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大同市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1
作者 靳宇鑫 陈杰 侯艺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势必引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而深刻影响矿业城市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的关系对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推动区域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 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势必引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而深刻影响矿业城市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的关系对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推动区域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2000—2020年大同市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对比2020年,2030年自然发展和经济建设情景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都小幅度下降,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尤其在经济建设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明显,面积增加135.79km^(2),增幅达16.86%。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0.52km^(2)和37.97km^(2)。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保持相对稳定。20年间碳储量损失了2.15×10^(6)t,建设用地的扩张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了0.19×10^(6)t,表明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助于提高大同市碳储量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大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馨平 刘艳琼 袁瑜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交融,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交融,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为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文章探讨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茶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和人文精神对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积极作用。在融入路径部分,提出了建立与完善茶文化教育体系、将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举办茶文化实践活动和建立茶文化研究社团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建议,旨在助力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人文精神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3
作者 孙强 谷超 +5 位作者 耿济世 吴云 张玉良 葛振龙 黄震 胡建军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9,共10页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开采后遗留的地下空间既具有资源利用价值,也对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地开发煤矿遗留空间资源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通过系统梳理煤矿地下空间利用特点和有机垃圾资...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开采后遗留的地下空间既具有资源利用价值,也对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因此,如何合理、高效地开发煤矿遗留空间资源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鉴于此,通过系统梳理煤矿地下空间利用特点和有机垃圾资源化需求,提出了基于采煤地下空间的“可减量(Reduce)、可再用(Reuse)、可循环(Recycle)、可再生(Renew)、可再储(Restore)、可恢复(Recover)”的发展理念,构建了“煤矿地下空间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生物质储能模式,即将煤矿遗留地下空间改造为储能介质,实现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阐明了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科学特征及内涵。综合考虑煤矿地下空间储能的封闭性、恒温性和容量优势以及生物质储能特征,提出了好氧空间利用模式、厌氧空间利用模式、热解空间利用模式3种储能实现路径。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地质保障的科学技术难题包括:储能环境适宜性评价与分析、储能空间合理规划与高效利用、地质体性能演化与全周期运行状态感知、资源化产物精准对征利用与储能空间循环再造。研究为煤矿地下空间高效开发与有机废弃物绿色处理提供了创新性思路,助力煤炭行业实现产能优化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地下空间 有机垃圾资源化 地质保障 生物质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Nb改性促进Mn-Cu/BCN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季科 钟金钦 +1 位作者 刘冰冰 郭健翔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8-554,共17页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除NO_(x)技术,技术核心是开发出具有廉价、高效、抗中毒性能强的催化剂。