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同方言入声的历时演变
1
作者 吕宁宁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1期121-124,共4页
入声是大同方言的特点,通过查阅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比较得出大同方言入声字的其中一个变化趋势就是舒化字数量的增加,并且分析了这种变化数量增加可能存在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大同方言 入声 舒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秉忠的身份认同与诗歌理论
2
作者 刘世明 《中国韵文学刊》 2025年第1期34-39,共6页
刘秉忠是蒙元王朝的开国重臣,也是元朝初年存诗较多的一位诗人。他论诗讲究炼字炼句、声情并举,在尊唐合古的观念下,追求清雄骚雅的诗歌风格。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妙悟兴圆、诗酒同宗、元气仙风等理论,在诗学史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而这... 刘秉忠是蒙元王朝的开国重臣,也是元朝初年存诗较多的一位诗人。他论诗讲究炼字炼句、声情并举,在尊唐合古的观念下,追求清雄骚雅的诗歌风格。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妙悟兴圆、诗酒同宗、元气仙风等理论,在诗学史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而这些理论,又与其身份相关联。辅臣、高僧、散人,是刘秉忠政治身份、宗教形象与自我认同的反映。他将三教思想熔铸于诗歌理论之中,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值得学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秉忠 身份认同 诗歌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的词义演变及在大同方言的表现
3
作者 柴敬畏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9-91,96,共4页
汉语史上“可”是多音多义字,读为上声时有多种义项;读为去声时,是作为古代鲜卑、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从汉语演变的角度,分析探究“可”字的音形义的变化,以及不同词性和用法。另外,通过整理分析“可”字的词义演变... 汉语史上“可”是多音多义字,读为上声时有多种义项;读为去声时,是作为古代鲜卑、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从汉语演变的角度,分析探究“可”字的音形义的变化,以及不同词性和用法。另外,通过整理分析“可”字的词义演变,以及在大同方言中的演变形式和用法,更深入地体会“可”字在大同方言中的独特语言特色及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 语义 演变 大同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方言极性程度补语类型分析
4
作者 李旻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4-86,93,共4页
山西方言程度极限补语与普通话相比,具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常规型、重叠型、“形补同词”型。常规型主要分布在山西晋语区,重叠型主要分布在汾河片,“形补同词”型各区皆有。山西方言中极性程度补语的分布自东向西呈递增趋... 山西方言程度极限补语与普通话相比,具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常规型、重叠型、“形补同词”型。常规型主要分布在山西晋语区,重叠型主要分布在汾河片,“形补同词”型各区皆有。山西方言中极性程度补语的分布自东向西呈递增趋势,这与山西的地形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方言 极性程度补语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高平方言常用副词探析
5
作者 吴梦雨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8,共5页
以高平方言副词为研究对象,在搜集足够高平方言副词的基础上,对其中极具普遍性、代表性的副词进行分类,并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高平方言副词的运用进行分析、探索和归纳,希望为高平方言词汇的系统化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 高平方言 副词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哲学视域下电影《走走停停》对时间与存在的非线性叙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慧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8-142,共5页
电影《走走停停》运用非线性叙事手法,深刻探讨了时间观念与生命哲学的复杂关系。通过时间碎片化叙事、多重视角叙事交织及现实场景中穿插回忆片段,影片突破了线性时间的限制,揭示了生命中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重要性。非线性叙事不仅展... 电影《走走停停》运用非线性叙事手法,深刻探讨了时间观念与生命哲学的复杂关系。通过时间碎片化叙事、多重视角叙事交织及现实场景中穿插回忆片段,影片突破了线性时间的限制,揭示了生命中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重要性。非线性叙事不仅展现了时间的主观性和相对性,还通过循环与重复的时间观,反映了人类面对时间流逝时的情感复杂性。电影中对时间与记忆紧密联系的探讨,强调了记忆在塑造个人身份和世界观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叙事 生命哲学 时间观念 存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即思想:叙事艺术新探索
