吡啶手性配合物与DNA键合及其光断裂DNA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蒲小华 杨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67-1572,共6页
合成了钌多吡啶手性配合物的对映异构体Δ-Ru(bpy)2DMNP](ClO4)2与Λ-[Ru(bpy)2DMNP](C1O4)2(Δ-1与Λ-1,DMNP=4-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2-N,N二甲基苯胺),Δ-[Ru(bpy)2(BOPIP)](ClO4)2与Λ-Ru(bpy)2(BOPIP)](ClO4)2(Δ-2与Λ-2,... 合成了钌多吡啶手性配合物的对映异构体Δ-Ru(bpy)2DMNP](ClO4)2与Λ-[Ru(bpy)2DMNP](C1O4)2(Δ-1与Λ-1,DMNP=4-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2-N,N二甲基苯胺),Δ-[Ru(bpy)2(BOPIP)](ClO4)2与Λ-Ru(bpy)2(BOPIP)](ClO4)2(Δ-2与Λ-2,BOPIP=2-(4-丁氧基基苯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及旋光仪对手性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实验对手性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对Δ-型异构体均与CT-DNA以插入模式作用。在紫外光照下,两对对映异构体均能使质粒pBR322DNA断裂,但Λ-1型异构体比Δ-1型异构体断裂DNA效率更高,说明存在立体选择性,而Δ-2与Λ-2对DNA断裂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多吡啶手性配合物 CT-DNA 插入作用 光断裂 立体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镁体系与DNA相互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改清 杨曼曼 +1 位作者 席小莉 杨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6,共8页
表柔比星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快速增殖肿瘤的药物。本文应用紫外、荧光、圆二色、黏度、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表柔比星-Mg2+体系与DNA的作用。结果发现:在pH=7.4时,表柔比星可与Mg2+形成稳定体系。加入DNA后表柔比星-Mg2+体系的紫外吸收明... 表柔比星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快速增殖肿瘤的药物。本文应用紫外、荧光、圆二色、黏度、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表柔比星-Mg2+体系与DNA的作用。结果发现:在pH=7.4时,表柔比星可与Mg2+形成稳定体系。加入DNA后表柔比星-Mg2+体系的紫外吸收明显降低;Scatchard图表明表柔比星-Mg2+体系对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为竞争性抑制;同时此体系可使DNA-EB体系荧光偏振度增大;使DNA的热变性温度(Tm)上升;黏度增大;凝胶电泳表明表柔比星-Mg2+体系对pBR322DNA有非常好的切割活性;圆二色谱法表明随着表柔比星-Mg2+体系的加入,DNA碱基间作用能迅速减弱,二级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综上所述:表柔比星-Mg2+体系与DNA之间为嵌插作用;且表柔比星-Mg2+体系具有更好的切割活性。这些结果,可为合理改善药效和设计新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Mg2+体系 CT DNA Scatchard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苯胺的聚集诱导发光活性探针用于脂肪酶检测及细胞成像
19
作者 关鹏丽 白壬虎 +1 位作者 孙秀玲 刘斌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17-1826,共10页
作为乳腺癌细胞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脂肪酶的高灵敏检测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基于脂肪酶的界面催化特性,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脂肪酶特异性响应的聚集诱导发光(AIE)荧光探针BTPA,该探针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可以发生聚集并与外界溶液... 作为乳腺癌细胞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脂肪酶的高灵敏检测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基于脂肪酶的界面催化特性,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脂肪酶特异性响应的聚集诱导发光(AIE)荧光探针BTPA,该探针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可以发生聚集并与外界溶液形成微小界面,这些界面可快速激活脂肪酶的活性,从而导致BTPA被水解并发出强烈的黄色荧光。在5.0×10^(-5)~4.5×10^(-4)U·mL^(-1)范围内,BTPA的荧光发射强度与脂肪酶的活性呈线性相关,检出限为4.94×10^(-6)U·mL^(-1)。此外,探针对脂肪酶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实验表明探针可用于复杂生物体内的荧光成像。细胞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可以精确地原位识别乳腺癌细胞并发出强烈的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荧光探针 细胞成像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6与不同CopC作用的光谱研究
20
作者 宋珍 郑晓艳 +1 位作者 庞尔国 杨斌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6-1459,共4页
于室温下,在10 mmol/L Hepes缓冲溶液(pH=7.4)中,通过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poCopC和CuN-CopC与Ag+的结合性质,进一步研究了apoCopC,CuN-CopC,CopC-AgC和CuN-CopC-AgC与Vitamin B6作用的超分子行为.结果表明,在apoCopC和CuN-Cop... 于室温下,在10 mmol/L Hepes缓冲溶液(pH=7.4)中,通过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poCopC和CuN-CopC与Ag+的结合性质,进一步研究了apoCopC,CuN-CopC,CopC-AgC和CuN-CopC-AgC与Vitamin B6作用的超分子行为.结果表明,在apoCopC和CuN-CopC与Ag+的摩尔比为1∶1时,Ag+可以占据apoCopC和CuN-CopC的Cu+结合位点,结合常数分别为(1.88±0.68)×106和9.61×107L/mol.apoCopC结合不同的金属离子后,与Vitamin B6的结合位点数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CopC Ag+ 紫外差光谱 荧光 维生素B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