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LSTM-AM-ResNet组合模型的山西焦煤价格预测
1
作者 樊园杰 睢祎平 张磊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1,共10页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与能源市场稳定,因此对煤炭价格进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煤炭价格受政策与供求关系影响大、多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且目前存在的煤价预测方法存在滞后性大等问题...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与能源市场稳定,因此对煤炭价格进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煤炭价格受政策与供求关系影响大、多呈现非线性的变化趋势,且目前存在的煤价预测方法存在滞后性大等问题,以山西焦煤价格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煤炭价格的多种因素,并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来解决煤价预测问题。综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神经网络的优势,构建双向长短期残差神经网络(BiLSTM-AM-ResNet)进行山西焦煤价格预测实验。采集2012-2023年的山西焦煤价格周度数据作为实验数据,对其进行空缺值处理和归一化处理,绘制相关系数热图并确定模型输入特征类型,进而简化模型并提高预测准确率与预测速度。通过模型预测实验得出,经BiLSTM-AM-ResNet模型预测的山西焦煤价格与实际煤价的发展趋势有着较高的线性拟合性,且预测结果与真实煤价在数值上非常接近,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煤价格预测 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残差神经网络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大同市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2
作者 靳宇鑫 陈杰 侯艺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势必引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而深刻影响矿业城市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的关系对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推动区域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 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势必引起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而深刻影响矿业城市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究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的关系对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推动区域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2000—2020年大同市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对比2020年,2030年自然发展和经济建设情景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都小幅度下降,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尤其在经济建设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明显,面积增加135.79km^(2),增幅达16.86%。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0.52km^(2)和37.97km^(2)。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保持相对稳定。20年间碳储量损失了2.15×10^(6)t,建设用地的扩张是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了0.19×10^(6)t,表明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助于提高大同市碳储量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大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火山群及邻区中小地震重定位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永强 雷建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56,共21页
文中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大同火山群及周边地区记录到的2008年1月-2023年1月期间3 218个地震的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重定位法开展了重新定位研究,获得了2 447个事件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地震大多发生在16km深度以浅处,集中分布... 文中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大同火山群及周边地区记录到的2008年1月-2023年1月期间3 218个地震的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重定位法开展了重新定位研究,获得了2 447个事件的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地震大多发生在16km深度以浅处,集中分布于断陷盆地内及盆地边界的断裂带附近,整体走向NE-SW,与区域活动构造的活动断裂及其控制的地堑、半地堑型断陷盆地的走向较为一致。这些地震E-W向、S-N向、垂直向的平均定位误差约为0.21km、0.22km、0.30km,平均均方根残差为0.14s。口泉断裂带附近的地震分布由南部的较深、较集中变化为北部的较浅、较分散,可能与矿山开采活动有关。大同-阳高地震震源区的地震多集中在与大王村断裂平行的东侧隐伏断层的3~16km深度处,该隐伏断层与团堡断裂和六棱山山前断裂交会,可能与大同-阳高地震的余震活动有关。火山区内部的地震活动并不强烈。