7
作者 王跟国 裴瑞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3-36,50,共5页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调音师》不仅有“好故事”,更重视“怎么讲好”故事:一方面,两部影片通过建构复杂化的线性叙事、密集的情节反转、开放性结局,使故事情节奇幻惊险、跌宕起伏,满足了观众观赏性、娱乐性的观影需求;另一方面,又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调音师》不仅有“好故事”,更重视“怎么讲好”故事:一方面,两部影片通过建构复杂化的线性叙事、密集的情节反转、开放性结局,使故事情节奇幻惊险、跌宕起伏,满足了观众观赏性、娱乐性的观影需求;另一方面,又都重视“形式即思想”这一现代叙事理念,巧妙利用不可靠叙事视角、开放性结局和隐喻等叙事策略和手段,激发观众对叙事话语形式的审视意识,拓展了影片表达思想的途径和空间。两部成功的电影为今后如何将影片的娱乐性、艺术性、思想性有效地综合起来,满足观众个体内在的多层观影渴望和观众群体的多元观影需求,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调音师》 叙事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京城王府与宫廷武戏演剧的交流互动
8
作者 徐建国 刘娜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爱内廷演出的武戏剧目,并向宫廷反馈民间盛行的武戏剧目,进而完善宫廷的戏曲演出,也对民间武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京城王府 宫廷演剧 武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纪实”与符号隐喻:李睿珺乡土电影的美学特征和追求
9
作者 王晓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1,共5页
“乡土中国”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乡土寻根”为主题的电影走入人们的视野。李睿珺执导的乡土电影,蕴含着新时代纪实主义风格,却又通过与不同艺术门类交融将其美学意味拔高。对飞速发展的大工业化时代与城市化过程对乡村文化... “乡土中国”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乡土寻根”为主题的电影走入人们的视野。李睿珺执导的乡土电影,蕴含着新时代纪实主义风格,却又通过与不同艺术门类交融将其美学意味拔高。对飞速发展的大工业化时代与城市化过程对乡村文化冲击的反思也是李睿珺作品中不可避开的话题,独特的叙事、符号美学的运用更是使他的作品充满乡土诗意与人文关怀,给新时代“文艺电影”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纪实 李睿珺 符号隐喻 乡土电影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人民文学》城乡叙述的演变
10
作者 刘虎 《阴山学刊》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世纪以来的城乡关系发生了较之以往更为明显的重组与变化,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宗旨的《人民文学》将城乡关系变迁纳入叙述视野。从历时发展角度看,新世纪《人民文学》的城乡叙述经历了知识分子的底层书写、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世纪以来的城乡关系发生了较之以往更为明显的重组与变化,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宗旨的《人民文学》将城乡关系变迁纳入叙述视野。从历时发展角度看,新世纪《人民文学》的城乡叙述经历了知识分子的底层书写、打工作家“在场”写作和“非虚构”的城乡书写三个阶段,可通过考察新世纪《人民文学》城乡叙述的演变过程,以明晰文学期刊与文学叙事潮流的内在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文学》 城乡叙述 打工文学 “非虚构”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丘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探析
11
作者 王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半天”一词在现代汉语尤其北方方言中应用广泛,可作为量词使用。在灵丘方言中,“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语句中位置灵活,句首、句中、句尾均可出现,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 “半天”一词在现代汉语尤其北方方言中应用广泛,可作为量词使用。在灵丘方言中,“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语句中位置灵活,句首、句中、句尾均可出现,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是“动词+半天”构式的省略用法。灵丘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是由其它词类虚化演变而来的。在“半天”虚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中,语境是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丘方言 语气副词 半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志中的明清朔州长城概况研究
12
作者 周杰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8期79-81,92,共4页