本研究针对现有商用催化剂处理低温烟气脱硝性能差、反应温窗窄、抗中毒性能差等问题,利用微波辅...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除NO_(x)技术,技术核心是开发出具有廉价、高效、抗中毒性能强的催化剂。本研究针对现有商用催化剂处理低温烟气脱硝性能差、反应温窗窄、抗中毒性能差等问题,利用微波辅助浸渍法通过掺Nb改性制备了具有良好低温催化活性的Mn_(7)-Cu_(3)-Nb_(x)/BCN催化剂。NH_(3)-SCR测试结果表明,掺Nb量为0.05%的Mn_(7)-Cu_(3)-Nb_(0.05)/BCN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佳的SCR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在150-275℃具有不低于94%的NO转化率,且N_(2)选择性也得到提升。抗水抗硫中毒实验结果表明,掺Nb改性催化剂Mn_(7)-Cu_(3)-Nb_(0.05)/BCN同样具有较好的抗中毒性能,在通入1.0×10^(-4)SO_(2)和5%H_(2)O 14.75 h后,其NO转化率仍能稳定维持在75%以上。结合SEM、XRD、XPS、NH_(3)-TPD、NO-TPD以及原位红外漫反射(in situ DRIFT)等多种表征手段详细探究了掺Nb改性对于Mn_(7)-Cu_(3)/BCN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掺Nb改性能够有效抑制Mn_(7)-Cu_(3)/BCN催化剂表面上CuO和Cu物种的结晶,进一步促进了活性组分的均匀分散。同时,Nb的掺杂有效提升了Mn^(4+)和O_α物种浓度,促使更多的NO被氧化为NO_(2),促进了“Fast-SCR”反应进程。掺Nb改性能够促进NH_(3)和NO的吸附与活化,促使更多的-NH_(2)、硝酸盐等有益中间体加速形成,进而有效提升了SCR脱硝反应的整体反应速率。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掺Nb改性的影响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低温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硝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 Mn-Cu/BCN催化剂 掺Nb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流量乳化液泵数字式流量调控策略与特性分析
5
作者 张占东 陈吉顺 +2 位作者 赵文超 韦春辉 赵聪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3-912,共10页
针对工程实践中,大流量乳化液泵以及多泵并联泵站系统提出的按需供液、按需供压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式配流原理的乳化液泵数字式流量调控方法。首先,在详细分析了煤矿综采工作面“三机”装备协同作业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了液压支... 针对工程实践中,大流量乳化液泵以及多泵并联泵站系统提出的按需供液、按需供压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式配流原理的乳化液泵数字式流量调控方法。首先,在详细分析了煤矿综采工作面“三机”装备协同作业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了液压支架工艺循环特征以及基本动作过程用液需求;然后,以BRW630/37.5型乳化液泵以及ZF17000/27.5/42D型液压支架为原型,搭建了AMESim仿真模型;最后,重点针对支架“降柱”与“升柱”动作过程中的执行速度、系统压力与流量、回液流量等关键指标,开展了乳化液泵数字式流量调控方法与传统卸荷阀流量调节方法的仿真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乳化液泵数字式流量调控方法,能够快速实现支架降柱动作过程高压小流量,以及升柱动作过程低压大流量的用液需求目标,并可在液压支架升柱过程中,满足乳化液泵卸荷阀回液为0 L/min的按需供液目标。该研究成果可为液压支架群组的智能稳压供液技术及其流量与压力匹配方法与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泵 乳化液泵 数字式流量调控 液压支架 按需供液 数字式配流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化黄花菜热泵干燥工艺
6
作者 武晔秋 刘旺 +2 位作者 石泽来 王莹莹 刘玥 《南方农机》 2025年第S1期20-24,33,共6页
【目的】提高黄花菜干燥效率和质量,保障黄花菜的品质。【方法】以新鲜黄花菜为原材料,以装载量、干燥温度及干燥湿度作为试验因素,以干燥速率、干燥时间及含水率作为评价指标,对黄花菜热泵干燥进行试验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法、模糊矩阵... 【目的】提高黄花菜干燥效率和质量,保障黄花菜的品质。【方法】以新鲜黄花菜为原材料,以装载量、干燥温度及干燥湿度作为试验因素,以干燥速率、干燥时间及含水率作为评价指标,对黄花菜热泵干燥进行试验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法、模糊矩阵、熵值法及优化决策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优化分析,得出烘干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1)对干燥综合加权评分影响显著的是干燥温度,而装载量和干燥湿度对综合加权评分的影响不显著。2)三个因素对干燥综合评分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干燥温度>装载量>干燥湿度。3)正交试验优化后得出的黄花菜热泵干燥最优工艺参数:装载量1.0 kg,干燥温度60℃,干燥湿度20%。在此条件下,干燥速率为47.7%/h、干燥时间为1.83 h、含水率为87.63%。【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黄花菜的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菜 热泵干燥 正交试验 能耗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F模型的大同市城区公园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玥 郭文强 武晔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16-1628,共13页