结合该区域新的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结果分析发现,大多数地震发生在低速异常边界,可能暗示了这些地震的发生与热物质上涌所携带的流体上升至地壳深度,进而降低断面有效正应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火山群 口泉断裂带 大同-阳高震区 地震重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馨平 刘艳琼 袁瑜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交融,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交融,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为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文章探讨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茶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和人文精神对于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积极作用。在融入路径部分,提出了建立与完善茶文化教育体系、将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举办茶文化实践活动和建立茶文化研究社团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建议,旨在助力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发挥其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人文精神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杨 雷兴海 +9 位作者 王楠 任玉琦 金向阳 王可 蒋逵超 葛鹏 夏雪 李铁峥 石孝明 王玉亮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9,共14页
地表动态沉陷是废弃矿山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究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期间稳定性的影响,以废弃海州露天矿为研究背景,揭示了露井联合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和特征,建立了基于Knoth... 地表动态沉陷是废弃矿山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究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期间稳定性的影响,以废弃海州露天矿为研究背景,揭示了露井联合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和特征,建立了基于Knothe时间函数的地表动态沉陷预测模型;对海州露天矿区岩土体蠕变参数进行反演和敏感性分析,研究了露井联合开采不同时期地表沉陷规律;分析了2020—2120年抽水蓄能电站所在剖面沉陷灾害分布,最后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陷受煤层倾角、煤层埋深、开采厚度、边坡角度和采空区空间分布等因素影响,最大沉陷值、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均大于单一的井工开采方式;综合考虑井工和露天开采相互影响的修正Knothe时间函数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地表动态沉陷;基于CVISC蠕变模型建立的露井联合开采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上水库和抽水管路距影响区域的最小距离分别为254.9、15.1 m,半地面厂房位于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内;注浆充填治理采空区能有效控制地表动态沉陷(平均减小85%沉陷值),废弃海州露天矿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可行性。研究成果对于废弃露天矿区的地表动态沉陷可持续预测、地质灾害防治和剩余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井联合开采 废弃露天矿坑 抽水蓄能电站 地表动态沉陷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零碳排放制氢技术工业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罗化峰 范志强 +3 位作者 李通达 高龙 秦至臻 乔元栋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7,共9页
传统煤气化和甲烷重整制氢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不符合“双碳”目标的要求。通过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电解水制氢是当前最优技术方案,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能源输出波动和储存困难等缺陷,导致其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困难。因此,一种... 传统煤气化和甲烷重整制氢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不符合“双碳”目标的要求。通过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电解水制氢是当前最优技术方案,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能源输出波动和储存困难等缺陷,导致其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困难。因此,一种以天然气为原料的零碳制氢技术备受关注,该过程只产生氢气和固体碳,并不释放温室气体,可作为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一座桥梁。综述了甲烷热解技术工业应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不同类型催化剂和再生方法对工业化影响、不同工业化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固体碳产品的实际应用和经济性分析。与镍和钴催化剂不同,铁催化剂和碳材料便宜且无毒,这也是其能够实现工业化应用的重要优势之一。氢气再生技术是实现催化剂循环利用的最佳选择,因其不需要外来引进气体且经再生后的催化剂可稳定工作。液体鼓泡塔反应器中碳能够被连续去除,避免碳团聚所导致的反应器堵塞,因而该反应器具有较大的工业潜力。与蒸汽甲烷重整过程中所需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不同,甲烷热解固体碳的储存并不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固体碳销售极大降低了甲烷热解制氢成本。甲烷热解反应机理和限速步骤、天然气所含杂质影响以及工业流程选择和固体碳合理利用都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热解 零碳制氢 催化剂 固体碳利用 液体鼓泡塔反应器 可再生能源制氢 工业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泡沫除尘试剂配方探析