长城作为抵御北方民族侵扰的防御体系,具有屯兵、预警和防御功能。但随着战事松紧程度的变化,长城周边的军堡与民堡都存在着由防御走向聚居的属性转变,且方志文字与舆图的记载存在偏差。与此同时,长城边线也存在大量的文学写作活动,且... 长城作为抵御北方民族侵扰的防御体系,具有屯兵、预警和防御功能。但随着战事松紧程度的变化,长城周边的军堡与民堡都存在着由防御走向聚居的属性转变,且方志文字与舆图的记载存在偏差。与此同时,长城边线也存在大量的文学写作活动,且诗文多以纪实为主。从诗文记载中可知从明到清,边地百姓的生存状态在逐渐恶化,但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民俗图景同样存在较大差异。研读方志可以看出朔州一带长城防御体系、堡寨属性变迁、民俗民风与文学创作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 朔州长城 村堡 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互联网时代无意义音节的语素化
13
作者 曹帅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3期123-126,共4页
音节语素化并非新现象,如佛教传入中国后翻译了大量经文,从音译词“佛陀”中取出音节“佛”与其他的语素相结合,产生了如“佛经、佛寺、佛法、佛器”等新词。而随着语言的发展以及网络普及率的提高,网络用语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如fa... 音节语素化并非新现象,如佛教传入中国后翻译了大量经文,从音译词“佛陀”中取出音节“佛”与其他的语素相结合,产生了如“佛经、佛寺、佛法、佛器”等新词。而随着语言的发展以及网络普及率的提高,网络用语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如fans(迷,狂热爱好者)在经过了音译以及汉语的改造之后,变成了“粉丝”一词并在网络广泛传播,衍生出“果粉、路人粉、脑残粉、僵尸粉”等词,“粉”从原来的fan这个无义音节逐渐向具有构词能力的语素发展。本文从网络流行语中选出一部分词语进行分析,并尝试挖掘这种语素化现象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节 语素化 音译外来词 联绵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丘方言常用语气词探析
14
作者 王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7期124-126,共3页
本文以灵丘方言的语气词为研究对象,根据灵丘方言语气词表示的不同语义和功能,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并对这三类中常用的语气词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事态语气词有:?、呀;情态语气词有:咧1、哇、喂1、么1;... 本文以灵丘方言的语气词为研究对象,根据灵丘方言语气词表示的不同语义和功能,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和疑问语气词,并对这三类中常用的语气词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事态语气词有:?、呀;情态语气词有:咧1、哇、喂1、么1;疑问语气词有:咧2、喂2、么2。除此之外,还简要探讨了灵丘方言语气词的语用功能,分别为表义功能和完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丘方言 语气词 语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如何影响经济效率?——来自浙江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3
15
作者 邓慧慧 赵晓坤 李慧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42,共11页
研究目的:以浙江省“亩均论英雄”土地配置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评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合成控制法(SCM)、双重差分法(DID)。研究结果:(1)“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了土地在企业间、产业间和区域... 研究目的:以浙江省“亩均论英雄”土地配置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评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合成控制法(SCM)、双重差分法(DID)。研究结果:(1)“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了土地在企业间、产业间和区域间的优化配置,显著提升了地区经济效率,在考虑了一系列干扰因素后结果仍然稳健;(2)“亩均论英雄”改革通过规范土地市场化、减少政府干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等路径强化了资源配置优化的经济效应;(3)这项改革通过改善工业要素投入,尤其是工业用地的错配和扭曲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有助于强化外向型经济发展路径,但在短期内会造成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失衡。研究结论: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地方政府要减少直接干预,发挥土地市场的价格机制与竞争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优化配置 经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传以存史”——《中州集》史学价值新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裴兴荣 张晶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中州集》的史学价值,前人和时贤已有所论述,认为是“借诗以存史”。但准确地说应该是“借传以存史”。理由有三:其一,《中州集》是一部诗词选集,本应以选录诗词作品为主,但元氏又有意增加了作家小传,从他的编纂意图、编排体例和编纂结... 《中州集》的史学价值,前人和时贤已有所论述,认为是“借诗以存史”。但准确地说应该是“借传以存史”。