为了解大同市城区公园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风险评估及污染来源,于2021年4月采集大同市8个城区公园60个地表灰尘样品,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重金属污染,并采用正定矩阵分析模型辨识重金属污... 为了解大同市城区公园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特征、风险评估及污染来源,于2021年4月采集大同市8个城区公园60个地表灰尘样品,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重金属污染,并采用正定矩阵分析模型辨识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大同市城区公园地表灰尘中Cr、Mn、Co、Ni、Cu、Zn、As、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1.83、936.34、14.75、35.93、41.53、198.37、24.45、1.95、63.39 mg·kg^(-1).其中,Cr、Cu、Zn、As、Cd和Pb污染严重,超标率为100%;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污染指数结果显示,大同市城墙公园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污染因子是Cd;Mn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最大,其次是As和Cr;经呼吸吸入途径造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高于其它2种途径;大同市各公园对成人造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而对儿童造成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均远大于安全阀值.As、Ni、Cr、Co和Cd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致癌健康风险均不高于安全阈值.该研究区域公园地表灰尘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依次是:土壤母质(37.8%)>燃煤污染源(26.3%)>交通污染源(21.9%)>工业源(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F 城区公园 地表灰尘 重金属 源解析 大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暖通空调系统对建筑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利霞 康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3,共3页
在暖通空调间歇式调控建筑温度的情况下,本文考察了冷热环境下室温温度和传热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建筑内保温墙体较外保温传热负荷小、负荷峰值低。相同热阻下,热环境下外保温和内保温的传热负荷峰值都低于冷环境。冷环境下空调负荷... 在暖通空调间歇式调控建筑温度的情况下,本文考察了冷热环境下室温温度和传热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建筑内保温墙体较外保温传热负荷小、负荷峰值低。相同热阻下,热环境下外保温和内保温的传热负荷峰值都低于冷环境。冷环境下空调负荷要明显高于热环境,且内保温外墙的暖通空调的容量配置明显低于外保温;热环境下内保温墙体对应的每日空调负荷峰谷差值要高于墙体外保温,而冷环境下内保温墙体对应的每日空调负荷峰谷差值要低于墙体外保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通空调系统 建筑墙体 保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实践
9
作者 刘艳琼 《福建茶叶》 2023年第6期105-107,共3页
教育改革后我国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正逐渐退出教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理念,在新型教育理念下,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体系的完善... 教育改革后我国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正逐渐退出教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理念,在新型教育理念下,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体系的完善,我国各大高校都在不断扩大校区,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的个体化特征较为明显,且大学与初高中不同,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通常会较为松弛。此种情况必然会对大学生日常管理方面造成困扰。为了能够强化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也为了给予大学生更优质的教学服务,我国近年来将茶文化精神融入到了大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可行性较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精神理论 大学生 日常管理 意义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LSTM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兰永青 乔元栋 +2 位作者 程虹铭 雷利兴 罗化峰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为了更好地捕捉瓦斯浓度的时变规律及有效信息,实现对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的精准预测,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SSA-LSTM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采用均值替换法对原始瓦斯浓度时序数据中的缺失数据及... 为了更好地捕捉瓦斯浓度的时变规律及有效信息,实现对采煤工作面瓦斯浓度的精准预测,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SSA-LSTM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采用均值替换法对原始瓦斯浓度时序数据中的缺失数据及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再进行归一化和小波阈值降噪;对比测试了SSA与灰狼优化(GWO)算法、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性能差异,验证了SSA在寻优精度、收敛速度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利用SSA的自适应性依次对LSTM的学习率、隐藏层节点个数、正则化参数等超参数进行寻优,以此来提高全局寻优能力,避免预测模型陷入局部最优;将得到的最佳超参数组合代入LSTM网络模型中,输出预测结果。