7
作者 姚有利 王晓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6-283,共8页
泡沫除尘技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改善煤矿粉尘污染方面效果显著。泡沫试剂配方是影响泡沫除尘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影响试剂配方的主要因素包括:表面活性剂溶液起泡性能、稳泡性能和对粉尘的润湿性能。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改进的R... 泡沫除尘技术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改善煤矿粉尘污染方面效果显著。泡沫试剂配方是影响泡沫除尘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影响试剂配方的主要因素包括:表面活性剂溶液起泡性能、稳泡性能和对粉尘的润湿性能。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改进的Ross-miles法配制一种新型泡沫除尘试剂配方,配方中的试剂能够发挥优良协同效应,稳定提高配方溶液综合性能,并分析配方中复配试剂与原试剂性能参数变化情况,阐述各试剂间的作用机理。首先,测试单一起泡剂溶液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优选出性能参数最高的单一起泡剂溶液对应浓度。其次,向优选出的起泡剂溶液中加入不同种类稳泡剂,测试复配溶液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挑选出配伍性最好的稳泡剂及其添加浓度,得到不同表面活性剂组合的复配溶液。最后向复配溶液中加入润湿剂,提高溶液的润湿性能。最后,找出发挥协同效应最好,综合性能最优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将其浓度配置组合确定为新型泡沫除尘试剂配方。研究结果显示:浓度0.7%的改性烷基糖苷+浓度0.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0.1%的辛葵基葡糖苷配制出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能参数最优。由此得出,改性烷基糖苷:羧甲基纤维素钠:辛葵基葡糖苷按7∶1∶1的比例制备溶液,作为新型泡沫除尘试剂配方将有效提高泡沫除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除尘 试剂配方 表面活性剂 作用机理 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8的矿井人员防护装备实时监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张磊 孙志鹏 +3 位作者 陶虹京 郝尚凯 燕倩如 李熙尉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4-365,共12页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是保障矿井人员作业安全的重要手段,开展矿井人员防护装备监测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煤矿井下环境较为复杂,视频监控易受到噪声、光照以及粉尘等因素干扰,导致现有的目标检测方法对矿井人员防护装备存在检测...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是保障矿井人员作业安全的重要手段,开展矿井人员防护装备监测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煤矿井下环境较为复杂,视频监控易受到噪声、光照以及粉尘等因素干扰,导致现有的目标检测方法对矿井人员防护装备存在检测精度低、实时性差、模型复杂度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改进YOLOv8的矿井人员防护装备实时监测方法,称为DBE-YOLO。DBEYOLO模型首先在基准模型主干网络的CBS模块中结合可变形卷积(DCNv2)组成DBS模块,使卷积具有可变形能力,在采样时可以更贴近检测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尺寸,更具有鲁棒性,有效提升了其对不同尺度目标的特征获取能力,有利于模型提取更多人员防护装备的特征信息,提高模型检测精度。其次在特征增强网络融合了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机制(BiFPN),在多尺度特征融合过程中删除效率较低的特征传输节点,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提高了对不同尺度特征的融合效率,同时BiFPN引入了一个可以学习的权值,有助于让网络学习不同输入特征的重要性。最后使用WIoUv3作为模型的损失函数,其通过动态分配梯度增益,重点关注普通锚框质量,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减少了低质量锚框产生的有害梯度,进一步提升了模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DBE-YOLO模型在矿井人员防护装备监测中有着良好的效果,查准率、查全率、平均精度分别为93.1%、93.0%、95.8%,相较于基准模型分别提高0.8%,2.9%,2.9%,检测实时性提升到65 f·s^(-1),提高了8.3%,此外,参数量、浮点计算量、模型体积分别为2 M、6.6 G、4.4 MB,相较于原模型分别降低33.3%、18.5%、30.2%。使用煤矿现场作业视频监控对改进模型进行验证,其有效改善了漏检和误检问题,为提高矿井人员的作业安全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形卷积 目标检测 损失函数 深度学习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含夹矸顶煤综放覆岩移动规律试验研究
9
作者 张磊 王蒙 +2 位作者 任玉琦 王佳源 易蔚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3,共9页
