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矸石山不同植被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甄莉娜 李侠 +4 位作者 李朕 刘丽珍 卫振华 郭彤彤 王润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4-1233,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在煤矸石山修复过程中对土壤修复的响应,以排矸超过60年的自然恢复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在3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对3种植被类型(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根围0~30 cm土层范围内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理化性质进行研究...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在煤矸石山修复过程中对土壤修复的响应,以排矸超过60年的自然恢复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在3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对3种植被类型(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根围0~30 cm土层范围内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均显著增加了煤矸石山微生物的数量;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对真菌数量的增加量要高于细菌和放线菌;分别是裸地的3.95,2.87,3.50倍;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夏季、春季和秋季。3种植被类型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了土壤pH值。植被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增加了煤矸石山区土壤中3大类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尤其是真菌的数量。植被生长更有利于20~3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草本植物和灌木对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效果好于乔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微生物数量 理化性质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与氮肥对羊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甄莉娜 王润梅 +2 位作者 杨俊霞 李侠 张英俊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4,共6页
为了探明氮沉降条件下AMF对羊草生长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对羊草幼苗进行混合AMF菌种接种,添加不同水平的(0、10、50、100和400mg/kg)无机态氮,栽培5个月后测定植株生物量、氮磷含量及菌根侵染率。结果表明:相比于氮添加,菌根真菌对羊草... 为了探明氮沉降条件下AMF对羊草生长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对羊草幼苗进行混合AMF菌种接种,添加不同水平的(0、10、50、100和400mg/kg)无机态氮,栽培5个月后测定植株生物量、氮磷含量及菌根侵染率。结果表明:相比于氮添加,菌根真菌对羊草生物量的增加有更显著的影响,AMF的共生促进了羊草生物量的增加,当添加量为0mg/kg和10mg/kg水平时,接菌处理分别是未接菌处理的1.29、1.45倍,氮添加主要对地上部生物量影响显著,当氮添加水平为100mg/kg时,总生物量达到最大,不论是接菌处理还是未接菌处理均是不加氮水平的1.2倍;施氮显著增加了植株的全氮含量,地上部全氮含量有随着氮添加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400mg/kg全氮含量最高,在未接菌处理中是未施氮的1.29倍;AMF和氮肥的交互效应显著增加了羊草地上部的全磷含量,接菌处理中施氮50mg/kg达到最大值,是未接菌处理的1.57倍;菌根侵染率在100mg/kg水平达到最大值,但以下各级施氮下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羊草的生物量并不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当添加量在100mg/kg时羊草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AMF有利于羊草在适量施氮水平下生物量的增加,而这种增加效应可能是由于AMF对地上部磷吸收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羊草 氮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山不同植物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甄莉娜 刘丽珍 +4 位作者 牛艳 李侠 李朕 吴娜 王润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09-2018,共10页
为探讨不同植物类型对煤矸石山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调查了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藜科植物根际土壤的AM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期为煤矸石山生态修复中植物种类的选择提供理... 为探讨不同植物类型对煤矸石山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调查了禾本科、菊科、豆科和藜科植物根际土壤的AM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期为煤矸石山生态修复中植物种类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科植物共获得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OTU数454个,分属于5目7科7属41种,禾本科和藜科植物的OTU数量较多。禾本科AM真菌α多样性中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最高,藜科组成较为单一,豆科植物根际土壤菌群多样性较低。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pH值对AM真菌群落影响作用较大,不同植物AM真菌生态网络关系差异显著,禾本科和黎科植物网络连接密集程度更高且核心物种组成更丰富。研究认为:煤矸石山恢复初期,不同科植物根际AM真菌群落多样性不同,禾本科植物通过与不同种类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促使其在煤矸石山恢复早期占据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丛枝菌根真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固态发酵对麦麸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甄莉娜 柴旭旭 +3 位作者 李侠 杨俊霞 白海 王润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82,86,共5页
采用益生菌对小麦麸皮进行固体发酵,益生菌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霉菌,设置不同的接种量和温度梯度,通过检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和营养物质变化,以确定混合益生菌在麦麸中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试验中,3%益生菌... 采用益生菌对小麦麸皮进行固体发酵,益生菌包括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和霉菌,设置不同的接种量和温度梯度,通过检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和营养物质变化,以确定混合益生菌在麦麸中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试验中,3%益生菌接种量麦麸的发酵性状较好。在温度梯度试验中,30℃时最高发酵温度可达45℃,发酵完成后,麦麸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52%,淀粉含量降低82%,还原性糖含量升高539%,蛋白质含量增加30.1%,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最适合混合益生菌发酵麦麸。研究结果显示混合益生菌发酵麦麸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30℃、含水量50%、接种量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麦麸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