将SSA-LSTM与LSTM、GWO-LSTM、PSO-LSTM瓦斯浓度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SA-LSTM的瓦斯浓度预测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较LSTM,PSO-LSTM,GWO-LSTM分别减少了77.8%,58.9%,69.7%;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减少了83.9%,37.8%,70%,采用SSA优化的LSTM预测模型相较于传统LST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浓度预测 时序预测 深度学习 长短期记忆网络 麻雀搜索算法 超参数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氛下富油煤受热裂隙演化及热解动力学参数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4 位作者 胡鑫 葛振龙 耿济世 薛圣泽 师庆民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富油煤的清洁高效开发有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选择柠条塔矿富油煤,开展了N2和欠氧气氛条件下的加热试验,利用体视显微镜获取不同温度处理后富油煤的表观形貌,在氩气气氛中,对富油煤在0~600℃下热重(TG)、微商热重(DTG)、差示扫描量... 富油煤的清洁高效开发有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选择柠条塔矿富油煤,开展了N2和欠氧气氛条件下的加热试验,利用体视显微镜获取不同温度处理后富油煤的表观形貌,在氩气气氛中,对富油煤在0~600℃下热重(TG)、微商热重(DTG)、差示扫描量热(DSC)进行测试,基于激光闪射法监测富油煤热导率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活化能、频率因子等热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富油煤热处理后裂隙演化和热解动力学参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富油煤表面裂隙数目明显增多,逐渐贯通,且镜煤裂隙发育程度更高。相比N2气氛,同温度下欠氧气氛中煤样裂隙率更高。质量损失率变化趋势与裂隙率相似,由于欠氧环境中煤样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其增速更快。N2气氛中富油煤质量损失率与裂隙率迅速提升的温度点明显滞后于欠氧气氛。室温至350℃范围内,由于热膨胀影响,富油煤热导率随着温度升高有所增加。根据热重分析,富油煤随温度变化可分为室温至300℃、300~500℃和500~600℃3个阶段,在阶段Ⅰ和Ⅱ分别由于吸附水析出和有机质的分解吸热,频率因子和活化能逐渐增大;在阶段Ⅲ由于无机矿物的分解放热,频率因子和活化能降低。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富油煤高温开发过程中的结构演化机制和传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煤 高温 裂隙 热分析 热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ABW的黄花成熟度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利刚 陈乐 +3 位作者 刘泽鹏 武晔秋 马宇波 史建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62-272,共11页
为实现黄花成熟度的快速、高精度识别,针对其相似特征识别精确度低以及相互遮挡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ABW的黄花成熟度检测方法。该研究在特征提取网络中加入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尺度特征交互机制(attention based intra-scal... 为实现黄花成熟度的快速、高精度识别,针对其相似特征识别精确度低以及相互遮挡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ABW的黄花成熟度检测方法。该研究在特征提取网络中加入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尺度特征交互机制(attention based intra-scale feature interaction, AIFI),更好地提取黄花特征信息,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在特征融合网络中,进一步采用加权的双向特征金字塔特征融合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 Bi FPN),实现更高层次的跨通道特征融合,有效减少通道中的特征冗余。此外使用WIoUv3作为损失函数,聚焦普通质量的锚框,提高模型的定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YOLOv8-ABW模型检测精确度为82.32%,召回率为83.71%,平均精度均值mAP@0.5和m AP@0.5:0.95分别为88.44%和74.84%,调和均值提升至0.86,实时检测速度为214.5帧/s。与YOLOv8相比,YOLOv8-ABW的精确度提高1.41个百分点,召回率提高0.75个百分点,mAP@0.5和m AP@0.5:0.95分别提升1.54个百分点和1.42个百分点。对比RT-DETR、YOLOv3、YOLOv5、YOLOv7模型,YOLOv8-ABW参数量最少,仅为3.65×10~6,且模型浮点运算量比YOLOv7少96.3 G。体现出YOLOv8-ABW模型能够在黄花成熟度检测中平衡检测精确度和检测速度,综合性能最佳,为黄花智能化实时采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模型 YOLOv8 黄花 深度学习 成熟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下层煤开采区段煤柱合理错距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毛华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0,共7页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形成的煤柱群合理错距问题,以山西甘庄煤矿8~#和11~#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构建了煤柱群合理错距的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区段煤柱的应力扰动特征和合理错距长度,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 为了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形成的煤柱群合理错距问题,以山西甘庄煤矿8~#和11~#煤层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构建了煤柱群合理错距的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区段煤柱的应力扰动特征和合理错距长度,并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研究的科学合理性。研究表明,煤柱群应力扰动范围可分为3个区,分别为应力集中区、应力扰动区、应力叠加区,应力分布范围受煤柱应力传递角、层间距和上煤柱留设宽度影响,且与层间距成线性关系,与煤柱应力传递角成三角函数关系,层间距对煤柱合理错距长度的影响最大。由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得到,区段煤柱的合理错距长度为40 m,同时采用YHY30本安型钻孔应力计对现场展开监测,监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接近,验证了研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区段煤柱 合理错距 应力传递 煤柱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足蚂蚁仿生机器人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艳军 杨一坤 +1 位作者 肖子翔 陈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87,92,共6页