针对大同矿区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时,夹矸分布不均、顶煤夹矸强度较大等引起的顶煤冒放块度大、顶煤冒放性差的问题,以大同矿区塔山矿8230工作面3-5#特厚煤层赋存条件作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特厚煤层含夹矸顶煤综放开采... 针对大同矿区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时,夹矸分布不均、顶煤夹矸强度较大等引起的顶煤冒放块度大、顶煤冒放性差的问题,以大同矿区塔山矿8230工作面3-5#特厚煤层赋存条件作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特厚煤层含夹矸顶煤综放开采夹矸与顶板破断对覆岩移动规律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综放工作面推进至64m与92m时,直接顶与基本顶依次发生初次来压;直接顶与基本顶初次来压时的支承压力峰值分别达到940.51MPa和1027.86MPa,来压结束后,支承压力瞬间下降至最低点,分别为626.81MPa和702.96MPa。同时,含夹矸顶煤在放煤期间,由于夹矸强度较大易形成“短悬臂梁”结构,会发生与直接顶或基本顶相类似的周期破断从而带动直接顶与基本顶的同步破断,造成局部来压显现剧烈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工作面的开采安全与生产效率。顶煤夹矸形成的“短悬臂梁”结构的周期性破断,导致直接顶、基本顶形成的“悬臂梁”结构的长度依次增加,造成直接顶、基本顶周期同步来压。此外,顶煤夹矸越靠近顶煤且夹矸层越厚越容易产生“短悬臂梁”结构,“短悬臂梁”极限破断长度与岩性、夹矸层厚度成正比,与“短悬臂梁”结构上部煤层煤厚成反比。研究结果为与塔山矿类似的煤层赋存条件的矿井,以及其他煤层赋存条件的矿区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夹矸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相似模拟实验 顶煤运移规律 短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爱然 姚有利 彭英健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1-164,176,共5页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为确切掌握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为确切掌握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实践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领域不够宽广、设计(论文)选题的范围有待拓展、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缺乏科技创新等,并提出在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VR)教学方法和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模式,指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重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实践结果表明:经改革后安全工程专业采用的基于VR+PBL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专业认证 实践教学 虚拟仿真 基于问题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坚硬顶板类岩石材料配比试验研究
11
作者 兰永青 乔元栋 +3 位作者 李永明 程虹铭 雷利兴 董川龙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6,共9页
针对煤系坚硬顶板类岩石材料配比问题,以水胶比、骨料粒径为影响因素,设计了2因素3水平的不同材料配比正交试验。将单轴抗压强度(σ_(c))、抗拉强度(σ_(t))、材料变形指标(E/σ_(c))和脆性指标(σ_(c)/σ_(t))作为试验响应变量,进行了... 针对煤系坚硬顶板类岩石材料配比问题,以水胶比、骨料粒径为影响因素,设计了2因素3水平的不同材料配比正交试验。将单轴抗压强度(σ_(c))、抗拉强度(σ_(t))、材料变形指标(E/σ_(c))和脆性指标(σ_(c)/σ_(t))作为试验响应变量,进行了基于上述正交试验类岩石材料配比主控因素敏感性和显著性分析,获取了响应变量随类岩石材料配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配比的类岩石试件应力—应变曲线及破裂形态与原岩试件一致;水胶比是控制类岩石试件力学参数响应的主控因素,对σ_(c)、σ_(t)和σ_(c)/σ_(t)具有极强的显著性影响,对E/σ_(c)具有较强显著影响;骨料粒径对σ_(c)、σ_(t)具有较强显著性影响,对E/σ_(c)、σ_(c)/σ_(t)无显著性影响。进一步,建立了类岩石材料4个力学响应量关于材料配比的二元多项式回归模型,获取了材料配比下各力学参数的拟合系数;并组建了4个力学响应量的二元多项式回归模型方程组,以测试值与计算值的最小残差平方和作为判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取了最佳类岩石材料水胶比和骨料粒径,其值分别为0.43和2 mm。最后,以最佳材料配比制备坚硬顶板类岩石试件,经测试配制的类岩石试件的σ_(c)。σ_(t)、E/σ_(c)和σ_(c)/σ_(t)相对原岩试件,其误差值分别为9.2%、4.2%、8.9%和5.2%,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岩石材料 正交试验 力学参数 极差分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消防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爱然 李晓霞 姚有利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6-168,173,共4页
《消防工程学》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随着国家对消防安全人才的需求和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的推行,该课程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消防工程学》课程的涉猎面较广泛,知识抽象繁杂,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和强化教学效果显... 《消防工程学》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随着国家对消防安全人才的需求和注册消防工程师制度的推行,该课程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消防工程学》课程的涉猎面较广泛,知识抽象繁杂,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和强化教学效果显得非常重要。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消防工程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消防基本知识解决消防领域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结果表明:学生更乐于接受合作性学习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他们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工程学 课程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煤温和超临界热溶-炭化耦合转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化峰 乔元栋 +3 位作者 徐青云 杨磊 赵潞恒 李灿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142-147,共6页
