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经济影响的多维测度——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婧 乔陆印 李裕瑞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笔者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指标统计描述、县域经济活力指数分析、双重差分模型定量测度3种方法,对始于2007年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经济影响进行多维测度。研究发现,考察期内试点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平均增幅普... 笔者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指标统计描述、县域经济活力指数分析、双重差分模型定量测度3种方法,对始于2007年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经济影响进行多维测度。研究发现,考察期内试点县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的平均增幅普遍高于非试点县,但试点县虚拟变量对主要经济指标变化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试点县县域经济活力有所增强,但试点县虚拟变量对经济活力指数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省直管县"显著改善了试点县的财政收支状况,但对试点县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作用仍不明显。多维测度结果均表明,当前"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山西省试点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不显著,制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 财政体制改革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特区的产业转型水平测度及其增长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姬超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产业转型是伴随经济增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产业结构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真实的经济发展场景中考察比较五个经济特区的增长与结构演变差异,从单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产业转型的增长效应进行... 产业转型是伴随经济增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产业结构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就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真实的经济发展场景中考察比较五个经济特区的增长与结构演变差异,从单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产业转型的增长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产业转型的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减趋势,长期的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产业内的技术进步;不同地区产业转型的结构效应在长期的演化方向大体一致,但演化路径却存在极大差异,可持续增长要求兼顾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业转型根植于经济增长系统,两者互为因果而动态累积,可持续增长要求总量与结构的相互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增长效应 发展场景 结构效应 技术进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的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基于河南省“三农”智库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姬超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3期53-58,共6页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智库建设问题,建立一套新型的、特色的、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专业化智库,能够从理念上推动地方经济的成功转型。然而,随着全国智库浪潮的兴起,智库建设过程中乱象丛生,特色新型智库是... [目的/意义]针对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智库建设问题,建立一套新型的、特色的、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专业化智库,能够从理念上推动地方经济的成功转型。然而,随着全国智库浪潮的兴起,智库建设过程中乱象丛生,特色新型智库是破解各地重复建设现象的关键所在。[方法/过程]以农业大省河南为例,"三农"智库将成为中国智库建设浪潮中的特色平台、特殊平台、特长平台。河南在"三农"智库建设上必须抢先一步,抢占先行优势,全面丰富思想市场。河南乡村社会的变革在根本上依赖于理念的推动,缺失理念的社会将陷于死寂,转型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思想市场是新的理念出现和传播的源泉,也是政府公共政策供给和优化的重要条件。[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着力建设中原农村发展智库示范区,积极探索中原经济区协同发展新模式,建设路径包括:(1)在整体规划上,坚持官方与非官方智库多元发展、百花齐放;(2)在智库建设的着力点上,坚持内容重于形式;(3)在智库发展的制度保障上,坚持依法治库;(4)根据不同区域、行业的差异化特征,建设相应的专业化智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智库 特色新型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常态下粮价下跌与粮食安全的两难出路--基于河南省25个村庄1169个农户的入户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姬超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10期44-49,共6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战略和粮食安全过于依赖粮食产量的增加,却忽略了通过降低农业生产和经营成本对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粮食保护价政策进一步导致国内农民忽略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结果是国内外粮价倒挂和国外农产品进口数量的不断...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战略和粮食安全过于依赖粮食产量的增加,却忽略了通过降低农业生产和经营成本对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粮食保护价政策进一步导致国内农民忽略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结果是国内外粮价倒挂和国外农产品进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粮价下跌和粮食安全的两难困境日益突出。文章基于农业大省河南25个村庄1169个农户的田野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业转型的着力点可能在于:在发展战略上,从粮食产量导向转为成本节约导向,着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国内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从根本上应对粮价波动风险;在具体路径上,坚持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的分类流转;在主体培育上,政府牵头培养孵化职业化农民,形成专业化的粮食种植局面和市场为主的粮价形成机制;在政策保障上,精确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和补贴效率,科学规范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增强种地的抗涝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价下跌 粮食安全 两难困境 农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四十年变迁与经验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池春 马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9,共9页
回顾四十年来中国乡村治理实践的演进历程,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乡村治理自我探索时期、乡村治理制度化建设时期、乡村治理组织化建设时期、农民主体能力建设时期以及新时代乡村治理国家整合时期。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治理四... 回顾四十年来中国乡村治理实践的演进历程,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乡村治理自我探索时期、乡村治理制度化建设时期、乡村治理组织化建设时期、农民主体能力建设时期以及新时代乡村治理国家整合时期。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乡村治理四十年变迁蕴含着鲜明的中国经验:(1)中国政治体制优势下的国家高位推动;(2)改革进程中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3)遵循试点到整体的渐进性改革路线,构建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角平衡格局。中国乡村治理四十年实践所蕴含的宝贵经验对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四十年 变迁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英、法、德三国城市化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姬超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37,共9页
在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路径存在广泛差异,差异化路径导致了大相径庭的城市化结果。本文综合比较英、法、德三个代表性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主体类型、主体互动以及主体的差异化偏好,结果表明:(1)特定的发展场景塑造了不同偏好类型的城市化主... 在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路径存在广泛差异,差异化路径导致了大相径庭的城市化结果。本文综合比较英、法、德三个代表性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主体类型、主体互动以及主体的差异化偏好,结果表明:(1)特定的发展场景塑造了不同偏好类型的城市化主体,进而决定了这些主体对城市化的态度和行为;(2)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联和良性互动是城市化健康推进的根本保障,利益冲突会导致城市化沦为特殊阶层的食利工具;(3)对于当下中国,新型城市化必须转变资源整合方式,促进多元参与,引导广大市民(农民)、企业和政府共同融入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共享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主体类型 主体偏好 主体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与文化供给侧改革 被引量:136
7