为了验证六足蚂蚁仿生机器人的可行性,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六足蚂蚁仿生机器人进行了研究。通过观察蚂蚁的组成结构和运动形态,对六足蚂蚁仿生机器人的结构和步态进行设计。使用ADAMS软件对设计模型进行了... 为了验证六足蚂蚁仿生机器人的可行性,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六足蚂蚁仿生机器人进行了研究。通过观察蚂蚁的组成结构和运动形态,对六足蚂蚁仿生机器人的结构和步态进行设计。使用ADAMS软件对设计模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质心位移曲线、质心速度曲线、质心加速度曲线、足端接触力曲线及关节扭矩曲线,结果表明:机器人控制系统能有效的维持机器人的平衡,且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状态,验证了模型结构设计及移动步态的合理性。对六足蚂蚁仿生机器人的样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六足蚂蚁仿生机器人的设计可以为仿生类机器人的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足 蚂蚁 仿生机器人 动力学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导水断层构造的二维瞬变电磁响应特征研究
15
作者 乔元栋 杨振强 +3 位作者 焦俊俊 牛兴国 兰永青 谭丁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9,共8页
采煤面前方隐伏不导水断层是煤矿开采现场的潜在事故隐患,需要对其展开细致研究。首先,引入了二维瞬变电磁正演计算公式,并采用有限单元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求解,数值计算结果与解析解的结果较吻合。其次,建立含断层构造和不含断层构造... 采煤面前方隐伏不导水断层是煤矿开采现场的潜在事故隐患,需要对其展开细致研究。首先,引入了二维瞬变电磁正演计算公式,并采用有限单元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求解,数值计算结果与解析解的结果较吻合。其次,建立含断层构造和不含断层构造的二维地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磁场等值线对高阻断层构造的响应规律明显,等值线畸变的形状和范围与模型中断层的位置、走向和倾角吻合度较好。随着测点位置与断层的距离减小,感应电动势响应幅值在采样早期呈增大趋势,但尖点响应的最小幅值逐渐变大,有断层模型的尖点响应下凹的幅度相较无断层模型更大。视电阻率成像结果能较好地反映高阻断层与煤系地层的电性特征,表明正演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断层 有限单元法 数值模拟 正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眼堵塞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艳军 雷美荣 宁掌玄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59,共5页
为了解决钻孔爆破炮眼利用率低,装药量大等问题,结合多种机械动作堵塞结构的特点,应用膨胀技术的原理提出膨胀式堵塞结构,通过对堵塞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最优膨胀角和最优堵塞长度计算模型。在摩擦系数为0.0028时,膨胀半锥角理论值... 为了解决钻孔爆破炮眼利用率低,装药量大等问题,结合多种机械动作堵塞结构的特点,应用膨胀技术的原理提出膨胀式堵塞结构,通过对堵塞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建立了最优膨胀角和最优堵塞长度计算模型。在摩擦系数为0.0028时,膨胀半锥角理论值为8°,在围岩、炸药、孔深一定的情况下,最优堵塞长度理论值为0.34 m,在经验值范围内。采用两种不同堵塞结构进行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式堵塞结构相对于粘土堵塞结构提高了炮孔的利用率,降低了用药量。膨胀式堵塞结构对堵塞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塞结构 膨胀技术 膨胀角 堵塞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充填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乔元栋 罗化峰 +3 位作者 宁掌玄 程虹铭 冯美生 郭飞龙 《中国煤炭》 2020年第7期73-78,共6页
研究了煤矸石在不同埋藏时间和覆土深度过程中所含多环芳烃(PAHs)的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所含多环芳烃随着埋藏时间和覆土深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当埋藏时间达到10 a时,除了少量菲以外,基本上全部迁移到周围土壤中;... 研究了煤矸石在不同埋藏时间和覆土深度过程中所含多环芳烃(PAHs)的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所含多环芳烃随着埋藏时间和覆土深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当埋藏时间达到10 a时,除了少量菲以外,基本上全部迁移到周围土壤中;煤矸石中多环芳烃的迁移速率变化为中分子量物质<小分子量物质<高分子量物质;在淋溶作用下,埋藏时间对优控PAHs迁移的影响与埋藏深度的增加相比对迁移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复垦土壤 多环芳烃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热红外与数码影像的玉米冠层温度监测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杨文攀 李长春 +5 位作者 杨浩 杨贵军 冯海宽 韩亮 牛庆林 韩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8-75,共8页