为了实现低阶煤的分级提质高效综合利用,以大同煤为原料,利用温和超临界热溶-炭化耦合技术对其处理,获得热溶油和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采用SEM、XRD、FT-IR对活性炭进行表征,并评价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煤的热溶率达到26.... 为了实现低阶煤的分级提质高效综合利用,以大同煤为原料,利用温和超临界热溶-炭化耦合技术对其处理,获得热溶油和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采用SEM、XRD、FT-IR对活性炭进行表征,并评价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煤的热溶率达到26. 23%,热溶残渣炭材料和大同煤炭材料的收率分别为45. 95%和46. 87%;热溶残渣炭材料最高吸附量达到1 340 mg/g,对亚甲基蓝的脱除率达到95. 7%;而大同煤炭材料最大吸附量仅为1 040 mg/g,对亚甲基蓝的脱除率为74. 3%。说明通过温和超临界热溶-炭化耦合技术不仅可得到一定数量的热溶油,热溶残渣还可在中低温条件下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该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优于普通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煤 中低温活化 活性炭 吸附 超临界热溶 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顶板煤巷支护参数优化及工程实践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青云 黄庆国 刘学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5,共4页
为解决沙坪煤矿破碎顶板煤巷支护困难的问题,通过测试该矿顶底板煤岩层物理力学性质,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当锚索长度为8 000 mm时,巷道的顶板下沉量较小,满足工程实际要求。采用锚... 为解决沙坪煤矿破碎顶板煤巷支护困难的问题,通过测试该矿顶底板煤岩层物理力学性质,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当锚索长度为8 000 mm时,巷道的顶板下沉量较小,满足工程实际要求。采用锚杆+锚索+钢筋网联合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力学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使巷道掘进速度提高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顶板 煤巷支护 围岩变形 巷道掘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群下行重复采动底板破坏特征与煤层开采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任玉琦 李杨 雷兴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3,共7页
为了合理论证近距离煤层群下行重复采动底板煤层开采可行性,以钱家营矿典型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近距离煤层群下行重复采动底板煤层破坏特征与开采可行性研究。基于煤层开采底板... 为了合理论证近距离煤层群下行重复采动底板煤层开采可行性,以钱家营矿典型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近距离煤层群下行重复采动底板煤层破坏特征与开采可行性研究。基于煤层开采底板滑移线场理论,细化了煤壁前方支承压力的应力分区,得到上部煤层一次/重复开采底板的破坏深度分别为7.85 m和4.18 m,未波及煤层本身,底板煤层本身仍能够保持良好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在上部煤层一次/重复开采影响下,底板裂隙发育数量不断增加,但裂隙发育深度变化不大,裂隙密集发育至底板煤层基本顶。现场地质雷达实测结果显示,上部煤层开采后底板岩层的电磁信号分布较均匀,未出现电磁信号大范围波动等异常现象,即底板煤层顶板基本能够维持完整,具有良好的开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重复采动 破坏深度 开采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蒙脱土改性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永晖 贾新磊 +2 位作者 许兰娟 马博宇 王可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2,17,共6页
环氧树脂由于其结构特性,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烟雾及一氧化碳,不利于绿色可持续发展,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为降低环氧树脂的火灾危险性,合成了碳球、KH550-GO及有机MMT(OMMT),分别通过改变碳球、KH550-GO和OMMT的配比设计实验,研究其对环氧... 环氧树脂由于其结构特性,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烟雾及一氧化碳,不利于绿色可持续发展,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为降低环氧树脂的火灾危险性,合成了碳球、KH550-GO及有机MMT(OMMT),分别通过改变碳球、KH550-GO和OMMT的配比设计实验,研究其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阻燃材料均对环氧树脂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阻燃作用。当碳球与有机蒙脱土的添加比例为4:1时,Cs/OMMT/EP-2复合材料的LOI值明显提高,与纯EP相比,提高了6.5%。同时,2种阻燃材料均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热分解温度,环氧树脂的热分解温度最大提高了30℃。此外,与纯EP相比,Cs/OMMT/EP-2的残炭量提高了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阻燃 碳球 氧化石墨烯 有机蒙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钉支护技术在临近铁路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91,共5页