作者 徐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137,共6页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人是有思想观念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城乡落差,农本价值解体。通过乡村文化振兴,赋予乡村生活以价值感、幸福感和快乐感,才能激发起人们愿意在乡村生活,并努力振兴乡村的活力和动力。在现阶段,农村文...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人是有思想观念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城乡落差,农本价值解体。通过乡村文化振兴,赋予乡村生活以价值感、幸福感和快乐感,才能激发起人们愿意在乡村生活,并努力振兴乡村的活力和动力。在现阶段,农村文化领域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与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要加强农村文化供给侧改革,提高文化产品(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形成健全的供给体系,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注重文化供给的可接受性,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文化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文化振兴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礼俗到法治: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秩序变迁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华 王红卓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9,共10页
历经近代西方国家的冲击,维系传统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礼俗秩序不断枯萎,但其依旧是影响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重要秩序。"法治秩序"伴随着近代以来的国家政权建设不断渗入基层社会政治生活,但在撤社建乡后,法治秩序由于基层政权... 历经近代西方国家的冲击,维系传统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礼俗秩序不断枯萎,但其依旧是影响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重要秩序。"法治秩序"伴随着近代以来的国家政权建设不断渗入基层社会政治生活,但在撤社建乡后,法治秩序由于基层政权被削弱而呈现出一种近乎于"无秩序"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民众个人利益得到增长,群体利益不断分化,非正式力量不断地影响基层社会,使得当前基层政治生态呈现出非正式与正式、传统与现代、礼俗与法治多元秩序交叉共存的局面。构建现代基层社会政治生态并不是要割裂传统,而是着力于在传统礼俗秩序和现代法治秩序的交融中找到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秩序基础平衡点,既要不断完善法治,又要给礼俗秩序预留发展空间,不断促进礼俗与法治的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秩序 法治秩序 政治生态 基层政治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社会视角下农村集体经营与家庭经营的根基与机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7,共16页
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与个体家庭经营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经营形式。它们究竟是领导人头脑的产物,还是外部嵌入的?本文认为:这两种经营方式都有其内在的根基,是有根之木,即是在中国的自然—社会—历史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而这一根基又体现出鲜... 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与个体家庭经营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经营形式。它们究竟是领导人头脑的产物,还是外部嵌入的?本文认为:这两种经营方式都有其内在的根基,是有根之木,即是在中国的自然—社会—历史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而这一根基又体现出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正是南北区域造成的村庄微观基础和主客观互动机理的差异,使得集体经营率先在北方发生且至今还有较大影响;而家庭经营则率先在南方发生且在全国长期延续。在农村发展中,国家决策要追求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差异性,因地制宜。因此,要深度认识中国这一超大国家各个区域的"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 集体经营 家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与互动机制--以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勇 吴记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0,共5页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变迁过程,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也是一个规划性社会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动力问题显然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以往的新农村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保障,主体性观念得...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变迁过程,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也是一个规划性社会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动力问题显然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以往的新农村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保障,主体性观念得不到呵护,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发挥。由此,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在激发农民新农村建设内在动力的基础上形成建设的合力,进而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互动机制,从而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动力,破解新农村建设动力不足的历史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动力 合力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方法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姬超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6,共6页
财政收入是国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保障,精准的财政收入预测则是优化财政预算,引领精细化、科学化财政管理的前提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物价水平、宏观经济环境、税基变化、收入分配差距、企业经营状况、税收政策、征税成本等因素... 财政收入是国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保障,精准的财政收入预测则是优化财政预算,引领精细化、科学化财政管理的前提条件。经济发展程度、物价水平、宏观经济环境、税基变化、收入分配差距、企业经营状况、税收政策、征税成本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未来财税收入的变化,各项因素之间的交叉与复合作用进一步加大了财税预测的难度。在综合比较和评价灰色分析法、逐步回归法、协整分析法和组合分析法的基础上指出,不同地区的财税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合理的财税预测必须考虑地区的特殊性,选择相应的解释变量和预测方法,同时完善财税工作机制,完善财税预测体系,提高财税预测的专业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预测 预测方法 预测体系 解释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性协商:农村党组织与群众互动的社会基础分析——以瓮安模式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传兵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11,共7页
在中国,市场经济对乡村社会的快速渗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在农村社会的社会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出现明显的弱化趋势。为破解诸种困境,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开展了一系列政治协商互动,但存在内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即党群协商以党组织为主... 在中国,市场经济对乡村社会的快速渗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在农村社会的社会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出现明显的弱化趋势。为破解诸种困境,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开展了一系列政治协商互动,但存在内生能力不足的问题,即党群协商以党组织为主体,农民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文章主要分析了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其一,政治参与途径的单一、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导致的农民对党员干部的不信任阻碍了党组织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其二,农民的低组织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农民与政府机构的低沟通、低链合,弱化了党组织与农民互动的可能性;其三,宏观政策的随意性致使部分党员干部视党群协商为"走形式",政治效能不高。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党群协商内生能力不足,民众的支持力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党组织 党群协商 社会资本 外生性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视域下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基本形态论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传兵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7,共5页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本质上是"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是需求侧,具有广域度、异质性和趋软性、高层次化的特征;与其相适应,"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供给侧,揭示了社会供给的分配性失衡和发展...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本质上是"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是需求侧,具有广域度、异质性和趋软性、高层次化的特征;与其相适应,"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供给侧,揭示了社会供给的分配性失衡和发展性匮乏的特征。我们认为,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从矛盾论辩框架、新形态、内生肌理以及其要求党和国家政治行为的外部趋同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把握矛盾的变化及其特征,从而及时作出合理的科学的政策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需求 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