快速、准确、无损地获取田间玉米冠层温度,对实现无人机辅助玉米抗旱性状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仪和RGB高清数码相机构成低空遥感数据获取系统,以不同性状的拔节期玉米为研究对象,采集试验区的无人机影像。... 快速、准确、无损地获取田间玉米冠层温度,对实现无人机辅助玉米抗旱性状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仪和RGB高清数码相机构成低空遥感数据获取系统,以不同性状的拔节期玉米为研究对象,采集试验区的无人机影像。利用含有已知三维坐标的几何控制板,进行数码影像几何校正,并利用校正后的数码影像对热红外影像进行几何配准。利用便携式手持测温仪测量辐射定标板黑白面的温度,对热红外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的数码影像对玉米进行分类并二值化处理,基于二值化结果提取热红外影像的玉米冠层像元,并提取试验区不同性状玉米的冠层温度。同时,利用便携式手持测温仪在地面同步测量玉米冠层温度,并与提取的冠层温度经行一致性分析,以验证评估基于热红外影像提取玉米冠层温度的效果。结果表明:提取的冠层温度值与地面实测值具有高度一致性(R2=0.723 6,RMSE=0.60℃),提取精度较高,表明基于无人机热红外影像获取玉米冠层温度的方法具有高通量的优势且精度较高。最后将试验区的植被覆盖度与提取的冠层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冠层温度与其覆盖度有显著的相关性(R2=0.534 5,P<0.000 1),覆盖度越高冠层温度越低,反之则越高,说明玉米冠层覆盖度的大小影响玉米冠层温度的高低。该研究可为玉米育种材料的田间冠层温度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农作物 温度 玉米 热红外影像 二值化 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作物NDVI测量仪可靠性分析及标定环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钧森 杨贵军 +6 位作者 徐波 张凯选 杨小冬 李振海 李贺丽 杨浩 韩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0-236,共7页
传统对田间作物NDVI测量仪定标大多采用单通道定标方法,该方法存在定标后在室外测量过程中数据偏差较大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该文以Crop Sense作物长势参量测量仪和SRS-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测量仪为待定标传感器,以ASD FieldSpec 4地物... 传统对田间作物NDVI测量仪定标大多采用单通道定标方法,该方法存在定标后在室外测量过程中数据偏差较大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该文以Crop Sense作物长势参量测量仪和SRS-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测量仪为待定标传感器,以ASD FieldSpec 4地物光谱仪为参考传感器,在室外复杂光照环境下对比多种定标物待定标传感器和参考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并分析误差,得到田间作物NDVI测量仪的最适宜使用条件及可靠性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田间作物NDVI测量仪的适宜测量条件为光照强度大于5.2 klx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光照强度和太阳高度角对田间作物NDVI测量仪的影响不显著,在其他条件下可靠性下降。在适宜测量条件下,晴天Crop Sense作物长势参量测量仪和SRS-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测量仪获取的NDVI与ASD FieldSpec 4地物光谱仪获取的NDVI间的RMSE分别为0.074 5~0.104 9和0.026 8~0.054 3,阴天RMSE分别为0.094 2~0.117 9和0.029 9~0.070 3。经室外定标模型校正后,晴天Crop Sense作物长势参量测量仪和SRS-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测量仪获取的NDVI与ASDField Spec4地物光谱仪获取的NDVI间的RMSE分别降低了37.1%~41.4%和10.7%~31.5%,阴天CropSense作物长势参量测量仪和SRS-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测量仪的RMSE减少33.8%~48.3%和48.7%~62.6%。此研究成果为被动式NDVI测量类传感器的标定及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光照测量 可靠性 NDVI 测量仪 交叉辐射定标 光照强度 太阳高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采场切顶卸压小煤柱护巷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4
20
作者 梁洁 张磊 +1 位作者 徐青云 毛华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4,共6页
为解决大采高工作面强动压影响工况条件下小煤柱沿空掘巷维护难题,以阜生煤矿1102大采高工作面1106沿空掘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采空区侧顶板断裂对小煤柱护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沿空掘巷侧... 为解决大采高工作面强动压影响工况条件下小煤柱沿空掘巷维护难题,以阜生煤矿1102大采高工作面1106沿空掘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采空区侧顶板断裂对小煤柱护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沿空掘巷侧向顶板断裂及煤柱载荷计算模型,得到煤柱载荷与采空区顶板断裂角呈线性递增的关系;基于切顶卸压沿空掘巷原理,提出采用切顶方法来减小煤柱载荷,达到卸压效果;计算得到1106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宽度为8.0 m,对切顶卸压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认为经切顶处理后小煤柱及巷道煤帮侧应力峰值减小了23%,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切顶卸压小煤柱护巷技术进行了现场评价,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切顶后的巷道顶底板移近量最终稳定在377 mm,两帮变形量稳定在242 mm左右,处于可控范围,巷道维护效果良好。切顶卸压小煤柱护巷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 小煤柱 沿空掘巷 顶板断裂特征 围岩控制 切顶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