理由有三:其一,《中州集》是一部诗词选集,本应以选录诗词作品为主,但元氏又有意增加了作家小传,从他的编纂意图、编排体例和编纂结果(也即其中诗歌和小传的篇幅各占比例)来看,都体现了强烈的史学意识;其二,《中州集》中有许多作家小传被元人修撰《金史》编写人物列传时所参考和引用,但也有更多的作家小传并没有为《金史》人物列传所引用,这就是说明《中州集》作家小传对金代历史人物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三,《中州集》作家小传中还记载了有关金代政治、战争、外交、科举、官制和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可补《金史》之不足,甚至纠正其中的一些失误,因而对金代各种专门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州集》 作家小传 《金史》 “借传以存史” 史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电影化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文华 杨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53,共3页
全媒体高度发展使得电影成为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媒体深度融合环境下,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电影化表达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教育使命和社会使命。通过对传统戏曲元素电影化运用的艺术审美及其所... 全媒体高度发展使得电影成为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媒体深度融合环境下,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电影化表达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教育使命和社会使命。通过对传统戏曲元素电影化运用的艺术审美及其所给予的启示,研究探讨“守正创新”的有效渠道和方法,让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及其电影化表达在分歧中寻找重合,在对立中探索转变,对于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戏曲元素 电影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剧变对张元干思想和词风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仲英 郭艳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130-132,共3页
张元干作为南渡词人群体中极少数直接亲身经历了汴京保卫战,并且自身的命运与宋室南渡结合非常紧密的士人,其思想和词风在南渡前后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图从张元干的经历,追寻其心路历程,重点探讨南渡这一特殊经历对其人生和创作... 张元干作为南渡词人群体中极少数直接亲身经历了汴京保卫战,并且自身的命运与宋室南渡结合非常紧密的士人,其思想和词风在南渡前后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本文试图从张元干的经历,追寻其心路历程,重点探讨南渡这一特殊经历对其人生和创作造成的影响,揭示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 词风 爱国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美学视域下《山河故人》地域文化韵味略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俊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16,共3页
影片对准山西汾阳县城,汾阳方言的运用体现汾阳人生命本体的真实、长镜头的使用体现山西风土人情的真实、小人物非表演性生活体现社会的真实、特写镜头展现汾阳文化的真实。影片中汾阳话、民俗文艺、关公崇拜文化、建筑文化、丧葬礼仪... 影片对准山西汾阳县城,汾阳方言的运用体现汾阳人生命本体的真实、长镜头的使用体现山西风土人情的真实、小人物非表演性生活体现社会的真实、特写镜头展现汾阳文化的真实。影片中汾阳话、民俗文艺、关公崇拜文化、建筑文化、丧葬礼仪、煤炭文化、面塑和汾酒为代表的饮食文化等的呈现真实地展现出汾阳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诠释了安德烈·巴赞的"真实美学"的概念,关注现实性主题、保证镜头段落的真实性、强调非表演性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美学 方言 长镜头 非表演性 特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元骧的审美超越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宗志平 熊元义 《云梦学刊》 2007年第5期5-12,共8页
王元骧旗帜鲜明地站在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同当前中国文艺界一些恶劣思想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出一位真正的文艺理论家的勇气和锋芒。王元骧的文艺批评是必要的政治批评和深入的理论批评的有机结合。王元骧在克服粗鄙存在观的过程中... 王元骧旗帜鲜明地站在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同当前中国文艺界一些恶劣思想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出一位真正的文艺理论家的勇气和锋芒。王元骧的文艺批评是必要的政治批评和深入的理论批评的有机结合。王元骧在克服粗鄙存在观的过程中提出了审美超越论。但这种审美超越论却是从人类的某个绝对完美的状态出发的,是一种虚无存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场 政治批评 理论批评 审美超越论 粗鄙存在观 虚无存在观 科学存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