应用Visual Slope 6.0对晋北地区临近铁路的一栋31层商住楼深基坑工程进行土钉支护内力和变形分析,对6种基坑土钉支护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优化了土钉支护设计参数。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土钉间距、直径和长度对基坑安全系数影响较大,施... 应用Visual Slope 6.0对晋北地区临近铁路的一栋31层商住楼深基坑工程进行土钉支护内力和变形分析,对6种基坑土钉支护设计方案进行数值模拟,优化了土钉支护设计参数。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土钉间距、直径和长度对基坑安全系数影响较大,施工设备和经济条件允许时,应在保持一定的土钉密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土钉直径和长度,以便有效提高土钉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实践证明土钉支护技术适用于晋北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深基坑 土钉支护 设计参数 VISUAL SLOPE 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煤田11~#煤层坚硬顶板矿压显现特征及悬移支架参数选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宏 刘玥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4-57,共4页
大同煤田11#煤层坚硬顶板在回采过程中垮落困难,易在支架后方形成悬板。因此,选型悬移支架时需要考虑支架额定工作阻力必须能够承载上覆岩体切顶瞬间的最大荷载。通过研究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悬板形成过程、悬移支架阻力分布特征及顶板压... 大同煤田11#煤层坚硬顶板在回采过程中垮落困难,易在支架后方形成悬板。因此,选型悬移支架时需要考虑支架额定工作阻力必须能够承载上覆岩体切顶瞬间的最大荷载。通过研究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悬板形成过程、悬移支架阻力分布特征及顶板压力显现规律,建立力学模型,确定悬移支架技术参数的经验公式,并且提出悬移支架切顶瞬间后立柱抗弯强度校验公式。通过北辛窑矿11#煤层11101工作面悬移支架合理选型使用,验证了经验公式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悬板长度确定 悬移支架 支架选型 参数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BBD法碱激发胶结剂煤矸石充填材料的配比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19
作者 晋俊宇 靳旭锋 +1 位作者 乔方 王宇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为了实现多目标性能碱激发胶结剂煤矸石充填材料的配比设计,文章采用RSM-BBD法进行实验设计,探究了浆料浓度、胶凝材料掺量和矸石级配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对料浆配比进行了优化,结合SEM-EDS对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 为了实现多目标性能碱激发胶结剂煤矸石充填材料的配比设计,文章采用RSM-BBD法进行实验设计,探究了浆料浓度、胶凝材料掺量和矸石级配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对料浆配比进行了优化,结合SEM-EDS对硬化浆体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RSM-BBD法建立的回归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各因素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模型精确度大于95%;充填材料的性能不仅受单一因素影响,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充填材料的性能具有一定影响,经优化后得到充填材料最佳配比为:料浆浓度76%~78%,胶凝材料掺量15%~18%,矸石级配2~3 mm;微观结构显示,硬化浆体中形成的水化产物主要为C-S-H凝胶,随着养护龄期与胶凝材料掺量的增加,C-S-H凝胶也逐渐增多,这是充填体强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胶结剂 响应面RSM 材料配比优化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煤矸石料浆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20
作者 霍天宏 晋俊宇 +1 位作者 靳旭锋 周一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210,共9页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能有效调节料浆性能,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广泛。然而在煤矸石料浆领域,相关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多局限于HPMC对煤矸石料浆宏观性能影响的初步探索,缺乏对其作用机理的系统解析。本文基于扩展度与沉降系数实验,系...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能有效调节料浆性能,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广泛。然而在煤矸石料浆领域,相关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多局限于HPMC对煤矸石料浆宏观性能影响的初步探索,缺乏对其作用机理的系统解析。本文基于扩展度与沉降系数实验,系统研究了料浆宏观性能随料浆浓度、煤矸石粒径上限、HPMC掺量的演化规律,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偏光显微镜观测,揭示了HPMC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料浆浓度、煤矸石粒径上限、HPMC掺量对扩展度与沉降系数均具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排序为料浆浓度>煤矸石粒径上限>HPMC掺量;流动性损失率L_(A)、L_(B)、L_(C)分别为1.12、0.87、0.69表明,分别通过改变料浆浓度、煤矸石粒径上限、HPMC掺量提高料浆的稳定性,对料浆流动性造成不利影响的大小排序为料浆浓度>煤矸石粒径上限>HPMC掺量,与调控浓度或改变煤矸石粒径上限的方式相比,HPMC的掺入使得浆体在保持高稳定性的同时,流动阻力的增幅显著降低,实现了稳定性与流动性的协同优化;优化后的料浆配比为:煤矸石粒径上限为2~3 mm、HPMC掺量为0.045%,料浆浓度为76%;细观结构分析显示,HPMC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将离散细颗粒联结为三维絮网结构,该结构形成了贯穿料浆体系的“力学骨架”,有效抵消了粗颗粒沉降趋势,显著提升了料浆的稳定性。研究成果为煤矸石料浆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优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料浆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絮网结构 稳定性 流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